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习录》

《传习录》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习录》之于王阳明恰如《论语》之于孔子,是后世学习、研讨阳明心学的必读之作,历来被视作阳明学派的“教典”,向来受重视。严格说来,《传习录》是一部语录体著作。知行问题是《传习录》中讨论的重要问题。现如今,以《传习录》为代表的阳明心学已传遍了世界各地,它不仅仅代表了精英文化,更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无怪乎后世学者称《传习录》为心学的传世经典、儒学思想的宝贵财富。
《传习录》_阅古拾珍:大学生必读的36部国学经典

经典介绍

王阳明一生著述浩繁,后人辑有《阳明全书》传世,该书由四部分组成:《语录》《文录》《文录续编》《附录》;其中的《语录》就是《传习录》。如今,《传习录》已脱离《阳明全书》,发行了许多单行本。《传习录》由王阳明的弟子徐爱、薛侃、陆澄等人编纂,收录了王阳明师友弟子间讨论问学、辨析学理的谈论及往返书信等,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这部著作记载了王阳明讲学论道的精华,较为全面地涵盖了阳明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心学”理论的逻辑展开方式,是“心学”思想的集中反映。《传习录》之于王阳明恰如《论语》之于孔子,是后世学习、研讨阳明心学的必读之作,历来被视作阳明学派的“教典”,向来受重视。

《传习录》取自《论语·学而篇》“传不习乎”一语。朱子在《论语集注》中注此句为:“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将王阳明与弟子间的话语、书信交流集,定名为《传习录》可谓是十分熨帖。师授之以道,徒习之于己,这正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严格说来,《传习录》是一部语录体著作。除了王阳明给他人的书信为其亲笔以外,其余均为阳明门人所记录的阳明与弟子及友人之间的讲学问答,而不是王阳明亲自撰述的文章。如果要展现一个“活”的人,“语录”体是一种非常适宜的体裁。《论语》历经千载不衰,不仅仅因为其承载的是孔子的思想,其体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间思想交流的集合,颇具生活性和思想性。每每读来在字里行间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心学”之教,还有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读着读着,我们恍惚间就仿佛置身于那众人之旁,听王阳明答疑解惑,迎面而来的是那毫不含糊的师者之风。

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早期编撰而成的,经由王阳明本人亲自审阅,记录了王阳明的早期思想,包含《徐爱录》《陆澄录》和《薛侃录》三篇,主要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徐爱、陆澄、薛侃这三位王阳明的弟子都是王学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记录在王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卷主要是王阳明对好友的提问而作的回复的书信集合,是王阳明晚年的著述,代表了他晚年的思想。包含《答顾东桥书》《答周道通书》《答陆原静书》《答欧阳崇一》《答罗整庵少宰书》《答聂文蔚》《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答顾东桥书》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除了回答有关知行合一、格物说等问题之外,还谈了王学的内容、意义、宗旨与创立王学的良苦用心;另还附有两篇阐发王阳明教育思想的短文。顾东桥、周道通、陆原静、欧阳崇一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王阳明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了自己思想的火花,丰富了自己思想的内涵。下卷是王阳明后期的弟子们对他晚期思想的总结和记录,包含《门人陈九川录》《门人黄直录》《门人黄修易录》《门人黄省曾录》《门人黄以方录》等。主要讨论了“良知”与“致良知”,王阳明结合自己纯熟的修养功夫,提出了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载于《黄以方录》中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它不仅是王阳明一生学问的精义,还完善齐备了心学的体系。

《传习录》三卷的内容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所有重要思想,读《传习录》可以直接了解王阳明思想的原貌。首先,心即是理的人生论。“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传习录》中对此做了发挥。王阳明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事物、行动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是心学的基本观点。其次,知行合一的认识论。知行问题是《传习录》中讨论的重要问题。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是不能分离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种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在当时社会上、在理学发展中的确有知而不行的情况存在;但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然后,致良知的修养学说。王阳明摸索了致良知的道路,《传习录》中对人心的“虚灵明觉”有很多讨论。良知人人都有,是一个人本心的表现,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遵从内心良知的指引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我的行为。因此,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被称之为其心学的核心部分。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称为圣人。只要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便会所向披靡!这个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拥有了一大批的追随者,占据了当时学术的主导地位。

《传习录》流传至今逾五百年,几乎所有的英雄人物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中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曾国藩推崇王阳明,其组建民团的思维源泉正是王阳明;康有为、梁启超把心学作为拯救中国的一剂良药,在他们的著作中,经常能看见“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概念,梁启超还曾专门点校过《传习录集评》。尤其在近代的日本,《传习录》影响了无数明治维新志士,终于让日本脱胎换骨。蒋介石到台湾以后,把心学奉为神学,对王阳明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且不说台湾的阳明山、阳明大学都是由蒋介石命名,便是“中正纪念堂”门前牌匾上的四个大字“大中至正”,也语出王阳明《传习录》之序言。更有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曾发出感叹:“21世纪必将是王阳明的世纪!”现如今,以《传习录》为代表的阳明心学已传遍了世界各地,它不仅仅代表了精英文化,更成为一种大众文化。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越来越荒芜,心灵也越来越孤独;而王阳明的心学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彻的本心,可以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充实与幸福,对当代人的心灵塑造和人格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很多人害怕哲学的晦涩难懂,也有很多人担忧哲学的空洞无用。但是,通读《传习录》,你会发觉内中的思想是那么的丰富,文字是那么的活泼,启迪弟子的方法又是那么的生动。无怪乎后世学者称《传习录》为心学的传世经典、儒学思想的宝贵财富。以笔者个人的感受,《传习录》比之孔圣人的《论语》,有过之而无不及。夜深人静的时候,捧读《传习录》,如饮甘泉,如游圣境。

作者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朱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他一生仕途坎坷,然治学不倦,成就冠绝有明一代。他创立的“心学”思想体系,冲破了“理学”的传统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过重要影响,并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一带,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文韬武略,一生军功赫赫有名,现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传世。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可称得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精彩片段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工。此是为学头脑处。”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陆澄录》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体,初不能有加损于毫末也。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未能全者,是昏蔽之未尽去,而存之未纯耳。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答陆原静书(二)》

九川疑曰:“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

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其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此便是诚意的功夫。”

——《门人陈九川录》

延伸阅读

有明王学展播全国,支配国人精神思想百有余年。其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之旨,至今仍为我国哲学一擎天高峰,而四句之教,聚讼数百载,火尚未阑。东渡而异地开花,于明治维新,给大生力。此强健思想之源泉,乃《传习录》也。钱穆尝谓我国有关修养人人所必读者为《论》《孟》《老》《庄》《六祖坛经》《近思录》与《传习录》。比录于经,岂奢语哉?一九六三年哥伦比亚大学有东方记录(名著)编译之举,来商于予。予遂译《传习录》以应。

——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

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传习录》,且有很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这个哲学的精义;特别是他的陆海军官,对于阳明哲学,更是手不释卷的在那里拳拳服膺。后来到书坊去买书,发现关于王阳明的哲学一类的书籍很多,有些还是我们国内所见不到的,我于是将阳明哲学有关的各种书籍,尽我所有的财力都买下来。

——张秀章:《蒋介石日记揭秘》

在完成知行合一理论构建的同时,王阳明还自费出了两本书,目的很明确:为自己辩驳。《朱子晚年定论》《大学古本》。然而,这两本书加起来,也不如一本书有分量——《传习录》。对于这本书,我的建议只有四个字:阅后即焚。前提是你看懂了。理解了这句话,你就理解了王阳明。很简单,心学是践履之学,不是辞章之学。

……

一本薄薄的《传习录》静静地躺在各大书城最不起眼的角落,无人问津,甚至难觅踪影,我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吕峥:《明朝一哥王阳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