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中国确实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显然,卡尔维诺认为,慢和经典是紧密相关的。这里为读者献上的这本书,首要的目的是向大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部分经典,以及如何理解这些经典。事实上,我们现在面临的诸多问题,古人早已经遇到过,比如前面提到的关于“快”的问题。
写在前面的话_阅古拾珍:大学生必读的36部国学经典

“我快七十岁了,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因为时间不允许。”这是哈罗德·布鲁姆在《如何读,为什么读》一书的序言中提到的。这是说年轻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吗?广受青年人喜爱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并不这么认为,“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事实上,时光消逝的速度可能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样的认识,使我们在早期的诗歌中就能读到类似“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的沉重哀叹。确实,韶华易逝,容颜不复,这几乎是文学艺术作品不变的主题。

《古诗十九首》中另一句诗,“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尤其适合我们这个以日新月异为美的时代。问题不在于对日新月异的礼赞,而是我们似乎突然走到了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的反面,焦躁、不安、迷茫,所谓的负能量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回到内心”“听从内心的指引”成为这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口号,这是因为,在速度成为世界的统治力量的时候,外部世界的一切都因为速度太快而看不清楚了,人们不得不回到内心。

然而“内心”在哪里?它是什么?受现代中国科学主义的影响,快速进步的要求总是催促我们再快一点。现代中国确实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环顾四周,极目之处,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机。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随着传统文化的崩塌,我们的“内心”也将碎成一堆瓦砾。

幸运的是,这个时代在发明了“快”的同时,也重新发现了“快”的对立面,也就是“慢”。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木心关于慢的箴言几乎传遍了大江南北,这并不是一种巧合。作家卡尔维诺认为存在一种幸运读者,他们可以把生命中的阅读时间都献给那些伟大作家和经典作品,而不是被“快”——比如层出不穷的新书——耗尽。显然,卡尔维诺认为,慢和经典是紧密相关的。

这里为读者献上的这本书,首要的目的是向大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部分经典,以及如何理解这些经典。相比一般人,这些年轻人总是走得太快了,快得似乎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当然,觉得自己步履匆匆的市民也可以在茶余饭后阅读本书。总体而言,这本书的目的是想为这个过快时代中的人,提供一个不同的选择。

在这里,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是,这个时代还需要读经典吗?为什么不去读现代社会的种种产物?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大异于往昔,但总会有迹可循。阅读经典,能使我们得悉现在的我们,在历史中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这个社会的发展就像江河,奔流不息。而经典,就像洪流中的汀洲,为我们提供稳固的立锥之地,赋予我们明晰的方向感。

事实上,我们现在面临的诸多问题,古人早已经遇到过,比如前面提到的关于“快”的问题。重新发现经典,重温古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能使我们在“回到内心”之时,内心不至于空洞无物。

编 者

2016年9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