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常见的化脓性致病及其特点
引发外科化脓性感染的致病菌很多,常见的致病菌及其特点如表7-1所示。
表7-1 常见的化脓性致病菌及其特点
续表7-1
病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病人有无创伤史;有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癌症病人化疗、放疗,糖尿病等影响机体抵抗力的疾病;了解病人的卫生习惯、生活和工作环境,既往有无感染病史等。
2.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典型表现。体表病变形成脓肿时,触诊可有波动感。
(2)全身表现:轻者可无全身症状和体征;较重者常有发热、头痛、呼吸心搏加快、乏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严重者可有营养不良、体液代谢紊乱、尿少、低蛋白血症、乳酸血症、神志不清,甚至可以发生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综合征。
3.心理-社会状况 感染较重或病程较长的病人,疼痛、发热,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被扰乱,从而引起病人的烦躁和焦虑。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是最主要的检测项目,多需连续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其他项目有血浆蛋白、肝功能和肾功能等。
②分泌物或血液等细菌培养:可根据情况取分泌物、血、尿、痰液或脓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影像学检查
①超声波检查:可用以探测肝、胆、胰、肾等的病变,并可探测体内有无积液,如深部脓肿。
②X线检查:骨关节病变常需X线摄片;胸部病变可用X线透视或摄片;腹部摄片还可了解腹腔内积液、积气情况。
③CT、MRI扫描。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疼痛 与炎症刺激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感染、炎症反应有关。
3.焦虑 与疼痛不适和对预后的担心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如体液失衡、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体位与休息:指导和协助病人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病情严重者须卧床休息。
(2)饮食与营养: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维持营养平衡。高热及口底、颈部感染者,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病情观察 对病情较重者,定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并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变化;注意有无感染扩散和脓肿形成。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
3.治疗配合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及时处理原发病灶。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并行支持疗法。
(1)对营养不良的病人,遵医嘱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遵医嘱少量多次输新鲜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2)遵医嘱合理、正确地使用抗菌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3)物理疗法病人的护理:协助医师做好热敷、红外线、超短波等物理疗法病人的护理。
(4)对症护理:如体温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降温药物;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5)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脓肿形成后,应配合医师及时切开引流,并做好切口及引流的护理;其他类型的手术同围手术期护理。
4.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病人,向病人及其亲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之消除焦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及其亲属、社区人群,加强个人和环境卫生;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劳动保护,预防损伤。若有损伤和感染,应及时治疗。
一、常见的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一)疖
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颈项、头面、背部等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发生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有关。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疖病。
疖初起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逐渐增大呈锥形隆起;数天后结节中央处组织坏死、软化,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继而脓栓脱落,脓液流尽,炎症逐步消退而痊愈。面部疖,特别是“危险三角区”的疖,症状常较重,病情加剧或被挤碰时,致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可致颅内化脓性海绵窦炎,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等严重的全身临床表现,死亡率高。
协助医师进行治疗,早期局部涂碘酊、碘附、鱼石脂软膏等;热敷、理疗;危险三角区的疖严禁挤压;脓肿形成者及早排脓,可在疖的顶端用石炭酸或碘酊点涂脓点,也可用针头或刀尖将脓栓剔出;感染严重者,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
(二)痈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部位与疖相似,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也可由一个疖发展而成。中医将发生在项部的痈,称为“对口疮”,俗称“砍头疮”;将发生在背部的痈(图7-1)称为“搭背疮”;唇痈俗称“锁口疮”。痈的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图7-1 痈的示意图
病人年龄一般中年以上,老年居多,部分病人伴有糖尿病。初起为小片皮肤肿硬,色暗红,其中可见多个脓点,破溃后病变处呈蜂窝状,多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和体征。上唇痈可因口唇多动或挤压,而引起颅内感染。
协助医师进行治疗时,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局部治疗基本同疖。脓肿形成者,做“+”或“++”字切开,以充分引流。
对于“危险三角区”疖和上唇部位的痈,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眼部周围组织红肿,以及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征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对疖、痈病人应指导其注意个人日常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衣;及时治疗疖,防止感染扩散;糖尿病病人要有效地控制血糖。
(三)急性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是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可发生于皮下、筋膜下、肌间隙内及深部蜂窝组织。主要致病菌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或其他型链球菌。
1.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表现为局部皮肤组织肿胀、疼痛,表皮发红,边界不清,病变中央可坏死、化脓,多伴有全身症状。
2.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致病菌以厌氧菌为主,常发生在易被尿粪污染的会阴部或下腹部的伤口处。初期表现类似一般性蜂窝织炎,但病变发展快,且可触到皮下捻发感和闻及捻发音,破溃后有臭味,全身状况迅速恶化。
3.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多见于小儿。感染起源于口腔或面部,可引起局部肿胀、气管受压,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病情危急。
协助医师积极处理,局部抬高、制动、理疗、50%硫酸镁湿敷,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定时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高热病人退热药。必要时,物理降温。形成脓肿时,协助医师切开引流,颌下急性蜂窝织炎应及早切开,以免发生呼吸困难和窒息。加强切口或创面护理,注意病人的营养和休息。
(四)丹毒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常见的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常先有足癣、皮肤破损、口腔溃疡等皮肤病损,继之,致病菌侵入网状淋巴管而发病。特点是起病急,蔓延快,界限清,易复发,有传染性,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稍隆起、边界清、色鲜红、灼痛感。病变向外扩展时,中央红肿逐渐消退而转变为棕黄色。常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丹毒反复发作引起淋巴性水肿,皮肤增厚变硬,甚至发展成“象皮肿”。
病人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以用50%硫酸镁湿敷,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3~5天,以防复发。同时积极治疗与丹毒有关的足癣、创伤等。丹毒有接触传染性,应做好接触隔离防护,在接触丹毒病人后应及时洗手、消毒,防止传染。
(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致病菌从皮肤、黏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管及淋巴结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常见的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巴管炎又可分为网状淋巴管炎和管状淋巴管炎。管状淋巴管炎常简称淋巴管炎。
浅层淋巴管炎的临床表现,在皮下可见一条或多条“红线”,硬,且有压痛。扩展时,红色线条向近心端延伸;深层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沿淋巴管有一条形压痛区;急性淋巴结炎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和触痛、表面光滑、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楚、可移动、可形成脓肿。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均可有全身症状。
首先协助医师积极治疗原发病,全身症状明显者,加强全身及局部治疗,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抬高患肢,局部热敷或硫酸镁湿敷。一旦形成脓肿,协助医师行切开引流,并做好相应护理。
(六)脓肿
急性感染后,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在器官、组织或体腔内形成脓液积聚,并形成完整脓腔壁者。常见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浅部脓肿表现为局部隆起,红、肿、热、痛明显,有触痛及波动感;深部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及波动感,均不明显,但有疼痛、压痛,局部穿刺可抽到脓液,且全身症状往往较明显。脓肿一旦形成,应协助医师切开引流,并做好相应护理。
二、全身性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全身性外科感染是指致病菌侵入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者,包括脓毒症和菌血症。脓毒症是指致病菌毒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改变者。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
病因
1.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
2.机体抵抗力低下,如年老、体弱、幼儿、营养不良、糖尿病等。
3.局部处理不当,如急性腹膜炎未及时处理或引流不畅、脓肿或急性胆管炎未及时引流;严重的创伤清创不彻底或存留有异物等。
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改变了原有共生菌状态,非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得以转化为致病菌而诱发全身性外科感染。
5.静脉内留置导管污染,尤其是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过长或护理不慎而污染,很容易成为致病菌直接侵入血液的途径。倘若形成感染灶,可成为不断播散致病菌和毒素的根源。
病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了解病人原发感染病灶的部位、引起感染的原因、发病的时间、发展经过及发病后的治疗情况;了解有无严重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史;有无中心静脉或深静脉留置管,留置的时间,是否发生污染;是否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癌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2.身体状况 全身性外科感染病人的主要表现有: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或体温降低,脉快,呼吸困难或急促,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和出冷汗。③烦躁或意识淡漠、谵妄,甚至昏迷。④可有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出现黄疸和皮下淤斑;也可有肾功能损害,甚至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⑤代谢紊乱,可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⑥可有原发感染病灶的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全身感染的病人的病情严重,症状明显,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可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严重时可降低,核左移,幼稚型增多,出现中毒颗粒。
(2)血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可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3)尿常规检查:尿液中可出现蛋白、酮体和红细胞。
(4)血细菌或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病人寒战、发热时,采血进行细菌或真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并可进行药敏试验。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致病菌感染有关。
2.焦虑 与发病急骤、病情严重、担心预后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如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嘱病人: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者,做好肠内、外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2)做好口腔、皮肤和引流等护理。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分析实验室检查各项结果,原发感染病灶处理效果,有无感染性休克征象等。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协助处理。
小贴士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①应采用综合治疗,重点是处理原发病灶。及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脓肿引流、消灭死腔等,同时还要去除引起原发感染病因。②及早、联合、足量使用有效抗菌药物。③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输血、使用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等。④对症治疗,如控制高热、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3.治疗配合
(1)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2)遵医嘱给予合理补液,有休克时积极抗休克。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或白蛋白,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抵抗力。
(3)维持正常体温,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按医嘱应用药物降温。
(4)及时做致病菌培养,协助医师采集脓液标本,或在病人寒战、高热发作时,采集血标本做致病菌培养。
4.心理护理 关心和体贴病人,及时了解病人及其亲属的情绪变化。针对病人及其亲属担心和顾虑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安慰,向他们解释病情的发展变化过程,提供适时的心理支持,稳定其情绪,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健康指导 注意卫生,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及时正确处理损伤,预防感染;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避免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癌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