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胸腔留置引流管的操作过程

胸腔留置引流管的操作过程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打开胸腔闭式引流包,戴无菌手套,选择适合的胸腔导管,胸腔导管末端用血管钳夹闭。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

实训十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

(一)实训目标

(1)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

(2)熟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的适应证。

(3)了解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的原理及目的。

(二)实训时间

1学时。

(三)实训准备

(1)人员准备:着装整齐,戴帽子、口罩,洗手消毒;核对医嘱,检查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2)用物准备:治疗车及胸腔闭式引流包(手套、洞巾、穿刺针、手术刀、止血钳、纱布块、适合的胸腔导管、缝合用的针和线)、医嘱卡、生理盐水、常规消毒用的棉球、消毒液(如碘伏)、麻醉药、10mL注射器、适合的水封瓶、记录本、笔、弯盘、胶布、洗手液、医用垃圾桶。

(3)病人准备:对病人病情、呼吸状态、胸腔引流状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进行评估。

(四)实训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病人床号、姓名。

(2)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病人合作。

(3)病人一般取半卧位,如在腋中线插管,病人可取健侧卧位,头转向对侧。

(4)确定插管部位(单纯引流积气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单纯引流积血或积液取患侧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

(5)打开胸腔闭式引流包,戴无菌手套,选择适合的胸腔导管,胸腔导管末端用血管钳夹闭。常规消毒、铺洞巾、局部浸润麻醉后,在插管部位切开皮肤长度为1.5~2.0cm的小口,用血管钳分开肌层,沿肋骨上缘进入胸腔。

(6)用长血管钳平行夹持胸腔导管头端,经胸壁切口插入胸腔。

(7)退回长血管钳,胸腔导管继续伸入胸腔4~6cm,切口处缝合1~2针以防漏气,并将缝合线打结固定胸腔导管。

(8)接好水封瓶,松开夹闭胸腔导管的两把血管钳;观察水封瓶内有无气体、液体流出,水封瓶长玻璃管内有无水柱波动;切口用敷料覆盖固定。

(9)观察病人的感受,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并准确记录。

(10)交代注意事项。

(11)整理用物,将水封瓶及引流管用消毒液浸泡后洗净送高压蒸汽灭菌。

(五)实训方法

(1)实训准备:教师在实训室分组准备实训用物。

(2)实训方式:教师先示教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的操作步骤,学生观摩;或指导学生观看《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的录像。

(3)分组练习:学生在实训室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操作评估:每小组抽查1名学生,检查操作要领掌握情况,教师作出总结和评价。

(5)复习巩固:课后开放实训室,学生反复练习巩固。

img188

图11-15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六)操作要点

1.保持管道密闭

(1)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图11-15)应安装正确,衔接紧密。

(2)水封瓶长玻璃管应插入液面下3~4cm,并保持直立。

(3)胸腔引流管周围皮肤用油纱布包裹严密。

(4)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

(5)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

2.保持引流通畅

(1)病人应取半卧位并经常改变体位,以利于引流。

(2)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和做深呼吸等运动。

(3)定时挤捏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受压、堵塞。

(4)水封瓶不可倒置或倾斜,不可高于胸部。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1)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2)按常规方法更换引流瓶和引流管,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3)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应及时更换。

(4)引流瓶应低于胸腔引流口水平面60~100cm,防止瓶内液体逆流进入胸腔。

4.妥善固定引流装置

(1)引流管长度约为100cm,应妥善固定于床旁。

(2)引流瓶放置应低于胸腔引流口水平面并妥善安置。

(3)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将水封瓶放置于床上病人双下肢之间,防止滑脱。

5.观察并记录

(1)密切观察水封瓶长玻璃管水柱波动情况,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肺不张;反之,则显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压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

(2)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一般情况下,开胸术后24h内流出的血性液体不超过500mL,且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淡。若有大量气泡或血性液体持续排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引流量过少,应查看引流管是否通畅。

6.拔管

(1)指征:引流管无气体逸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即24h引流液小于50mL或脓液小于10mL,X线检查显示肺膨胀良好,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除引流管。

(2)方法: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迅速拔除引流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敷料覆盖引流处伤口并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伤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七)实训小结

(1)强调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的操作要领。

(2)评估本次实训效果,指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3)督促学生加强课后练习。

(姚文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