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什么叫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
研究指出,在急性心肌梗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血栓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病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闭塞而发生心肌梗死;有些病人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持久痉挛而发生心肌梗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从而使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有人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最初几小时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发生率,517位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4小时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发现约90%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动物实验又证明,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并非是不可逆的进程,关键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数小时内是否能使冠状动脉再通。一般而言,在心肌缺血最严重的中心区域是坏死区,缺血较轻的部分是缺血区,介于缺血区与坏死区之间的是损伤区。损伤区是一个能向缺血区或坏死区转化的区域。如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将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重新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就可以使损伤区变为缺血区,从而阻止梗死范围的扩大。基于上述想法,溶栓疗法应运而生。溶栓疗法,就是溶解血栓的治疗方法,即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使冠状动脉再通,从而使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溶栓的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原等,它们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溶解血液中的纤维素原及纤维素,从而使血栓溶解。
溶栓疗法根据用药途径可分为冠状动脉内溶栓及静脉内溶栓两种。冠状动脉内溶栓是先用导管经动脉插入冠状动脉再注射尿激酶或链激酶,使冠状动脉的血栓溶解,其成功率为68%~89%。但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溶栓需要进行动脉插管,可能会延搁一定时间,因此很多医院先采取静脉内溶栓。静脉内溶栓治疗不需要插管,而且可在一般医院内进行,甚至可在救护车中进行,因此使用更为广泛。它是在短时间内,一般为30分钟内将50万~150万单位链激酶由静脉滴入,有效率为50%~90%不等。尿激酶(天普洛欣)2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滴入,再通率可达73. 5%;tPA用50毫克小剂量疗法,也取得较好疗效。
溶栓治疗成功的患者,胸痛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心电图好转,心功能恢复过程加快,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溶栓治疗成功与否最关键的是要及早开始、越早越好,一般认为如心肌梗死已超过6~12小时,则效果不佳。所以时间就是生命,一切不可迟疑。
溶栓疗法的主要缺点是:①活动性内脏出血、心肺复苏后、难治性高血压、糖尿病眼底出血、视网膜增生性改变、近期手术及严重创伤者禁用;②剂量掌握不准可造成出血,尤其老年人易引起致命性颅内及消化道出血;③再通速度较慢,一般需90分钟;④此外冠状动脉再通后可能会出现再通后心律失常,但这种心律失常发生时间较短,只要及时处理,不会危及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