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感染性皮肤病病人的护理
(一)常见感染性皮肤病
1.脓疱疮 致病菌通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好发于儿童,可反复感染,又因本病系接触传染,在家庭成员、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可互相传染。
2.浅部真菌病 简称癣,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所引发的皮肤病,按其侵犯部位,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和甲癣。头癣又可分为四型,即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
病原菌是皮肤癣菌。寄生在皮肤角蛋白组织致病真菌,统称皮肤癣菌。浅部真菌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既可自身传染,也可传染他人。本病传染方式:一是直接接触传染,如头癣的发病,往往是直接接触罹患头癣的儿童或患有癣病的动物后引发;二是间接接触传染,如经常使用癣病病人用过的物品,如拖鞋、枕巾、擦脚布等。
3.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致。本病毒具有亲神经及皮肤的特征。目前已确定水痘病毒与带状疱疹病毒系同一病毒。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疼痛可出现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存在。老年病人于皮损消退后,常常遗留顽固神经痛达数月之久。
4.疥疮 系疥螨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疥螨又称疥虫。疥虫生活史分虫卵、幼虫、稚虫及成虫四个时期。成虫于夜间在皮肤表面交配,然后选择合适部位钻入宿主表皮内,并开始掘凿隧道,不久再次脱皮,最后才变成雌性成虫。雄虫交尾后,很快就死去或筑一个短隧道作短暂的寄生。此后,雌孕虫在掘隧道过程中,边前进边排卵,直至产卵完毕才死于隧道的盲端,其平均生存时间6~8周。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病人的个人卫生习惯、家庭生活和工作环境,详细询问病人症状出现的时间和部位。
2.身体状况
(1)脓疱疮
①大疱型脓疱疮:多发生于2~8岁儿童,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头面、四肢,也可波及全身。初为红斑或水疱,迅即变为脓疱,米粒至黄豆大,周围有红晕,疱壁松弛,疱内脓汁沉积于疱底,上部为透明液体,形成半月形。疱皮破裂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蜜黄色脓痂,自觉瘙痒,故而搔抓后易自我传染,向周围蔓延。
②寻常型脓疱疮: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迅即转为脓疱,脓汁较黏稠,周围炎性红晕明显,干燥后结有蜜黄色厚痂,约1周,痂脱而愈,不留瘢痕。
(2)浅部真菌病
①体癣:除去头部、掌跖、腹股沟、会阴部和甲以外,人体表面光滑皮肤感染皮肤癣菌所发生的皮肤病,统称体癣。又称圆癣或金钱癣。本病表现与致病真菌种类及个体反应有关。皮疹开始为红斑或丘疹,随后损害渐渐呈远心性向四周扩展,病灶中央有自愈倾向,日久成为环形。边缘较邻近正常皮肤稍为高起,该处炎症较明显,其上有小丘疹、水疱或鳞屑附着。有时环形中央又可出现皮疹,新的皮损也渐渐扩大成环形,如此陆续发生而形成多层同心环,边界鲜明。皮损大小、数目不定,以1~2个或数个居多,全身泛发较少见,分布也不对称。病人自觉剧痒,搔抓后可并发细菌感染。
②股癣:本病可视为发生于股部上方内侧面的一种特殊型体癣。股癣绝大多数见于成人男性,常为单侧。病情严重者,皮损可向上蔓延直达下腹部;往后扩展波及臀部;向下延伸而累及股部等处。
本病与体癣相比,有下面几点不同:一是股癣损害形态,罕见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为不规则形或弧形;二是股癣皮损往往表现为苔藓样变或急性、亚急性湿疹样变;三是股癣较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四是股癣自觉痒更加剧烈。
③足癣: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我国民间称之为“脚气”或“湿气”。本病好发于趾间。足癣皮损表现一般分为水疱型、趾间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a.水疱型:在趾间及足底处可见针头至粟粒大的深在性水疱,疱壁较厚,疏散或密集分布,邻近皮疹可融合,形成较大水疱。疱液吸收干燥后转为鳞屑。
b.趾间糜烂型:好发于趾间,患处潮湿而多汗。皮疹初起为浸渍,因瘙痒或揉擦后致表皮破损,转为糜烂潮红湿润。可有渗液伴恶臭。
c.鳞屑角化型:较为常见,好侵犯足底、足侧、趾间及足跟部。皮损表现为鳞屑,角质增厚,粗糙变硬,间有皲裂,每年冬季病情较重。
④手癣:是发生于掌面的浅部真菌病,多数是从足癣自身传染而来。致病菌与足癣相同,临床表现和足癣相差无几。
⑤甲癣:是甲部感染皮肤癣菌所致,俗称“灰指甲”。甲癣病变始于甲远端、侧缘或甲褶部,表现为甲颜色和形态异常。多呈灰白色,且失去光泽;甲板显著增厚,表面高低不平。其质松脆,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有时甲板可与甲床分离。
(3)带状疱疹:发病前常有局部疼痛、轻度发热、乏力,患处先出现红斑,继而成簇性丘疹、丘疱疹,迅即成水疱,疱壁紧张、疱周红晕。7~8天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合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皮疹往往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一般不超过体表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病程2~4周,预后获终身免疫,一般不复发。
(4)疥疮:本病好发于16~30岁的青壮年。本病容易在集体宿舍和家庭中流行。初次被疥虫感染,须经4~6周之久方能出现自觉症状,主要是瘙痒。特别在夜间,身体温暖之际最为严重,影响睡眠,痛苦异常。疥虫时常侵犯皮肤较为薄弱与柔软部位。因此,皮损好发于手指指缝、前臂屈侧、肘窝、腋下、乳房、下腹部、臀部、股部、会阴部等处。但头面部、掌跖多不被累及。本病的皮疹表现为丘疹、水疱、结节、疥虫隧道等。丘疹呈淡红色,数目不定。水疱如粟粒大至绿豆大。结节损害往往在股部,特别是阴囊,阴茎等处尤为常见。疥虫隧道是该病显著的特征。隧道好发于指间、腕部屈侧或男性外生殖部位。状为细小微微弯曲,略呈“S”形,长约3~12mm的灰色或浅黑色线纹。开端覆盖薄痂,末处为小疱。疱内可找到浅黄色虫点,此乃疥虫钻入皮肤角层深部向前啮吃而成的隧道。其内有卵、幼虫、稚虫、成虫以及分泌物和虫粪。
3.心理-社会状况 全面评估病人、家属及其周围人对疾病的认识。评估病人有无焦虑、恐惧的异常心理。
4.辅助检查
(1)脓疱疮:病人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脓液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2)浅部真菌病:真菌显微镜检查可发现菌丝和孢子。
(3)带状疱疹:疱液可分离出病毒。
(4)疥疮:针挑隧道或水疱,挑选早期丘疹皮肤刮片,均可发现虫体。滤过性紫外线灯检查隧道内呈亮绿色荧光。
护理评估及合作性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创面暴露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3.舒适度的改变 与局部痒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 如秃发、灰指甲。
5.焦虑 与病程长、病情反复有关。
6.疼痛 与感觉神经末梢受刺激有关。
7.睡眠紊乱 与夜间剧痒有关。
8.知识缺乏 与病人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有关。
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隔离消毒:脓疱疮、浅部真菌病、疥疮病人要加强消毒隔离,防止医院内感染,防止扩大传染。
(3)保护皮肤创面:对脓疱疮病人的创面,应给予积极治疗;浅部真菌病病人应保持皮肤清洁,忌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带状疱疹病人应保持创面的清洁,防止感染;疥疮病人应避免搔抓。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外周血象、尿液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脓疱疮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急性肾炎,甚至脓毒症等。
3.治疗配合
(1)脓疱疮:注意皮肤卫生,幼儿园和婴儿室注意隔离,防止交叉传染,对瘙痒性皮肤病,外伤应给予积极治疗。增加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有脓痂时可用0.2%呋喃西林软膏或龙胆紫止痒糊膏涂抹创面;若为脓疱及糜烂面,可用氧化锌油内加入适量抗菌药物涂抹创面。加强消毒隔离,防止医院内传染。
(2)浅部真菌病:保持皮肤清洁,忌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癣,分别采用内服药和外用药。内服药如酮康唑、伊康唑。酮康唑系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咪唑类药,主要用于头癣,其次全身泛发性体癣、重型股癣以及甲癣等。口服抗真菌药物后,要注意有无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未累及毛发或甲板的浅部真菌病,采用外用药即可,但用药时间需较长。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十一烯酸锌硫黄、碘等,酌情配成软膏、霜剂及酊剂外涂。咪唑类药如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氯三苯咪唑)等,制成1%~2%霜剂,可供应用。
(3)带状疱疹:保持局部创面的清洁,减少刺激,防止感染。若水泡已破,可外涂龙胆紫液。若创面已经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软膏涂抹。疼痛明显者,可采用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或中枢性止痛剂,以及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针刺疗法、理疗也有不同程度的消炎、止痛作用。合理使用抗病毒药,常用的有:
①病毒灵0.2g,每天3次口服。
②聚肌胞注射液,每次2ml,肌内注射,1天1次。
③阿糖胞苷,每天每千克体重1~1.5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1天1次。
④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使用人白细胞转移因子或干扰素。
(4)疥疮
①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a.硫黄:本品对疥虫有良好杀灭作用,其效果可靠,是治疗疥疮的首选外用药。临床多配制成5%~20%硫黄软膏或霜剂外用。
b.克罗米通(优力肤):本品是一种局部杀虫剂,而且又是一种非特异性止痒剂。为充分发挥外用药作用,涂药前应洗热水浴,用药期间禁洗澡,不换衣服。每天早晚各搽1次外用药,成人自颈以下遍身涂搽,好发部位应多涂几次,3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再洗一次热水浴,然后更换干净衣服,床单及被单。换下物品须用水煮或药水(如0.1%苯扎溴铵液)浸泡消毒。亦可洗净晒干放入塑料袋中停置半个月后再用。治疗后应观察2周,若有复发,还需重复一个疗程。
②家庭和集体中的病人,应同时治疗,以免相互传染。
③平时应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心理护理 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5.健康指导 平时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和被褥;强调正规治疗,以防复发;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皮肤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常识和措施。
(高立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