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启沙嘎木构架瓦房(民国时期建筑)
一、木构架房
回族是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在建筑营造方面也不例外。历史上,贵州回族民居对木构架建筑的学习和应用较为广泛。贵州树木较多,木材容易获取。木材在贵州回族民居中的运用较广泛。木材主要用于承重构架和屋顶,如梁、柱、橼、望板等,以及门窗构件等。当今贵州回族新建砖木结构民居中,仍以木材作为房屋承重框架与屋架的材料。
木材质地坚韧,纹理清晰,触感视感良好,工艺可塑性大,建造时所用材料在粗细、长短、榫卯接合方面很容易满足施工要求,便于雕凿出各种具有不同文化象征意义和审美要求的装饰纹理图案,绘制不同的油漆彩画,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不同类型、规模、大小的民居建筑。木构建筑,结构层次清晰,承重与围护构件分工明确,整幢建筑由许多构件以榫接卯合方式,按结构逻辑关系组构而成,从而赋予建筑物极大的灵活性,使空间的分隔、装设拆改和修葺显得容易。
木构架房屋建设,基本形式是在地面上立好木头柱子,在柱子上架设木梁和木枋,梁、枋上再用木料作成屋顶的构架,最后在这些构架上再铺设瓦顶屋面。围绕柱子四周有砖土或其他材料筑造的墙体,但是这些墙并不起承受房屋重量的作用,所以才有“墙倒屋不塌”的特有现象。[10]木构架结构房屋的优点:第一,取材方便,施工便利。木材的采集和加工较容易。施工时,工匠就可以按规定尺寸对不同构件同时加工,然后到现场拼装,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小。第二,防震性能好。木结构建筑多用榫卯连结,节点都属于柔性连结,互相联系,结成整体。加上木材本身所具有的韧性,遇到地震时,不易断裂或倒塌。第三,木结构的房屋在使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因为墙体不承受屋顶的重量,所以房屋的外墙和内墙都可以灵活处理。外墙可以是土、石、砖等实体墙,也可以用木板或竹编为墙。木材本身具有的缺陷:生物为害,主要有腐朽、变色和虫蛀等;干燥及机械加工引起干裂、翘曲等;干燥的木材极易着火等;木材使用年限较短,需要定期维护。
威宁小海子木构架瓦房(民国时期建筑)
威宁回族民居木构架房屋,采用的是穿斗式木构体系,下部垫石柱础,以地脚枋控制方柱尺寸,有较高的台基。墙体一般用木板装隔。平面为四柱三间或五柱四间瓦房,进深5米,宽4米,当中的一间为堂屋,前壁凹进一柱(1.8米),留有一个6平方米左右的空间,称“院窝”,是放置农具和临时堆放粮食、农资的地方。两侧为厢房(称“耳间”),由院窝两边开门进去,耳间又用木板隔成前后两间,里间作卧室,外间作贮藏室。耳间的楼上钉木板铺成,用于堆放粮食等。堂屋楼上前半部分及院窝楼上装成楼板,可作卧室或用于堆放粮食等。堂屋后半部分用木条钉成,间隔一厘米左右钉一根,称“花楼”,用于秋收后炕苞谷或其他粮食。堂屋是每户人家的主要活动地,用餐以及接待客人等均在此。
威宁秀水土木结构民居
建房程序为:先将作隔墙用的隔心用圆木做好后竖起,叫竖柱子。全部结构都用卯榫连接。习惯上竖柱子有五架头(每排5根柱子)、七架头(7根柱子)、九架头、十二架头(前面挑起一柱),大梁用“都阿”包一块银元钉上去。柱子竖好后,在柱子中间装上木板,叫装板壁。也有在左右两边和后面舂起土墙或堆砌石墙的,这就是正房。正房前面左侧或右侧盖厢房,作畜圈,一楼一底,楼上堆放荞草、燕麦草、豆草等。
二、土木结构房
在黔西北地区,为了适应高寒地带的环境与气候,历史上当地回族在建民居时,通常都采用土墙、小窗、草顶或瓦顶,悬山顶两面倒水,不重外表形式,讲究内部的实用性和舒适性,以满足基本生活、居住为目的。限于经济条件,同时也是沿袭传统,选择土木结构者较多,威宁一带保留的老房子多为土木结构。泥土保温、隔热性良好,作为建筑材料可随地取用,既方便又经济,所以广为各民族的居民采用。
夯土墙的夹板示意图
土木结构房屋,生土筑墙。用茅草或瓦盖屋顶。门、窗及前墙板用木料。威宁一带的红黏土可塑性强,液限值和饱和度低,夯筑的土墙不易开裂,墙体坚固持久。以红黏土打墙,可就地取材,对农耕无大的影响。房屋冬暖夏凉,在威宁高寒地区,这一优点,效果极为明显。
土木结构民居分夯土墙和土坯墙两类。
1.土木结构民居夯土墙建造程序
先用石料砌筑墙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地基稳固,同时解决了防水防潮问题。屋内的地面用灰土或黄泥铺垫,厚度为2~5厘米,先用脚踩平整,再夯成硬面。
接着夯土墙。版筑墙墙体模板长约2米,宽为0.33米、高约0.3米。筑墙时,在模板中填入一定湿度的黏土。黏土一般是在住宅建盖地附近,就地将土取出,把土倒入特制的夹板槽内,按照墙体的平面格局,用人工夯锤,一版一版地依次夯筑。为了保证墙体的耐久性并避免受雨淋而导致墙体疏松倒塌,一般要在夯筑土墙体之前,先以石料打基础,再砌 0.5米高的石墙脚,之后再接着夯筑土墙。
威宁农村回族民居(夯土墙)
夯筑的过程中,往泥土里渗入一定的碎石子、竹片等,在某些部位放置木板,以此增强夯土墙的密实度和稳固性。不断填土夯实,直至夯层与椽模平。接着取下模板,向后移动,再填土,再夯实。通常要5~6人合作,每次要沿所有墙体夯筑完一圈之后,才能休息。否则会因墙体相互间连接不紧密,影响墙体的稳定性。
门头和窗户头上要用木枋支撑,以免在墙体未干时,因压力不均而导致墙体变形。版筑墙通常都较厚。夯土版筑墙受板条或木椽长度的限制,往往分段版筑,若有一段坍塌,相邻墙体亦将受损。尤其是墙体转角的结合部位,容易开裂,稳定性差。
2.土木结构民居土坯墙建造程序
其地基砌筑方法与夯土墙相同。只是墙面用土坯砌。有的在墙四角用砖砌。
土坯制作
土坯墙同样是以泥土为筑墙材料,但不是用夯土版筑,而是用土坯砌筑。土坯墙的建筑材料为“土坯”。土坯类似黏土砖块,只是未经过井窑高温烧制。厚度相当于黏土砖的两倍。土坯预制是先将泥土加水拌成稠度适中的糊状,装入模子脱出晾干备用。砌筑时丁砖、顺砖相组合,层层叠置,层间粘接也是用糊状稀泥。与夯土墙相比,土坯墙在砌筑时的劳作程度远比夯土墙要小得多。
土坯墙砌筑较为方便,一般只需一两人。因土坯预制品,可以一次性备好料,施工中受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小。土质好的土坯,多年后拆下仍可继续使用。
用土坯筑墙有横砌、竖砌和横砌、竖砌结合等多种,依据需要而定。其中,横砌、竖砌结合的是在外侧横立1块土坯,在这块土坯背面竖砌3块土坯。这3块土坯的厚度正好是1块土坯的长度。依次砌完一层;第二层则反向在墙内侧横立1块土坯,背面竖砌3块土坯,依次砌完一层。这样一正一反砌到所需高度。这种墙较厚(约为55厘米),比起单一的横砌、竖砌来要牢固得多。
三、石木结构房
石头是建房时易于采用的天然建筑材料。以石头为建筑材料在各地都可以见到。贵州回族民居中的石木结构房,在黔西北、黔西南均有。
安顺樟树寨石木结构屋墙体
安龙石冲回族民居(石木结构)
石料外在形象粗犷、朴素自然,具有重量感和雄浑感,是一种天然装饰材料,运用这一特征可以加强和丰富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块石多作墙身材料,按不同的叠砌方式又分为乱毛石、平毛石、方整石数种。一幢幢的块石建筑浑然天成,外貌自然朴实而富于变化,给人一种格外坚固的感觉。石墙有的采用普通石块砌筑,也有的采用较薄的片石砌筑。石块在平面上一般采取三角形错位咬接的构造方式,咬接缝内灌石灰砂浆,使整体性加强,在力学和使用功能方面均极有特点。对质量要求高的建筑,也采用扁钻铰口法(石块交接面均凿平)砌筑,建成后的石缝间隙小、且平整。[11]
贵州回族聚居地石材很丰富,石材特别适于作墙体和地面的材料。这些地区的回民,在建民居时利用石材,依其不规则形状平铺干砌或浆砌,筑成厚度30~40厘米的墙体,四角砌筑方整石或条石以增强住房的稳定性。
六枝新场乡石板房
单体建筑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屋盖)三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桶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西方人称誉屋顶是中国建筑的冠冕。
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屋顶多为歇山、悬山、硬山形式,基本上是单檐,很少采用重檐。
石墙砌筑分干砌和石头间以稀泥(当代为水泥砂浆)粘接两种。干砌,是用未经打制的毛石干砌,让石与石根据其自然形态相互咬合,往上逐渐收分,砌筑时比较费工费时。石头间以稀泥或水泥砂浆粘接的砌法与干砌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石头间加稀泥或水泥砂浆为粘合剂,增强了墙体的稳定性。有些经济条件好的人家,雇工将石料打制为条石,砌筑时石与石之间相叠,严丝合缝,既美观,又经久耐用。
四、砖木结构房
砖是建筑中运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贵州回族民居,房屋墙壁的下部用砖砌,而上部仍要用夯土砌筑。
威宁秀水砖木结构民居
黏土实心砖,又称普通黏土砖,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焙烧而成。由于焙烧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和肌理效果,分红砖和青砖两种。其中红砖的使用量最大。 新民居的结构基本为砖木结构与砖混结构。红砖是其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这是因为砖在市面上非常容易购买,运输也较为方便,同时规模化的机器生产,使砖的价格较便宜;砖的砌筑工艺被许多人熟练掌握,能够节省建筑成本;红砖还具有隔热、隔声和防火功能,砖墙建筑废弃后,其中的红砖还可以用来铺地,或者砌围墙,可以达到一定的回收利用效果;红砖砌筑的土墙使用寿命更长。因此,红砖在贵州回族新民居中的运用较广泛。但黏土砖在生产过程中严重耗费土地和能源,国家已经出台相关减少甚至禁止黏土砖生产和使用的政策。所以近年来各地开始用水泥砖、多孔砖来代替红砖。
兴仁三家寨民居以砖木结构为主
五、砖混结构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城镇和公路沿线大的集镇先后建起一些现代的夯筑民居。多数为砖混结构,少数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多层楼房。内外装修由一般粉刷向中、高档发展,各类花色品种的地砖、面砖等材料开始采用。临街建筑多为商住楼房。近10年来,砖混结构民居建筑开始在农村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