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皮肤或黏膜与外源性物质接触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一种皮肤炎症性反应。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病人有无原发性刺激物和变态反应性致敏物接触史。
1.原发性刺激物 接触的物质本身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均可发生皮炎。如在接触强酸或强碱等化学物质后常引起急性皮炎。
2.变态反应性致敏物 表现为典型的迟发Ⅳ型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性致敏物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而仅使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病。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常见物质有三大类。
(1)动物性物质:皮革、毛类、羽绒制品、昆虫毒毛及分泌物等。
(2)植物性物质:有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
(3)化学性物质:为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如化妆品、化学药物、化工原料及产品、农药及镍铬汞等重金属盐类。
(二)身体状况
一般起病较急,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界清楚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轻者为淡红色或鲜红色红斑、丘疹、丘疱疹,重者可发生水疱或大疱,水疱破裂可有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继发损害,甚至可产生皮肤松解或坏死。多数病人自觉有灼热、瘙痒感,重者可出现头痛、发热、恶心、畏寒等全身症状。病程有自限性,去除病因经适当处理后2周左右即能痊愈,再次接触仍可发病。如果持续接触变应原,皮损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肥厚性损害,迁延难愈。
(三)辅助检查
1.激发试验 激发试验是指通过再次接触可疑变应原进行协助诊断,一般用于化妆品或职业性接触所致的湿疹样皮炎的诊断。
2.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寻找致敏原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1)试验方法:①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用原物做试剂;②取4层1cm×1cm大小的纱布用试剂浸湿,或将受试物置于纱布上,贴于前臂屈侧或背部,再用稍大的透明玻璃纸覆盖,用橡皮膏固定边缘;③48h后取下受试物查看结果,试验中或试验后若出现痒、痛或炎症反应,应立即取下受试物,用清水洗净并做适当处理;④同时有多个不同受试物时,每两个之间的距离至少为4cm;⑤必须同时做阴性对照试验。
(2)结果判断:阴性(-):受试部位无任何反应。可疑阳性(±):皮肤出现痒或轻微发红。弱阳性(+):皮肤出现单纯红斑、瘙痒。中等阳性(++):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强阳性(+++):皮肤出现显著红肿伴丘疹或水疱。
(3)注意事项:①配制受试物时应与原致病物一致;②浓度必须由低到高,以免引起强烈反应;③急性皮炎未消退前禁忌做斑贴试验;④试验前和受试期间禁服抗组胺类和糖皮质激素药物;⑤试验结果可疑时,应重复试验。
【护理诊断】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接触部位的皮肤病变有关。
(2)睡眠型态紊乱:与皮肤瘙痒有关。
(3)体温改变:与继发感染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与暴露处皮损影响美观有关。
(5)恐惧、焦虑:与突然发病,皮损广泛有关。
【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就诊病人,了解病人的感受和要求,消除病人因疾病引起的各种顾虑和焦躁心理,使其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二)饮食护理
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忌食辛辣食物,忌食鱼、虾、蟹,忌饮酒、浓茶、牛奶等,多食瓜果蔬菜,食物宜清淡且富含营养。
(三)寻找和去除病因
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及主诉,明确致敏物质。将致敏物质用红笔标记在病历首页并向病人说明,避免再次接触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四)对症处理
用清水洗净皮肤上的接触物,由碱性物质引起者,用3%硼酸溶液等湿敷;由酸性物质引起者,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或湿敷。
(五)瘙痒护理
将瘙痒的特点、搔抓的弊端对病人讲清楚,指导病人观察引起瘙痒的因素及排除方法。保持被褥清洁、柔软,穿棉质宽松内衣,避免毛织物、化纤织品直接与皮肤接触。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洗浴,避免热水烫洗,减少清洁用品、化妆品等对皮肤的刺激。必要时可用抗组胺类药物及镇静剂。晚间睡眠前嘱病人戴手套,避免无意搔抓患处。
(六)皮肤护理
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清水、温水清洗。皮疹处应防止摩擦、压迫、风吹、光照及各种刺激。
【健康教育】
(1)避免摩擦、搔抓、刺激患处,防止由搔抓引起的皮疹增多和瘙痒加剧。
(2)指导病人合理、及时用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皮肤的反应。
(3)避免刺激性和易致敏食物,多吃瓜果蔬菜,以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