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中医药领域的信息处理
回顾计算机在我国医药领域信息处理的往事,虽然总体起步较晚,但是在中医领域相对较早。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探索中医针刺麻醉的机理,科技工作者就应用电子计算机及时地处理针刺麻醉实验中所遇到的数以万计的生物电信号。80年代初,随着关幼波老中医诊疗肝病的软件出现,全国兴起了一股中医专家系统热,相继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医专家咨询软件,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的前身“计算机诊疗系统研究会”,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成立的;随着对中医临床信息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中医临床上用来分析病症的四诊信息都是由临床医生主观决断的,缺乏量化依据,不便于教学及科研,为了攻克这一难点,工程技术人员开始投入到对中医四诊客观化的研究领域,从事脉象仪、舌象仪、经络测定仪等项目的研究;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大容量硬盘及光盘的出现,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进入了实用阶段,在这过程中发现国标GB2312汉字库已不能满足中医文献研究的需要,于是开始对中医药汉字操作系统进行了探索;随着计算机价格下降及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促使中医医院信息管理逐渐走向成熟;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www浏览、电子邮件、MSN等Internet应用的普及,促使中医药远程医疗、中医药网上教育及中医药信息的网上交流变成了现实……
学习完本章的内容,你应该知道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
近代信息处理技术与中医学之间的关系。
中医信息处理的特点有哪些?
计算机中的原数据“二进制”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之间的关系。
中医信息标准化及规范化的必要性。
中医专家系统、中医电子病历、中医脉诊、舌诊、针灸等临床信息处理的特点。
中医药文献的信息化处理。
信息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中医与虚拟人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