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腔黏膜滤泡增生引发疼痛

口腔黏膜滤泡增生引发疼痛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发于唇颊、舌、腭等黏膜处。1.复发性口疮 可用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溶液涂布溃疡面,暂时缓解疼痛,利于病人进食。烧灼时护士协助隔离唾液,压舌,切勿使药液伤及周围正常黏膜和皮肤。局部贴敷口腔溃疡药膜。3.口腔念珠菌病 用2%~4%碳酸氢钠液擦拭或洗涤病人口腔,以保持口腔的碱性环境,从而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重症病人遵医嘱酌情给予抗真菌药物。

第五节 口腔黏膜病

一、疾病要点

口腔黏膜病的要点见表8-1。

表8 1 口腔黏膜病的疾病要点

img47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病人近期有无感冒、胃肠不适、过度疲劳等诱因。询问病人是否有慢性疾病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史,了解婴幼儿母亲的身体状况及哺乳卫生情况。

2.身体状况

(1)复发性口疮多发于青壮年。临床特点为自然发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有遗传倾向等。具体表现为在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直径2~4mm不等,中央稍凹下,表面覆以淡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有烧灼痛。遇刺激疼痛加剧,甚至影响病人说话与进食。

(2)口腔单纯性疱疹好发于5~6岁以下的儿童,尤以6个月至2岁最为多见。初起常有发热,2~3天后,口腔黏膜充血,很快黏膜上出现散在或成簇分布的水泡,水泡在1~2小时内破溃形成小溃疡。溃疡可融合成片,表面有黄白色假膜覆盖。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患儿多有自发性疼痛、流涎、啼哭、拒食等表现。本病呈自限性,经1~2周溃疡可自行愈合,不遗留瘢痕。

(3)口腔念珠菌病多无明显全身反应,病损区有灼热感和疼痛,小儿可有烦躁不安、啼哭、拒食和低热。多发于唇颊、舌、腭等黏膜处。病初黏膜充血,有微凸的白色小点,随后融合成白色斑片,渐成凝乳状斑块。斑块不易被擦掉,如强行擦除,可见其下为潮红溢血的创面。

3.社会心理状况 病人因说话和进食疼痛而感焦虑,常迫切要求治疗。患儿家属会出现烦躁及焦虑情绪,求治心切。

三、护理诊断

1.疼痛 与口腔黏膜病损、进食刺激有关。

2.口腔黏膜改变 由黏膜充血、破溃引起。

3.体温升高 由病毒感染引起。

4.吞咽困难 由病损波及咽喉部所致。

5.知识缺乏 与患儿家属缺乏婴幼儿的保健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有关。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让病人充分休息,给予高能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二)用药护理

1.复发性口疮 可用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溶液涂布溃疡面,暂时缓解疼痛,利于病人进食。单个溃疡可用细棉签蘸10%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少许烧灼。烧灼时护士协助隔离唾液,压舌,切勿使药液伤及周围正常黏膜和皮肤。局部贴敷口腔溃疡药膜。也可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等交替涂抹或含服西地碘片。对于严重病人,全身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2.口腔单纯性疱疹 饭前可用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溶液涂敷创面,起暂时止痛的作用,便于进食。饭后涂2.5%金霉素甘油糊剂,2小时1次,起防腐消炎作用。

3.口腔念珠菌病 用2%~4%碳酸氢钠液擦拭或洗涤病人口腔,以保持口腔的碱性环境,从而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病患区清洗后,涂1%龙胆紫液或制霉菌素液,每日3~4次。重症病人遵医嘱酌情给予抗真菌药物。

(三)健康教育

向病人介绍疾病的病程及治疗目的,让其了解本病有自限性,不必过度焦虑。让病人知道本病发生的可能因素,嘱病人进行自我调节,去除诱因,防止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