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骨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
骨与关节结核多为继发性感染。原发病灶常为肺结核或消化系统结核。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膝关节、髋关节及肘关节。病变初期为单纯性滑膜结核或单纯性骨结核,逐渐发展为全关节结核。严重时,致关节毁损,导致各种关节功能障碍,如脊柱结核,可抬致后凸畸形(驼背)。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病人年龄、性别、发育、营养状况,有无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有无外伤史。
2.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
①疼痛:初期不明显,活动后加剧。病儿常因疼痛而“夜啼”;腰椎结核病儿拾物试验阳性,即病人拾物时,需挺腰屈膝屈髋下蹲。
②浅表关节结核:可有肿胀和积液、压痛,后期肌肉萎缩,关节呈梭形肿胀,膝关节结核,可有浮髌试验阳性。
③部分病人可有结核性脓肿。
(2)全身表现:起病缓慢,常有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和贫血等结核中毒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结核治疗时间较长,需要长时间的连续服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严重者留有后遗症,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检查:血细胞比容下降,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红细胞沉降率在病变活动期明显增快。
②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单纯冷脓肿穿刺液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率约为70%。
(2)影像学检查:起病2个月后X线检查方可发现改变;CT能显示冷脓肿及骨关节病灶;MR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护理评估及合作性问题
1.疼痛 与骨或关节结核和手术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不振和结核病消耗有关。
3.低效性呼吸状态 与颈椎结核及咽后壁寒性脓肿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 与结核、石膏固定、手术或截瘫有关。
5.皮扶完整性受损 与脓肿破溃、窦道经久不愈等有关。
6.潜在并发症 如关节功能障碍、畸形、病理性骨折等。
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
①局部制动:一般小关节结核用石膏、支架固定1个月,大关节结核延长至3个月;骨结核致使成人重度关节畸形,可采用骨牵引治疗。制动期间注意做好皮肤及其他生活护理。
②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注意膳食结构的均衡、多样化及色、香、味俱全,以增加病人食欲。
(2)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其他病情变化、并发症的出现;观察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小贴士
骨与关节结核非手术治疗满2年后,可以按以下标准停药:①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②局部症状消失,无疼痛,窦道闭合。③X线示脓肿消失,或已经钙化;无死骨,病灶边缘轮廓清晰。④测3次血沉,结果均正常。⑤起床活动已1年,仍能保持上述4项指标者。
(3)治疗配合
①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第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非手术治疗时,一般联合用药至少6个月;骨与关节结核手术前,常规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至少2~4周。
②控制细菌感染:伴有混合感染者,急性期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4)心理护理: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耐心讲述有关疾病的知识,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及功能锻炼,提高其坚持治疗的信心,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2.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①体位:根据麻醉及手术方式选择体位。颈椎结核术后需用颈托或沙袋固定颈部,髋、膝关节结核者,术后保持功能位或制动体位。
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能量和富含维生素饮食。
③其他:加强生活护理、皮肤护理和大小便护理。
(2)病情观察:严格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每30分钟测生命体征1次,病情平稳后,每1~2小时测1次。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同时注意观察肢端的温度、皮肤弹性、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和尿量等,出现患肢缺血性或淤血性改变时,协助医师处理。
(3)治疗配合:术后应继续使用抗结核药物3~6个月。同时为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长期卧床的病人,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及早进行肢体的活动,但对脊柱不稳定者,切忌随意搬动。
(4)健康指导:指导出院后的康复治疗。出院需继续抗结核治疗,要向病人及其亲属讲解抗结核药物的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药物的保存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