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球的滤过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除大分子血浆蛋白以外的水、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等,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是尿生成的第一个环节,原尿中除蛋白质以外,其余成分及浓度与血浆基本相同(表8-1)。
表8-1 血浆、原尿和终尿成分比较
续表8-1
(一)滤过的结构基础
1.滤过膜的结构 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内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中间是基膜层,外层是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三层结构上的孔道,构成了滤过膜的机械屏障。除机械屏障之外,在滤过膜的各层结构上,均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可阻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通过,起着电学屏障的作用。两道屏障使滤过膜对血浆成分的滤过有着严格的限制,对原尿的成分起着决定性作用。
2.滤过膜的通透性 血浆中的物质通过滤过膜的难易主要取决于物质分子大小。一般来说,以分子量为70 000的物质分子作为肾小球滤过的界限。分子量≥70 000的物质分子完全不能通过滤过膜。此外,血浆中的物质通过滤过膜的难易还与其所带电荷有关。白蛋白是三类血浆蛋白中最小的蛋白质,分子量虽然只有69 000,但由于其带有负电荷,因此不能通过电学屏障,故原尿中几乎没有蛋白质。
3.滤过膜的面积 正常成年人两肾约有200万个肾单位处于活动状态,滤过膜的总面积约为1.5m2,这样的滤过面积对于肾小球的滤过十分有利。
(二)滤过的动力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其组成与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相似(图8-1)。但由于肾小囊内的原尿几乎没有蛋白质,所以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中的唯一动力成分。由于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并且入球小动脉较出球小动脉短而粗,故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其他组织的毛细血管血压高,约为45mmHg(6.0kPa),且入球小动脉端和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几乎相等。
2.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肾小球滤过的阻力,约为25mmHg(3.3kPa)。在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向出球小动脉的过程中,随着水和小分子物质的不断滤出,血浆蛋白被浓缩,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3.囊内压 囊内压是指肾小囊内的原尿对囊壁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约为10mmHg。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囊内压都比较稳定,而在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向出球小动脉的过程中,血浆胶体渗透压随着肾小球滤过逐渐升高到35mmHg(4.7kPa),有效滤过压也随之发生变化。
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25+10)=10(mmHg)
出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
实际上,血液尚未流到出球小动脉之前,血浆胶体渗透压已经升高到35mmHg,有效滤过压已经为0。因此,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全长并非都有滤过,滤过作用只发生在有效滤过压为0之前的那段毛细血管中。
图8-1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示意图
(三)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125ml/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