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欢 欧阳喜生 吴一丹 侯济舟
连日以来,滇池学院孙珊珊同学及她的爱心团队(王发荣、黄博南、卢慧、赵珊珊、陈然、石晶、张兵兵、冯瑞瑞、董诗雄、崔举印)为11岁患病的小芳旭捐献血小板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在这场无任何官方机构组织的爱心接力中,这群90后大学生秉着对公益事业的热爱,自发行动起来,通过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互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接力中,为素不相识的病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并将这个爱心行动在校内传递。他们作为草根志愿者,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责任,让生命价值得以体现。
公益无处不在,这需要你我更多的参与。他们用发自肺腑的社会责任感感染着周边的群体,用热心感动着市民,自发挑起捐献的重担,为社会营造了浓郁的爱心氛围。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的希望,公益慈善是人性的召唤,是点亮人性的催化剂。这群90后大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热爱。在无偿捐献者的众志成城下,将生命的奇迹永久传唱。正因为有一批批这样的爱心捐助者,让人们更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当需要爱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爱心不是突然的迸发,而是长时间的积淀。熟悉孙珊珊的人觉得她能做出自愿捐献血小板的决定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她平时就是一个勤于奉献的人。
以孙珊珊为核心的爱心团队,折射出90后大学生积极帮助受困群众,公益爱心无限的志愿精神,同时体现了“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红十字会宗旨。在整个爱心捐献的过程中,他们所企及的社会层次早已不是纯粹的志愿者服务。
校园掀起公益行,涌动爱心潮。公益活动的层出不穷,以“聚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的公益理念,形成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后劲力量,贯通着整个滇池学院,为学院名片做一个全新的注解。
学院历来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对社会富有爱心的大学生,倡导更多学生加入到公益事业。在2010年云南省“抗旱先锋行动”中,师生捐款10万元,为受灾严重的昆明市富民县赤鹫乡成功开凿“学子泉”;组织学生开展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线的讲座;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滇池环保活动;组织学生与昆明博爱聋儿良复中心、昆明市农民工子女辅导站建立手拉手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情回馈社会。
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是学生精神品质的一次提升与教育,在健全学生人格的同时,学院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手段,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领导表示,希望以孙珊珊的爱心团队为榜样,能够影响更多用行动来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同学,为“90后”这个群体的时代特征正名。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开放、包容、全面”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学子的心底。献一份爱心,多一份责任,少一份痛苦,从自己做起,推动社会文明、社会民主和社会法制的全面进步。
滇池学院在大力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奉献,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学院在塑造品牌的同时,将公益与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一种“开放、包容、付出、分享”的精神,使人与人之间无限关怀和理解,以“拒绝冷漠”的高度凝聚力,缩短精神内在的差异,将公益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揭示校园精神文化,以滇池学院为缩影,更好地倡导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关注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倡导博爱的英雄市民的出现。
也许志愿者真的很平凡,他们受社会生活的影响,也受自我心灵的主宰,是无处不在的,也是高雅与庸俗不断斗争的,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反映大学生复杂心态的,是心灵的自然袒露,也是充满创造力的,受着时代文化潮流影响的,也是苦乐兼备的。但无数志愿者的点滴服务,必将汇聚起涓涓细流,融入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滇池学院的这群学生,在社会需要爱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无私奉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风貌,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这种志愿行为和博爱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广大同学学习。
◎孙珊珊:女,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罗欢:女,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滇池通讯社社员。2013年留校工作。
◎欧阳喜生:男,2010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滇池通讯社社员。2013年留校工作。
◎吴一丹:女,2011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滇池通讯社社员。2015年创办云南桑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侯济舟:男,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滇池通讯社社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