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肠内消化
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即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里,食糜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经过消化的营养物质大部分在小肠被吸收。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吸收过程基本完成。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最重要部位。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腺是一个混合腺,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的无色的碱性液体,pH为7.8~8.4,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2L。其成分除了水外,主要含有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等。碳酸氢盐由胰腺的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各种消化酶由腺泡细胞分泌。
(1)碳酸氢盐:其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使肠黏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同时也提供了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活动的最适pH环境。
(2)胰淀粉酶:胰淀粉酶可分解淀粉酶为麦芽糖。
(3)胰脂肪酶: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4)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这两种酶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的。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此外,胰蛋白酶本身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糜蛋白酶原在胰蛋白酶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很相似,都能分解蛋白质为、胨和少量多肽。但当两者共同作用于蛋白质时,则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
由于胰液中存在着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因此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酶种类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临床和实验均证明,当胰液分泌障碍时,即使其他消化腺的分泌都正常,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脂溶性维生素A、D、E和K的吸收都会受到影响。
2.胆汁及其作用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胆汁的分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非消化期,胆汁生成后主要流入胆囊贮存。在消化期,胆囊收缩,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同时,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也可直接排入十二指肠。
胆汁是一种具有苦味的消化液,每天的分泌量约为0.8~1.0L。肝细胞直接分泌的胆汁称肝胆汁,为金黄色,呈弱碱性(pH值约7.4);在胆囊内贮存过的胆汁称胆囊胆汁,胆囊胆汁因水和碳酸氢盐被吸收而浓缩,颜色变为深绿色且呈弱酸性(pH约6.8)。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及多种无机盐等,但不含消化酶。
胆汁中虽没有消化酶,但含有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的胆盐。胆盐的主要作用为:①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中的胆盐等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加脂肪与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使脂肪分解加速。②结合脂肪分解产物,促进脂肪的吸收。胆盐可与脂肪分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将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运载到肠黏膜表面,促进脂肪的吸收。③胆汁在促进脂肪分解产物吸收的同时,也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④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这种作用称为胆盐的利胆作用。
胆石阻塞或肿瘤压迫胆管,可引起胆汁排放困难,因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同时由于胆管内压力升高,一部分胆汁进入血液可发生黄疸。
3.小肠液及其作用 小肠液由小肠腺所分泌,呈弱碱性,pH约为7.6。成年人每日分泌量1~3L。
近年来认为,真正由小肠腺分泌的酶只有肠致活酶一种,它能激活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从而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在肠上皮细胞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如分解多肽的肽酶、分解双糖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等。当营养物质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时,这些消化酶可在小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内发挥消化作用,将双糖分解为单糖,多肽分解为氨基酸。
4.小肠的运动 小肠的运动有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三种形式。
(1)紧张性收缩:小肠平滑肌紧张性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可使小肠内保持一定的基础压力,以维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图6-3 小肠的分节运动模式图
(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是以小肠环形肌活动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间隔一定距离的环行肌在许多点同时收缩或舒张,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原来收缩的部位舒张,而原来舒张的部位收缩,使原来的食糜节段从中间一分为二,而相邻的两半则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食糜得以不断地分开,又不断地混合(图6-3)。分节运动向下推进肠内容物的作用很小,其主要作用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行化学性消化;还可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蠕动:小肠的蠕动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将食糜向大肠方向推进,但推进的速度很慢,每个蠕动波只把食糜向前推进数厘米便消失。其意义在于把经过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肠段,然后再开始新的分节运动。在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还可见一种方向相反的蠕动波,称逆蠕动,其意义是延缓食糜在小肠内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另外,在小肠还可见到一种行进速度很快、传播较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蠕动冲可把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大肠。蠕动冲是由于进食过程中的吞咽动作以及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而引起,饥饿或腹泻时也可发生。
小肠蠕动推送肠内容物(包括水和气体)时产生的声音称肠鸣音。肠鸣音的强弱可反映肠蠕动的情况。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亢进;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食物经过口腔、胃和小肠后,消化过程基本完成(表6-1)。
表6-1 口腔、胃、小肠的消化
续表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