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静脉血压与血流
静脉血管是血液返回心脏的通道,其血管壁薄、易扩张,容量较大。人体循环血量的60%~70%存在于静脉系统中,静脉血管的活动能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以适应人体代谢的需要。
(一)静脉血压
当体循环血液经动脉各级分支和毛细血管到达小静脉时,血压降低到15~20mmHg(2.0~2.7kPa),到达腔静脉时,血压3~4mmHg(0.4~0.5kPa),而在右心房,血压已接近零。
1.外周静脉压 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2.中心静脉压 生理学中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4~12cmH2O(0.39~1.18kPa)。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如果心脏射血能力较强,能将经静脉回心的血液及时射入动脉,则中心静脉压可维持正常。若心脏射血能力减弱,血液将会在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存留增多,使中心静脉压高于正常。另一方面,在心脏射血功能不变时,如果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中心静脉压升高;反之,则中心静脉压降低。因此,中心静脉压的高低有助于判定心功能,并可作为临床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的指标。
(二)影响静脉血流的因素
静脉回流量的多少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差值,凡能改变两者之间压力差的因素,均能影响静脉血流量。
1.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增强时,心输出量增多,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期室内压降低,对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增大,静脉回流速度加快,回心血量增多;相反,回心血量减少,大量血液滞留在静脉系统,产生静脉淤血征。例如,右心衰竭时,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等;左心衰竭时,出现肺淤血和肺水肿。
2.重力和体位 由于静脉管壁薄,易扩张,所以静脉血压和血流受重力和体位的影响比较显著。平卧时,全身静脉与心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重力对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不大。当人体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直立时,由于重力作用,心脏水平以下的静脉回流速度减慢,回心血量减少,从而使心脏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出现脑、视网膜短暂缺血,导致头晕,黑蒙,甚至昏厥等,称为体位性低血压。
3.骨骼肌挤压作用 静脉血管有静脉瓣膜,因而静脉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回流,不能倒流。当下肢骨骼肌收缩时,挤压静脉血管,使静脉压升高,促进下肢静脉血的回流;骨骼肌舒张时,静脉压降低,又可促使毛细血管血液汇集到下肢静脉。但如果肌肉不能作节律性舒缩活动,而是在持续收缩时,则肌肉中的静脉持续受压,静脉回流反而减少。
4.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廓扩大、胸内负压增大,使胸腔内大静脉、右心房被动扩张,中心静脉压下降,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呼气时,胸腔负压值减小,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