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皮吸收制剂

经皮吸收制剂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想的渗透促进剂应无药理活性、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与药物、基质和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嗅无味。体外评价包括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度检查和体外经皮渗透性的测定及黏着性能的检查等。

第十三章  经皮吸收制剂

Ⅰ本章考试大纲

Ⅱ考试大纲精解

历年所占分数为0~3.5分。

透皮吸收渗透促进剂的名称是本章常考考点之一。

一、概述

经皮吸收制剂,又称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s,TDDS、TDS)、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elTherapeaticSystems,TTS),是指药物从制剂中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发挥全身性作用的剂型。

1.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

(1)保持血药水平较长时间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平稳持久。

(2)提高药物在体内的预见性,由于避免了胃肠道及肝脏的首过作用,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能更稳定地直接进入血流。

(3)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特别是对用药方案不熟悉或记不准的老年病人,显得特别重要。

(4)提高安全性,如有副作用,容易将贴剂移去,减少了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危险性。

(5)经皮给药系统在应用上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①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于制备透皮给药系统,特别是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②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低,只有作用剧烈的药物,即用药剂量很小就能产生药效的药物才是制备透皮给药系统的理想候选药物;③要防止控制释放速度的薄膜破裂或损坏,否则,会引起释放速度的剧烈增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④皮肤对某些药物具有代谢作用。

2.经皮给药制剂的组成 背衬层、药物贮库(由聚合物、药物、赋形剂或渗透促进剂组成的贮库装置)、控释膜、黏附层(常用压敏胶,起到把装置黏附到皮肤上的作用)和保护层。

3.TDDS的类型 储库型和骨架型两大类。

二、药物经皮吸收

1.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类脂。

2.药物经皮吸收主要影响因素

(1)药物的固有性质:用于透皮吸收的药物应满足:水和类脂中的溶解度(应大于1mg/ml);分子量小于400;熔点低于93℃;药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P辛醇/水)在1~4之间;剂量不宜过大(<10mg)。

(2)皮肤的生理因素:皮肤部位、水合作用、病理状态、皮肤对药物的结合与代谢作用。

(3)基质的组成和性质:基质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之一。

(4)应用的条件:贴剂与皮肤接触的时间越长,吸收率越高;药物在贴剂中应有足够的浓度,与皮肤接触的药物浓度越高,药物经皮吸收速率越大;贴敷的表面积越大,吸收量越大。

(5)渗透促进剂:渗透促进剂是指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理想的渗透促进剂应无药理活性、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与药物、基质和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嗅无味。常用的渗透促进剂有二甲基亚砜、油酸、醇类、月桂氮 酮、表面活性剂、中药挥发油类等。

3.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方法 前体药物、离子导入。

三、经皮吸收制剂常用的材料

1.控释膜材料 控释膜分为均质膜和微孔膜,用作均质膜的高分子材料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微孔膜通常用聚丙烯拉伸而得。

2.骨架材料

3.压敏胶 硅酮压敏胶、聚异丁烯压敏胶和丙烯酸酯压敏胶。

4.其他材料 ①背衬材料:背衬材料是用于支持药库或压敏胶等的薄膜,常用多层复合铝箔,即由铝箔、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膜材复合而成的双层或三层复合膜。其他可以使用的背衬材料还有PET、高密度PE、聚苯乙烯等。②保护膜材料:这类材料主要用于黏胶层的保护。常用的防黏材料有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等高聚物的膜材;③药库材料:可以用单一材料,也可用多种材料配制的软膏、水凝胶、溶液等,如卡波姆、HPMC、PVA等均较为常用,各种压敏胶和骨架膜材也同时可以是药库材料。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

1.制备方法 主要有涂膜复合工艺、充填热合工艺、骨架黏合工艺三种方法。

2.质量评价 经皮吸收制剂的评价可分为体外和体内评价两部分。体外评价包括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度检查和体外经皮渗透性的测定及黏着性能的检查等。体内评价主要是指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和体外相关性的研究。

Ⅲ全真练习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药物透皮吸收是指(  )

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

B.药物主要作用于毛囊和皮脂腺

C.药物在皮肤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

2.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 )

A.增加贴剂的柔韧性 

B.使皮肤保持润湿 

C.促进药物吸收

D.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E.使药物分散均匀

3.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吸收

B.药物熔点高,有利于吸收

C.透皮给药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了首过效应

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

E.透皮吸收制剂需要频繁给药

4.不属于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  )

A.崩解剂 

B.背衬层 

C.黏胶剂层(压敏胶)

D.防黏层 

E.渗透促进剂

5.药剂中TDS或TDDS的含义为( )

A.药物靶向系统 

B.透皮给药系统 

C.多单元给药系统

D.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E.智能给药系统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药物经皮肤给药既能起局部作用又能起全身作用

B.药物制成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C.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D.微囊又称分子囊

E.用吸附法或透过法可测得粉体的比表面积

7.单剂量大于0.5g的药物不宜制备(  )

A.注射剂 

B.透皮贴剂 

C.糖衣片 

D.普通薄膜衣片

E.胶囊剂

8.TDDS制剂中一般由EVA和致孔剂组成的是( )

A.背衬层 

B.保护层 

C.控释膜 

D.黏附层 

E.药物贮库

9.下列对透皮吸收制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避免肝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 

B.根据治疗要求可随时中断用药

C.透过皮肤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 

D.释放药物较持续平稳

E.大部分药物均可经皮吸收达到良好疗效

10.不属于透皮给药系统的是(  )

A.微贮库型 

B.骨架分散型 

C.微孔膜控释系统D.黏胶分散型 

E.宫内给药装置

11.TDDS制剂中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的是( )

A.控释膜 

B.药物贮库 

C.黏附层 

D.背衬层 

E.保护层

12.经皮吸收制剂中黏胶层常用的物质是(  )

A.EVA 

B.CMC 

C.压敏胶 

D.塑料 

E.Carbomer

13.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多少的药物,较难通过角质层(  )

A.200 

B.1000 

C.300 

D.500 

E.600

14.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多少的药物,药物不能透过皮肤(  )

A.400 

B.600 

C.1000 

D.3000 

E.2000

15.不同的基质中药物吸收的速度为(  )

A.乳剂型>动物油脂>植物油>烃类 

B.烃类>动物油脂>植物油>乳剂型

C.乳剂型>植物油>动物油脂>烃类 

D.乳剂型>烃类>动物油脂>植物油

E.动物油脂>乳剂型>植物油>烃类

16.适于制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  )

A.离子型药物 

B.熔点高的药物

C.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 

D.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

E.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都较好的药物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1~4]

A.背衬材料 

B.防黏层 

C.油酸

D.丙烯酸酯压敏胶 

E.醋酸

1.经皮吸收的促进剂(  )

2.用于支持药库或压敏胶等的薄膜(  )

3.这类材料主要用于黏胶层的保护(  )

4.起到把装置黏附到皮肤上的作用(  )

[5~8]

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B.药物及透皮吸收促进剂等C.复合铝箔膜

D.压敏胶 E.塑料薄膜

在透皮给药系统的中

5.用作控释膜的材料(  )

6.用作黏附层中的材料(  )

7.用作背衬层的材料(  )

8.药物贮库的组成(  )

[9~13]

A.药物贮库材料 

B.控释膜层 

C.黏胶层

D.经皮吸收促进剂 

E.主药

在雌二醇经皮给药系统中

9.雌二醇(  )

10.羟丙基纤维素(  )

11.乙醇(  )

1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

13.聚异丁烯压敏胶(  )

[14~17]

在可乐定经皮给药系统中

A.药物贮库材料 

B.控释膜层 

C.黏胶层

D.背衬层 

E.主药

14.可乐定(  )

15.聚酯膜(  )

16.聚异丁烯和胶态二氧化硅(  )

17.微孔聚丙烯膜(  )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1.基质性质影响吸收的因素有(  )

A.基质的pH 

B.基质的亲和力 

C.药物溶解性

D.在基质中的状态 

E.基质对皮肤水和作用

2.药物性质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有(  )

A.熔点 

B.分子量 

C.药物溶解性

D.在基质中的状态 

E.基质对皮肤水合作用

3.下列药物经皮吸收有促渗透作用的是(  )

A.表面活性剂 

B.酯类化合物 

C.DMSO

D.月桂氮 酮 

E.植物油

4.TDDS中下列可作为渗透促进剂的是(  )

A.表面活性剂 

B.DMSO 

C.Azone 

D.CMS-Na E.丙二醇

5.TDDS系统的特点包括(  )

A.血药浓度平稳持久,无峰谷现象 

B.能避免肝的首过作用

C.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 

D.适合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

E.提高安全性,如有副作用,容易将贴剂移去,减少了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危险性

6.下列关于经皮吸收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普通药物经过一定的制剂技术均能制成经皮吸收制剂

B.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角质层,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给药剂型

C.能避免胃肠道及肝的首过作用

D.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

E.适用用药剂量很大的药物

7.经皮吸收制剂的基本组成中包括(  )

A.吸水层 

B.背衬层 

C.控释膜 

D.黏附层 

E.药物贮库

8.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贮库是由哪些组成的(  )

A.保护层 

B.药物 

C.高分子基质材料

D.黏附层 

E.渗透促进剂

9.经皮吸收制剂可分为哪两大类(  )

A.储库型 

B.有限速膜型 

C.无限速膜型

D.骨架型 

E.复合膜型

10.经皮吸收制剂中骨架型可分为哪三类(  )

A.微孔骨架型 

B.粘胶分散型 

C.有限速膜型

D.聚合物骨架型 

E.黏胶剂骨架型

11.经皮吸收制剂中储库型可分为哪两类(  )

A.黏胶分散型 

B.有限速膜型 

C.无限速膜型

D.多储库型 

E.微储库型

12.下列叙述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的因素错误的是(  )

A.高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

B.药物的吸收速率与分子量成反比

C.一般而言,药物穿透皮肤的能力是水溶型药物>油溶性药物

D.一般完全溶解呈饱和状态的药液,透皮过程易于进行

E.一般而言,使用油脂性基质不利于经皮吸收

13.下列有关经皮吸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解态药物的穿透能力高于微粉混悬型药物

B.药物的分子型愈多,越不易吸收

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吸收的重要因素

D.皮肤用有机溶剂擦洗后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E.脂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比水溶性药物穿透能力强

14.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有(  )

A.药物的分子量 

B.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C.皮肤的水合作用

D.药物粒子大小 

E.透皮吸收促进剂

15.可增加透皮吸收性的物质是(  )

A.月桂醇硫酸钠 

B.尿素 

C.山梨醇

D.氮酮类 

E.二甲基亚砜

16.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是(  )

A.皮肤的条件 

B.药物与皮肤结合 

C.透皮吸收促进剂

D.药物的溶解特性 

E.药物的低共熔点

17.甘油可作(  )

A.片剂润滑剂 

B.透皮促进剂 

C.固体分散体载体

D.注射剂溶剂 

E.胶囊增塑剂

18.丙二醇可作(  )

A.增塑剂 

B.气雾剂中的稳定剂 

C.透皮促进剂

D.气雾剂中的潜溶剂 

E.软膏中的保湿剂

19.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包括(  )

A.重量差异 

B.面积差异 

C.含量均匀度

D.释放度 

E.溶出度

20.不作为软膏透皮吸收促进剂使用的是(  )

A.尿素 

B.Azone 

C.表面活性剂

D.二甲基亚砜 

E.三氯叔丁醇

21.下列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药物皮肤透过速度动物之间比较为兔子>大鼠>豚鼠>猪>人,因此透皮体外试验经常选用兔子的皮肤

B.一般儿童的皮肤较成人皮肤通透性更强

C.一般女性的皮肤较男性皮肤通透性更强

D.人的皮肤通透性顺序一般为耳后>手臂>腿部>胸部

E.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一般皮肤的透过性增加

22.给药系统性质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药物从给药系统中越容易释放则越有利于经皮吸收

B.制剂的pH值和吸收的表面积均影响药物经皮吸收

C.透皮吸收促进剂如有机酸和脂肪醇类:油酸、月桂醇、月桂氮 酮及同系物有利于药物吸收

D.角质保湿剂如尿素、水杨酸吡咯酮及萜烯类有利于药物吸收

E.氢化可的松溶液中丙二醇的浓度越高药物溶解度越大,但吸收越慢

23.药物体外经皮吸收的试验装置通常采用的是(  )

A.水平扩散池 

B.直立扩散池 

C.槽式扩散池

D.U形扩散池 

E.流通扩散池

Ⅳ答案与解析

一、A型题

1.D 2.C 3.C 4.A 5.B 6.D 7.B 8.C 9.E 10.E

11.B 12.C 13.E 14.D 15.A 16.E

二、B型题

1.C 2.A 3.B 4.D 5.A 6.D 7.C 8.B 9.E 10.A

11.D 12.B 13.C 14.E 15.D 16.A 17.B

三、X型题

1.ABE 2.ABCD 3.ACD 4.ABCE 5.ABCDE 6.ABE

7.BCDE 8.BCE 9.AD 10.ADE 11.BC 12.ACE

13.ACDE 14.ABCDE15.ABCDE16.ABCD 17.BDE 18.ACDE

19.ABCD 20.E 21.BCD 22.ABCDE23.ABE

解析

三、X型题

13.经皮吸收的叙述中,正确的为溶解态药物的穿透能力高于微粉混悬型药物;药物的分子型愈多,越易吸收;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吸收的重要因素;皮肤用有机溶剂擦洗后可增加药物的吸收;脂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比水溶性药物穿透能力强。此题中的B.药物的分子型愈多,越不易吸收是错误的。

21.药物经皮吸收的体外试验最好选用裸鼠的腹部皮肤,也可以选用大鼠的腹部皮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