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中毒患儿的护理

急性中毒患儿的护理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中毒是指有毒性作用的物质以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组织和器官功能性、器质性损害。急性中毒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症状严重,可引起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衰竭,最后导致患儿昏迷、死亡。急性中毒是住院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占11.4%,其次为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等。中毒发生率农村儿童高于城市儿童,女童高于男童。

任务二十三 急性中毒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小儿急性中毒的概念及急救护理措施。

熟悉:小儿急性中毒的护理评估要点。

案例引导

患儿,女,3岁,因气急、憋喘、哭闹不安、呼吸困难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78次/分,呼吸26次/分,血白细胞总数为11.5×109/L,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mm,口唇发绀,有泡沫样痰,双肺布满哮鸣音。询问其父母,得知患儿曾用“3911”农药的空药瓶灌水喝。请思考,该患儿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该如何处理?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性作用的物质以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组织和器官功能性、器质性损害。急性中毒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症状严重,可引起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衰竭,最后导致患儿昏迷、死亡。急性中毒是住院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占11.4%,其次为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等。中毒发生率农村儿童高于城市儿童,女童高于男童。

【病因及发病机制】

小儿急性中毒以误食、意外接触有毒物质、用药过量、自杀或谋害等原因较多见。常见类型包括农药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毒物常见吸收途径有呼吸道吸入、皮肤与黏膜接触、消化道摄入。

(1)呼吸道吸入 有毒气体、气溶液和烟雾易经肺泡吸收,直接作用于各组织器官,其毒性作用出现早且较严重。

(2)皮肤与黏膜接触 毒物经接触的皮肤、黏膜吸收进入皮下毛细血管。通常情况下皮肤吸收速度较慢;毒物为脂溶性或在高温环境下,皮肤吸收速度可加快。

(3)消化道摄入 毒物经消化道摄入、吸收。胃内pH值、肠内菌群、消化酶对毒物的吸收以及毒性作用有较大影响。

毒物经呼吸道、皮肤与黏膜、消化道等途径进入患儿身体,部分气体和易挥发毒物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其余毒物经肝脏的氧化、还原、水解或结合等代谢后,大多毒性降低,然后再通过汗液、尿液、呼吸等途径排出体外。少数毒物毒性增加,如对硫磷氧化成对氧磷后毒性增加,可引起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

(1)常见毒物中毒时呼气、呕吐物和体表的气味见表5-23-1。

表5-23-1 常见毒物中毒时呼气、呕吐物和体表的气味

img116

(2)皮肤与黏膜:由于毒物不同,可导致皮肤与黏膜发绀或出现不同颜色(表5-23-2)。

表5-23-2 常见毒物中毒时皮肤与黏膜颜色

img117

(3)泌尿系统:尿量和尿色的改变。

(4)眼睛: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农药、阿片类药物及毒蕈等中毒;瞳孔扩大多见于抗胆碱类药物中毒;视力障碍多见于毒蛇或毒虫咬蜇伤等。

(5)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烦躁、谵妄、嗜睡、昏迷等;瞳孔缩小(或扩大)、肌肉颤动、惊厥、抽搐和瘫痪、呼吸衰竭等。

(6)循环系统:各种毒物均可引起休克,毒物也可直接损害心脏,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等。

(7)呼吸系统:咳嗽、声嘶、胸痛、呼吸节律加快或减慢、呼吸困难、窒息、呼气有特殊气味、哮喘或肺水肿等。

(8)消化系统:口腔周围常有腐蚀痕迹或药渍,可有流涎或口干、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绞痛;口腔溃烂,牙龈出血,甚至胃肠出血。

【辅助检查】

(1)毒物分析 留取血、尿、便、呕吐物等进行毒物及其分解产物的分析。

(2)生化检查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血液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亚硝酸盐中毒时血液中可检出高铁血红蛋白等。

(3)其他非特异性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X线检查等。

【治疗原则】

在积极诊断的同时争取时间,积极抢救。

一般急救措施:尽快清除毒物,促进毒物的排泄,阻止毒物的吸收;采取对症处理,维持器官的功能。查明中毒原因后,按其特殊的急救措施处理,使用特效解毒剂:亚硝酸盐中毒时用美蓝;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用阿托品加解磷定;铅中毒时用依地酸二钠钙;氰化物(苦杏仁等)中毒时用亚硝酸钠加硫代硫酸钠。

【护理评估】

1.中毒的评估与判断

主要依据来源于毒物的接触史和临床表现。

(1)收集中毒病史,如接触毒物的种类、数量及中毒途径。收集病史较困难时,不应过分强调病史,以免延误抢救时机,而应重视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时抢救。

(2)了解患儿的精神状态、患儿与家人经常服用药物的情况、用药的剂量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

(3)注意调查中毒环境,收集患儿身边可盛放毒物的容器、纸袋和剩余毒物等。

(4)呼吸道中毒时应了解空气中毒物的浓度、风向、风速及吸入时间等。

2.身体状况

评估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等。

3.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患儿年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如年长的患儿可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年幼患儿的心理改变则不明显。患儿家长因知识缺乏及担心预后不良,面对患儿非常紧张,多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并采取错误的处置方式,如大声喊叫、摇晃患儿等。

4.辅助检查

评估毒物分析、生化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解毒处理。

【护理诊断】

(1)急性意识障碍 与中毒有关。

(2)气体交换型态受损/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毒物抑制呼吸中枢或导致肺部分泌物过多有关。

(3)恐惧(家长) 与患儿病情危重、濒临死亡有关。

(4)知识缺乏(家长) 缺乏毒物、药物使用及管理和中毒的有关知识。

【护理目标】

(1)患儿面色正常,呼吸平稳。

(2)患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恢复正常。

(3)患儿及家长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1.尽快排出毒物

1)呼吸道中毒

患儿应立即脱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和人工呼吸。

2)皮肤接触中毒

立即脱去已被污染的衣物,一般主张反复用清水冲洗体表、毛发及指甲缝等部位的毒物,冲洗时间要求为10~30min。强酸中毒时可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淡肥皂液冲洗;强碱中毒时可用3%~5%醋酸或淡食醋冲洗。

3)食入性中毒

(1)催吐 适用于食入毒物4~6h、神志清醒的年长儿。机械催吐为压迫舌根或刺激咽后壁。药物催吐为口服吐根糖浆15~20mL,以少量水送服,15~30min后即发生呕吐。禁忌证:误服汽油、煤油及腐蚀性毒物中毒;惊厥、昏迷、肺水肿、严重心血管疾病等。

(2)洗胃 食入毒物4~6h内洗胃效果最好,饱食、中毒量大或减慢胃排空的毒物超过6h者仍要洗胃。常用洗胃溶液:生理盐水或温开水。禁忌证:强酸、强碱及腐蚀性毒物中毒,食道或贲门梗阻,昏迷等患儿。

(3)导泻 常用50%硫酸镁溶液50mL导泻,也可用20%甘露醇。经催吐或洗胃后给予泻剂,以使毒物尽快排出,但导泻不能替代洗胃。

(4)灌肠 食入毒物4h以上者可用0.5%温盐水或1%肥皂水灌肠数次,促进排泄,至洗出液变清为止。

2.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1)饮水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于尿排毒。

(2)透析 常用于毒性极大的氰化物、砷化物中毒。常用方法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等。

3.阻止毒物吸收

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蛋清、花生油、牛奶、浓茶等)缓慢注入胃内,能分别与不同毒物发生沉淀反应,并保护胃黏膜;注意用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防止造成穿孔等并发症;口服活性炭也可吸附毒物从而减少毒物吸收;有毒动物咬伤时,可在肢体的伤口上端结扎止血带以减少毒物吸收。

4.使用特殊的解毒方法

按医嘱使用特效解毒剂及高压氧舱疗法。

5.对症护理

(1)卧床休息,维持营养及水分供给,注意保暖。

(2)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详细记录24h出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防止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3)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涎液,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4)对于躁动、抽搐、昏迷的患儿应注意保护,防止碰伤和坠床等意外。

6.其他

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记录。

【健康教育】

对家长加强防毒宣传;督促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吃有毒或变质食物;家中的药品及毒物应妥善保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