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耳耳蜗的功能

内耳耳蜗的功能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耳又称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耳蜗的功能是把传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的神经冲动,上传至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前庭阶与鼓阶内为外淋巴,在耳蜗顶部有蜗孔相通;蜗管是一个充满内淋巴的盲管。螺旋器由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等组成。毛细胞与耳蜗神经相连,毛细胞表面有听纤毛,称为听毛。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声波不论是从卵圆窗或蜗窗传入内耳,都可引起基底膜振动。由耳蜗病变、螺旋器和蜗神经引起。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内耳又称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耳蜗的功能是把传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的神经冲动,上传至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1.耳蜗的基本结构 耳蜗是一个形似蜗牛壳的骨管,管腔内被前庭膜和基底膜分隔为三部分,分别称为前庭阶、蜗管和鼓阶(图9-6),三个管道中充满淋巴液。前庭阶与鼓阶内为外淋巴,在耳蜗顶部有蜗孔相通;蜗管是一个充满内淋巴的盲管。前庭阶底端有卵圆窗,鼓阶底端有圆窗,各有膜与中耳鼓室相接。基底膜上有声音感受器——螺旋器(Corti器)。螺旋器由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等组成。毛细胞与耳蜗神经相连,毛细胞表面有听纤毛,称为听毛。听毛上方为盖膜,盖膜悬浮于内淋巴中。

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声波不论是从卵圆窗或蜗窗传入内耳,都可引起基底膜振动。基底膜振动时,排列在它上面的螺旋器也发生相应的振动,使毛细胞和盖膜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毛细胞因此而兴奋,通过换能作用将声波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毛细胞膜的电位变化,触发听神经产生动作电位。

img111

图9-6 耳蜗管的横切面图

听觉功能障碍

听觉功能障碍可因病损部位不同分为三种类型:①传音性耳聋。由鼓膜或听骨链功能障碍引起。这时,气传导明显受损,骨传导影响不大。②感音性耳聋。由耳蜗病变、螺旋器和蜗神经引起。这时,气传导、骨传导均明显受损。③中枢性耳聋。由各级听觉中枢或其传导通路上的病变所引起。

在以上三种类型的听觉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是传音性耳聋。因此,应注意避免中耳疾患、外力损伤、环境噪声等对鼓膜和听骨链的损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