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癌的治疗要点

肝癌的治疗要点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脂肪性肝炎以气机郁滞为病机核心,故重视调理肝脾以治其本;病毒性肝炎从湿毒论治,肝炎治疗还需主动出击防传变。肝硬化的治疗需辨病程、辨标本、辨脏器失衡状态。在肝癌治疗上要抓主病,强调除抗癌外,重点在于对肝硬化本身,甚至包括肝炎的治疗;要抓主症,针对主症辨证治疗,加减用药。

第五章 诊治肝病经验

导读要点:仝小林教授认为肝炎(脂肪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若干年后转变为肝硬化,最后进展为肝癌是慢性肝病演变的三步曲。脂肪性肝炎以气机郁滞为病机核心,故重视调理肝脾以治其本;病毒性肝炎从湿毒论治,肝炎治疗还需主动出击防传变。肝硬化的治疗需辨病程、辨标本、辨脏器失衡状态。治疗主要从通络、扶正、祛邪方面考虑:活血化瘀通络,改善微循环;扶正以培本固元;祛邪以荡涤浊实。在肝癌治疗上要抓主病,强调除抗癌外,重点在于对肝硬化本身,甚至包括肝炎的治疗;要抓主症,针对主症辨证治疗,加减用药。

一、病案分析

1.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肝硬化性肝癌

王某,女,71岁。1999年9月1日由门诊收入院。

患者因“双下肢水肿、乏力1年余”,于1999年9月1日由门诊收入院。患者1年前因劳累出现双下肢水肿乏力,曾在外院查抗HCV阳性。B超示:肝硬化。曾口服保肝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后来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丙型肝炎,给予保肝及中医辨证治疗,病情好转出院。10天前又因劳累出现乏力、双下肢水肿伴腹部膨隆,行B超检查,提示“肝弥漫性病变,肝内低回声占位”,CT示肝硬化、肝癌。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收入我科。刻诊:右胁隐痛、乏力、口苦,纳呆,大便不成形,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细。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双下肢水肿,腹部膨隆,腹水征(+);生化检查结果,血常规:白细胞(WBC)3.5×109/L,血小板计数(PLT)40×109/L;肝功:谷丙转氨酶(GPT)105U/L,胆红素(BIL)28mg/L,谷草转氨酶(GOT)129U/L,总蛋白(TP)65g/L,白蛋白(ALB)3.1g/L,甲胎蛋白(AFP)320mg/L。

【诊断】臌胀。

【辨证】脾虚水泛。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活血通络软坚。

【处方】四君子汤加减。

【方药】黄芪30g,太子参12g,茯苓15g,白术9g,黄精9g,生山楂15g,醋鳖甲30g,炮穿山甲6g,水蛭9g,桃仁9g,赤芍30g,白芍30g,丹参30g,三七6g,当归15g,生麦芽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服药7剂后,右胁隐痛消失,无口苦,乏力较前减轻,双下肢水肿减轻,腹部稍膨隆,腻苔已退。上方加三棱、莪术各6g,住院14天,双下肢水肿及腹水消失出院。出院后坚持服用上方加减之中药4年,一般情况尚可,生活质量较高,每天散步、做家务,无明显不适,未再出现双下肢水肿及腹水。

2.大黄蛰虫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田某某,女,35岁,日本籍。1992年5月16日初诊。

患者1992年3月中旬开始出现全身瘙痒感,食欲不振,肝区不适。在日本某大学病院检查:抗线粒体抗体(AMA)(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640(正常值:阴性,10倍以下),碱性磷酸酶(ALP)481U/L(74~223U/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207U/L(25~50U/L),总胆固醇(TC)2.38g/L(1.97g/L),IgM7.7g/L (0.48~3.5g/L),总蛋白(TP)86g/L(65~82g/L),白蛋白/球蛋白(A/G)1.21(1.38~2.43),白蛋白(ALB)54.7%(58.9%~71.8%),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17.8U(0.5~6.5U),硫酸锌油度试验(ZTT)7.3U(2.3~12U),谷草转氨酶(GOT)92U/L(10~40U/L),谷丙转氨酶(GPT)147U/L(5~45U/L),Y-谷氨酰氨基转移酶(Y-GTP)273U/L(60U/L以下),C反应蛋白(CRP)9mg/L(6mg/L以下),被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刻诊:眼眶及面色黧黑,视物模糊,口唇发紫,体胖,皮肤瘙痒,食欲不振,极易疲劳,肝区微胀,大小便正常,舌质隐紫,舌苔白略厚腻,脉沉细。

【诊断】肝血劳。

【辨证】瘀血内阻。

【治法】祛瘀生新。

【处方】大黄蛰虫丸。

嘱其每日服大黄蛰虫丸1丸,日3次,并停服所有西药。

服药后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均逐渐好转。1994年5月18日复查,除TTT为8.2U,LAP79U/L略高于正常值外,余均转为正常。

【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西医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为治虚劳病内有干血而设。本例患者,两目黯黑,肌肤瘙痒,唇舌紫黯,内有瘀血明矣,故用大黄蛰虫丸治之。

3.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脂肪性肝炎

张某,男,53岁。2008年2月28日初诊。

患者发现脂肪肝2年余,于2005年体检时发现脂肪肝,未系统治疗。刻下症:心下痞满,大便稀溏1天2次,小便正常,睡眠正常,饮食正常,舌暗红,苔根部黄厚腻,舌底红,脉沉弦滑数。三酰甘油:8.48mmol/L,胆固醇:7.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9mmol/L。既往史:糖尿病,2年余,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

【诊断】脂肪肝。

【辨证】痰热互结。

【治法】清热化痰。

【处方】小陷胸汤加减。

【方药】黄连30g,清半夏30g,瓜蒌仁30g,黄芩45g,知母45g,葛根30g,五谷虫30g,红曲12g,苦参15g,30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

2008年3月27日二诊:服药后心下痞满明显减轻,大便稀溏日1~2次,视物模糊,余无明显不适。舌暗红,苔黄厚腻,舌底红,舌下脉络瘀滞,脉沉。糖化血红蛋白6.5%,三酰甘油:4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5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1.82mmol/L。上方加入:生大黄3g,水蛭粉6g(分冲),红参3g(单煎兑入),生姜3片,42剂水煎服。

2008年5月19日三诊:服药后,心下痞满消失,偶有肠鸣,饮食正常,夜间背部皮肤瘙痒,用药时大便稀溏,日行大便2~3次,停药后大便正常,矢气多。舌暗红,苔根部厚腻,舌底瘀滞,脉滑数。糖化血红蛋白6.4%。胆固醇:5.96mmol/L,三酰甘油:3.39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8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1.54mmol/L。3月27日方加苍术9g,继服14剂告愈。

【按】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主治小结胸病,选药精良,配伍严谨。方中黄连苦寒,苦以降气,寒以制热,为清热下气之良药。半夏辛温,辛以开气,温以散结,为化痰蠲饮之要药。二者相合,辛开苦降,其苦借辛开,燥湿之中可使湿不得遏伏,其寒借辛散,清热之中可使热不得内结。栝蒌实甘寒滑利,开胸润肠,乃方中之君。如《伤寒证治准绳》所论“栝蒌实……以其味甘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甘缓润下痰自降,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其既得黄连之苦以清热、半夏之辛以化痰,又借连夏辛开苦降之力,散痰热之结,三药合用,气机条畅,中焦得健,痰热分消,共奏清热化痰、开胸散结之功。

近年来多数中医学者认为,“脂肪性肝炎”“高脂血症”为血中之痰浊,“血脂”为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其吸收、输布以及在体内的代谢赖于脏腑的协同作用,若嗜食肥甘或素体脾虚,导致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不归于正化,形成病理性的痰湿脂浊。本例患者痰热互结,中焦气机枢纽受阻,升清降浊失调,故心下痞满,大便异常,脾失健运,水液无法正常输布,久则酿生痰湿脂浊而血脂升高。故以小陷胸汤加味,取其宽胸利气,清热祛痰之效,使痰消热散,痞闷自除,血脂得降。

二、仝小林临证诊疗心得

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是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内科疾病。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肝炎病人很多。目前国内外治疗肝炎尚无特效药,干扰素治疗肝炎虽有一定效果,但其有效率仅为10%左右,这导致许多慢性肝炎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若干年后由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最后进展为肝癌。肝癌病人和上述三期并存,了解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一疾病演变过程,对于我们临床辨证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仝小林教授通过30年临床实践,在对肝病的认识和治法、用药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脂肪性肝炎以气机郁滞为病机核心

脂肪性肝炎可由肥胖、高脂血症、内分泌疾病、药物中毒等引起。无论其成因如何,均有向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方向转归的可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发病率亦逐渐增高。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以往的研究基础,仝小林教授总结出本病的病机多为气机郁滞所致,肝病日久,忧思郁虑、愤怒等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而成气郁,气机升降失调,精微物质不归正化,聚而为膏,入血为浊,膏浊相互搏结,聚滞于肝形成脂肪肝。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气郁日久,影响及血,使血液的运行不畅,形成气血阻滞,瘀血胶结于肝络,肝失濡养,从而致使肝“纤维化”不断加重,直至形成痞块、积聚。针对其病机特点,仝小林教授用如下原则辨治本病:

1.重视肝脾治其本

本病发病过程中,肝脾二脏功能失调是病机的关键,故临证时重视肝脾以治其根本。《灵枢》中载“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就是说,膏的生成主要是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而成的,若饮食不调,伤及脾胃,碍及膏的生化,使之清从浊化,壅于体内则为病。因肝脾两脏在生理上的相互依赖,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故肝与脾的关系,特别是肝与脾的乘侮关系值得重视。《素问 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肝主疏泄,有助于脾胃气机的升降,肝气和顺,气枢常运,则脾升胃降调和,即《血证论 脏腑病机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叶天士曰:“补脾必以疏肝,疏肝即所以补脾也。”治疗上,健脾与疏肝法同用治疗脂肪性肝炎即出此意。

2.主动出击防传变

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向,掌握主动权,以防病邪深入传变。因该病中肥胖患者占大多数,故应针对该病的具体表现,进行减肥、消脂、保肝、降酶、防纤维化。减肥消脂是治疗本病的基础。早期患者可应用小陷胸汤以清化痰热、大柴胡汤以开郁清热,选加泽泻、山楂、何首乌、荷叶、决明子等配合减肥消脂;对合并有肝功能异常者,及早应用保肝降酶及退黄药物,如夏枯草、田基黄、垂盆草、山豆根、五味子、甘草、茵陈等;早期适量应用活血通络药物,尤其要配以通肝络之品,可积极有效预防并推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如丝瓜络、地龙、柴胡、郁金、青皮、赤芍、泽兰、枳壳等;对合并有肝纤维化者,应同时进行抗纤维化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基本治则,可选用冬虫夏草、红参、党参、黄芪、砂仁、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鸡血藤、白芍等健脾益气、养血柔肝,丹参、醋鳖甲、龟板、炮穿山甲、红花、桃仁、生牡蛎、莪术、土鳖虫、水蛭、海藻、昆布等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二)病毒性肝炎从湿毒论治

古代医家已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湿邪密切相关,如《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将病疸”;《金匮要略 黄疸病》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瘟疫论》云:“疫邪传递,移热下焦,小便不利……其传为疸,身目如金”,反映出“杂气”“疫毒”与人体固有的水液有极强的亲和性。上述致病因素入侵体内,与内湿相合,借肝经气火之力迅速化热,湿热搏结;湿遏日久,肝郁不畅,热邪内生,久而伤及人体阴液,致使肝肾阴虚。《杂症会心录湿症》指出“因湿生热而阴愈虚,阴虚则精血内耗,而湿热反稽留不去”。湿邪困滞气机,并挟内生之肝郁、脾虚、阴伤,血行不畅,瘀血阻络。肝郁气滞,脾为湿困,湿蕴郁热,湿热生痰,痰阻血络,瘀血与痰湿互结,凝积成块,壅遏不通,日渐增大,寄于胁下,则成痞块。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研究亦证实:湿热活动与HBV的复制、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的升高存在相关性。“湿热中阻型”之慢性乙肝往往表现为ALT显著升高,ALT的升降与湿热邪毒的进退呈正相关,邪进酶升,邪退酶降,湿热去而复返则酶降而复升,湿热余邪稽留不清,则酶持续难降。

由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复杂,加之经历诸多方法治疗,因之临证时常会遇到难题,比较突出的是“养阴与化湿”和“正虚与邪实”这两种情况。慢性肝病患者久病必虚,应该扶正,顺理成章,但若邪毒亦盛又当祛邪为先,而对于虚实夹杂或虚实“并重”的患者,处方用药则更需谨慎,以免造成“虚其虚”或“实其实”的后果。仝小林教授认为,如果肝病邪毒较盛时则应以祛邪(清热解毒化湿)为主;如肝炎症状明显,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者,待邪毒消退时再酌加补益之品为时未晚,反之,即使邪毒之象已尽,肝功能复常,处方中也应适当加祛邪药,以防病情反复。总之,要做到“正邪兼顾,分清主次”。肝病日久必伤及阴,患者多见口干舌燥,舌质红之象,然而湿邪未清常有苔腻胃滞之征,若据传统之法,养阴则滞湿,化湿则伤阴,造成治疗中之矛盾,处理颇感棘手。据仝小林教授经验“养阴”“化湿”可采用“双通道”的治法,即如有湿邪仍可用化湿之品,如有肝阴虚则同时应用养阴之药,但要注意的是掌握药味和比重,少用燥湿、滋腻的药物,并根据病情掌握分寸,避免过犹不及,否则适得其反。

(三)肝硬化的诊治要点

肝病日久,或久治不愈,或治疗失当,迁延日久皆可发展为肝硬化,其辨治要点在于:一辨病程,肝炎时间越长,正气越虚,正虚与邪实二因并存;病程短的,要考虑其发展转归的问题;二辨标本,即辨本虚与标实的相互关系。长期肝炎耗伤人体气、血、阴、阳,所以患者都有本虚的临床表现,标实包括气滞血瘀水停胃肠积滞,应辨明以本虚为主还是以标实为主;三辨脏器失衡状态,肝硬化可以出现腹水,使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胃肠瘀血、水肿,导致食欲下降;水湿潴留,影响到心肾功能,负担加重,心脏泵血过程中受到很大阻力,呼吸、心率代偿性加快,肾脏亦会发生改变。使脏腑原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故在辨证时要辨脏器平衡状态的轻重,失衡状态越重,调节越困难。

肝硬化治疗主要从通络、扶正、祛邪方面考虑。

1.活血化瘀通络,改善微循环

仝小林教授认为,瘀血阻络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治疗肝硬化,活血化瘀通络是关键。肝主藏血而通调气机,体阴而用阳。肝病日久,必然会影响肝脏的正常疏泄功能,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必致血瘀,正如《周氏医学丛书

脏腑药式》中云:“肝主血,而气者所以行乎血,气滞则血凝,行血中之气正行血也”。因此,慢性肝病病人尤其是肝硬化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表现,临床上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色、舌底及有无肝掌、蜘蛛痣来判定瘀血的轻重,而分别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如仅见舌质偏暗,说明瘀血较轻,可选用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之品以治之;如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增粗纡曲,说明瘀血较重,可以三棱、莪术等化瘀之品以治之;如出现舌底瘀点、瘀斑,甚至见到肝掌、蜘蛛痣,说明病深入络,当以土鳖虫、水蛭、地龙等通络之品治之。针对慢性肝病不同阶段瘀血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治疗,体现了诊治疾病的层次性以及用药的准确性。由于从慢性肝炎到肝纤维化再到肝硬化,是肝细胞不断受损,不断纤维化的一个渐进过程,所以慢性肝病的各阶段之间又往往是相互渗透,没有严格界限的,此时则需要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并用。

2.扶正以培本固元

针对正虚不同可予以益气健脾、滋阴养血。益气用黄芪、党参;健脾用茯苓、白术;养血用当归、鸡血藤、赤芍、丹参。同时大剂量赤芍、丹参又有抗纤维化的作用,可用至30g。肝阴不足时要滋补肝肾,可选用山茱萸、枸杞子、龟板之类。

3.祛邪以荡涤浊实

浊实主要包括气滞、血瘀、水停。行气理气用厚朴、枳实、香附、佛手;活血用水蛭、地龙、桃仁、大黄;破瘀用三棱、莪术、炮穿山甲、桃仁;利水用茯苓(大剂量)、生白术、益母草、泽泻;消导用焦三仙、莱菔子;黄疸用茵陈、四金化石丸;转氨酶升高用田基黄、五味子、山豆根、夏枯草;湿热甚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湿毒甚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对于肝硬化病人尤其是伴有门静脉高压、脾大的患者,可选用醋龟板、醋鳖甲、炮穿山甲等滋阴柔肝、软坚散结之品以对症治疗。

4.治疗过程中要顾护胃气

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故应时刻调理脾胃以扶正祛邪;要注意日常生活调理:不宜吃生冷、刺激性的东西,不要生气、劳累,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但营养要丰富。

(四)肝癌的治疗要点

仝小林教授认为,肝癌的治疗要点一是要抓主病,肝癌常由肝硬化而来,疾病本身发展规律是:肝炎-肝硬化-肝癌,以肝硬化为主线,最终导致气血水同病;二是要抓主症,即什么是突出矛盾,是食欲不振还是腹水,是出血、黄疸,还是肝昏迷,针对主症加减用药辨证治疗。肝硬化是肝癌的病理基础,在治疗时应治病求本,抓住肝硬化导致气、血、水运行不利这个根本病机,以活血、通络、扶正、健脾为治疗大法。强调在肝癌治疗上除抗癌外,重点在于对肝硬化本身,甚至包括肝炎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