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镇静催眠药
Ⅰ 本章考试大纲
Ⅱ 考试大纲精解
一、苯二氮类(BDZ)
【药理作用及用途】
(1)抗焦虑作用:小于镇静剂量时即可显著改善焦虑症状,与选择性抑制边缘系统有关。
(2)催眠镇静作用:小剂量镇静,较大剂量催眠,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优点:①对REMS影响小,停药后反跳现象轻;②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不引起麻醉安全范围大;③对肝药酶物诱导作用;④依赖性、戒断症状轻。用于失眠、麻醉前给药和心脏电击复律或内镜检查前给药。
(3)抗惊厥、抗癫痫作用: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及药物中毒性惊厥。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4)中枢性肌松作用:肌松、降低肌张力作用。可用于缓解中枢神经病变及局部病变引起的肌肉强直或肌肉痉挛。
【作用机制】苯二氮 类受体分布与γ-氨基丁酸(GABA)的GABAA受体基本一致,两种受体都位于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空间上相距很近。GABAA受体与Cl-通道相偶联,是Cl-通道的门控受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Cl-通道开放频率增加,Cl-内流增多,使神经细胞超极化,产生抑制性效应。本类药物与苯二氮 受体结合后,通过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而使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使更多的Cl-内流,从而产生多种中枢性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常见副作用为嗜睡、头昏、乏力;记忆力下降、头痛、易激动等;大剂量偶致共济失调、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含糊不清等。偶见过敏反应如皮疹、白细胞减少等。静注过快可致昏迷和呼吸抑制。
长期应用可产生耐受性、习惯性和成瘾性,但比巴比妥类发生率低。老年患者,肝、肾和呼吸功能不全者,青光眼和重症肌无力者慎用。孕妇忌用。
1.地西泮(安定):在小于镇静剂量治疗焦虑症,是目前最好的抗焦虑药之一。在发挥肌肉松弛的同时,一般不影响正常活动。
2.三唑仑:为BDZ类药物中代谢最快、作用最强的药物,是临床常用的催眠药之一。速效、强效和极少蓄积是其突出优点,因此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
3.艾司唑仑:为新型中效BDZ镇静催眠药,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焦虑作用及较弱的肌松作用。催眠作用强,起效快,维持5~8h,t1/2为10~30h。临床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麻醉前给药和焦虑。用于催眠一般无后遗效应。
二、巴比妥类
【药理作用和用途】
(1)镇静、催眠:小剂量可引起安静,并可缓解焦虑、烦躁不安状态;中等剂量可催眠,即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可缩短REM睡眠,引起非生理性睡眠,久用停药后可有REM睡眠时相“反跳性”延长,伴有多梦而引起睡眠障碍,这可能是此类药物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并诱导肝药酶活性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且不良反应多见,故已不作为镇静催眠药常规使用。
(2)抗惊厥:大剂量时有抗惊厥作用,用于小儿高热、破伤风、子痫、脑膜炎、脑炎及中枢兴奋药中毒引起的惊厥。苯巴比妥可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
(3)静脉麻醉及麻醉前给药:硫喷妥钠作静脉麻醉或诱导麻醉用,苯巴比妥或戊巴比妥可作为麻醉前给药,以消除患者手术前的精神紧张。
(4)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镇静剂量的巴比妥类药与解热镇痛药合用,可加强后者的镇痛作用。此外也能增强其他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①后遗作用。②耐受性。③依赖性:比苯二氮 类更易产生依赖性,戒断症状亦较重。④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等剂量巴比妥类可轻度抑制呼吸中枢。严重肺功能不全和颅脑损伤性呼吸抑制患者禁用。中毒剂量可致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⑤肝药酶诱导作用。⑥过敏反应。
【中毒及解救】一次吞服大量或静脉注射过量过快,都可致急性中毒,深度呼吸抑制是急性中毒的直接死因。抢救措施:对症以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洗胃、导泻、碱化尿液等。
三、其他镇静催眠药
1.水合氯醛:口服10%溶液一般于15min起效,1h后作用达高峰,维持6~8h。催眠作用快速可靠,可引起接近正常的生理睡眠,不缩短快波睡眠时相,无后遗作用。主要用于催眠,特别是顽固性失眠及其他催眠药无效的失眠,抗惊厥。
2.甲喹酮: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服后15~40min起效,催眠作用维持6~8h,后遗效应轻。还有局部麻醉、止咳、抗组胺作用。
Ⅲ 全真练习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是( )
A.苯二氮 类
B.吩噻嗪类
C.巴比妥类
D.丁酰苯类
E.以上都不是
2.苯二氮 类中枢抑制的作用机制是( )
A.直接抑制中枢
B.直接激动GABA受体
C.直接促进Cl-内流
D.增强GABA能神经功能
E.直接与GABA调控蛋白结合,解除对GABA受体的抑制
3.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苯二氮类药物( )
A.氯氮
B.氯西泮
C.奥沙西泮
D.三唑仑
E.甲丙氨酯
4.地西泮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 )
A.抗焦虑作用
B.全身麻醉作用
C.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D.抗惊厥作用
E.镇静催眠作用
5.地西泮抗焦虑的主要部位是( )
A.大脑皮质
B.蓝斑核
C.下丘脑
D.边缘系统
E.网状上行激动系统
6.治疗量的地西泮对睡眠时相的影响是( )
A.延长快波睡眠
B.缩短快波睡眠
C.明显延长慢波睡眠
D.明显缩短慢波睡眠
E.以上均不对
7.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进其排泄,应( )
A.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B.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D.酸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酸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减小,减小肾小管再吸收
8.有关地西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剂量即有抗焦虑作用,是目前最好的抗焦虑药之一
B.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仍有药理活性
C.明显缩短快动眼睡眠时相
D.抗癫痫作用强,可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E.抗惊厥作用强,可用于治疗破伤风
9.地西泮作为镇静催眠药优点不包括( )
A.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安全范围大
B.可以减少夜惊或夜游症
C.长期应用也不会产生精神依赖性,无戒断症状
D.对肝药酶几乎无诱导作用
E.依赖性、戒断症状较巴比妥类轻
10.治疗焦虑症首选( )
A.氯西泮
B.地西泮
C.氯硝西泮
D.司可巴比妥
E.苯巴比妥
11.治疗癫痫持续状态首选( )
A.异戊巴比妥
B.苯巴比妥
C.地西泮
D.劳拉西泮
E.水合氯醛
12.苯二氮类药物抗惊厥作用机制为( )
A.增加Cl-通道开放时间
B.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
C.激动GABAB受体
D.使骨骼肌松弛
E.增加Cl-通道开放频率
13.经肝药酶转化后,代谢产物仍有活性的药物是( )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眠尔通
D.速可眠
E.水合氯醛
14.对胃刺激性大,宜稀释后口服或者直肠给药的是( )
A.地西泮
B.苯巴比妥
C.水合氯醛
D.苯妥英钠
E.氯丙嗪
15.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 )
A.苯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戊巴比妥
D.硫喷妥钠
E.司可巴比妥
16.地西泮的主要消除途径( )
A.呼吸道分泌排除
B.以原形从肾脏排出
C.经汗腺分泌排除
D.经肝脏代谢消除
E.经消化道排泄
17.内镜检查麻醉可选用的药物是( )
A.硫喷妥钠静注
B.异戊巴比妥静注
C.水合氯醛直肠给药
D.苯巴比妥肌注
E.地西泮静注
18.水合氯醛用于小儿高热惊厥常采用的给药途径( )
A.静脉注射
B.稀释后口服
C.稀释后灌肠
D.肌肉注射
E.皮下注射
19.临床常用于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的巴比妥类药物是( )
A.去氧苯巴比妥
B.硫喷妥钠
C.司可巴比妥
D.苯巴比妥
E.异戊巴比妥
20.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由小到大依次表现为( )
A.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
B.催眠、镇静、麻醉、抗惊厥
C.镇静、催眠、麻醉、抗惊厥
D.镇静、抗惊厥、麻醉、催眠
E.镇静、麻醉、抗惊厥、催眠
21.苯巴比妥连续用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重新分布,贮存于脂肪组织
B.被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破坏
C.以原型经肾脏排泄加快
D.被血浆中单胺氧化酶迅速水解破坏
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
22.服用抗凝血药华法林的同时加服苯巴比妥,则抗凝血作用( )
A.显著加强
B.稍有加强
C.减弱
D.消失
E.基本不变
23.静注硫喷妥钠作用维持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
A.迅速从肾脏排出
B.迅速在肝脏破坏
C.很难穿透血脑屏障
D.从脑组织再分布到脂肪组织中
E.以上都不是
24.服用催眠量的巴比妥类药,次晨醒后出现眩晕、困倦、精神不振、精神运动不协调,此作用属于( )
A.继发效应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成瘾反应
E.过敏反应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1~4]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司可巴比妥
D.硫喷妥钠
E.巴比妥
1.能缩短慢波睡眠时间的药物是( )
2.具有诱导麻醉作用的药物是( )
3.肝药酶诱导作用强的药物是( )
4.可对抗癫痫大发作的是( )
[5~9]
A.苯二氮 类
B.巴比妥类
C.丙戊酸钠
D.硫酸镁
E.苯妥英钠
5.抑制GABA代谢,使脑内GABA聚集( )
6.抑制神经末梢摄取GABA,诱导GABA受体增生( )
7.增强GABA介导的Cl-内流,减弱谷氨酸介导的除极( )
8.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使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 )
9.抑制神经递质传递和骨骼肌收缩( )
[10~11]
A.增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B.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C.直接抑制脊髓多突触反射
D.增强中枢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
E.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酶,使PG合成减少
10.地西泮的催眠作用机制是( )
11.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是( )
[12~16]
A.苯巴比妥
B.水合氯醛
C.司可巴比妥
D.硫喷妥钠
E.硫酸镁
12.脂溶性最低,进入脑组织最慢的是( )
13.主要以原型自肾脏排泄的是( )
14.主要在肝脏代谢而失效的是( )
15.给药途径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药理作用的是( )
16.脂溶性最高,进入脑组织最快的是( )
[17~20]
A.硫喷妥钠
B.地西泮
C.水合氯醛
D.苯巴比妥
E.氯丙嗪
17.安全范围较大而成瘾性较轻的镇静催眠药物是( )
18.口服应用也能引起肝药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 )
19.静脉麻醉选用( )
20.因有局部刺激性,溃疡患者禁用( )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1.苯二氮 类镇静催眠药用于麻醉前给药的原因是( )
A.镇静及镇痛作用
B.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
C.减少麻醉药用量
D.使患者对术中的不良刺激在术后不复记忆
E.加强麻醉药的肌肉松弛效果
2.苯二氮 类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是( )
A.可在脂肪组织蓄积
B.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C.主要以原型从肾脏排出
D.口服及肌肉给药吸收良好
E.口服后约1h达到血药峰浓度
3.地西泮在体内消除缓慢的原因是( )
A.可产生活性代谢产物
B.有肠肝循环
C.口服吸收缓慢
D.在脂肪中贮存多
E.经肾排出缓慢
4.苯二氮 类的中枢抑制作用机制是( )
A.激活苯二氮 受体
B.延长Cl-通道开放时间
C.增加Cl-通道开放频率
D.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
E.增加GABA能神经的突触抑制作用
5.地西泮的药理作用有( )
A.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B.镇静催眠作用
C.抗焦虑
D.抗惊厥
E.抗癫痫
6.苯妥英钠可应用于( )
A.精神失常
B.失眠和烦躁不安
C.心律失常
D.外周神经痛
E.癫痫大发作
7.关于地西泮急性中毒时的治疗,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注氟马西尼
B.洗胃
C.利尿
D.给氧、输液
E.静注吗啡
8.苯巴比妥类的不良反应包括( )
A.过敏反应
B.精细运动不协调
C.肝药酶诱导作用
D.可轻度抑制呼吸中枢
E.反复应用可致依赖性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巴比妥中毒时,可以用NaHCO3碱化尿液
B.巴比妥类药物进入脑组织的速度与药物脂溶性成正比
C.抗惊厥药MgSO4中毒时,可以缓解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紧急抢救
D.巴比妥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也不易通过胎盘
E.巴比妥严重急性中毒时,可以应用中枢兴奋药,甚至把气管切开
10.用于控制惊厥状态的巴比妥类药物是( )
A.硫喷妥钠
B.苯巴比妥
C.戊巴比妥
D.异戊巴比妥
E.司可巴比妥
11.抗惊厥药物包括( )
A.苯巴比妥
B.扑米酮
C.水合氯醛
D.地西泮
E.硫酸镁
12.有关地西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焦虑作用时间长
B.是一种长效催眠药物
C.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大脑麻痹
D.抗癫痫作用强,可用于治疗癫痫小发作
E.抗惊厥作用强,可用于治疗破伤风
Ⅳ 答案与解析
一、A型题
1.A 2.D 3.E 4.B 5.D 6.D 7.C 8.C 9.C 10.B
11.C 12.E 13.B 14.C 15.A 16.D 17.A 18.C 19.D 20.A
21.E 22.C 23.D 24.B
解析:2.苯二氮 类药物与GABA上的苯二氮 结合位点结合,引起GABA受体蛋白构象变化,促进GABA与GABAA受体(Cl-通道门控受体)结合而使Cl-通道开放频率增加,更多的Cl-内流。
6.地西泮属于苯二氮 类,对REMS影响较小,停药后多梦现象少见;使NREMS2期延长,4期即慢波睡眠缩短,可减少发生在4期的夜惊或夜游症。
21.苯巴比妥属于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自身和其他药物的代谢,影响药效。
二、B型题
1.B 2.D 3.A 4.A 5.C 6.E 7.B 8.A 9.D 10.B
11.D 12.A 13.A 14.C 15.E 16.D 17.B 18.D 19.A 20.C
三、X型题
1.BCDE 2.ABE 3.ABD 4.ACDE 5.ABCDE 6.BCDE
7.ABCD 8.ABCDE 9.ABCE 10.BCE 11.ACDE 12.AB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