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结缔组织炎症,是一种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前有扁桃体炎或咽峡炎等病史,病变主要侵及肩、肘、膝、胯等四肢大关节,呈多发性、游走性疼痛,或疼痛固定不移。急性期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有积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汗多或鼻出血;躯干或四肢皮肤可出现环形红斑,在关节伸侧或四周可以触到黄豆大小的皮下结节,数周后可逐渐消失。经治疗,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留畸形,但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儿童及青年发病率较高。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历节”、“白虎历节”、“痛风”之范畴。《素问·痹证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和而为痹”。其病变部位主要在颈肩、腰背、肘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等处,患者主要有关节酸痛的症状。此病之发多由素体虚弱,卫气不固;或劳累、汗后当风,或淋雨冒寒、久卧湿地,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发为风寒湿痹。其中风邪偏胜者为行痹,寒邪偏胜者为痛痹,湿邪偏胜者为着痹。若素体热胜,热与风湿相搏,或寒郁化热,则形成风湿热痹。正如《金匮要略·热痹》云:“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蕴热,而复遇风寒湿客之,热而邪郁,气不得通,久之寒而化热,则痹翕然而闭也。”痹证久延,外邪由浅入深,内舍于心可进而导致心痹。此病多发于秋冬寒冷季节,夏季症状趋于缓解。此时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应用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汤药内服、药浴以及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取穴,腕指关节疼痛取外关、曲池、合谷、阳溪、中渚及阿是穴;肩胛及肩肘部疼痛取大椎、肩髃、肺俞、曲池、合谷及阿是穴;脊柱关节部疼痛取风府、大椎、肺俞、肾俞、厥阴俞、环跳、昆仑及阿是穴;膝关节疼痛取肾俞、大肠俞、阳陵泉、血海、风市、委中、犊鼻、阿是穴;踝关节疼痛取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照海及阿是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选取相应穴位敷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化痰祛瘀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穴位贴敷法2
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取穴,腕指关节疼痛取外关、曲池、合谷、阳溪、中渚及阿是穴;肩胛及肩肘部疼痛取大椎、肩髃、肺俞、曲池、合谷及阿是穴;脊柱关节部疼痛取风府、大椎、肺俞、肾俞、厥阴俞、环跳、昆仑及阿是穴;膝关节疼痛取肾俞、大肠俞、阳陵泉、血海、风市、委中、犊鼻及阿是穴;踝关节疼痛取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照海及阿是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选取相应穴位敷贴。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祛邪、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穴位贴敷法3
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取穴,腕指关节疼痛取外关、曲池、合谷、阳溪、中渚及阿是穴;肩胛及肩肘部疼痛取大椎、肩髃、肺俞、曲池、合谷及阿是穴;脊柱关节部疼痛取风府、大椎、肺俞、肾俞、厥阴俞、环跳、昆仑及阿是穴;膝关节疼痛取肾俞、大肠俞、阳陵泉、血海、风市、委中、犊鼻及阿是穴;踝关节疼痛取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照海及阿是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选取相应穴位敷贴。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穴位贴敷法4
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取穴,腕指关节疼痛取外关、曲池、合谷、阳溪、中渚及阿是穴;肩胛及肩肘部疼痛取大椎、肩髃、肺俞、曲池、合谷及阿是穴;脊柱关节部疼痛取风府、大椎、肺俞、肾俞、厥阴俞、环跳、昆仑及阿是穴;膝关节疼痛取肾俞、大肠俞、阳陵泉、血海、风市、委中、犊鼻及阿是穴;踝关节疼痛取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照海及阿是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选取相应穴位,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络、化痰祛瘀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二、热敷熏洗法
(一)热敷法
热敷法1
用“袪寒蠲痹散”治疗。取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细辛20克,花椒40克,白芥子30克,吴茱萸30克,元胡30克,甘遂20克。上药共为粗末,加60°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袋。将药袋置于身体疼痛部位热敷,外以神灯或周林频谱仪照射患部。每天1~2次,每次热敷0.5~1小时,以患部或全身微微出汗为度,2天后更换新药,10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脉、祛湿蠲痹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之疼痛、麻木。
热敷法2
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加60°白酒适量润湿,再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于身体疼痛部位,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微汗出为度。每天1次,每次2~4小时,3天后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之疼痛较重者。
热敷法3
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加60°白酒适量润湿,再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将药枕或药袋置于身体疼痛部位,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感觉发热为度。每天2次,每次30分钟,3天后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热敷法4
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 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杯、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引燃碗内药酒。用手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身体疼痛部位,并迅速用手掌拍熄,再涂再拍熄,同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
热敷法5
用“关节炎热敷方”治疗。取豨莶草20克,当归15克,海风藤30克,天南星10克,白芷10克,生大黄10克,川乌12克,生半夏10克、川独活12克,羌活12克,麻黄12克,豹骨适量。上药共煎之,用毛巾蘸药热敷于患处。
此方法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热敷法6
用“姜葱软膏”治疗。取生姜120克,葱子120克,川乌18克,麻黄18克,北细辛18克,白芷18克,羌活24克,肉桂20克。后6味药共为细末,生姜、葱子共捣成绒,用酒水各半调匀,炒热分装2个布袋,轮番熨敷患部,每次热敷0.5~1小时,以局部微微出汗为度,每天1~2次,10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二)药浴法
药浴法1
取刘寄奴6克,独活12克,秦艽12克,川乌9克,海桐皮12克,草乌9克,艾叶9克,花椒6克,透骨草12克,生姜30克,伸筋草12克,大葱4根。煎后趁热泡洗患部,每天1~2次,每次1~2小时;每剂药可用3~4天,每次用时均须加热至适宜温度。
此方法具有散寒、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较重者。
药浴法2
用“行痹熏洗方”治疗。取八角枫鲜叶30克,香樟树叶30克,紫苏30克,水芹菜30克,薄荷叶18克。将上药加水适量,煎汤熏洗患处。
此方法具有舒筋活血、散风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伴有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畏风之行痹。
药浴法3
取豨莶草30克,刺五加15克,石菖蒲15克,石楠藤15克,水皂角15克。将上药加水适量,煮煎药液,待温后洗浴,每天2次,每次0.5~1小时。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利湿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伴下肢肿胀者。
(三)熏蒸法
熏蒸法1
用“祛除风湿方”治疗。取麻黄24克,木瓜24克,五加皮24克,防风24克,三棱24克,鸡血藤24克,泽兰叶24克,伸筋草24克,透骨草30克,寻骨风30克,生乳香18克,生没药18克,文术18克,钩藤18克,桃仁18克,牛膝18克,当归15克,红花12克,血竭10克,甘草12克。将上药粉碎成粗末,装入熏蒸治疗床容器内,注水,水煮沸后患者即可上床治疗,熏蒸身体疼痛部位。每天熏蒸1~2次,每次30~40分钟,12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休息3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每剂药用2天后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法2
用“三枝熏洗方”治疗。取樟树枝120克,桑树枝120克,柳树枝120克,艾叶120克。上药加水50千克,放入大锅内煎煮10分钟,备用。先预备大水缸一只,放在避风之密室。缸内高低小木凳各一个,将煎好的药水连药渣倒入缸内,患者赤身入缸,坐在高木凳上,脚踏低木凳。以厚布将患者颈部以下(头露在外)和缸周围覆盖熏之。待周身汗出透时,须用干毛巾拭净全身汗水,出缸上床,盖被避风静卧。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四)药酒擦法
药酒擦法1
用“温经止痛酊”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 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身体疼痛部位,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天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疼痛部位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性关节炎。
药酒擦法2
用“消尔痛酊”治疗。取川乌60克,马钱子40克,乳香60克,细辛40克,栀子40克。上药泡入700毫升高度白酒中,密封,15天后备用。用纱布蘸取“消尔痛酊”外涂患部,每天3~5次,7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祛风散寒、除湿蠲痹、活血通络、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灸法
针灸法1
取风池、风府、太冲、阳陵泉、大陵穴。诸穴皆用泻法。风池穴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0.5~0.8寸;风府穴向下颌方向刺入0.5~0.8寸,勿刺过深。
此方法具有散疏风邪、祛寒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之行痹。
针灸法2
取大椎、后溪、申脉穴及局部阿是穴。大椎穴向上斜刺0.5~0.8寸,行“烧山火”手法,以局部有热感为度;余穴平补平泻;阿是穴加温针灸。
此方法具有助阳散寒、解表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痹新发者。
针灸法3
取大椎、后溪、申脉、足三里、三阴交穴及局部阿是穴。大椎、足三里、三阴交穴行补法,余穴平补平泻,阿是穴加温针灸。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气、温经袪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之久病入络者。
针灸法4
取太白、阴陵泉、委阳、天柱穴及阿是穴。诸穴均平补平泻,加艾炷灸。
此方法具有健脾利湿、祛风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着痹之新发者。
针灸法5
取太白、阴陵泉、委阳、天柱、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及阿是穴。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行补法,余穴平补平泻,诸穴均加艾炷灸。
此方法具有益气健脾和胃、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着痹之久者。
(二)火针法
火针法1
取环跳、风市、阴陵泉、委中、承山、悬钟穴。每次选2~4对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l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已选定的穴上快速进针5~8分,即刻出针。针后在针眼处涂以碘伏,防止感染。每周2次,7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祛瘀镇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伴坐骨神经痛。
火针法2
取以局部取穴为主,辅以循经取穴。上肢取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穴等;下肢取风市、梁丘、阴陵泉、阳陵泉、悬钟、昆仑、丘墟穴等。每次选2~4对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l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已选定的穴上快速进针5~8分,即刻出针。针后在针眼处涂以碘伏,防止感染。每周2次,7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火针法3
取膝关节局部阿是穴。先令患者膝关节屈曲,然后检查肿大之关节处是否有波动感。如感觉指下有波动感,即在波动处常规消毒,然后右手持粗火针,左手拿酒精灯,将火针在灯上烧红后迅速刺入肿大之波动处,要连刺数下,待有黄白色透明液体流出,可用手按压针孔周围,使液体尽量流出、流尽,然后再用火罐拔针孔及周围,5~10分钟后取下火罐,用绷带缚紧扎针处。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症见膝关节肿大、积液明显,同对伴有疼痛憋胀、屈曲困难、病程较长者。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蠲痹汤”治疗。取羌活45克,防风45克,姜黄45克,赤芍45克,当归(酒浸一宿)45克,黄芪45克,甘草15克。上药粉为粗末,每服15克。水2盏,生姜5片,同煎至1盏,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此方法具有祛风胜湿、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症见风湿相搏、身体酸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以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中药内服法2
用“独活寄生汤”治疗。取独活15克,防风9克,细辛6克,秦艽10克,桑寄生24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桂心9克,当归9克,川芎9克,芍药30克,熟地黄18克,人参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补肝肾、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两虚之风寒湿痹。症见腰膝肿痛,腿足无力,畏寒喜热,苔白,脉迟者。
中药内服法3
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取制附子5克,桂枝8克,赤芍10克,白芍12克,知母12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麻黄6克,当归10克,生姜4片。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脉、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内服法4
用“乌附麻桂姜辛汤”治疗。取制川乌10~60克,制附子10~60克,麻黄10克,细辛10克,桂枝30克,干姜10~30克,甘草10~30克,蜂蜜30~120克。制川乌、制附子先煎1~4小时,以不麻口为度,后下诸药再煎半小时,汤成去渣,分3次温服。可连服数剂。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痹。患者肢体关节剧烈疼痛,屈伸更甚,痛有定处,自觉骨节寒凉。
中药内服法5
用“薏苡仁汤”治疗。取当归30克,芍药(炒)30克,薏苡仁30克,麻黄30克,肉桂30克,炙甘草30克,苍术(米泔水浸,炒)30克。上药粉为粗末,每服20克,生姜3片煎服。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除湿宣痹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痹痛、一身尽痛之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内服法6
用“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取防己9克,黄芪12克,白术9克,甘草3克,苍术3克,薏苡仁5克,独活3克,生姜3片,红枣1枚。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祛风除湿、健脾益气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相搏、客于肤表、四肢无力、关节酸疼之风湿性关节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