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年来屡经治疗,时轻时重,血压迄未降至正常。本案为实性高血压,喜食厚味,体肥少动。患者旅居不便,病情好转,即欲返乡,处以常服方以巩固疗效。近日来上述诸病症均感加重,又有恶心,易于出汗现象,月经量少。情志郁结,气血阻滞,血充于上,盈亏失调,肝阳上亢,致有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病邪已退,正气未复,拟用强心补血巩固疗效。茺蔚子、夏枯草伍用,是施师为治疗虚性高血压而设。二药伍用,亦有肝肾同治之妙用。

第四章 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眩晕)

一、实性高血压

张某 女 54岁 病历号 50、25、219

平时喜进膏脂,体态素丰。年及五旬时,经水闭止,逐渐发现头晕,耳鸣,心跳,气促。经医院检查血压为180~210/100~120毫米汞柱。3年来屡经治疗,时轻时重,血压迄未降至正常。近数月来,除上述症状外,又添鼻衄,有时周身窜痛,胸间堵闷,性情急躁,饮食减退,大便干结,数日一行。

舌苔黄垢,脉象寸关弦数有力。

【辨证立法】

喜食膏脂,体质丰满,腑实生热,热甚生火,迫血上行,遂有头晕耳鸣诸症。上焦郁热甚久,邪寻出路,致生鼻衄。肝热气实,急躁,胸闷,又以更年期之后,益使症状明显。脉象弦数,舌苔黄垢,均属腑实火盛之象。理应苦寒折逆,清火泻实之法。

【处方】

二诊:前方连服3剂,大便已通畅,鼻衄未发,头晕、胸闷均已减轻,耳鸣、心跳仍存。血压180/110毫米汞柱,仍用前法略作调整。

【处方】

三诊:前方连服7剂,鼻衄未发,头晕、耳鸣均甚见轻,食欲渐开,胸间不闷,大便亦不干结。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患者即将返乡要求常服方。

【处方】

前方去白薇、白蒺藜、厚朴花、佛手花,加蝉蜕5克,石菖蒲5克。

【解读】

本案为实性高血压,喜食厚味,体肥少动。积热生火,火热迫血上行,郁结不下,血压迄未下降,腑实便结,必用苦寒挫其腾焰。初诊用三黄石膏汤,有釜底抽薪之意。一俟腑气已通,火势稍减,无须累进酒大黄、石膏之类,况年已五旬有四,更年期后,本元渐衰,泻实过甚,反伤元气,用药宜适当,不应过分。二诊既然大便通畅,血压亦有下降之势,以用静通之法为宜。患者旅居不便,病情好转,即欲返乡,处以常服方以巩固疗效。

条黄芩——川黄连(黄芩、黄连)(见第12页)。

白蒺藜——白薇(见第48页)。

鲜生地——大生地

鲜生地含水分较多,清热泻火,生津凉血力强;大生地含水分较少,滋阴养血功最。二药伍用,其功益彰,养阴清热、凉血退热、生津止渴的力量增强。盖血热者宜凉不宜热,热则气血苑于上,是以血压升高,施师用鲜生地、大生地者,意即凉血而降压也。

厚朴花——玳玳花(见第21页)。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厚朴花——佛手花

厚朴花(见第21页)。

厚朴花气味辛香,健脾和胃,化湿解郁,降逆理气;佛手花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蕾。体轻质脆,香气浓郁,味微苦。芳香化浊,醒脾开胃,平肝理气。二药伍用,化浊去湿,畅利三焦之力益彰。

白蒺藜——沙苑子(沙蒺藜)(见第47页)。

二、虚性高血压

陈某 女 38岁 出诊病例

病已多年,主要症状为头时晕痛,失眠,精神不振,心烦怕吵。屡经治疗,时轻时重,经北京某医院检查血压190/120毫米汞柱。近日来上述诸病症均感加重,又有恶心,易于出汗现象,月经量少。

舌淡苔薄白,脉弦上溢鱼际,尺弱。

【辨证立法】

情志郁结,气血阻滞,血充于上,盈亏失调,肝阳上亢,致有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病久不愈,正气已亏,体倦乏力,精神不振,血少则心烦,月经量少,阴病则喜静。先拟上病治下,移盈补亏之法治之。俟血压有下降之势,再拟补血强心,使之阴平阳秘,斯病可痊。

【处方】

二诊:前方连服9剂,血压172/110毫米汞柱,较前时已有下降之势,症状均有所减轻,病属慢性,拟服丸药,以观其效。仍按原方,将剂量加1倍,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三诊:服丸药1个月,情况甚好,诸症大为减轻。睡眠可达5~6小时,精神甚佳,已不心烦,血压160/100毫米汞柱。

【处方】

四诊:前方连服20剂,除觉乏力、口干之外,诸症若失。血压为140/100毫米汞柱。病邪已退,正气未复,拟用强心补血巩固疗效。

【处方】

五诊:前方连服20剂,血压130/90毫米汞柱,已趋正常,仍将上方去鲜石斛、鲜生地,加龟甲胶18克,除三胶另兑服外,其余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解读】

本案为虚性高血压病,始则因其下虚上盛,脉上鱼际,血压过高,即以四石(磁石、赭石、石英、石蟹)重坠之品,平肝潜阳以治其标。一俟标证减轻,改用丸药培补本元。鹿角纯阳,龟甲纯阴,阿胶养血,洋参益气,以四药为主,补益阴阳气血,又佐以大量滋阴之药,育阴涵木以从根本图治。

茺蔚子——夏枯草

茺蔚子又名益母草子,辛苦微寒,既升又降,能扩张血管,活血顺气,凉肝降压;夏枯草苦寒泄热,辛寒散结,长于宣泄肝胆之郁火,畅行气机之运行,故能清肝热而降血压。二药伍用,一活血、一下降,有移盈补亏之效,故可降低血压。

茺蔚子、夏枯草伍用,是施师为治疗虚性高血压而设。所谓虚性高血压是指血压忽高忽低,高不至于血管破裂,低不至于低于正常。症见头痛、眩晕、耳鸣、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全身走窜疼痛,颜面与四肢麻木等,脉现虚数,或数大无力,重按尤甚。其发病机制,施师认为:“血管细、血液集,血瘀潴,血凝泣。”也就是说,头部血管充盈,它部血不流畅,上实下虚,盈亏失调,因之致病。治法以“静通”为要,故用茺蔚子扩张脑部血管,以活血化瘀;佐以夏枯草苦寒泄下,清热降压。二药参合,一活血、一下降,使盈者平、亏者和,血量调和,血压自趋正常。

生龙骨——生牡蛎(见第46页)。

橘红——橘络(见第66页)。

磁石——紫石英

紫石英镇心定惊,温肺,暖宫;磁石重镇安神,益肾纳气,平肝潜阳。紫石英以入肝经为主,磁石以走肾经为要。二药伍用,亦有肝肾同治之妙用。另外,二者又为矿石之辈,质体亦属重坠,故参合使用,重镇之力增强。共奏滋肾平肝、镇静安神、降低血压之功。

注:重镇降压对药,尚有紫石英、紫贝齿,龙齿、紫贝齿,石决明、紫石英,石决明、磁石,紫石英、磁石,紫石英、铁落,珍珠母、磁朱丸等,适用于头部血管过于充盈诸症,临证应用时,待病势稍稳,仍以柔肝为主,且不可一味重镇。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云茯苓——云茯神(见第29页)。

白蒺藜——白薇(见第48页)。

厚朴花——玫瑰花(见第30页)。

谷芽——麦芽(见第13页)。

注:施师于本案用谷芽、麦芽者,即是固护胃气,以防升降失调,影响血压稳定。

朱寸冬——朱茯神(见第26页)。

注:蟹化石又叫石蟹,为古生代节肢动物石蟹及其近缘动物的化石。咸,寒。入肝、胆经。清肝明目,消肿解毒。治翳膜遮睛,喉痹,痈肿,漆疮。

金石斛——鲜石斛

金石斛即金钗石斛,为植物金钗石斛的加工品。干燥茎长20~45厘米,直径1~1.5厘米,基部为圆柱形,中部及上部为扁圆柱形,茎节微向左右弯曲,表面金黄色而微带绿色,有光泽,具纵沟纹,节明显,棕色,有时节部稍膨大,节间长2.5~3厘米,向上渐短。以身长、金黄色、质致密、有光泽者佳;鲜石斛,金钗形的鲜石斛茎呈稍扁的圆柱形,基部较细,直径1~1.5厘米,表面黄绿色,光滑,有纵棱,节明显,节上有棕黄色的环,基底部包围有灰色膜质的叶鞘,长度约占节间的1/3。

《本草思辨录》:“石斛为肾药、为肺药、为胃肠药。《本经》‘强阴’二字,足赅全量。所谓阴者,非寒亦非温,用于温而温者寒,用于寒而寒者温。”《药品化义》:“石斛气味轻清,合肺之性,性凉而清,得肺之宜。肺为娇脏,独此最为相配。其清理之功,不特于此,盖肺出气,肾纳气,子母相生,使肺气清则真气旺,顺气下行,以生肾水,强阴益精。”《本草求真》:“石斛,入脾而除虚热,入肾而涩元气。”

金石斛益胃生津为主,鲜石斛养阴清热为要。二药参合,肺肾合治,金水相生,益胃生津,养阴清热之力益彰。

第二节 低血压病(眩晕)

朱某 男 42岁 病历号 55、5、352

久患失眠,极不耐劳,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患胃病亦有年余,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口干,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神经官能症,血压80/60毫米汞柱。

舌淡苔薄白,脉不满指,来去滞涩。

【辨证立法】

患者就诊时,体弱神疲,面白少华,营养不良之象。营出中焦,纳食既少,消化又复不良,饮食精微,无从转化,营血无源,消耗日甚。心主血,血既不足,心气亏耗,血不上荣,血压低于正常,致头晕而痛,脑失营养,遂有失眠而记忆力则必减退。阴分已亏,自生虚热,口干者职是之故。先应治胃,待消化力强,营养得能输布,血气旺盛,诸症可痊。拟用和胃强心安神法。

【处方】

二诊:服药10剂,纳食消化均见好转,已不恶心,睡眠较前好转。但仍体倦神疲,头时晕痛。拟调气血,和脾胃强心法。

【处方】

三诊:前方连服20剂,诸症均有好转,睡眠较前安稳,精神日益旺健。因公出差4个月未能服药,前症又有复现之势。头晕痛,腰酸楚,自觉思想不易集中,睡眠亦较前差,纳食不佳,消化力弱,仍遵原法加重补肾药力治之。

【处方】

四诊:服药10剂,纳食渐佳,消化也好转,大便每日1次,头仍晕痛,腰背酸楚,血压88/60毫米汞柱,守原法治之。

【处方】

五诊:服前方10剂,诸症减轻,但读书时间稍久,仍觉头晕,睡眠可达6~7小时,亦较前安稳,饮食、二便均甚正常。血压100/ 70毫米汞柱,血压有恢复正常之势。症状亦见减轻,拟将上方剂量加1倍,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1丸,白开水送服。

【解读】

低血压病多属于中医“头晕”、“头昏”、“虚劳”等的范畴。本案患者即是低血压病症,深观病情,职是气血不足,脾肾俱虚,气血不调之故。施师治之,着重调理脾胃,补益心肾,健脾胃则生血有源,补心肾则上下交通,气血协调,心脑安泰,诸症消除,精神旺健,患者前后服丸药80天,已照常工作。

厚朴花——玳玳花(见第21页)。

半夏曲——建神曲(见第34页)。

砂仁壳——豆蔻壳(见第17页)。

朱茯神——朱寸冬(见第26页)。

生枣仁——熟枣仁(见第162页)

白薇——白蒺藜(见第48页)。

野党参——炙黄芪(见第109页)。

生龙骨——生牡蛎(见第46页)。

焙内金——漂白术(见第89页)。

杭白芍——川桂枝(见第2页)。

漂白术——炒枳实

枳实辛散温通,破气消积,泻痰导滞,消痞止痛;白术甘温补中,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枳实辛散性烈,以泻为主;白术甘缓补中,以补为要。枳实以走为主,白术以守为要。二药参合,一消一补,一走一守,一急一缓,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助其升清降浊之枢机,以达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健脾强胃、消食化积、消痞除满之功。

枳实、白术伍用,出自《金匮要略》枳术汤。治水饮停滞于胃,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

张洁古以白术60克、枳实30克组方,名曰枳术丸。治胃虚湿热,饮食壅滞,心下痞闷等症。李杲曰:“白术苦甘温,其味苦除胃中之湿热,其甘温补脾家之元气,多于枳实一倍。枳实味苦温,泄心下痞闷,消胃中所伤。”《医宗金鉴》谓:“枳实破结气,白术除水湿,李杲以补为主,然一缓一急,一补一泻,其用不同,只此多寡转换之间。”

笔者体会,枳实、白术用药分量的多寡,临证之际,应详尽辨证,审因增减、若体壮新病者,则以枳实为主,白术为辅;反之,体弱久病,脾虚胃弱,消化无力者,应以白术为主,枳实为辅,否则易伤人也。

另外,枳术汤与枳术丸的运用亦有法度。《张氏医通》云:“金匮治水肿心下如盘,如用汤以荡涤之;东垣治脾不健运,故用丸以缓消之,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川续断——川杜仲(见第48页)。

白蒺藜——沙苑子(沙蒺藜)(见第47页)。

油当归——肉苁蓉(见第101页)。

第三节 风湿性心脏病(心悸、水肿)

朱某 男 52岁 病历号 52、4、720

患者从事商业工作,平日站立较多,两年前发现两足水肿,下午较甚,逐渐四肢酸楚,骨节疼痛,全身乏力,气短心悸,经两个医院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近4个月来全身疼痛,手臂不能高举,两足水肿,心悸,小便少。

舌苔白滑,脉沉涩。

【辨证立法】

风湿为患,伤及经络,血流不畅,瘀阻不通,症现周身酸痛,手臂高举不能。经云:“不通则痛”。拟活瘀通络利水祛风法为治。

【处方】

二诊:服药5剂,周身疼痛减轻,腿肿亦见消,小便量增多仍色黄。

【处方】

三诊:前方连服8剂,效果良好,自觉全身已有力气,心悸、气短均见减轻,手臂已能高举过头。

【处方】

四诊:服药情况良好,连服10剂,诸症均减,配丸方常服。

【处方】

共研细末,蜜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1丸。

【解读】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心脏瓣膜的病变。临床表现: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见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和急性肺瘀血、肺水肿诸症。更进一步则可出现右心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属中医学的“心悸”、“怔忡”、“咳嗽”、“痰饮”等病症的范围。多由心脏长期受累,心气亏损,阴血不足,久虚不复使然。常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累过度,妊娠分娩等因素诱发或加重。患者常有心悸、怔忡、气短、胸闷、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尿少、下肢水肿、两颧暗红、舌质淡黯、脉沉细或有结代等症。其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心主血脉”,心脏的功能依赖心气的鼓动与心血的充盈。心气虚损,无力推动血运,遂有血行不畅、瘀滞。心血不足则血脉不充,亦使血行不畅。心阴、心血本为一体,可以互生,心血虚则心阴亦亏,故血瘀之致多为气虚血少,阴液亏损是也。诚如张景岳所云:“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者无有不滞者。”其治疗大多当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宜。

车前草——墨旱莲(见第115页)。

冬瓜子——冬葵子(见第13页)。

黄芪——汉防己

黄芪甘温补中,补气升阳,行水,利尿消肿;防己苦寒降泄,行经脉,通腠理,利九窍,利小便,消水肿;黄芪以升为主,防己以降为要。二药参合,一升一降,升降调和,故利水消肿的力量增强。

黄芪、防己伍用,出自《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又名汉防己汤。治风水脉浮,其人头汗出,表无它病,但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亦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畏风,还治湿痹麻木。

防己品种有二:一为汉防己,为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一为木防己,为马兜铃科藤本植物广防己的根。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治水肿者,宜选汉防己;疗痹证者,可取木防己。

黄芪、防己伍用,善治肾炎诸症。属急性者,宜与麻黄、浮萍或与麻黄、石膏参合;属慢性者,可与血余炭、炒韭菜子、桂枝等药伍用。另外,对变形性膝关节病、面色白、体胖虚证亦有良效。

旋覆花——新绛(见第8页)。

赤、白芍——桂枝(见第6页)。

川杜仲——川续断(见第48页)。

桑枝——桑寄生

桑枝横行四肢,行津液,利关节,清热祛风,除湿消肿,通络止痛;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逐湿,补血通脉。桑枝以通为主,桑寄生以补为要。二药参合,一补一通,相互为用,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通络道、止疼痛、降血压相得益彰。

注:黄芪又名绵黄芪(出自《本草图经》)、箭芪(出自《医学集成》)等。

第四节 肺源性心脏病

王某 女 47岁 病历号 51、51、103

患咳嗽多年,初时每届天气转凉即行发作,近年来不分季节,喘嗽已无宁静之时,每觉肺气上冲,咳呛难忍,稍动即喘。去年2月发现周身逐渐水肿、心跳、心慌,经医院检查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

舌苔淡黄、脉细弱并有间歇。

【辨证立法】

夙患咳喘,肺气久虚,失其清肃之权,日久及于心脏。心主血,肺主气,气血失调,水湿不运,遂生水肿,拟强心以养血,平气逆以治咳。

【处方】

二诊:服药2剂后,即见症状减轻,遂连服至10剂,水肿见消,咳喘大减,心跳心慌亦轻,饮食睡眠均佳,拟返乡要求常服方。

【处方】

【解读】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慢性阻塞性肺的病症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心主血脉,为血液循环之动力。久患喘咳,肺气虚弱,致使心脏受损,治宜心肺兼顾。气为阳、血为阴,血之循环需赖气之推动,而气之敷布又依血之运载。故施师用强心以养血,平气逆以治咳,使气血调顺,水肿即消。本案患者获得意外显效,二诊来时要求予常服方返乡。症状虽见好转,心脏病是否痊愈,因事过10年无法追访,谨选此案供参考。

云茯苓——云茯神(见第29页)。

南沙参——北沙参(见第40页)。

紫菀——紫苏子(见第7页)。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柏子仁——龙眼肉

柏子仁养心安神,益脾润肠;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养心安神,平心悸、怔忡之力增强。用于治疗心动过速等症。

朱茯神——朱寸冬(见第26页)。

白杏仁——白薏苡仁(见第66页)。

半夏曲——枇杷叶(见第59页)。

炙紫菀——炙化红(见第25页)。

第五节 心内膜炎(心悸)

邓某 女 41岁 病历号 51、3、19

原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锁不全,经常心跳,气短,过劳即胸闷气促,3日前发热、心跳殊甚,气促,呼吸困难,某医院诊为心内膜炎症。

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时有间歇。

【辨证立法】

心血亏损,阴虚发热,即拟滋阴、清热、强心治之。

【处方】

二诊:前方服2剂,热稍退,心跳较前好,然效果并不显著,拟前方加力。

【处方】

三诊:服药3剂,发热退、心跳缓和平稳,气促见好,惟心烦,睡不安。前方加生龙齿、生牡蛎各10克(同打先煎),秫米12克、磁朱丸6克(同布包)。

【解读】

心内膜炎是指心瓣膜和心壁内膜与大血管内膜的炎症。临床表现:多数起病缓慢,有不规则的持续低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体重减轻。

青蒿鳖甲汤治阴虚发热,加炒黑芥穗更助其力。次诊增加清热活血药,用砂仁者,诸多血分药中略加气分药,以沟通气血。最后以敛阴潜阳收功。心内膜炎以滋阴清热法治之,亦是一格。

鲜生地——大生地(见第171页)。

丹参——牡丹皮(见第15页)。

赤、白芍——银柴胡

赤、白芍(见第6页)。

银柴胡味甘,性微寒。甘寒清热益阴,退阴分虚热和凉血除蒸,并有除疳热的作用。善治劳热骨蒸和小儿疳热等症。

赤、白芍清热凉血,养血益营,散瘀退热;银柴胡入走阴分,清肝胃虚热。诸药参合,凉血退热降压之力倍增。

生鳖甲——嫩青蒿

青蒿气味芬芳,性寒而不伤胃,既能达于表,透发肌间郁热,以清热去暑,又可入于里,升发舒脾,泄热杀虫;鳖甲为介虫之类,咸寒属阴,功专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清骨间之邪热。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清虚热、退伏邪的效力增强。

青蒿、鳖甲伍用,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治疟疾及温病之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者。同时也治邪热留于阴分(即所谓“低热”)。邪热留阴,阴液已虚,但不可一味滋阴,滋阴则留邪。亦不能散邪,更不能用苦寒,因均可伤阴。只可以青蒿透热,以鳖甲养阴退热,使阴复则足以制火,邪热自除。青蒿退热而不伤正,即古人谓:用之佐气血之药,退阴火,解劳热,大建奇功也。

生鳖甲——生龟甲

鳖甲滋阴潜阳,养阴清热,散结消痞;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鳖甲为鳖的背甲,龟甲为乌龟的腹甲。龟甲滋阴力强,鳖甲退热力胜。龟甲通心入肾以滋阴,鳖甲走肝益肾以除热。二药伍用,相互促进,阴阳相合,任、督之脉并举,滋阴清热退热,育阴息风止痉,平肝潜阳降压力彰。

鳖甲、龟甲有砂炒炮用者,有醋炙入药者,还有生品使用者种种。施老常以生品入药,因炙品易破坏其有效成分而降低治疗效果,故少用炙品,多用生品入药。鳖甲、龟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有腻膈碍胃之弊,临证之时,宜与谷芽、麦芽等开胃助纳之品参合。

朱寸冬——朱茯神(见第26页)。

黄连——阿胶珠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阿胶甘平,补血止血,育阴润燥。黄连以泻为主;阿胶甘平,以补为要。二药相合为用,一清一补,一泻一补,养阴清热,安眠、止痢甚妙。

黄连、阿胶伍用,出自《伤寒论》黄连阿胶汤。治阴虚火旺而致的心烦、失眠、舌红苔燥,脉细数。施师常用于心脏病变合并神经衰弱,证属阴虚火旺者,屡获良效。

生龙齿——生牡蛎

生龙齿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牙齿骨的化石,质重味涩,重以去怯,涩可收敛,镇静安魂,镇惊安神;牡蛎为贝壳之类,质体沉重,敛阴潜阳,软坚散结。二药伍用,相互促进,镇肝潜阳,安魂定魄之为增强。

磁朱丸——秫米(见第164页)。

第六节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

一、心阴不足

符某 女 50岁 门诊

患心绞痛多年,屡经医治,只能缓解一时,病根难除,两年前曾大痛1次,情况严重,入院治疗数月。近年来经常心绞痛发作,发作时脉缓慢,每分钟不足60至。血压波动,一度增高至180/130毫米汞柱,现时110/70毫米汞柱。见头晕、气短、胸闷、心烦,不能起床只能睡卧,食欲、睡眠及二便尚属正常,1年前断经。

舌质绛少苔,脉细弱。

【辨证立法】

发病多年,气血两亏。心主血脉,阴血不足,肝失所养,故头晕,心烦,疲极多卧。疏泄失司,气机不畅,故胸闷时发心痛。阴虚火旺,舌质红绛。治以养心疏肝,调理气血。

【处方】

二诊:药服4剂,已能起床,且可出门散步15分钟,每日散步2~3次,心绞痛未发作,胸闷气短好转,仍觉心烦,遵前法加重药力。

【处方】

另:血琥珀、三七各2克,共研细末,分装胶囊,随药分2次送服。

三诊:前方隔日1服,已尽3剂,诸症均大减轻,改用丸方图治。

【处方】

共研细末,龙眼肉300克煎浓汁去渣合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6克,白开水送服。

【解读】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粥样硬化病变使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影响冠状循环血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故又叫“缺血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多于劳累、着凉、兴奋激动、饱餐后突然发病。发病时胸骨后或心前压憋闷、疼痛,也有胸骨下段、上腹部(心窝部)作痛。疼痛亦有向左上肢放射,以左肩前内侧经过前臂到达小指与环指,有时放射到颈部、咽喉、下颌部和牙齿等。疼痛的程度可轻可重,其特点是带有一种压迫感或紧缩感或闷痛,刚发作时,开始较轻,迅速加重,常伴有窒息感,或有濒死的恐惧感,迫使患者停止活动,安静休息,不愿说话。一般发作持续1~5分钟,经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1~3分钟后,迅速缓解。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起病在肝,根源在肾。皆因脏腑虚损,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其发病机制多由气滞、血瘀、瘀浊、寒凝等因素引起的心脏脉络狭窄、瘀血不通使然,治疗上宜标本兼治。治本者宜补,治标者宜通。心绞痛发作频繁后,当“急则治其标”,多用通络止痛,即气滞宜调、血瘀宜逐,痰浊宜豁,寒凝宜温。当病情稳定时,守“缓则治其本”,多用扶正培本之补法,即气虚者补气,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其中又以补脾、补肾为主。初病及年轻体壮者宜散宜通,久病及年老体虚者宜补宜和。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或多通少补,或多补少通,通补兼施,标本兼顾之法,宜灵活运用,精心选药,力争做到温而不燥,活而不破,滋而不腻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驱除病因,调和气血,畅达血脉,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解除病痛。

全瓜蒌——薤白(见第74页)。

朱茯神——朱寸冬(见第26页)。

杭白芍——醋柴胡(见第11页)。

紫石英——紫贝齿(见第164页)。

酸枣仁——柏子仁

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清肝胆虚热而宁心安神;柏子仁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二药伍用,相得益彰,宁心安神,疗失眠甚效。

丹参——三七

丹参活血化瘀,去瘀生新,消肿止痛,养心安神;三七祛瘀止血,消肿定痛。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强心通络止痛之力增强。

丹参、三七伍用,专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而设。根据施师经验,冠心病心绞痛之初起,尚无器质性病变者,则重用丹参,少佐三七;反之,病程日久,又有器质性损害者,则主取三七,佐以丹参,临证之际,应灵活运用,酌情增减,方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另外,亦可与炒远志、节菖蒲,瓜蒌、薤白等药伍用,其效更著。

注:三七又名旱三七、参三七、田七、舍不换。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大肠经。可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咯血,鼻血,便血,血痹,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二、气滞血瘀

康某 男 45岁 病历号 60、6、28

病已两年,平日常感心前区胀闷,时而作痛,心悸气短,动则尤甚,食欲欠佳,大便不畅,小便如常,3个月前曾大发作2次。

舌淡黯、苔白,舌根部稍腻,脉乍大乍小,时有间歇。

【辨证立法】

脉证合参,职是气血失调,流行不畅,络脉阻滞,发为心胸胀闷、疼痛。治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

二诊:服药2剂仍觉心区疼痛不适,每于下午2时及夜间即发,似有规律,并有左手指麻木。夜间发作,影响睡眠,服安眠药始能入睡。又服2剂后,药效渐显,疼痛有所减轻,心跳、气短亦见改善,饮食渐增,精神较前为好。

【处方】

三诊:患者服前方,症状逐渐减轻,连服数剂,因客居招待所,服汤剂诸多不便,又以症状既见好转,健康日臻恢复,海滨散步,游览风景而气促心痛并未发作,改为丸方常服。

【处方】

共研细末,蜜丸重6克,白开水送下。

【解读】

此方服百日,心绞痛从未发作,胸闷、心跳亦渐消失,但诊脉仍有间歇,遂将前方加用炒远志30克、川芎30克、杭白芍60克、鹿角胶60克配丸药,又服百日左右,症状全除,体力健旺。1961年再遇患者,据云已将此方传至家乡,又治愈心绞痛病者多人。所用汤剂重在行气活血,丸方偏于强心养阴,使心脏气血流畅,功能恢复,心绞痛遂不发作。此例疗效甚显。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杭白芍——桂枝、柴胡(见第11页)。

丹参——檀香(见第85页)。

川郁金——炒枳壳(见第156页)。

香附——紫苏梗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紫苏梗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理气安胎。香附入血分,行血中之气;紫苏梗走气分,以行气宽中。二药伍用,一血一气,气血双调,理气解郁,行气止痛,消胀除满的力量增强。

青橘叶——郁金

青橘叶入肝经气分,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消肿止痛;郁金偏走足厥阴血分,长于行气解郁,祛瘀止痛,凉血清心,利胆退黄。橘叶行气于左,郁金行气于右。二药伍用,一气一血,一左一右,理气血、调升降,行气消胀、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益彰。

青橘叶、郁金伍用,尝治一男性罹渗出性胸膜炎,参合冬瓜子、冬葵子、甜瓜子各30克,药服十余剂,水消病愈。

地锦草(卧单草)——仙鹤草

地锦草主心气,通血脉,散血止血,利小便为主;仙鹤草强心,兴奋呼吸,调整心率为要。二药伍用,调气和血、宣通痹阻、流通血脉、调整心率益彰。

地锦草、仙鹤草伍用,是为心动过速而设。施师每遇心动过速者,急用地锦草、仙鹤草,龙眼肉合冰糖服之,少时即安。根据临床体会,地锦草、仙鹤草,或龙眼肉、炒远志等药,确有强心作用,尤其对心动过速者,其效甚著。另外,亦常与珍珠母、紫石英,朱砂、琥珀等对药伍用,以增强疗效。

苦桔梗——紫苏梗

紫苏梗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理气安胎;桔梗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升提利水。紫苏梗偏于下降理气,桔梗长于升提上行。二药伍用,一上一下,开胸理气、消胀除满益彰。

气机不畅有气滞血瘀者,有痰湿阻络者,有升降失和者,有气虚血弱者。在治疗上,气滞血瘀者,与桃仁、红花伍用;痰湿阻络者,与半夏、陈皮参合;升降失和者,与炒枳实、炒枳壳伍用;气虚血弱者,与黄芪、当归参合,其效更著。

三、肝肾阴虚

罗某 男 37岁 病历号 52、5、221

胸闷心悸已有两年,自恃体质素强,迄未医治,近月来症状加重,心悸气短,胸闷而痛,头晕目眩,不能劳累,影响工作。

舌苔正常,脉象沉弦。

【辨证立法】

体力素强,自觉壮健,虽病而未求医,赖饮酒以解乏倦,日久损及心肾。肝肾本同源,头目眩晕,脉象沉弦,乃阴虚肝旺之象。阴血不足,心络闭阻,故胸闷而痛。病在心肾,着重治肝为法。拟养阴平肝,佐以通阳宣痹,活血通络。

【处方】

二诊:服药4剂,诸症均有所减,拟回家乡调治,希予丸方常服。

【处方】

共研细末,蜜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克。

【解读】

经云:“劳伤肾”,而君相相资,肾损遂及于心,故积久劳伤,多见心肾双损。肝肾同源,治肝以益肾,助肾以利心,体现中医辨证施治之整体观念。本案疗法,心、肝、肾三脏并治,而以治肝为重点,组方用药比例恰当,照顾全面。患者服完丸药来信云:“头晕目眩症状已除,胸闷、胸痛也大为减轻。”

炒远志——节菖蒲(见第26页)。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节菖蒲——广郁金

石菖蒲辛温,开窍除痰,醒神健脑,化浊开胃;郁金苦寒,凉血清心,行气解郁,祛瘀止痛。菖蒲以开窍为主,郁金以祛痰为要。二药伍用,一气一血,一温一寒,相互促进,豁痰行气、宣痹止痛,相得益彰。

石菖蒲、郁金伍用,亦治冠心病心绞痛诸症,但以痰湿为患,气滞血瘀,络道不畅,以致胸前疼痛者为宜。

全瓜蒌——干薤白(见第74页)。

沙苑子(沙蒺藜)——白蒺藜(见第47页)。

川杜仲——川续断(见第4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