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遇到溺水者如何急救

遇到溺水者如何急救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呼吸心搏骤停后抢救成功,则避免了猝死。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心源性猝死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两个年龄高峰,第一个高峰是为出生后到6个月,这个年龄段的心源性猝死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80%心源性猝死发生在院外,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家中。心脏停搏后,血液循环随即停止,大脑供氧中断,意识丧失。大脑的缺血缺氧及全身的缺氧最终导致心脏停搏。

第4章 急救方法与技术

大家可能都认为急救是医生们的事,与普通老百姓无关,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立即拨打“120”或“999”。但是,有许多危急情况都发生在医院外,发生在老百姓身边,而最快的救护车到达也是在数分钟之后,十分宝贵的急救时间连同生命,往往就在对救护车焦急的企盼和等待中逝去。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关键时候就可以救命或者为专业急救人员急救赢得时间,使您的家人、朋友、身边人获益。

第一节 呼吸心搏骤停与猝死

1.猝死

猝死可能是近年来大家听到的意外死亡事件中最多的名词。那么,什么是猝死?猝死是指不是由于外伤或事故而突然发病,并在6h以内死亡的事件。70%的成人猝死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心脏病而导致的,称为心源性猝死。若在发病后1h内死亡,则绝大多数为心源性猝死,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在冠心病基础上的室性纤维颤动(简称为室颤)。成人猝死除心脏原因外,脑血管意外(俗称卒中)也是常见的原因。而窒息则是儿童和老年人都常见的猝死原因。

2.呼吸心搏骤停

呼吸心搏骤停是指呼吸和心搏突然的停止。呼吸心搏突然停止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呼吸停止在前,即由于严重缺氧,导致大脑控制心跳的循环中枢衰竭以及心脏严重缺氧后心脏停止跳动。另一种情况则是心脏停搏在前,即由于各种心脏的病理情况使心脏突然丧失泵血功能,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包括大脑的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继心脏停搏后短时间内(1~2min)呼吸停止。

3.猝死与呼吸心搏骤停的区别

猝死与呼吸心搏骤停虽然都没有呼吸、心搏,但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猝死的本质是病人已经死亡,而呼吸心搏骤停是一种临终前状态。猝死之前有呼吸心搏骤停的过程,此时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或在意识丧失同时伴一短阵全身抽搐,同时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但心搏骤停并非心脏电活动完全消失,或心脏尚存在恢复跳动的可能性。如能及时采取正确而有效的心肺复苏措施,则有可能使心脏恢复跳动,自主呼吸逐渐恢复,最终挽救生命。呼吸心搏骤停后抢救成功,则避免了猝死。突然的呼吸心搏骤停,如果没有采取抢救措施或采取了措施而没能抢救过来,病人死亡,就称为猝死。

4.关于心源性猝死

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心源性猝死是自然突然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我国每年突发心脏病死亡人数为60万左右。近年来心源性猝死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两个年龄高峰,第一个高峰是为出生后到6个月,这个年龄段的心源性猝死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第二个高峰是45~75岁,这个年龄段的心源性猝死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65岁以前男性心源性猝死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约7∶1,65岁以后男女发病比例逐渐接近,这是因为中年以前女性有体内分泌的雌激素保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女性内分泌腺体萎缩,雌激素的分泌减少,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逐渐消失,因此,65岁以后女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与男性逐渐接近,心源性猝死的危险也逐渐增加。

5.近年来中外名人猝死事件

(1)2004年4月8日晚,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扬迈由于心搏骤停在北京去世。

(2)2004年4月19日凌晨,60岁的全球快餐巨头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死于心脏病突发。

(3)2004年4月22日,78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图书的创办人之一诺里斯•麦克沃特在家中因心脏病去世。

(4)2006年4月5日,65岁的美国摇滚明星吉恩•皮特尼在外出旅游时,在酒店内猝死。

(5)1997年4月11日,45岁的著名作家王小波因突发心脏病猝死于家中打开的电脑旁。

(6)2001年5月19日,44岁的著名影视剧作家梁左因突发心肌梗死在家中猝死。

(7)2005年7月2日,68岁特型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

(8)2005年8月18日,46岁的著名演员高秀敏在家中突发心脏病猝死。

(9)2006年12月20日上午,72岁的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因突发心肌梗死在家中去世。

(10)2007年2月23日,年仅48岁的被称为音乐才子的台湾资深音乐创作人马兆骏在超市突然猝死。

上述事件多数发生在家中,有些是事先有预兆未及时就医,有的是事情发生后家人未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悲剧不可避免。

6.心源性猝死的预兆

80%心源性猝死发生在院外,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家中。他们生前为什么不去就医?难道他们没有一点预兆吗?严格地说,心源性猝死前一般都会有预兆,只是预兆轻微,没有引起本人的足够重视。这些预兆包括原有心脏病的症状频繁出现或加重,或原来没有心脏病的健康人突然出现无法解释的一过性胸痛、胸闷、胃痛、牙痛、肩痛等,上述症状伴有出汗则更应该警惕。此时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有可能避免悲剧发生。如果一旦出现严重预兆才引起重视,病人可能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或到达医院时已经呼吸停止,心脏停搏。

7.呼吸心搏骤停、昏迷和晕厥的区别

心脏停搏后,血液循环随即停止,大脑供氧中断,意识丧失。但在最初几秒钟内脑细胞依赖无氧代谢还未死亡,因此,可能还存在濒死呼吸,此时由于缺氧的脑细胞的异常电活动,病人还可以出现抽搐,往往被误认为是癫痫。心脏停搏后的濒死呼吸和抽搐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与此同时病人脉搏消失,听不到心脏跳动。昏迷和癫痫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或继发病病变导致意识丧失,所以虽然意识丧失,但心脏并未停止跳动,此时可以触摸到脉搏的搏动,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晕厥是指短暂的意识丧失。晕厥病例中有一部分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短暂脑缺血,特别是短暂的心律失常,如一过性室颤、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在心脏病变还不严重时,上述心律失常有时可以自行恢复。因此,心源性晕厥也是猝死的先兆之一,发生晕厥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治疗,否则再次发生就可能是猝死事件了。

8.我们身边可能会发生的呼吸心搏骤停事件

(1)心脏病:成人呼吸心跳事件中,70%以上是因为各种心脏病,其中缺血性心脏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50%以上。近年来,没有心脏病史的心脏猝死事件逐年增多。

(2)窒息:窒息导致的呼吸停止,心脏停搏多见于老年人和婴幼儿。由于呼吸道阻塞,造成缺氧,严重缺氧导致心脏停搏。如果没有心脏基础疾病,从窒息缺氧到心脏停止跳动这个过程大约有数分钟。

(3)电击伤:电击伤常发生于各种意外,如生活电器漏电、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发生的触电事故。发生触电事故导致的呼吸心搏骤停多半是心脏发生室性纤维颤动。

(4)溺水:江河湖海边常有溺水事件发生,特别是在夏季,人们喜欢在江河湖海中游泳、嬉戏,溺水事件常常发生。溺水发生并不是因为溺水者吞入了大量的水,而是水随呼吸进入气道,导致气道痉挛或声门关闭,窒息而亡。

(5)自缢:自缢时,颈部被勒紧,不但气道被阻塞,而且向大脑供血的颈部血管也被阻塞,可以直接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意识丧失。大脑的缺血缺氧及全身的缺氧最终导致心脏停搏。

9.呼吸心搏骤停的后果

大脑是人体耗氧最多的器官,也是对缺氧耐受最差的器官。心脏停搏后大脑由于没有血液循环,功能即刻受到影响。心脏停搏3s时病人即感头晕和黑矇(眼睛突然发黑,什么也看不见)。心脏停搏10~20s即发生晕厥,病人意识丧失。心脏停搏使大脑缺血缺氧达40s左右就会出现抽搐并且瞳孔散大,60s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如果没有采取急救措施,4~6min后大脑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时间就是生命在呼吸心搏骤停的急救上体现的非常具体:4min内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可能有一半人能被救活,4~6min开始进行复苏仅10%可能被救活,超过6min开始复苏存活率仅4%,超过10min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因此,必须在心脏停搏4min内开始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才有可能挽救病人生命!

10.面对呼吸心搏骤停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突然倒地的病人,不要慌张,首先判断病人意识是否丧失。如果病人意识丧失,立即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如果没有自主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2次,接着判断有无心跳,如果没有心跳,立即进行闭胸心脏按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肺复苏术。家中如有第二个人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叫人帮忙,如果家中没有帮忙的人,则进行2min左右的心肺复苏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然后接着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一些传统的做法如掐人中、向面部喷凉水,或不让动病人,单纯等待救护人员到达,不是无济于事就是浪费了宝贵的急救时间。如果我们能识别心搏骤停和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就可能为专业救护人员实施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就可能使随后的专业救治获得成功。

第二节 心肺复苏

1.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简称,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挽救生命和恢复苏醒的目的。

如果家庭中有人突然呼吸心搏骤停,不要慌张,按下列步骤进行急救:判断意识-呼救(包括拨打急救电话)-放置正确体位-打开气道-判断呼吸-人工呼吸-判断循环-闭胸心脏按压,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2.判断意识

病人突然倒地时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需要判断病人是否意识丧失。因此,发现病人倒地后应立即上前,将病人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呕吐物吸入气道导致窒息。然后大声呼喊病人,同时轻轻晃动病人的肩部或轻轻拍打病人的面部,观察病人有无反应。如果病人有皱眉、睁眼或试图开口说话等动作则说明病人意识没有丧失。反之,病人对上述呼喊、拍打、晃动均无反应,则说明病人意识丧失(图4-1)。

图4-1 判断意识

3.呼救

如果病人无反应,判断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呼救的内容包括让家中其他人或近邻来帮忙以及拨打急救电话。此时第一个电话应打给“120”或“999”等急救机构,而不是家中其他成员。家中如果有2个人以上,可以一人继续进行下面的急救,一人拨打电话并再叫人帮忙。如果家中只有您一人,可以利用家中座机的免提功能,一边急救,一边与急救人员通话。千万不可将病人放置一边而打电话挨个通知家中其他成员(图4-2)。

图4-2 呼救

4.放置正确的复苏体位

确定病人意识丧失后应该将病人放置于正确的复苏体位,为下一步的复苏做好准备。正确的复苏体位是仰卧位,并保证病人身下是坚硬的平面,这样才能在闭胸心脏按压时保证按压力量和按压深度不被缓冲掉。无论发病时病人是何种体位,均应将病人平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成仰卧位。如果病人侧卧或趴在地上,翻动病人时要一手托住头部,注意保护颈部,使病人整体转动,整个翻动过程使身体平直无扭曲(图4-3)。如果病人平卧于席梦思床上,可以在病人身体下面垫上硬板,例如家中的和面板。

5.疏通气道

病人呼吸心脏停搏时,颈部和喉部的肌肉松弛,舌体发生后坠,阻塞气道。因此,复苏的第一步必须疏通气道。如果没有颈部损伤,通常采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具体做法是一手放于病人前额,另一手放于病人下颏,将病人头向后仰,同时向上抬起下颏(图4-4)。打开气道时要注意不要使颈部过度伸拉,防止损伤颈部。如果病人有义齿,要将义齿取出。如果发生在进食过程中,要将口中的食物清除干净,以免人工呼吸时将食物吹入气道。

图4-3 放置正确的复苏体位

图4-4 疏通气道

6.判断呼吸

打开气道后,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有无呼吸。“看”就是观察病人的胸部和腹部有无起伏,有自主呼吸时,一般可以看到胸部和腹部随呼吸的起伏运动,冬季穿衣服多以及呼吸运动弱时,可能不容易观察到胸腹运动。“听”就是将耳朵贴近病人的喉部,听是否有气流通过产生的声音。“感觉”就是将面部贴近病人的口鼻处,感觉是否有气体从口或鼻部呼出(图4-5)。为什么不用手感觉而用面部呢?因为面部的感觉比手要敏感得多,因此,在呼吸微弱的情况下用面部判断更准确。在判断呼吸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浪费太多时间,要在10s内完成,但判断时间也不要少于6s,以免在呼吸缓慢的情况下造成误判。

图4-5 判断呼吸

7.人工呼吸

判断病人没有呼吸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2次。人工呼吸分为口对口呼吸和口对鼻呼吸。口对口呼吸的做法是用手捏住病人的两侧鼻翼使鼻腔封闭,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后用口包含住病人的口后用力吹气(图4-6)。吹气时间要达到1s,要看到病人的胸廓抬起。这样连续吹气2次。如果病人牙关紧闭,也可以口对鼻呼吸,具体做法是一手使口唇紧闭,深吸一口气后用嘴包含住病人的双鼻孔用力吹气(图4-7)。同样,吹气时间要达到1s,要看到胸廓抬起,连续吹气2次。人工呼吸时要注意始终保持气道开放的位置,无论是口对口还是口对鼻在吹气时都不要漏气。人工呼吸仅仅是向病人口鼻处往里吹气,而不用从病人口鼻处往外吸气,人工呼吸的间歇期要放开口鼻,让病人肺内的气体自然逸出。

图4-6 口对口呼吸

图4-7 口对鼻呼吸

8.判断循环

进行2次人工通气后应立即判断循环状况。如果病人面色青紫或苍白,对呼喊、拍打、人工呼吸都没有任何反应,则提示病人自主循环停止。如果会触摸大动脉搏动,可以检查大动脉搏动(图4-8),不会则可以不检查。整个检查判断时间不要超过10s。

图4-8 判断循环

9.闭胸心脏按压

一旦判断病人没有自主循环立即开始闭胸心脏按压,又称胸外按压。具体的按压方法是一只手的掌根部平行放于病人胸骨体的下半部或两乳头连线处的胸骨体处(图4-9),另一手重叠在上,两臂伸直垂直向下,用上身的重力通过双臂,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平稳规律地向下用力按压,使胸骨向下凹陷4~5cm,放松时胸廓要完全回弹,但施救者的手不要离开病人的胸壁,按压与放松时间要尽量均匀(图4-10)。施救者按压时双肘不要弯曲,双手不要交叉,以保证按压力量集中垂直向下。每按压30次行人工呼吸2次,换句话说,闭胸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如此循环,一直进行到急救人员的到达。如果一人无法同时进行闭胸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时,在最初几分钟内也可以仅做闭胸心脏按压。

图4-9 闭胸心脏按压( 一)

图4-10 闭胸心脏按压( 二)

10.二人以上如何进行心肺复苏配合

如果有2人以上在现场,可以相互配合进行心肺复苏。复苏时一人负责闭胸心脏按压,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每按压30次停顿下来由另一人进行人工呼吸2次,人工呼吸结束后立即再进行闭胸心脏按压。闭胸心脏按压30次行人工呼吸2次为1个循环,为保证按压效果,每5个循环按压者与人工呼吸者交换1次,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11.小儿的心肺复苏与成人有何不同

小儿的心肺复苏与成人有所不同。小儿呼吸心搏骤停的原因以窒息为多,所以小儿复苏时人工呼吸与闭胸心脏按压的比例与成人不同。新生儿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1,儿童双人复苏时闭胸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15∶2,如果单人复苏,闭胸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仍然是30∶2。由于小儿胸廓小,胸廓软,所以按压手法也不同。小婴儿复苏时闭胸心脏按压采用双指心脏按压法(图4-11)或双拇指-环指心脏按压法(图4-12)。1~8岁的小儿闭胸心脏按压采用单手闭胸心脏按压,按压部位同成人(图4-13)。

图4-11 双指心脏按压法

图4-12 双拇指-环指心脏按压法

图4-13 单手闭胸心脏按压法

12.途中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用私家车在送病人去医院就诊的途中,病人突然发生了呼吸心搏骤停,陪同人员应该立即将病人平放于车的后座上。然后按照复苏要求快速判断意识、呼吸、心跳情况,如确实呼吸心脏停搏,则进行心肺复苏,司机不要停车,尽快将病人送至医院。如果只有司机一人而无其他陪同人员,到医院还有一定距离,则应将车停于路边,将病人放于地面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叫路人帮忙叫救护车。

13.如何向急救人员介绍情况

一旦急救人员到达,或将病人送达医院,应简要向急救人员介绍情况,包括事件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原有什么病史等。此时时间宝贵,急救人员要根据你的描述快速判断发生了什么事情,以便采取对症抢救措施,因此,一定不要啰嗦,不要说太多的细节和过程,不要把当时你的心理感受夹在病情描述中一起诉说。关键说清时间和病人发病的状况,要根据急救人员的发问准确、简要地回答问题。

第三节 窒  息

1.什么是窒息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呼吸道阻塞,使人体无法呼吸,导致人体缺氧,这个过程称为窒息。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病人意识丧失,如果导致窒息的原因没有去除,缺氧持续存在,病人最终会因缺氧、呼吸停止、心脏停搏,甚至死亡。导致窒息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是异物阻塞呼吸道,二是呼吸道的病变导致呼吸道不通畅。因为窒息导致的呼吸心脏停搏不像心源性发生的那样快,往往会经过数分钟到十余分钟的缺氧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有时间解除呼吸道的阻塞。

2.果冻引发的悲剧

色彩鲜艳的果冻对孩子们充满了诱惑力,也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然而,就在果冻市场快速膨胀的时候,果冻引发的儿童死亡事件也在频频发生,关于果冻引发的悲剧多次见诸报端。每一起果冻夺命事件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痕。实际上,最近几年各地发生的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从8个月的婴儿到5岁的儿童都有发生。果冻引发的悲剧应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在大家讨论果冻生产标准时,我们是否应该知道当果冻堵住孩子的咽喉时,我们应该如何做?

3.人体气道的结构

人体气道包括鼻腔、口腔、咽腔、喉腔、气管、左右主支气管等。咽腔是消化道与气道的共同通道。在喉腔上方有一个会厌软骨,当正常吞咽时,会厌软骨就会盖住喉腔,避免食物或水进入气道。当吸气时,会厌软骨打开,便于气体进入气道。成人左右主支气管内径达1.3~1.5cm,右主支气管较左侧短、粗、角度小,所以进入气管的异物常常进入右主支气管,造成右肺阻塞。

4.容易发生气道阻塞的部位

容易发生阻塞的部位分别是咽腔、喉头、气管和主支气管。由于咽腔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大块食物在吞咽时往往卡在咽腔,将消化道和呼吸道同时堵死,造成“一夫当关,万夫莫过”的局面。喉头是第二个容易发生阻塞的部位。由于双侧声带形成的狭窄,异物常常被卡在声门处形成气道的阻塞。而小儿因为环状软骨发育不良,在喉腔形成另一狭窄,进入声门后的异物有时也会被卡在此处。小的异物则容易进入气管、主支气管或进入次级支气管。

5.窒息发生的机制

吞咽动作是受大脑支配的、通过神经反射作用、由咽喉部多组肌肉共同协调完成的动作。如果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全或受损,吞咽过程的咽喉部肌肉运动不协调,或者正在吞咽的过程中又不得不吸气,致使会厌软骨没有及时盖住喉腔,食物或异物进入气道。果冻窒息主要是孩子为了将果冻吃到嘴里采用“吸”的方式,吸力过大,果冻直接被吸到咽喉部,造成咽喉部阻塞。还有一种情况,因进食匆忙,吞咽的食物太大,吞咽的力量不够,使吞咽的食物卡在咽喉部,上不得,下不得,将咽喉部堵死,造成窒息。

6.果冻引发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果冻质地滑软,是孩子喜欢的食物,因为习惯以“吸入”方式进入口腔,所以无论生产的果冻大小如何,都有可能造成窒息。但是果冻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首先不要在玩耍或行走过程中进食果冻,避免“吞咽”和“吸气”动作同时进行的可能性。第二,果冻要“放入”口中,而不要“吸入”口中,避免果冻直接滑入咽腔。第三,果冻进入口中后要咀嚼后吞咽,不要整块吞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当孩子一旦发生窒息,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果冻引起的窒息最初仅仅是咽喉部阻塞,只要我们掌握了窒息的急救技能,此时采取急救措施简单而有效,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挽救孩子的生命。

7.引起气道阻塞的并非只有果冻

除果冻外,还有许多其他东西容易引起窒息,一般分为下列几类,一类是年糕、麻团等黏性食物、红烧肉类等大块食物。这些食物口感柔软,加上香味诱人,容易使老人、孩子忽略了咀嚼而整口吞下,造成咽部阻塞。第二类是糖果、花生米、黄豆、西瓜子等颗粒状食物,在进食这些食物时不小心使食物进入气道,这些食物主要进入喉腔或气管,一种情况是食物直接导致气道完全阻塞,一种情况是食物进入气道后刺激气道痉挛,使气道在部分阻塞的情况下又发生痉挛导致完全阻塞。第三类是各种容易被孩子含在口中的各种小玩意儿,如扣子、橡皮、笔帽、玻璃球等,在玩闹时意外被吸入气道。最后,就是最常导致老年人窒息的原因:痰液。老年人如果痰多而且黏稠,又无力咳嗽,常常会因为痰液阻塞喉部导致窒息。

8.哪些人容易发生窒息

(1)婴幼儿 婴幼儿的食物往往是流食或半流食,多数不太需要咀嚼,因此,婴幼儿咀嚼意识不强,往往将口中的食物直接吞下,果冻这样的大块食物远远大于孩子的咽腔,被孩子吞下的果冻就会像一个塞子一样把咽腔堵上,造成孩子窒息。除食物外,不懂事的孩子还会把一些不能吃的玩具或其他东西放入口腔内,也会意外造成窒息。

(2)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虽然会咀嚼,但自控能力差,遇到好吃的食物来不及好好咀嚼,特别是与其他儿童争抢食物时,为了快吃多吃,连嚼带咽,食物的完整性还没被破坏就咽了下去,很容易造成咽喉部阻塞。除此之外,儿童吞咽和呼吸的协调、进食过程中玩闹、不会吐西瓜子等原因,会使瓜子、花生、黄豆等进入气道。

(3)少年儿童 少年儿童虽然不存在吞咽不协调等问题,但由于生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常常在口中含有异物或食物的情况下嬉戏、打闹、奔跑,在这个过程中,口中所含的食物和异物很容易被意外吸入气道,造成窒息。

(4)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反应迟钝,各方面的功能退化,舌头运动不灵活,喉肌运动不协调,咳嗽无力,除容易造成进食过程中的误吸等意外,还容易因为咳痰不利导致气道阻塞。

(5)脑血管病人 脑血管病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神经反射、条件反射、保护性反射均受影响,因此,与老年人一样常会因为进食时喉肌运动不协调而发生窒息。

9.发生窒息怎么办

心脏停搏后数秒钟就会意识丧失,发生窒息则不同,最初1~2min意识可以是清醒的,从呼吸道阻塞到心脏停搏往往有数分钟时间,在这段时间采取正确的措施,部分呼吸道的阻塞是可以解除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Heimlich手法。Heimlich手法是利用冲击胸腹部产生的气流将咽喉部异物冲出的一种急救手法。

(1)咽喉部阻塞

咽喉部阻塞是指大块的异物或食物阻塞在咽喉部,而咽喉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途径。张嘴后可以看得见的异物可以立即用手指抠出,看不见的异物不主张盲目用手抠,以免把异物推向深部,给下一步的处理带来困难。此时,可以利用冲击腹部或胸部产生的气流将异物顶出,达到清除异物的目的,这就是Heimlich手法。

①自己如何自救:当大块食物卡住咽喉部时不要慌张,乘自己意识尚清楚时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法自救。首先可以做呕吐和咳嗽的动作,通过腹部肌肉的收缩使腹内压升高,胃内的气体被挤出,同时腹内压升高致使膈肌上抬,肺内压力增加,肺内的气体被挤出。胃内的气体和肺内的气体同时通过咽喉部外排,产生的气流有时可以将咽喉部的异物“冲出”。为了增加腹内压,在咳嗽和呕吐的同时可以用手握拳顶住剑突下,冲击性的向上用力。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将咽喉部异物排出,还可以利用家中的椅背、桌角、栏杆等顶住上腹部,上身冲击性的用力向下压,以增加腹部压力。

②如何救护他人:当突然发生咽喉部阻塞时,如果被救者可以站立,施救者则应站在被救者背后,双臂环绕被救者,被救者上身前倾。施救者一手握拳顶住被救者剑突下,另一手握拳置于其上,双手双臂一起向上、向内冲击性用力挤压上腹部,利用挤出的胃内气体冲出咽喉部异物(图4-14)。如果被救者已经不能站立,则将被救者放置于仰卧位,施救者跨跪于被救者身体之上,面向被救者头部,双手掌重叠,放于被救者上腹部,双臂伸直,双手双臂一起冲击性用力向被救者头部方向用力向下压(图4-15),频率为每秒钟1次,连续5次。

图4-14 站立位被救者的救护

图4-15 非站立位被救者的救护

③少儿如何救护:小儿与少年咽部阻塞的抢救手法同成人,所不同的是如果施救者是成人,在站立位抢救时应在被救儿童的背后单膝下跪,克服身高的差异,其他手法同成人(图4-16,图4-17)。

图4-16 儿童的站立位救护

图4-17 仰卧位儿童的救护

④孕妇如何救护:妊娠4个月以下的妇女,因为增大的子宫尚未超过脐部,所以挤压上腹部不会影响到子宫,救治手法可以同救治其他人员一样。但妊娠晚期因孕妇腹部膨隆达剑突下数指,挤压腹部会影响胎儿安全,因此,不能采用挤压上腹部的方法急救,但可以采用挤压胸部的方法。施救者站于孕妇背后,双臂环绕被救者胸部,双手紧握,双臂冲击性用力挤压胸部下半部(图4-18)。卧位救治时,将双手掌分别放在双侧乳房下的胸部冲击性用力挤压胸部(图4-19)。通过挤压胸部使肺内气体被挤出,冲出阻塞在咽喉部的异物。

图4-18 孕妇的挤压胸部救护

图4-19 孕妇的卧位救护

⑤婴幼儿如何救护:当1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生咽喉部阻塞时,正确的做法是迅速将孩子翻转,使其面部向下,背部向上,头低于身体。一手臂托住孩子,手支撑着孩子下颌,以免头部下垂使气道不通畅。另一手用力叩拍孩子背部肩胛间处,连续5次(图4-20)。然后检查小儿口中有无异物,如有用手小心清除,这个过程要始终保持头低位,以免异物再次滑入气道。如背部叩击没有排出异物,则把婴儿变为仰卧位,一手托住婴儿枕部,手臂支撑婴儿颈部和背部,仍然保持头低位,另一手按压胸骨下段,部位、手法同婴儿心肺复苏(图4-21),每秒钟按压一次,连续5次,帮助异物排出。如果手臂力量有限,不足以支撑孩子,可以单膝跪下,一条腿垫在支撑孩子的手臂下,起辅助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叩击和按压效果。

图4-20 婴幼儿的俯位救护

图4-21 婴幼儿的仰卧位救护

⑥注意事项:1岁以内的小儿肝脏大,用力挤压上腹部可能造成肝脏损伤,因此,只能采用背部叩击和胸部挤压法。如果上述处理未能奏效,在送孩子去医院的途中要始终保持孩子头低位,以免路上颠簸使异物进入气道的深部。途中始终保持头低位并坚持做背部叩击或胸部挤压,再加上颠簸,就有可能使咽喉部异物排出。

(2)气道异物

异物通过声门进入气管,就成为气道异物。异物进入气管后,有可能停留在气管内,也可能进入主支气管。异物进入主支气管后对人体的威胁要小于在气管内,因为另一侧的肺能正常通气。有异物进入气管,会引起剧烈咳嗽,有咳嗽又说明气道没有完全堵死。如果通过Heimlich手法未能排出异物,又出现剧烈咳嗽,说明异物已经进入气道。有的异物在气管内吸收了水分,体积会变大,如花生米、黄豆等,使原来部分堵塞的气道变为完全堵塞,直接威胁生命。因此,对于气道异物应争取时间,尽快到有条件的医院通过气管镜取出异物。

10.如何预防窒息的发生

为防止发生窒息,应将食物切成小条块状,细嚼慢咽,不要将未咀嚼的食物大块咽下。教育儿童进食时不要玩闹,玩闹时不要吃东西,吃饭时最好不说话,避免在进食同时大笑。老年人进食时身边要有人照顾,及时发现阻塞症状,及时处理。年老体弱者还要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注意稀释痰液排痰,防止痰液堵塞造成窒息。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吞咽障碍者,可以下胃管,保证进食和饮水,不要强求自主进食,以免误吸误咽导致窒息。

第四节 自  缢

1.什么叫自缢

自缢就是俗话所说的“上吊”,是自杀者所采取的一种自杀方式。自杀者自缢时常常用绳索套住颈部后,利用自身身体的重量下坠,使绳索紧紧勒住颈部。颈部被勒住后导致两个后果,一是颈部血管被勒住后,往大脑供血的颈动脉血流被阻断,大脑供血供氧停止,有氧代谢停止,数分钟后大脑因缺氧能量代谢障碍而导致功能障碍,最终发生中枢性呼吸停止、心脏停搏。二是因颈部气管被勒住后,气道阻塞使其窒息身亡。

2.发现自缢人员怎么办

自缢时缺氧在先,心脏停搏为继发的,因此,急救的关键是尽快解除颈部的束缚。因自缢者是利用自身的重量作为勒紧的力量,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尽快放下自缢人员是第一步急救措施,越快越好,不要因为找人而耽误了时间。放下自缢人员后应尽快解开颈部的绳索,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自缢使大脑缺氧和全身缺氧,因此,及时通气是早期急救的关键。

3.抢救自缢者时的心肺复苏

因为自缢时心脏停搏是继发于缺氧和缺氧性脑损伤,所以自缢早期虽然意识丧失但心脏并不一定停止跳动。因此,在给被救者通气同时应检查有无心跳。如心跳存在,则人工呼吸通气为主,并尽快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如果确定心跳已经停止则立即按标准程序进行心肺复苏,同时通知专职急救人员。

第五节 触  电

1.触电为什么会造成呼吸停止、心脏停搏

人身体的60%由水分组成,因此人体是导电体。触电时触电者身体的一部分(常常是肢体)接触到电源,而身体的另一部分接地(或间接接地),就使电流通过人体形成通路,电流流经心脏,干扰了心脏正常的生物电活动,使心脏发生心律失常——室性纤维颤动或心脏窦性停搏,导致呼吸停止,心脏停搏。

2.遇到触电事件应该如何办

遇到有人触电倒地,第一件事是尽快断开电源,拉下电闸或用绝缘物体挑开接触触电者的电线,以免施救时自己触电。断开电源后将触电者放置为复苏体位,检查神志、呼吸、心跳。如果呼之能应,则呼吸心跳肯定存在,在送医院的途中注意维护好呼吸、心跳。如果触电者意识丧失,则应立即开始闭胸心脏按压,因为此时最大可能心脏已停止跳动或已发生室性纤维颤动。在闭胸心脏按压的同时,通知急救系统。

3.抢救触电者时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触电者既往身体健康,没有心肺基础疾病,触电后呼吸停止、心脏停搏的唯一原因是心脏受电击后心脏生物电紊乱导致心脏停搏,因此,此时维持和恢复循环是第一位的,持续闭胸心脏按压最为重要,而且开始的越早越好。此时不要急于找车送医院,最好是就地开始闭胸心脏按压,同时电话通知急救系统,以免最佳抢救时机耽误在路上。对于这类触电者的抢救不能按照一般的抢救对待,只要触电发生后早期开始心肺复苏的,复苏成功的可能性比其他疾病大,因此不要轻易放弃。在有多人同时触电事件中,要采用反优先原则,既优先抢救呼吸停止,心脏停搏的病人,因为电击后仍有自主循环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心电越来越稳定,危险越来越小。在抢救触电者时,最重要的是首先保证施救者和被救者的安全,不能在带电情况下进行抢救。

第六节 溺  水

1.溺水身亡的机制

人落入水中后如果头部不能正常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而是在水下呼吸,水随呼吸进入气道,使肺泡充满水而影响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死亡。但更多的情况是水随呼吸进入气道后,刺激气道,导致气道痉挛或反射性引起声门关闭,使溺水者窒息而亡。

2.遇到溺水者如何急救

溺水者被救起后,先检查溺水者有无意识和呼吸。如神志清楚或有咳嗽,说明溺水者有自主呼吸,则将溺水者放置于侧卧位,拍背协助咳嗽,将吸入气道的水通过咳嗽排出。如果没有意识,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则按呼吸心跳停止处理,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3.抢救溺水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溺水者身亡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溺水者吞入了大量的水被撑死的,了解了溺水身亡的机制后,我们就知道抢救溺水者不需要进行“控水”这一步。溺水者身亡多是因为缺氧、窒息,继而导致的心脏停搏,因此,在复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工呼吸,通过人工呼吸纠正缺氧,这样才有可能使心脏复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