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血钾症临床表现有哪些

低血钾症临床表现有哪些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表明曾感染过HBV,是已恢复的标志;对HBV有中和作用。而HBcAg阳性预后差,HBcAg阴性预后好。②e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表明病人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但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第三部分 临床相关医学知识

1.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血液由血浆及悬浮在其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组成。

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但增加了少量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和激活了的凝血因子。

3.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包括哪几种?

答: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4.成人全身血液大约占体重的多少?

答:正常成人血液量大约相当于自身体重的7%~8%。

5.人体内的电解质是什么?

答: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Cl、HCO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K和Mg2+,主要阴离子为HPO42+和蛋白质。

6.何谓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是多少?

答:二氧化碳结合力是指来自HCO3和H2CO3两者所含的CO2的总量。正常值为22~31mmol/L。

7.何谓pH值?

答:pH值是指用来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指标,或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以pH值=7.0为中性;<7.0为酸性;>7.0为碱性。正常血浆的pH值为7.35~7.45。

8.体液包括哪些成分?

答: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大部分位于骨骼肌内,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两部分。

9.正常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多少?

答:正常男性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而成年女性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0%。

10.人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必须保持哪些方面的动态恒定?

答:体液容量和其分布保持恒定;体液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及比例保持恒定;体液的渗透压保持恒定;体液的酸碱度保持恒定(pH值为7.35~7.45)。

11.何谓渗透压?

答:渗透压是指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12.何谓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答: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其为晶体渗透压;另一部分来自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主要为血浆蛋白质,称其为胶体渗透压。

13.何谓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

答: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5%的葡萄糖溶液或0.9%的氯化钠溶液。低渗溶液是指比血浆渗透压低的溶液,如蒸馏水等。高渗溶液是指比血浆渗透压高的溶液,如10%的葡萄糖液或50%的葡萄糖液等。

14.5%萄葡糖生理盐水溶液的张力是多少?

答: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5%萄葡糖生理盐水溶液实际上为等张液。

15.何谓脱水?引起脱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脱水是指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同可分为高渗(原发)性脱水、低渗(继发)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三种类型。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单纯失水、失水大于失钠和饮水不足。

16.何谓高渗性、等渗性和低渗性脱水?

答:高渗性脱水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 (150mEq/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主要特征;低渗性脱水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130mEq/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为主要特征;等渗性脱水是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成比例丢失时,即使是不按比例丢失,但脱水后经过机体调节,血钠浓度仍维持在130~145mmol/L,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mOsm/L者,亦属于等渗性脱水。

17.何谓水中毒?

答: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是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18.血钠正常值是多少?有何临床意义?

答:血钠正常值是135~145mmol/L。血钠<130mmol/L为低渗性脱水;血钠>150mmol/L为高渗性脱水;血钠在130~150mmol/L时为等渗性脱水。

19.何谓微循环?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微循环是指微动脉经毛细血管网到微静脉的血液循环。其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保证回心血量,调节体温。

20.何谓休克?

答: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21.休克的分类如何?

答:按休克的病因可分为低血容量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

22.休克过程中,微循环改变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和微循环衰竭期。

23.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1)休克前期: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100次/min),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30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

(2)休克期: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min),呼吸浅表,血压进行性下降;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3)休克晚期: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淤点、淤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

24.临床上对休克病人观察的要点是什么?

答:①定时监测病人的脉搏、呼吸、血压及CVP(中心静脉压)变化,并观察意识、面唇色泽、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尿量变化。②病人意识变化可反映脑组织灌注情况,若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淡漠迟钝转为对答自如,提示病情好转。③皮肤色泽、温度可反映体表灌流情况,若病人唇色红润、肢体转暖,则提示休克好转。

25.严重休克病人为什么无尿?

答:休克时儿茶酚胺、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和肾滤过率降低,导致水、钠潴留,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26.休克病人为什么要观察尿量?

答:尿量是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若尿量<25mL/h,表明血容量不足;尿量>30mL/h,表明休克有改善。

27.何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由于血液凝固性增高,在微循环内形成血栓,继而导致凝血因子消耗以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而产生出血的临床综合征。

28.何谓抗原和抗体?

答:抗原是指一种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29.何谓乙肝的三大抗原抗体系统?

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分别激发人体产生相对应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而HBsAg和抗HBs、HBcAg和抗HBc、HBeAg和抗HBe,就是乙型肝炎的三大抗原抗体系统。

30.血液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临床意义:协助乙肝的早期诊断;协助乙肝的鉴别诊断;有助于乙肝的预后估计;筛选供血员及各种血制品;为研究乙肝的流行病学提供依据。②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表明曾感染过HBV,是已恢复的标志;对HBV有中和作用。

31.血液检查核心-抗体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HBcAg(+)常表示有乙肝病毒颗粒存在,有传染性。而HBcAg阳性预后差,HBcAg阴性预后好。抗-HBc是反映HBV感染流行水平的指标,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总抗体。

32.血液检查e抗原-抗体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①e抗原阳性的临床意义:急性或慢性乙肝病人体内可查出e抗原,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②e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表明病人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但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33.血液检查“乙肝五项”是指哪些内容?

答: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HBsAb)、е抗原(HBeAg)、е抗体(抗-HBe/HBeAb)、核心抗体(抗-HBc/HBcAb)。

34.何谓“三阳”?它说明什么?

答:大三阳为表面抗原(HBsAg)阳性、е抗原(HBeAg)阳性、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这种情况通常反映病毒复制是比较活跃的,为急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小三阳为表面抗原(HBsAg)阳性、е抗体(抗-HBe)阳性、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此时还应该进行DNA检测,如果是阳性,就反映病毒的复制是活跃的;如果检测为阴性,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复制是不活跃的,仍具有一定传染性,病人处于病情相对稳定期。

35.何谓变态反应?

答:又称超敏反应,是指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其结果表现为机体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36.何谓免疫?

答:免疫是指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产生的一种特异性应答过程。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以维持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

37.何谓体液免疫?

答:体液免疫是指人体接受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的刺激后,使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称之为抗体。抗体分布于体液内,有特异性的免疫作用,这种由于体液内抗体产生而引起的免疫是体液免疫。

38.何谓细胞免疫?

答:细胞免疫是指在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的刺激下,人体内一些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可被抗原致敏,并发生转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这些致敏淋巴细胞遇到曾经使它致敏的抗原物质时,就能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作用。

39.何谓免疫抑制剂?

答:免疫抑制剂是指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不同的具体药物分别作用于免疫反应及调节的不同环节。多数免疫抑制剂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缺乏特异性和选择性,既可抑制免疫病理反应,又干扰正常应答反应;既抑制体液免疫,又抑制细胞免疫。

40.何谓人工被动免疫?请举例说明。

答: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病后,尽快给予相应的抗体,如受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41.何谓疫苗?

答: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42.何谓酶原?

答:酶原是指某些酶刚产生出来时没有活性,需要被其他物质激活才可以成为有活性的酶。如胃液中胃蛋白酶原,没有酶的活性,但被胃酸激活后,就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43.何谓酶和辅酶?两者有何关系?

答:酶是一种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细胞制造的一种生物催化剂。有的酶除有蛋白质部分外还有非蛋白质部分,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酶。酶蛋白与辅酶单独存在时均无活性,只有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全酶后才有催化活性。

44.病理情况下浆膜内漏出液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答:血浆渗透压降低、血管内压力增高、淋巴管梗阻均可导致浆膜下漏出液形成,如肝硬化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形成浆膜下漏出液。

45.病理情况下浆膜内渗出液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答:由感染、恶性肿瘤、外伤、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引起,如在结核性胸(腹)膜炎、化脓性胸(腹)膜炎和癌转移的早期及胶原结缔组织病,可见半透明的带黏稠性黄色的浆液性渗出液。

46.何谓缺氧?

答:缺氧是指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都可能发生异常改变的过程。

47.何谓发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发绀是指皮肤黏膜呈青紫色,主要由单位容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高引起。常出现于唇、舌、耳廓、面颊及肢端。

48.何谓酸中毒和碱中毒?

答: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当pH值低于7.35时为酸中毒;当pH值高于7.45时为碱中毒。

49.何谓胸内负压?

答:胸内负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在正常状态下无论吸气或呼气,胸内压总低于大气压。

50.何谓机体代偿?

答:机体代偿是指当环境发生轻微异常改变、尚未超过人体正常调节机能时,人体通过自己的生理调节功能,对变化的环境产生适应,此时对人体不会发生危害。如果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超过了人体正常调节机能时,则会引起某些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但这种改变尚未达到形成病理变化或出现症状。

51.何谓CT?CT与X线摄影有何不同?

答:CT是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体层摄影的英文缩写。普通X线成像是把主体的三维结构摄成平面的二维图像,影像相互重叠。虽然体层摄片可解决影像重叠问题,但影像的分辨率不高,一些器官和组织,特别是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仍不能显影。CT图像为重建的体层面图像,不含有体层面外结构组织的干扰;密度分辨率高,可分辨出常规X线技术所不能分辨或难于分辨的人体组织的细微密度差;灵敏度高,能以数学形式做定量分析,并能充分有效地利用X线信息。

52.常用的心电图导联有哪些?

答:肢体导联有标准导联Ⅰ、Ⅱ、Ⅲ及加压肢导联aVR、aVL、aVF;胸导联有V1~V6

53.正常的心电图包括哪几个波形?各波形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②PR间期:为心房除极并经房室结、希氏束、束支传导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③QRS波群:心室除极综合波群。④ST段和T波:分别代表心室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⑤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⑥U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54.何谓高压氧治疗?它有何特点?

答:高压氧治疗是指病人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里吸入100%的氧治疗疾病的过程。其特点是提高血氧分压、增加组织内氧气的有效弥散能力、增加组织的氧含量和氧储存量。

55.泌尿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上、下泌尿道如何划分?

答: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及有关的血管、神经等组成。肾和输尿管成为上尿路;膀胱和尿道成为下尿路。

56.尿是如何生成的?

答: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生成原尿,再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产生终尿,经肾盂排向输尿管。

57.肾脏通过排尿完成了哪些功能?

答: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的内环境。

58.正常人24h尿量是多少?日夜尿量的比例是多少?

答:正常人尿量1000~2000mL/24h,平均为1500mL/24h。日夜尿量的比例为3∶1~5∶1。

59.何谓氮质血症、肾性氮质血症?

答:氮质血症是指血液中非蛋白氮超出正常范围。肾性氮质血症是指在肾功能不全时,含氮代谢产物排出障碍,造成氮质在体内蓄积,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60.何谓多尿、少尿和无尿?

答:多尿是指尿量超过2500mL/24h。少尿是指尿量<400mL/24h或<17mL/h。无尿是指尿量<100mL/24h或12h内无尿液产生。

61.少尿常见于哪些疾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常见于心脏、肾脏、肝脏功能衰竭的病人。其原因是由于发热、液体摄入过少、休克等使病人体内血液循环不足所致。

62.留取12~24h尿标本时,为避免尿液变质需加何种防腐剂?其性能和用法如何?

答:常用防腐剂有:甲醛、浓盐酸、甲苯。甲醛的作用是防腐和固定尿中有机成分,用法是每30mL尿液加40%甲醛液1滴。浓盐酸作用是保持尿液在酸性环境中,防止尿中激素被氧化,用法是24h尿中共加5~10mL。甲苯作用是保持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不变,用法是第一次尿液倒入后,每100mL尿液加0.5%~1%甲苯2mL,使之形成薄膜覆盖于尿液表面,防止细菌污染,如果测定尿中钠、钾、氯、肌酐、肌酸等则需加10mL。

63.为什么要求在清晨留取尿标本?

答:晨尿浓度较高,未受饮食影响,所得的检验结果较准确。

64.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轻者症状可被原发病掩盖。重者可有乏力、眩晕、嗜睡、感觉迟钝或烦躁不安,呼吸深快,呼出气体有酮味;病人面色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偏低。严重者可昏迷、神志不清,伴对称性肌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缺水症状。

65.何谓溶血反应?

答:溶血反应是指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溶血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66.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

答:血管内溶血的原因有输入了异型血液或变质的血液;血管外溶血的原因多由Rh系统内的抗体(抗D、抗C、抗E)引起。

67.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答:血管内溶血的临床症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第二阶段可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第三阶段可出现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血管外溶血的症状较轻,有轻度的发热并伴乏力,血胆红素升高等。

68.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为什么会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答: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会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69.人体红细胞与血清中分别含有哪些凝集原和凝集素?

答:见表2。

表2 红细胞与血清中所含凝集原和凝集素

70.同型血为什么要做交叉配血?

答:因血液除按A、B凝集原划为A、B、O血型系统外,还有其他凝集原,如Rh因子及亚型存在,因此输同型血时仍可出现凝集反应,所以必须先做交叉配血,方能保证输血安全。

71.输血浆时是否要做交叉配血?

答:不需要。因为血浆中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不会发生凝集反应,所以不需要做交叉配血。

72.为什么大量输血后要补充钙?

答:大量输血可使枸橼酸钠进入体内,如果病人的肝功能受损,枸橼酸钠不能完全氧化和排出,就会与血中的游离钙结合使血钙浓度下降,所以大量输血后要补充钙。

73.何谓保养液?其成分是什么?

答:保养液(ACD)是血库中作为血液保藏的抗凝血药。通常每100mL全血中加入保养液25mL,可保存3~4周。其成分为每100mL中含枸橼酸钠2.2g、枸橼酸0.8g、无水葡萄糖2.45g。

74.新鲜血和库存血有何区别?

答:新鲜血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所有成分,可以补充各种血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库存血虽然含有血液的各种成分,但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破坏太多,钾离子含量增多,酸性增高。

75.临床上常用的成分输血包括哪些项目?

答:包括血细胞、血小板、血浆、白细胞、凝血制剂和血浆蛋白成分等。

76.在治疗脱水过程中,为什么要见尿补钾?

答:因钾是由肾脏排泄的,生理情况下是保钠排钾的。如果肾脏功能不好,没有排尿,补钾会造成高血钾症,其后果不易纠正。

77.何谓耻骨上经皮膀胱穿刺导尿术?

答:耻骨上经皮膀胱穿刺导尿术是在耻骨上经皮膀胱穿刺后放置细硅胶管进行导尿的手术。常用于急性尿潴留导尿失败、穿刺采集膀胱尿液送检及细菌培养、需穿刺置入导尿管建立持续引流者。

78.搬运内脏出血病人时应注意什么?

答:内脏出血多为急性,最常见的有肺结核大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肝脾破裂等,病人常处于严重休克状态,因此必须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待休克好转后再行搬运。注意:①如果为肺结核大出血者,若已知咯血病灶位于哪一侧,则应在患侧放置冰袋或沙袋压迫止血,搬运前可给小量输血或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止血,采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突然咯血发生窒息。②如果为消化道出血者,应采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流向腹腔,稳托腰背部,避免抱胸腹部,以免加重出血。③如果为肝脾破裂出血者,因其出血量大,休克发生快,搬运前应先输血补液,采取右侧卧位;单纯脾破裂时取左侧卧位以减少出血,若为开放性脾破裂时,应迅速用无菌温水棉垫或止血海绵填塞止血后再搬运。

79.何谓反射?

答: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80.何谓感受器和效应器?

答:感受器是指能将感受的各种刺激能量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向中枢;效应器是指可在指令作用下完成反射动作。

81.何谓血脑屏障?

答:脑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内皮细胞之间无间隙,且毛细血管外皮面几乎均为星形胶质细胞包围,这种特殊结构形成了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此屏障能阻碍许多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通过,只有脂溶性高的药物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

82.何谓刺激和兴奋?

答:刺激是指能为人体感受而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兴奋是指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加强。

83.何谓嗜睡?

答: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84.何谓意识朦胧?

答:意识朦胧是指其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可有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谵语和精神错乱。

85.何谓昏迷?

答:昏迷是指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是指意识大部分丧失,无主动运动,对声、光刺激物有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深昏迷是指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86.何谓惊厥?

答:惊厥是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非自主地强直与阵挛性抽搐,并引起关节运动,常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意识丧失。

87.何谓阿-斯综合征?常见于哪些心脏病?

答:阿-斯综合征是指由于心脏排血量突然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的一过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短暂意识丧失。常见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心肌疾病、原发性电生理异常等。

88.低血钾症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临床表现有肌无力、消化道功能障碍、心脏功能异常和代谢性碱中毒等。

89.高血钾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感觉异常、乏力、四肢软瘫、腹胀和腹泻等。严重者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皮肤苍白、湿冷、青紫、低血压等。亦可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甚至心跳骤停于舒张期。

90.何谓右旋糖酐?

答:右旋糖酐是指天然加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胶体溶液。

91.中分子右旋糖酐有何作用?

答:中分子右旋糖酐(平均75000)的渗透压较高,能在体内维持作用6~12h,常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准备阶段以代替血浆。

92.低分子右旋糖酐有何作用?

答: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40000)输入后在血中存留时间短,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仅维持1.5h,且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

93.右旋糖酐为什么有扩容作用?

答:右旋糖酐是许多葡萄糖分子脱水聚合而成的,其分子量近似血浆蛋白,故不能透过毛细血管,也不易从肾脏排泄,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起到提高胶体渗透压的作用,从而增加血容量。

94.强心苷有什么药理作用?

答: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和抑制传导等作用。

95.何谓输液泵?常见故障应如何排除?

答:输液泵是指机械或电子的输液控制装置,它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常见故障有气泡、输液管阻塞、泵门未关、电池殆尽和输液结束等。

96.何谓注射泵?它具备哪些报警功能?

答:注射泵是指机械或电子的输液控制装置,它通过作用注射器达到控制注射速度的目的。报警功能有注射接近结束时的报警、阻塞报警、安装不良报警、内置电池容量不足报警、注射完毕报警和注入量设定后的操作遗忘报警等。

97.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答:血糖正常值是3.9~6.0mmol/L。

98.测试血糖的次数多少为合适?

答:测试血糖的次数多少,一般由医护人员按照病人的年龄、所患糖尿病的类别、所使用的药物及病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而决定。通常在病情稳定、坚持血糖试纸监测的病人,可每2~3个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c)或每3周复查空腹血糖(FA)。

99.连续输液时为什么要先输入生理盐水?

答:防止不同药物在输液器内混合,发生反应。

100.洋地黄制剂地高辛、毛花苷C、毒毛旋花子苷K的给药途径有哪些?其药物作用的快慢如何?

答:①地高辛:口服给药,服药后2~3h血药浓度达到高峰,4~8h获得最大效应,口服相同剂量7d后血浆浓度达有效稳态。②毛花苷C:注射给药,给药10min后起效,1~2h达高峰。③毒毛旋花子苷K:注射给药,给药后5min起效,0.5~1h达高峰。

101.服用洋地黄制剂时,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可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答:消化系统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可出现眩晕、头痛、失眠、疲倦和谵妄及视力障碍,如视力模糊、黄视或绿视等不良反应。

102.使用洋地黄制剂时,为什么要防止低血钾?

答:低血钾时心肌细胞失钾,使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加,易出现洋地黄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所以要防止低血钾,预防心脏的毒性反应。

103.为什么洋地黄不能与钙剂同时使用?

答:因其能对心脏产生协同作用,增加了洋地黄类毒性,故禁止同时使用。

104.哌替啶(杜冷丁)有什么药理作用?

答:具有镇痛、安眠、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但对心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排出量降低;有轻度抑制呼吸作用,用药后可有欣快感,并有成瘾性。

105.吗啡有什么药理作用?常用剂量为多少?

答:吗啡为麻醉性镇痛药,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可消除紧张和焦虑,并引起欣快感,有成瘾性;能提高痛阈,解除疼痛。对呼吸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有组胺释放作用而引起支气管痉挛。吗啡能使小动脉和静脉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及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血压降低,但对心肌无明显抑制作用。成人用量为5~10mg皮下或肌肉注射。

106.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答:肾上腺皮质激素分为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1)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①影响代谢:增加肝、肌糖原含量,升高血糖;加速蛋白质分解;使脂肪重新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利尿作用。②允许作用。③抗炎作用。④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⑤抗休克作用。⑥其他:退热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提高中枢的兴奋性,抑制骨细胞的活力可致骨质疏松。

(2)盐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潴Na排K作用。

107.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可产生哪些不良反应?

答:①消化系统并发症:可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对少数病人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②诱发或加重感染;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③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高血压、动脉硬化。④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108.给20%甘露醇时,为什么要静脉快速输入?

答:20%甘露醇为脱水利尿剂(小晶体高渗液),只有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才能在血液内形成一个高渗环境,提高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增加血脑之间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内的水分移向血液循环内,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如果输入速度慢,就不能明显提高血浆渗透压,失去组织脱水作用。

109.硫酸镁的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药理作用有何不同?

答:①口服给药:泻下和利胆作用。②外用:消炎去肿。③注射给药:抑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使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发挥肌松作用和降压作用;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防止早产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子痫发作。

110.硫酸镁快速静脉推注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急救?

答:可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呼吸抑制、血压骤降和心脏骤停。中毒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缓慢注射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加以对抗。

111.为什么静脉注射氨茶碱必须稀释后缓慢注入?

答:血中茶碱浓度升高可致心血管不良反应,而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应用此药,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危险性增大。常见中毒症状是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者易发生室颤。

112.人体缺乏核黄素时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一般表现为疲劳、工作能力下降、伤口难以愈合等。特征性症状为阴囊炎、舌炎、唇炎及口角炎。

113.生物制品应如何保存?

答:应置于2~10℃冷藏保存。

114.复方氯化钠溶液包括哪些成分?

答:内含氯化钠0.85%、氯化钾0.03%和氯化钙0.033%。

115.肝素为什么有抗凝作用?

答:抗凝作用主要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a、Ⅺa、Ⅸa、Ⅹa等含丝氨酸残基蛋白酶的抑制。它与凝血酶通过与精氨酸-丝氨肽键相结合,形成AT-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

116.何谓细菌耐药性?

答: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获得耐药性是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大多由质粒介导其耐药性,但亦可由染色体介导。而前者更具临床意义,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詹娇阳 奚 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