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3天的治疗期间小吉基本可以正常训练。腰部急性扭伤包括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损伤,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扭伤,90%发生于腰骶部和骶髂关节。腰骶部为人体躯干连接下肢的桥梁,负重大,活动多,在运动中遭受外伤的机会多。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阴性,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的下肢痛相鉴别。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到一家运动损伤专科门诊就医。腰椎小关节紊乱,是指由于小关节病变产生的腰腿痛症状。

18岁的小吉是辽宁男篮一线现役队员,在做对抗训练时,突然感到腰部疼痛,直立困难,不能做扭转动作,无法进行正常训练和比赛。在卧床休息一天后不见任何好转,于是到省队运动医疗中心就诊。在做了一系列查体后,医生诊断为急性腰扭伤,并在左侧腰大肌上触到一明显的包块。进行简单的按摩治疗后,配合针灸,共持续30分钟,马上收到较好疗效。腰部可做轻微扭转,疼痛明显减轻。经过3次治疗,第3天痊愈。在3天的治疗期间小吉基本可以正常训练。

腰部急性扭伤包括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损伤,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扭伤,90%发生于腰骶部和骶髂关节。腰骶部为人体躯干连接下肢的桥梁,负重大,活动多,在运动中遭受外伤的机会多。最常见的损伤原因是无准备状态下突然提起重物引起的。在处于弯腰屈髋、伸膝的位置提重物时,腰肌力量不足或力足但无思想准备时常常引起骶髂部肌肉、筋膜或韧带撕裂。骶髂关节是一个微动关节,关节面不平,周围韧带很多,各种暴力均可使关节面扭错和韧带损伤,继而产生损伤部位水肿、炎症、肌痉挛等症状,最终导致疼痛和活动受限。

此种损伤有明显的外伤史,伤后腰部即出现剧烈疼痛,其疼痛为持续性,深呼吸、咳嗽、喷嚏等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常以双手撑住腰部,防止因活动而发生的剧烈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但不消除,遇寒冷加重。脊柱多呈强直位,腰部僵硬,腰肌紧张,生理弯曲改变,不能挺直,仰俯转侧均感困难,严重者不能坐立、行走及卧床难起,有时伴下肢牵涉痛。腰肌及筋膜损伤时,腰部向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制,在腰部有明显的压痛点;棘突上、棘间韧带损伤时,在脊柱屈曲受牵拉时疼痛加剧,压痛多在棘突或棘突间;髂腰韧带损伤时,其压痛点在髂骨和棘突部第5腰椎间,屈曲旋转时疼痛加剧;椎间小关节损伤时,腰部被动扭转活动受限并使疼痛加剧,脊柱可有侧弯,有的棘突可偏歪,棘突两侧较深处有压痛;若挫伤合并肾脏损伤时,可出现血尿等症状。急性腰扭伤一般无下肢痛,但有时可出现下肢的反射性疼痛,多为屈髋时臀大肌痉挛,骨盆有后仰活动,牵动腰部的肌肉、韧带所致。所以,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阴性,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的下肢痛相鉴别。X线摄片检查,主要显示腰椎生理弯曲消失和肌性侧弯,不伴有其他改变。

关于此病的治疗:一般应卧床休息,用木板硬床,腰后垫一小褥子,使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放松;可口服镇痛药物;按摩以点按手法为主;针灸相应的腧穴。

李会计今年30多岁,从事会计工作已有10余年,为人要强,忙起来什么都忘了,只想抓紧时间尽快完成手头的工作。他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通常一坐就是连续几个小时。最近几天总是感到腰不舒服,即便坐上1个小时也会感到腰酸、腰痛,就像是在腰上贴了一张湿冷的牛皮纸一样,每当腰受凉了之后或是阴雨天气症状会更重。病痛的折磨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于是李会计就到市内某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并没有发现腰椎及椎间盘有异常。医生说这是腰肌劳损,需要休息就可以了。可是休息了几天,李会计的病情并无明显的改善。

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到一家运动损伤专科门诊就医。通过查体诊断为腰肌筋膜炎,需要通过手法按摩治疗。李会计身边的很多同事也有和他相同的症状,这是一个常见病。软组织的一般病理改变在X线片、CT片,甚至磁共振上是显现不出来的,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医生的查体,并结合临床经验得出诊断。

腰肌劳损和腰肌筋膜炎的症状是:腰背部易产生劳累感;腰痛,重则腰痛欲折;腰酸,腰部湿冷。

这是由于长期保持坐姿工作的人群像银行职员、设计人员、会计、教师、打字员、司机等,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长时间地让腰部持续一个动作,腰肌和筋膜就会产生劳损,同时也会造成腰部的血液循环障碍。人体内所需的养分是靠血液来承载和传输的,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腰部的营养就会供应不足,产生上述症状。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不难看到,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是造成腰部劳损的主要原因,所以说不应该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要给腰部休息的时间。这里可以给大家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工作的时候每连续坐40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不然就把自己的水杯放得离自己远一些,等口渴喝水的时候就可以趁机活动腰部肌肉。

1.注意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不要长时间保持坐姿,在连续工作40分钟后就要起身活动一下。

2.接受专业的推拿手法治疗,放松腰背部肌肉,点按背部痛点,会感觉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在开始2天浅层肌肤会疼痛,这是在按摩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在治疗此疾病时,医生有时会应用重手法,那么浅层肌肤很可能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而产生疼痛,但经过两三次治疗之后,这种负反应也就相应地减轻或消失了。在经过10天的治疗,同时合理地安排工作,适当地进行腰部软组织的保健操锻炼,病情就会明显好转,也不会有疼痛感了。

3.接受专业的针灸治疗。

中年男士刘某,早晨起床突然打了一个喷嚏,有腰部筋别住的感觉,就不敢动了,直不起来,觉得特别的痛。于是来到一家中医院就医,一位推拿医生为他做了治疗,刘某就感到腰“啪”的一声之后就好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腰椎互相连接,每两个椎体间存在着椎间关节,腰部突然受力时会造成关节错位。推拿医生使腰椎在短时间扭转牵拉,利用腰部本身肌肉的回复力,让错位的小关节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疼痛就消失了,这种现象是腰椎小关节紊乱(错位)。

腰椎小关节紊乱,是指由于小关节病变产生的腰腿痛症状。可以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导致,也可由小关节退变导致。包括以前所说的关节滑膜嵌顿、关节突错位、部分急性腰扭伤。笔者首次提出“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个病名,这个关节紊乱不包括外伤暴力所致及风湿性疾病的关节疼痛,在此文中暂时还继续使用“小关节紊乱”这一名称。

小关节压痛,可以有放射痛,不过膝。比如放射到腰骶、臀、大腿后部,并可以有多个压痛点,腰后伸疼痛加剧。急性疼痛时腰僵硬,可以有类似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症状:静息后突然活动加剧,活动后加剧。疼痛可因姿势改变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影像可以有两侧关节不对称改变,骨质增生改变以及生理曲度的改变。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在急性期主要的治疗方法有:(1)卧床休息,同时可口服止痛解痉剂如地西泮(安定)、舒筋灵等,可缓解和消除腰肌痉挛,减小椎间关节的压力,对于促进嵌顿滑膜的退出十分有效。(2)牵引。患者俯卧位,腹部垫枕,医者两手握踝缓慢牵引达1分钟,然后慢慢松开,1分钟后再重复牵引,连续数次后,卧床休息。(3)针灸。取肾俞、腰阳关、志室、气海俞、阿是穴等,针灸后可拔火罐。(4)理疗。急性期可用电兴奋刺激以使肌肉松弛,其他超短波、微波治疗应在恢复期或慢性疼痛时使用。(5)小关节囊封闭。急性期可止痛解痉,慢性期可镇痛消炎,对本病的康复很有利。手法治疗可解滑膜嵌顿,使关节位置恢复正常,缓解痉挛、解除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椎间盘退行性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刺激和/或压迫脊神经或脊髓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其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串痛。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纤维环的辐射状断裂,突出仅为髓核组织的一部分,而根本原因为纤维环破裂。突出部位以腰4~5及腰5骶1为最常见,因为此处活动最多,承受力最大。1节椎间盘突出为最常见,少数病例有2节或更多节突出。青壮年男性居多,中老年也不少见,是腰、下肢痛的典型性疾病,占整个腰痛的20%左右。

正常的腰椎间盘(纵向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正常的腰椎间盘(纵向剖面)

图3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示意图。

图3 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

1.腰椎活动受限

急性期患者因腰部肌肉痉挛,腰椎向各方向的活动都受限,尤其是弯腰受限,若强制活动则疼痛加重。腰椎有侧弯者,向对侧活动明显受限,慢性期患者多为弯腰及向患侧弯曲受限。腰椎活动受限是因为神经根受压迫或粘连,当弯腰或向患侧侧弯时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使神经根紧张造成的。由于腰脱的病程一般都较长,所以很容易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例如腰肌筋膜炎等。

2.腰腿痛

患者一般都有腰部扭伤或慢性劳损史,时常腰痛发作,经休息或手法推拿、服药、理疗等,腰痛可缓解。但轻微扭伤或受凉,腰背肌痉挛后可再次发作,有些患者在打喷嚏时亦可发作。多数情况下反复发作,每次复发症状都可加剧,并可持续时间较长,发作的时间间隔缩短。以后的发作可出现一侧(少数情况下亦有双侧)下肢串痛,少数病例起始症状只有腿痛,从未腰痛;也有只腰痛从未腿痛的患者。腰腿疼痛可轻可重,轻者疼痛可以忍受,仅腰腿部酸痛不适;重者卧床不起,强迫体位,翻身极为困难,腰腿痛如刀割样或针刺样或过电样,打喷嚏、咳嗽及大小便用力,使腹压上升时均可使腰痛及腿痛加重。卧床数日或数周后,急性腰腿痛逐渐消退或减轻,但仍不能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走,必须坐下或卧床休息片刻后方能再走。后期腿痛可转变为腿部麻木。

3.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最初一般在单侧,从腰部沿臀部到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或后侧至足背部或足跟、足底,也有患者大腿不感觉疼痛或足部无感觉疼痛的。压迫神经根严重的急性期患者,往往因疼痛难忍而在床上强迫跪位,有些患者早期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者则下肢麻木或出现感觉迟钝。也有一些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常感患侧腿疼痛减轻或消失,并出现对侧腿痛或双侧均痛,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出现神经麻痹而足下垂,或 趾不能背伸,甚至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有一部分患者遇寒或变天前腰腿痛加重,少数患者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这与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有关。

我们的祖先在日常活动时大部分时间是四肢着地爬行的,这样椎间盘受力较少,当人类直立行走时,腰椎由横向变成了纵向,我们的腰椎又处于躯干的底部,就承受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同时椎间盘也受到了挤压,那么椎间盘的病理改变也就是必然的了。

1.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重力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间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变。一般来讲,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都会有腰间盘突出症,这是必然的。但不一定都有症状,这是因为椎间盘虽然有了病理改变,但是突出的部分并没有引起局部组织出现水肿压迫到神经,所以不会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2.外力作用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装卸工人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作用造成的轻微腰部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18岁之后血液循环逐渐减弱,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明显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4.诱发因素

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腹压与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1.压痛点和放射痛

在病变的棘突间隙常有压痛点,患侧棘突旁1厘米深压时疼痛可向患肢放射,椎间盘突出越明显,此压痛及放射痛越重。在急性期的患者由于肌肉痉挛压痛区往往较广泛,但总能找到一个最明显的压痛点,并伴有放射痛。

2.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患者仰卧、双膝伸直,将患肢抬高,一般患者在抬腿时可出现腰痛及患肢的放射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然后将腿下放到不痛位,再将足被动背伸,如又出现疼痛,即为加强试验阳性。因为正常的神经根在直腿抬高时有向下的轻微滑动范围而不紧张,当椎间盘突出挤压神经根,且神经根有炎性反应时再直腿抬高,神经根所受张力更大,故可出现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在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非手术治疗,或慢性期时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可呈阴性。

3.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俯卧,将患腿的膝关节完全屈曲,足跟接近同侧臀部,或将患腿的膝关节屈曲90°,将其小腿上提,出现大腿前面疼痛即为阳性。腰椎间盘突出大多数发生在下腰椎,故该试验多为阴性,上腰椎的椎间盘突出该试验才呈阳性。

4.腰椎姿势异常

初次发病,且腰腿痛较轻者腰椎姿势改变不明显,病程较长,多次发作的病例腰椎前凸变小或消失,甚至反张,站正时腰椎偏向一侧(多数偏向健侧,少数偏向患侧),任何反侧偏的强制动作都可使腿痛加重。腰椎姿势异常是人体对减轻疼痛的不自觉的保护性措施,所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较为重要。

5.腱反射的变化

神经根受压迫或受压时间过久,可使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6.屈颈试验

患者仰卧,被动前屈头颈,可使硬脊膜向头侧移动,增加硬脊膜、神经根的张力,引起患肢的放射痛。

7.运动和感觉的变化

腰4~5椎间盘突出时,压迫第5腰神经根,则小腿前外部及足背内侧、趾的痛觉及触觉降低,趾背伸力量减弱;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压迫骶1神经根,则小腿后外部及外踝、足背外侧的痛觉及触觉降低,腓肠肌的力量减弱,表现为踮脚困难。病程较久者,小腿的肌肉明显萎缩。皮肤感觉的改变也是椎间盘突出症重要的定位方法之一。

8. X线摄片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常规摄X线片,主要是排除骨关节的其他疾病,如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同时观察腰椎骨关节的退行性变情况、先天性变异及腰椎的排列情况等,并非特异性检查。

9. CT检查

CT扫描能清晰地观察椎体、椎间盘、硬膜囊、神经根等情况,所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观察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的程度有较可靠的价值,现已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10.磁共振检查(MRI)

磁共振检查不但能从纵轴面、横断面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压迫脊髓的程度等病理变化,还能显示髓核的含水量,以判断髓核的弹性及退变程度,同时,磁共振检查还能排除椎管内的肿瘤、椎体的转移癌、结核等病变,目前此检查也已广泛使用。

11.脊髓造影

可明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准确率在90%以上,对椎管狭窄、神经根通道狭窄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并可排除一些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

12. B超、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这些检查也有助于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但可靠性较低,目前已较少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由于外力或积累性劳损的作用,纤维破坏,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根或后纵韧带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有的个别医生、医院或是药品广告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会向患者宣传突出的腰间盘经过治疗后会还纳回原来的正常位置。其实,椎间盘突出后,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难以使其完全复位,最多达到部分恢复。但不能复位不等于不能康复,就拿药物来说,如果它能使突出的椎间盘溶解,还纳回原位,那么其他的椎间盘呢?全身椎间盘的结构和成分是大致相同的。突出髓核的水肿,加上纤维环、后纵韧带的损伤引起的渗出、粘连等无菌性炎症使神经受到压迫和刺激,出现它所支配的部位和肢体疼痛、酸、沉、胀、麻、凉、下肢无力等症状。所以解除突出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在临床上对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两种衡量标准:一是临床治愈,椎间盘突出还是存在,但是解除了组织对神经系统的压迫,症状减轻或消除;二是生理治愈,这是通过手术治疗,去除部分椎间盘或摘除椎间盘(摘除椎间盘,相应腰部的活动度也会变小)。

具体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卧床休息(传统方法)

脊柱的退行性变与负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严格而科学的卧床休息,首先就去除了使腰椎病变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给疾病的恢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利用卧床休息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患者无须过多专业知识,在家就能进行。但卧床休息还是有许多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疗效就不能得到保障。卧床要求卧硬床。具体讲就是木板床上铺薄褥子或垫子,较硬的棕床也可以。患者仰卧时,可在腰部另加一薄垫或令膝、髋保持一定的屈曲,这样可使肌肉充分放松。俯卧位时则床垫要平,以免腰部过度后伸。

2.理疗

在卧床一段时间后,如配合推拿、针灸、理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这是针对可用非手术患者的治疗方法,其适应证是:(1)初次发作,病程短,髓核变性程度小,此时在病理上髓核含水量较多,尚有弹性,变形性能好,通过手法、牵引等非手术治疗容易使突出髓核变形或变位,离开受压神经根;(2)椎管容积较大,脊髓及神经根在椎管或神经根管内有较大的活动度者;(3)诊断尚不肯定而需观察者。

3.针灸、按摩

针灸腰痛穴、委中、腰阳关、华佗夹脊穴等相应穴位。利用中医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对放松肌肉的效果很好,有利于腰肌损伤的修复。

可用手法按摩,手法按摩的方法较多,可分成软组织推拿按摩和整骨手法两大类,通过临床观察,手法不能使突出的髓核完全回纳,而是通过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微有改变(对于机体来说,只要是周围组织有那么一点点的远离神经组织就够了),从而减轻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而起作用,同时手法按摩还可以解除后关节或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通过作用区的神经-体液调节,可减轻局部缺血和酸中毒,加速致炎致痛物质、酸性代谢产物的消除,减轻神经根的水肿,改善局部微循环及营养代谢。另有点穴手法按摩,按摩时用强力点压患者相应的阳性点,通过这种疼痛刺激使机体的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意识到腰部存在病理损伤,从而启动自身修复机制对损伤部位进行自我修复。整骨手法是使椎体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相对的位移,又加之肌肉的回复力让椎间盘有还纳的趋势。

4.牵引和理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疗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特殊的牵引装置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急性期常用的物理疗法是短波、超短波疗法。在起病的初期,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可能产生的渗出、水肿等炎症反应,减轻因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采用短波、超短波电疗法。治疗时两个极板可在腰骶部对置或在腰骶部、患腿后侧并置。温热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钟。15~20次为1个疗程。

5.手术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进行手术治疗:巨大突出或伴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或出现足下垂者;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进入椎管者;早期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明显者;长期保守治疗,反复发作者;伴有椎管严重狭窄,或有骨赘者。一般情况下,医生不会建议患者进行此手术,手术毕竟对于机体是一种损伤,手术后会影响腰椎的稳定性,大大增加其他椎间盘组织的压力和损伤而造成再发,并不是复发。手术过程中还要十分小心,避免损伤脊神经和神经根等组织造成副损伤。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长期坐位工作的人最多,其次是经常弯腰搬重物的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椎间盘有吸收震荡的功能,人体在跳跃、跑步时的震荡,基本上被椎间盘吸收,如果震荡力反复作用于同一个椎间盘,就容易引起纤维环的疲劳而发生椎间盘破裂,所以避免长时间坐位、减少颠簸工作、少弯腰搬重物是预防的关键。

当人体站立时、平伸手臂持重物时,物体离躯干越远,越会增加背肌所承受的力量,也就对椎间盘的压力越大,反之,物体越靠近身体,则背肌所承受的力越小,对椎间盘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所以拿重物应尽量将物体靠近身体躯干。同样道理,从地面举起重物也一样,正确的姿势是先蹲下将物体靠近身体,拿起重物时双膝关节用力,要避免背肌用力。不正确的姿势则是腿伸直弯腰,以背肌的收缩来提起重物,使背肌的负担明显加重,久而久之,将增加椎间盘突出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细节预防腰脱,可根据自己的职业工作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比如办公室工作人员,防止一个姿势过久,坐久了起身活动一下,自己的自觉性要是差的话,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里设置提示音,把饮水杯或是报纸放得尽量远离座位,给自己人为地造成一些“麻烦”,以达到活动的目的;长时间保持坐姿的人也可以在椅子背部放个垫子,保护自己腰椎的生理弯曲,减少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一些比较缓和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游泳等对该病无损害的运动。避免长时间坐位,一般以40分钟为限,坐位时最好应挺腰直坐,避免穿过高跟的鞋,注意保暖,打喷嚏、咳嗽时应注意双手护腰,当感觉不舒服或疼痛时应立即卧床休息。积极锻炼腰背肌和腹肌也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曾使用过“腰围”,他们中有的是在医生指导下配戴了“腰围”,有的则是自行购制配戴,对“腰围”的作用和配戴方法并不一定十分了解。

“腰围”是骨科常用的支具中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制动与保护。“腰围”一般用皮革或帆布衬以钢片或竹片制成,配戴时上方到达下肋弓,下方覆盖髂嵴部,前方束紧。因此,当配戴上“腰围”时,对腰椎的活动,尤其是前屈活动会起到限制作用,使腰椎局部组织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休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运的恢复,消散致痛物质,使神经根周围及椎间关节的炎症反应得以减轻或消失。由于“腰围”能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因此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卧床或牵引治疗后开始下地活动时,常配戴“腰围”以加强保护,使腰椎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以巩固前期治疗效果。

“腰围”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使用范围较广,但其配戴和使用并不是随意的。选择“腰围”的规格应与患者体型相适应,一般上至下肋弓,下至髂嵴下,后侧不宜过分前凸,前方也不宜束扎过紧,应保持腰椎良好的生理曲度。如腰围规格不符,不仅患者配戴后会产生不适,而且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腰围”的配戴使用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患者经大力牵引或长期卧床治疗后,应严格遵医嘱配戴“腰围”下地,以巩固治疗效果。而当病情减轻,症状消失后,则不应对腰围产生依赖感,应及时取下“腰围”,加强自身腰背肌锻炼,以自身肌肉力量加强对腰椎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否则,长期无原则配戴“腰围”会使腰背肌肉发生失用性萎缩及关节强直,患者会出现离不开“腰围”,甚至症状加重的现象,这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害无益。总之,患者选择或配戴“腰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物尽其用。

女孩小雨今年12岁,学习芭蕾舞已经有4年了,现在是辽宁芭蕾舞学校的学生,最近发觉练功的时候腰痛。家长很是奇怪,孩子这么小,怎么会腰痛呢?老话说七十才长腰芽,小小孩腰痛什么?可是孩子也不会说谎啊。出于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也考虑到孩子以后的艺术前途,家长就领着小雨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询问和检查,X线显现双侧第3腰椎横突过长,最终确定小雨得的是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小雨的父母通过朋友的介绍,领着小雨到市内一家医院就诊,医生为小雨进行了推拿治疗,点按腰部的穴位,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雨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有时练功时还是会痛。医生说这是正常的,小雨的第3腰椎横突过长,这是生理性的,不能改变,是她在练功时必然会出现的,通过推拿能保证她的正常上课,过一段时间机体适应了也就会好了,可以在忍受这些疼痛的情况下,坚持练习。要是太痛了,再就诊也就行了。

人与人在生理上是有差别的,有的人第3腰椎横突长的过长就会引发此病。小雨的症状比较典型,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症状和病因。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第3腰椎横突滑囊炎、第3腰椎横突周围炎。这种患者一般都有腰部扭伤或慢性劳损史。小雨的病就是因为学习芭蕾舞,长时间的腰部劳损造成的。患侧的腰部肌肉紧张甚至痉挛;腰痛,呈弥漫性可累及臀部及大腿;第3腰椎横突对应体表位置有压痛;腰部活动时或活动后疼痛加剧;腰部的生理功能一般无明显受限。

造成上述症状的原因是什么呢?人体有5个腰椎,第3腰椎处于中点,是腰部活动的中心、活动度也是腰部最大的,同时第3腰椎两侧的横突是腰肌和腰方肌的起点,并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附着其上。第3腰椎横突部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就会使局部的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充血、渗出等病理改变,引起第3腰椎横突周围的软组织出现瘢痕、粘连、筋膜增厚等,就会出现腰痛、肌肉痉挛等症,第3腰椎横突过长的人更容易引发此症。臀上皮神经发自腰1~3脊神经,经过腰1~4的腰背部筋膜深部,第3腰椎横突周围的软组织病理改变可刺激该神经,产生臀部及大腿的疼痛。

还有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腰部疼痛,需要认真、仔细鉴别。

妇科疾病:腰、骶部疼痛,相应的妇科症状同时出现。常常会出现下腹疼痛,并与女性的生理周期密切相关,在X线片、CT片上腰部一般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骨结核:腰痛,腰肌痉挛,脊柱的活动受限,在夜间有时疼痛加剧。会出现全身乏力,体重减轻,低热,不自觉出汗等症状。在X线片、CT片上显现出骨质的破坏、脊椎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腰部疼痛,不会因为休息而减轻。脊柱僵硬,活动不灵活;脊柱向各个方向活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也可出现驼背等畸形;在X线片、CT片上可以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老年性骨质疏松:一般腰部为钝痛或剧痛,腰部活动受限,可出现腰椎畸形;在X线片上可观察到骨质疏松指征。

脊柱肿瘤:腰部疼痛剧烈,夜间疼痛加剧,任何体位都痛,疼痛呈持续性;在X线片、CT片上可见到相应病理指征。

泌尿系统疾病:腰痛,伴有尿频、尿急、血尿、脓肿、发热等症。

1.小燕飞飞(反弓背伸静力练习):如图4所示,俯卧位,双手自然背于腰后,收缩腰背部肌肉,腹部为支撑点,使双肩、双膝、双脚均抬离床面,保持该姿势3~5分钟。疲劳时可恢复俯卧,再用团身动作放松(替代动作:把腹部垫高,练习时使整个身体达到水平位置)。

图4 小燕飞飞

2.团身:如图5所示,俯卧位,双脚脚背置于床外或平贴于床面,勿立足。双手支撑跪起,曲肘,低头,臀部尽量坐于足跟,头尽量靠近膝盖,抱成一团。保持10秒钟左右,臀部向两侧晃动3~4次,恢复俯卧位(替代动作:仰卧,双膝屈向胸部,臀部稍稍抬起)。

锻炼方法:动作1和2交替进行,每日4组,每组15分钟,每组间隔时间2小时以上。

图5 团身

动作要求:要缓,要深,要久。逐渐延长小燕飞飞的持续时间,必要时请结合医嘱。

注意事项:不可久坐久立;保持同一姿势30~40分钟后必须起身活动,可进行椎体保健操;由于个体差异原因,具体练习情况及量化标准请结合医嘱;对于腰部的软组织损伤,在急性期时,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患部“见热”,尽量避免热敷、烤电、洗桑拿、长时间地用电褥子。

锻炼腰肌对于患有腰部疾病的患者是很重要的。通过对腰肌的锻炼,能有效地增强腰背肌的力量。强有力的腰部肌肉力量,可稳定整个脊椎,特别是对腰椎的稳定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很多患者在适当的时候会选择配戴“腰围”。强壮的腰肌就像是一个自然的肌肉腰围,有效地分担了脊柱承担的力量,减轻了脊柱的负荷,保护了脊柱,使腰痛的症状明显缓解,对椎骨的压缩性骨折也有良好的作用。

通过对腰肌的锻炼,有效地增强腰部肌肉的柔韧性。当人体感到疼痛时,机体会自然地产生保护措施,例如腰部疼痛时,疼痛会引起肌肉痉挛,以达到制动和缓解症状的目的。但长时间的肌肉痉挛,会导致另一侧的肌肉萎缩,妨碍血液循环,不利于组织的修复。痉挛的肌肉又可产生压迫症状,压迫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加重了疼痛症状,形成疼痛—痉挛的恶性循环。腰部肌肉的柔韧性增强了,恢复了腰部的活动度,改善了腰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或防止肌肉萎缩,同时又使痉挛的肌肉得到了牵拉和舒张,减轻了疼痛症状。

通过对腰肌的锻炼,可纠正功能性缺陷(例如先天的脊柱生理弯曲异常)或部分纠正功能性缺陷,从而治疗腰痛。

通过锻炼,可调节患者的情绪,长时间的病痛折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也会使患者的心情压抑、忧郁等,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效积极的锻炼增强了患者的体质,可改变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促使疾病的好转和痊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