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
肺容量是指肺容纳的气体量。在呼吸周期中,肺容量随着进出肺的气体变化而变化(图5-4)。
1.潮气量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为400~600ml,平均500ml。
2.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吸入的气体量称为补吸气量或吸气储备,正常成年人为1 500~2 000ml。深吸气量是指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它是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
3.补呼气量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的呼出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或呼气储备。正常成年人900~1 200ml。
图5-4 肺容量及其组成示意图
4.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 最大呼气末仍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残气量,正常成年人为1 000~1 500ml。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称为功能残气量,正常成年人2 500ml,它是残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5.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 在最大吸气之后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它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人男性约为3 500ml,女性约为2 500ml。肺活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与年龄、性别、身高等有关,一般测定值低于正常值的80%为异常。肺活量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由于肺活量测定不限制呼气时间,因此,它是一种静态指标。一些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延长呼气时间,使测得的肺活量与正常值相差不大。因此,肺活量作为反映肺功能的指标有一定的缺陷。
用力呼气量也称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以最快的速度尽力呼气,第1、2、3秒末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成年人第1、2、3秒末的时间肺活量,分别为其肺活量的83%、96%、99%。正常成年人在头3秒内基本上可呼出全部的肺活量,其中第1秒末的时间肺活量意义最大,低于60%为不正常。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因为限制了呼气时间,所以还能反映呼吸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理想指标。
如何提高肺活量
提高肺活量最好进行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首推跑步。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晨,每次最好连续30分钟左右,速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灵活控制,但心率不要超过180次/分,不要低于120次/分。
其次,跳绳也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每天跳绳30分钟,对改善心肺功能和提高协调能力很有效,效果也不亚于跑步。
教学楼的楼道干净且通风,爬楼梯也是一种好的运动方式。
要提高肺功能,只要坚持锻炼,2~3个月就能见到成效。
肺总量是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它等于肺活量与残气量之和。正常成年人男性约为5 000ml,女性约为3 500ml。
(二)肺通气量
肺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与肺容量相比它能更好地反映肺的通气功能。肺通气量分为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 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它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通气量为6~9L/分。劳动或剧烈运动时,每分通气量增大,可达70L/分以上。
以最快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时的每分通气量称为最大通气量。它代表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能达到的通气量,全面反映了肺活量、胸廓和肺组织的机能状况以及呼吸道的通畅情况,是评价一个人能否进行高强度运动的生理指标。测定时,一般只测15秒,将所测数值乘以4,即可换算成每分最大通气量。健康成年人一般可达70~120L/分。将最大通气量与平静呼吸时的每分通气量进行比较,可以了解肺通气功能的贮备能力,如果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小,则说明不能胜任强度较大的运动或劳动。
2.肺泡通气量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鼻腔与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该通道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这部分呼吸道称解剖无效腔,容量约为150ml。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全部进入肺泡,因此,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约为4 200ml/分,相当于每分通气量的70%左右。当潮气量与呼吸频率发生改变时,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分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并不是同比变化的,如潮气量减半、呼吸频率增加一倍,每分通气量不变,肺泡通气量却明显减少(表5-1)。所以,就气体交换的效率而言,在一定范围内,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效率高。
表5-1 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