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根据病理形态学表现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前者多见,周围有完整的包膜,后者少见,常不易与乳头状腺癌区分。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下的女性。
甲状腺腺瘤病人多无不适症状,常在无意间或体检时发现颈部肿块。结节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能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甲状腺腺瘤生长缓慢,经历数年或更长时间仍保持单发。若乳头状囊性腺瘤因囊壁血管破裂而发生囊内出血时,肿瘤体积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护理措施】
由于甲状腺腺瘤有诱发甲状腺亢进(20%)和恶变(10%)的可能,故应早期行包括甲状腺腺瘤的患侧甲状腺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若甲状腺腺瘤小可行单纯甲状腺腺瘤切除。切除标本须经病理学检查,若为恶性应按甲状腺癌治疗。
(一)术前护理
应了解病人对所患甲状腺疾病的感受和认识,对拟行治疗方案的想法。告知病人甲状腺腺瘤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及疾病的预后等,并指导病人练习头颈过伸位。必要时,剃除其耳后毛发,以便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注意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估计并记录出血量。了解病人的发音和吞咽情况,判断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误咽或呛咳。
2.体位和引流 病人血压平稳或全身麻醉清醒后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切口内积血。若手术须置引流管,应予以正确连接引流装置,以利于观察切口内出血情况并及时引流切口内的积血,预防术后气管受压。如有血肿形成并压迫气管,立即配合床旁抢救,拆除切口缝线、清除血肿。
3.活动和咳痰 指导病人在床上变换体位,起身活动时可用手置于颈后以支撑头部。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并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也可行超声雾化吸入以帮助病人及时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
4.饮食 先给予病人少量温水或凉水,若无呛咳、误咽等不适,可给予便于吞咽的微温流质饮食,若饮食过热可使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渗血。以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软食。向病人说明饮食、营养对于切口愈合、机体修复的重要性。
5.功能锻炼 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斜方肌有不同程度受损,因此,切口愈合后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随时注意保持患肢高于健侧,以纠正肩下垂的趋势。
6.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面对现实,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病人的预后有明显差异,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指导病人调整心态,良好的心理、躯体和社会适应状态是战胜癌症的主要力量。
7.药物 对于甲状腺全切除的病人,应早期给予足够量的甲状腺素制剂。
8.其他 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手术创伤较大,疼痛不适时可给予镇静止痛,以保证休息。若癌肿较大、长期压迫气管,可造成气管软化,术后尤其应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无菌手套,一旦发现病人有窒息的危险,立即行气管切开并在床旁抢救。
【健康教育】
(1)调节情绪:指导病人调整心态,保持良好心情,配合后续治疗。
(2)药物治疗:对于甲状腺全切除者,应早期给予足够量的甲状腺素制剂,每日120~180mg,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预防肿瘤复发。
(3)功能锻炼:指导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注意保护头颈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者,斜方肌有不同程度受损,因此,切口愈合后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至少持续至出院后3个月。
(4)复诊和随诊:嘱病人定期进行门诊复查,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若发现颈部结节、肿块,及时治疗;如果出现伤口红、肿、热、痛、体温升高,及时就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