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四 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致病菌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管状淋巴管引起的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称为淋巴管炎;侵入淋巴结引起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的炎症称为淋巴结炎。
β-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及黏膜内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炎症称为丹毒。丹毒起病急,蔓延快,不化脓,可接触传染。
【病因病理】
1.丹毒 致病菌是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部位为颜面部和小腿。继发于皮肤、黏膜的微小病损或在足癣、丝虫感染的基础上发生。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一般不发生组织坏死和化脓,治愈后易复发。丹毒反复复发可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水肿,甚至进展为“象皮肿”。
2.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口咽炎症、皮肤破损及各种皮肤、皮下感染的细菌侵入淋巴循环,累及淋巴管和淋巴结及周围组织。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
1.丹毒 起病急,早期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表现。局部出现红斑、灼痛。红斑颜色鲜红,中央淡、周围深,边缘隆起,边界清楚,指压退色。面部丹毒呈典型的“蝶形”红斑,可伴发张力性水疱、附近淋巴结肿大。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若病情进展,红肿中央逐渐消退转为棕黄色,并脱屑。小腿在足癣或丝虫感染基础上发生的丹毒若反复发生可形成“象皮肿”。
2.急性淋巴管炎 急性淋巴管炎多发生于四肢,下肢最常见。
(1)浅组急性淋巴管炎:伤口或感染病灶的近心端出现一条至数条硬而有压痛的“红线”、局部触痛、全身中毒。
(2)深组急性淋巴管炎:局部无“红线”,可有条形触痛区和患肢肿胀,全身中毒较重。
3.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发生时表现为局部疼痛,淋巴结肿大、压痛。若病情进展,淋巴结肿大加重,甚至形成局部肿块,疼痛剧烈,表明皮肤发红、发热。脓肿形成时有波动感,少数可破溃流脓。急性淋巴结炎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处理原则】
1.全身治疗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注意对症支持治疗。
2.局部治疗 (1)丹毒:病人制动、休息,患肢抬高;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2)急性淋巴管炎:病人制动、休息,患肢抬高;理疗;外敷药物。
(3)急性淋巴结炎:若有原发感染,应先处理原发感染灶,形成脓肿则需手术切开引流。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感染的知识。
【护理措施】
(1)控制感染,维持正常体温:遵医嘱合理、及时应用抗生素;高热病人采用适当的方法降低体温。
(2)丹毒病人要执行接触隔离制度,防止传染;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热敷。
(3)急性淋巴结炎形成脓肿时应做临床观察,并适时施行手术,术后观察伤口、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换药等。
【健康教育】
(1)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龋齿、手癣、足癣,防止感染累及淋巴管而致此类感染的发生。
(2)接触丹毒病人后要注意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传染。
(3)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发生后要及时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包龙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