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肝受感染后,在肝实质内形成的脓肿,称肝脓肿。常见的肝脓肿有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两种。临床上以细菌性肝脓肿多见。
一、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入肝内:①胆管:胆管蛔虫症、胆管结石等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时,细菌沿着胆管逆行,是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②肝动脉: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病变,如骨髓炎、中耳炎、痈等,在发生脓毒症时,细菌可经肝动脉进入肝。③门静脉:较少见,如痔核感染、坏疽性阑尾炎、菌痢等,引起门静脉属支的血栓性静脉炎、脓毒栓子脱落,进入肝内而引发脓肿。④肝外伤:特别是肝的贯通伤或闭合伤后肝内血肿的感染,而形成脓肿。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细菌性肝脓肿多为继发性病变,应了解病人身体其他部位有无感染灶,以及肝有无开放性损伤,同时评估病人发育营养状况。
2.身体状况
(1)全身中毒症状:寒战、高热是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
(2)肝肿大及肝区疼痛:右季肋区呈饱满状态,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阳性;肝常肿大,有明显触痛。严重时,可出现黄疸和腹水。
(3)消化道症状:由于毒素的吸收,病人常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和呃逆等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病程长,加上对疾病的不了解,病人大多情绪低沉、有焦虑和恐惧的表现。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严重时,白细胞计数下降,有核左移现象,甚至出现贫血。肝功能检查可见轻度异常。
(2)影像学检查
①X线检查:右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阴影增大或局限性隆起,有时伴有反应性胸膜腔积液。
②B超检查:可显示肝内液性病灶的部位和大小。
③CT及MRI:对肝脓肿的确定及定位有一定价值。
(3)诊断性肝穿刺抽脓:是一重要手段,应在超声波探查引导下进行。抽出脓液即可确诊,同时可行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护理诊断及相关合作性问题
1.疼痛 与肝肿大包膜受压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毒素吸收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如感染性休克、化脓性腹膜炎等。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少量多次输注新鲜血液,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维持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镇静止痛: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以缓解疼痛症状。
(3)降温:对高热病人应及时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注意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和脓肿破溃引起腹膜炎等并发症。细菌性肝脓肿的严重并发症是向膈下、腹腔、胸腔穿破以及胆源性肝脓肿引起的胆管大出血。
3.治疗配合
(1)应用抗菌药物的护理:由于肝脓肿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未确定致病菌之前,可首选对此两种细菌有效的抗生素,可使用较大剂量。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抗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2)手术疗法的护理:对于较大的单个脓肿,应施行切开引流。病程长的慢性局限性厚壁脓肿,也可行肝叶切除或部分肝切除术。其要点是:①积极进行术前常规准备。②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③病情稳定后,宜采用半卧位。④继续使用抗菌药物。⑤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量和性状。⑥重视原发感染病灶的处理。
4.心理护理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解释检查手段的意义,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其焦虑和恐惧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健康指导 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介绍细菌性肝脓肿的相关知识;解释引流管的意义和注意事项;给予病人出院指导,嘱病人出院后加强营养。若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
阿米巴性肝脓肿是肠阿米巴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系阿米巴原虫从结肠溃疡处经门静脉或淋巴管浸入肝门,致使肝细胞坏死、液化而形成脓肿。发病前,曾有痢疾或腹泻史,起病缓慢,体温逐渐升高,常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疼痛及体重下降等。体检可发现肝肿大,有明显的叩击痛。阿米巴性肝脓肿合并细菌感染时,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肝区胀痛和烦躁,甚至出现休克。外周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的鉴别如表16-1所示。
表16-1 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的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