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顺应自然二十四节气养生有特色

顺应自然二十四节气养生有特色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之意。北方人在立春当天早上吃春饼,用芽菜卷春饼以助春阳生发,希望预防春季疾病。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我们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

第三章 顺应自然二十四节气养生有特色

第一节 立春养生篇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出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初春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子、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北方人在立春当天早上吃春饼,用芽菜卷春饼以助春阳生发,希望预防春季疾病。现推荐几款药膳:

首乌肝片

[配料] 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水发木耳25克,青菜叶少许,绍酒、醋、盐、淀粉、鲜汤、酱油、葱、姜、蒜、油适量。

[做法] 首乌煎汤浓缩,取20毫升药液备用;猪肝剔筋洗净切片;葱、姜、蒜洗净,葱姜切丝,蒜切片;青菜洗净控干。将猪肝片放入首乌汁内浸蘸(取一半首乌汁),加少许食盐,放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另把剩余的首乌汁、酱油、绍酒、醋、湿淀粉和鲜汤兑成滋汁。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入油,待油热放入拌好的猪肝片滑透,用漏勺淋取余油,锅内剩少量油,下入蒜片、姜末略煸出香味下猪肝、水发木耳,爆炒数分钟,将青菜叶入锅翻炒数次,八成熟时倒入滋汁炒拌均匀,出锅前把葱丝下锅,翻炒几下,起锅即成。

[功效] 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首乌既能保肝,又可降脂、降压;木耳有通利血脉之效,无病常吃也能健身益寿)。

虾仁韭菜

[配料] 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食盐、酱油、淀粉、植物油、麻油适量。

[做法] 虾仁洗净后用水发胀,约20分钟后捞出淋干水分待用;韭菜摘洗干净,切3厘米长段备用;鸡蛋打破盛入碗内,搅拌均匀加入淀粉、麻油调成蛋糊,把虾仁倒入拌匀待用。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后下虾仁翻炒,蛋糊凝住虾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盐、淋麻油,搅拌均匀起锅即可。

[功效] 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韭菜含有大量粗纤维,能刺激肠壁,增强蠕动,故这道菜亦可作习惯性便秘病人之膳食)。

珍珠三鲜汤

[配料] 鸡肉脯50克,豌豆50克,番茄1个,鸡蛋清1个,牛奶25克,淀粉25克,料酒、食盐、味精、高汤、麻油适量。

[做法] 鸡肉剔筋洗净剁成细泥;5克淀粉用牛奶搅拌;鸡蛋打开去黄留清。把这三样放在一个碗内,搅成鸡泥待用。番茄洗净后用开水滚烫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备用。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豌豆、番茄丁,等再次烧开后改小火,把鸡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圆形小丸子,下入锅内,再把火开大待汤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将味精、麻油入锅即成。

[功效] 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清热除烦。

第二节 雨水养生篇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这春雨伴随着和风,当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下着,滋润着万物。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我们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春天之肝木何以与脾土相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转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难经》称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这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因此,雨水开始调养脾胃,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1.饮食调节

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千金月令》中指出:“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黏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2.药物调养

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3.精神调摄

“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4.起居劳逸调摄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第三节 惊蛰养生篇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由此可知,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的重要。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北方人喜欢在惊蛰当天早上喝煎鸡蛋红糖水,祈望一年无病。

第四节 春分养生篇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日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稳定超过10℃,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无论是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养生中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规律协调机体功能,达到机体内外的平衡状态,使人体这一有机的整体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这是养生保健的根本。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不协调,可导致体内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状态的出现,即有些元素的积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发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与人体元素平衡失调有关。如当前在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产生,都与体内物质交换平衡失调密切相关,究其原因,无一不是阴阳失调之故。平衡保健理论研究认为,在人生不同的年龄段里,根据不同的生理特点,调整相应的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维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将会有益于我们人类健康。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在此节气,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款适宜膳食:

白烧鳝鱼

[配料] 鳝鱼500克,黄酒、葱白、生姜、食盐、胡椒粉、植物油适量。

[做法] 鳝鱼去骨及内脏,洗净切成寸段备用。锅内倒入植物油,七分热时,放入鳝鱼、葱、姜,略炒后加入黄酒、食盐、少量清水,文火烧至熟透撒入胡椒粉即成。

[功效]补虚损,止便血。对于产后虚盈、痔疮出血、下痢脓血、脏腑耗损效果尤其为好。注意:无论以何种方法烹饪鳝鱼,都不可忘记佐以胡椒。

杜仲腰花

[配料] 杜仲12克,猪肾250克,葱、姜、蒜、花椒、醋、酱油、绍酒、干淀粉、盐、白砂糖、植物油、味精适量。

[做法]杜仲清水煎浓汁50毫升,加淀粉、绍酒、味精、酱油、盐、白砂糖,兑成芡汁分成三份备用。猪腰片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浸入一份芡汁内,葱、姜、蒜洗净切段、片待用。炒锅大火烧热,倒入植物油烧至八成热,放入花椒,待香味出来,投入腰花、葱、姜、蒜快速炒散加入芡汁,继续翻炒几分钟,加入另一份芡汁和醋翻炒均匀,起锅即成。

[功效]壮筋骨,降血压。药食合用,共奏补肾、健骨、降压之功。无病食之,亦可强健筋骨。

大蒜烧茄子

[配料]大蒜25克,茄子500克,葱、姜、淀粉、酱油、白糖、食盐、味精、植物油、清汤适量。

[做法]茄子去蒂洗净,剖成两瓣,在每瓣的表面上切成十字花刀,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块(不要切断)。葱、姜洗净切碎,大蒜洗净切成两瓣备用。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倒入植物油待七成热时,将茄子逐个放入锅内翻炒见黄色时,再下入姜末、酱油、食盐、蒜瓣及清汤,烧沸后,用文火焖10分钟,翻匀,撒入葱花,再用白糖、淀粉加水调成芡,收汁合匀,加入味精起锅即成。

[功效] 凉血止血,消肿定痛。多用于便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紫斑等病症。本方取其茄子甘寒之特性,清血热、散瘀消肿、利水湿、止疼痛,佐以辛温之大蒜,可暖脾胃、行气滞、消徵瘕、解邪毒。茄子中所富含的维生素D,能增强血管弹性,防止小血管出血。

第五节 清明养生篇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在农业生产中,清明作为重要的节气,更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在城市里也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清明都是一个让人们值得重视的日子。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因为是高血压的易发期,我们重点围绕此病养生。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在调摄过程中的情志方面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致血压升高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阴虚阳亢症,取野菊花5~10克,加水煮沸3~5分钟代茶饮。肝肾阴虚症,可选食蜂乳。阴阳两虚症,可取枸杞子、核桃肉、黑芝麻各20克水煎,每日一次与汤同服。

第六节 谷雨养生篇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度。公历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为谷雨节气。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20℃左右。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滋生,桑树也长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此时,春茶也在这个时节的前后开始采收,长江以南地区,从丘陵到高山,处处可见汗流满面的茶农们在辛勤地忙着采茶,茶农家里忙着制茶,飘香四溢的茶香弥漫着山野村庄。谷雨后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繁忙时期。因此,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不误农时对秋后的收成至关重要。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时冷时热,对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尤其对患有上述病症的人,在选择食疗时不可错用食谱。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

参蒸鳝段

[配料] 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适量,清鸡汤500克。

[做法] 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焯一下捞出,刮去黏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焯一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约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菊花鳝鱼

[配料] 活鳝鱼500克(两条),白糖100克,番茄酱50克,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适量,花生油1000克。

[做法] 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约8厘米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烧锅置大火上烧热,锅内倒油500克,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病人尤为适宜。

三色汤

[配料] 黄豆芽100克,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第七节 立夏养生篇

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春天即将过去,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心主血脉,主神志。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适宜食谱:

荷叶凤脯

[配料] 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白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鸡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葱切短节、姜切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蘑菇用开水焯透捞出,用凉水冲凉,把鸡肉、蘑菇一起放入盘内加盐、味精、白糖、胡椒粉、绍酒、麻油、鸡油、玉米粉、葱节、姜片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放在盘内,上笼蒸约2小时,若放在高压锅内只须15分钟即可。出笼后可将原盘翻于另一干净盘内,拆包即可食用。

[功效] 清芬养心,升运脾气。可作为常用补虚之品,尤为适宜夏季食补。

鱼腥草拌莴笋

[配料] 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大蒜、葱各10克,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鱼腥草摘去杂质老根,洗净切段,用沸水焯后捞出,加食盐搅拌腌渍待用。莴笋削皮去叶,冲洗干净,切成约3厘米长粗丝,用盐腌渍沥水待用。葱、姜、蒜择洗后切成葱花、姜末、蒜米待用。将莴笋丝、鱼腥草放在盘内,加入酱油、味精、醋、葱花、姜末、蒜米搅拌均匀,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对肺热咳嗽、痰多黏稠、小便黄少、热痛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桂圆粥

[配料] 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 将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虑、月经不调等症。

注意:喝桂圆粥忌饮酒、浓茶、咖啡等。

第八节 小满养生篇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作物候。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番茄、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牛、羊、狗、鹅肉等也应忌食。下面列举食疗方三款:

芹菜拌豆腐

[配料] 芹菜150克,豆腐1块,食盐、味精、麻油少许。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麻油拌匀即成。

[功效] 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特点] 清凉适口,夏令佳菜。

冬瓜草鱼煲

[配料] 冬瓜500克,草鱼250克,食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三角块;草鱼剖净,留尾洗净;待用。先用油将草鱼(带尾)煎至金黄色,取砂锅一个,其内放入清水适量,把鱼、冬瓜一同放入砂锅内,先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至2小时左右,汤见白色,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平肝、祛风、利湿、除热。

青椒炒鸭块

[配料] 青椒150克,鸭脯肉200克,鸡蛋1个,黄酒、盐、干淀粉、鲜汤、味精、水淀粉、植物油适量。

[做法] 鸭脯肉劈成6厘米长、2厘米的薄片,用清水洗净后淋干;将鸡蛋取清和干淀粉、盐搅匀,与鸭片一起拌匀上浆;青椒去籽、去蒂洗净后切片。锅烧热后加油烧至四成热,将鸭片下锅,用勺划散,炒至八成熟时,放入青椒,待鸭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锅内留少许油,加入盐、酒、鲜汤、烧至滚开后,再将鸭片、青椒倒入,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装盘即成。

[功效] 温中健脾,利水消肿。

荸荠冰糖藕羹

[配料] 荸荠250克,藕150克,冰糖适量。

[做法] 荸荠洗净去皮,藕洗净切小块。砂锅加水适量,将荸荠、藕同入锅内文火煮炖20分钟,加入冰糖再炖10分钟,起锅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利湿,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第九节 芒种养生篇

芒种,太阳黄经为75度。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就是说,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又是人体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还是体内氧化还原的重要物质。它能促进细胞对氧的吸收,在细胞间和一些激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除此之外,维生素C还能抑制病变,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对老年朋友来说,多吃瓜果蔬菜,从中摄取的维生素C对血管有一定的修补保养作用,还能把血管壁内沉积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这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素对保持人体大便通畅,减少毒素的吸收以及防止早衰,预防由便秘引起的直肠癌的发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推荐几个芒种节气的食疗方:

番茄炒鸡蛋

[配料] 番茄300克,鸡蛋3个,精盐、味精、白糖适量。

[做法] 番茄洗净切片,鸡蛋打入碗内搅匀。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融化,把番茄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3分钟,放少许味精出锅即可(糖尿病人不放白糖)。

[功效] 生津止渴,养心安神。

香菇冬瓜球

[配料] 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 精盐、姜、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香菇水发、洗净待用。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用。姜洗净切丝。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麻油,即可出锅。

[功效] 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五味枸杞饮

[配方] 醋炙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再入白糖,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 滋肾阴、助肾阳。适用于“夏虚”之症,是养生补益的有效之剂。

第十节 夏至养生篇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一般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1.精神调养

从中医理论上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心静自然凉”,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2.起居调养

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是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3.运动调养

运动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4.饮食调养

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推荐几个夏至食谱:

荷叶茯苓粥

[配料]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 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凉拌莴笋

[配料] 鲜莴笋350克,葱、麻油、味精、盐、白糖适量。

[做法] 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沥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麻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利五脏,通经脉。

奶油冬瓜球

[配料] 冬瓜500克,炼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盐、鲜汤、麻油、水淀粉、味精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削成见圆小球,入沸水略煮后,倒入冷水使之冷却。将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内,加盐、味精、鲜汤上笼用武火蒸30分钟取出。把冬瓜球复入盆中,汤倒入锅中加炼乳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冬瓜球入锅内,淋上麻油搅拌均匀,最后撒上火腿末出锅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除烦,补虚损,益脾胃。

兔肉健脾汤

[配料] 兔肉200克,怀山药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大枣30克。

[做法] 兔肉洗净与其他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小时,汤、肉同食。

[功效] 健脾益气。

第十一节 小暑养生篇

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此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正因为是忙季,我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而,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在不过的情况下,能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气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所以大家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推荐几个小暑节气的食谱:

炒绿豆芽

[配料] 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 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疗疮疡。

素炒豆皮

[配料] 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 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备用。油锅烧至六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麻油搅匀起锅。

[功效] 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蚕豆炖牛肉

[配料] 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淋水。在砂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麻油,出锅即可。

[功效] 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西瓜番茄汁

[配料] 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 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 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第十二节 大暑养生篇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夏季预防中暑的原则: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等,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可内服外用并举。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细辛12克、甘遂10克,同研细末,用姜汁调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须注意的是,每个伏天(夏季三个伏天)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占人体重量的70%左右,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实验结果也表明,一杯普通的水烧开后,盖上盖子冷却到室温。这种冷开水在其烧开被冷却过程中,氯气比一般自然水减少了1/2,水的表面张力、密度、黏滞度、导电率等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改变,很近似生物活性细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除水之外,酒、汤、果汁等都可称为饮品。合理选用都能对人体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盛夏阳热下降,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大暑节气的佳肴:

清拌茄子

[配料] 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麻油、酱油、味精、精盐、花椒适量。

[做法] 茄子洗净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内,撒上少许盐,再投入凉水中,泡去茄褐色,捞出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蒜捣末备用。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麻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片上。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 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

炝拌什锦

[配料] 豆腐1块,嫩豆角50克,番茄50克,木耳15克,麻油、植物油、精盐、味精葱末适量。

[做法] 将豆腐、豆角、番茄、木耳均切成丁。锅内加水烧开,将豆腐、豆角、番茄、木耳分别焯透(番茄略烫即可),捞出淋干水分,装盘备用。炒锅烧热,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锅,炝出香味,再将葱末、盐、番茄、味精同入锅内,搅拌均匀,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麻油搅匀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湿。

绿豆南瓜汤

[配料] 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

[做法] 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 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这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苦瓜菊花粥

[配料]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做法] 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功效] 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注意:喝此粥时,忌食一切温燥、麻辣、厚腻之物。

第十三节 立秋养生篇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往往要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地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⑴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起居调养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⑵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并指出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⑶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泗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立秋食谱: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作为肺结核、糖尿病病人之膳食。

黄精煨肘

[配方] 黄精9克,党参9克,大枣5枚,猪肘750克,生姜15克,葱适量。

[做法] 黄精切薄片,党参切短节,装纱布袋内,扎口;大枣洗净待用。猪肘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待用。姜、葱洗净拍破待用。以上食物同放入砂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烧沸,撇尽浮沫,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黏,去除药包,肘、汤、大枣同时装入碗内即成。

[功效] 补脾润肺。对脾胃虚弱,饮食不振,肺虚咳嗽,病后体弱者尤为适宜。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苹果1个,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10粒,柠檬1个,白糖适量。

[做法] 苹果、鸭梨、菠萝洗净去皮,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荸荠洗净去皮,杨梅洗净待用。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把五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醋椒鱼

[配料] 黄鱼1条,香菜、葱、姜、胡椒粉、黄酒、麻油、味精、鲜汤、白醋、盐、植物油适量。

[做法] 黄鱼洗净后剞成花刀纹备用,葱、姜洗净切丝。油锅烧热,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捞出淋干油;锅内放少量油,热后,将胡椒粉、姜丝入锅略加煸炒,随即加入鲜汤、酒、盐、鱼,烧至鱼熟,捞起放入深盘内,撒上葱丝、香菜;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搅匀倒入鱼盘内即可。

[功效] 健脾开胃,填精,益气。

第十四节 处暑养生篇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这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这时太阳黄经为150度,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从农业角度看,更有“谷到处暑黄”“家家场中打稻忙”的秋收景象。另外,处暑后的绵绵秋雨时常会光顾我们,所以农民朋友要特别注意气象预报,抓住每一个晴天,不失时机地做好秋收工作。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众所周知的。但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就很少有人通晓,其实,科学的养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参考食谱:

芝麻菠菜

[配料] 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麻油、味精适量。

[做法] 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麻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 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青椒拌豆腐

[配料] 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麻油、盐、味精适量。

[做法] 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麻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 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百合莲子粥

[配料] 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 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 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百合脯

[配料] 生百合60克,蜂蜜2汤勺。

[做法] 将百合清水洗净放入碗内,浇上蜂蜜,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出锅,或烘干或风干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

[功效] 清心安神。适于睡眠不宁、惊悸易醒者。

第十五节 白露养生篇

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此时太阳黄经为165度,由于天气已凉,空气中的水气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鸟类也开始做过冬准备。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同为白露节气,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仍是花香四溢。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在此提醒大家的是,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哮喘的发病率与食盐的销售量成正比,这说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过咸。

在秋季养生中特别是节气的变更时,我们不但要体现饮食的全面调理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用来预防疾病,还应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如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预防治疗感冒;用甜菜汁、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白萝卜、鲜橄榄煎汁可预防白喉;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胡萝卜煮粥可预防头晕等。

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秋季的气候特点——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我们讲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下边是几则药膳、食疗方:

莲子百合煲

[配方] 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 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净,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 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病人。

柚子鸡

[配料] 柚子(越冬最佳)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做法] 公鸡去毛、内脏洗净,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蒸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 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银杏鸡丁

[配料] 银杏(白果)100克,无骨嫩鸡肉250克,蛋清2个,高汤、白砂糖、绍酒、淀粉、味精、麻油、食盐、油、葱适量。

[做法] 白果去壳,在油锅内煸炒至六成熟,捞出剥去薄衣待用。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食盐、淀粉搅拌均匀。炒锅烧热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烧至六成熟时,将鸡丁下锅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继续翻炒,至熟后连油一同倒入漏勺内沥去油。再在锅内倒入少量油,将葱段煸炒,随即烹入绍酒、高汤、食盐、味精,把加工过的白果鸡丁倒入锅内翻炒,用湿淀粉勾薄芡,出锅前淋入麻油,搅拌均匀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 补气养血,平喘止带。本方可作为老年性慢性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及妇女带下症病人之膳食。

香酥山药

[配方] 鲜山药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食耗150克),醋、味精、淀粉、麻油适量。

[做法] 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取出后去皮,切约3厘米长段,再一剖两片,用刀拍扁。锅烧热倒入植物油,等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山药,炸至发黄时捞出待用。另烧热锅,放入炸好的山药,加糖和水两勺,文火烧五六分钟后,即转武火,加醋、味精、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 健脾胃,补肺肾。对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嗽、气喘者更为适合。

第十六节 秋分养生篇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9月22~24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90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剂良方。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体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在食与药一体的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某些性质,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就是相通的,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物,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子、怀山药、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数千年来的饮食文化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是在素食的基础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求长期或经常在饮食内容上尽量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饮和食之间的合理搭配。主张食而不偏,量不可过。对于一味追求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美酒名茶、大吃大喝及过分孤苦清素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平日的饮食搭配上应根据食物的性质和作用合理调配,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的辩证用膳,这也是避免机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的重要条件之一。历代医家和养生家之所以重视养护正气,是将其视为机体强壮的根本所在。秋分节气食谱:

油酱毛蟹

[配料] 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葱、醋、酱油、白糖、干面粉、味精、黄酒、淀粉、食油适量。

[做法] 将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蟹肚被斩剖处抹上干面粉。将锅烧热,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将蟹(抹面粉的一面朝下)入锅煎炸,待蟹呈黄色后,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热均匀,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末、黄酒、醋、酱油、白糖、清水、烧8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收浓汤汁,入味精,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

[功效] 益阴补髓,清热散瘀。

海米炝竹笋

[配料] 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适量。

[做法] 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甘蔗粥

[配料] 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 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同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 补脾消食,清热生津。

第十七节 寒露养生篇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祖国医学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除此之外,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临床诊疗中发现,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原因与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议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份秋季药膳粥:

百枣莲子银杏粥

[配料] 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文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 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第十八节 霜降养生篇

霜降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开始。此时天气渐冷、开始降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每当霜降时,我国南方地区就进入了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而黄河流域一般多出现初霜。民间常有“霜降无霜,来岁饥荒”,在我国少数民族居集地云南更有“霜降无霜,碓头无糠”的说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了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又该如何使自身这一有机的整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使人与自然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不外乎有二点。其一,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平衡;其二,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而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秋季适宜的水果、干果、蔬菜以及餐桌上的食谱: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

[功效]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若在劳动口渴时食梨给人以清凉除燥之感,酒后吃梨可谓甘甜香馨,意在玉浆鲜美之中,酒意全消。

苹果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

[功效] 生津、润肺,消食、止渴。对苹果的功效早在唐朝的《千金·食治》中就有记载。西方人曾有“日食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说法,我国苹果产区也有“饭后一苹果,老头赛小伙”的谚语。

橄榄

[性味归经] 性平,味酸甘。

[功效] 清肺,利咽,生渴,解毒。《本草求真》:“橄榄,肺胃家果也,性能生津止渴,酒后嚼之最宜。人服河豚鱼肝及子,迷闷至死,取此煮汁饮即解。”

白果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涩苦,入肺肾经。

[功效] 敛肺气,定喘咳,缩小便,止带浊。银杏树叶形似鸭掌,故有鸭脚之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有“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浮。降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之句。银杏树还有公孙树之称,这是因为此树生长缓慢,“公植树而孙得食”的缘故。

洋葱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入肺经。

[功效] 清热化痰,降脂、降糖。洋葱作为利尿剂和祛痰剂在民间广为流传,还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高级调味底料。近年医学研究发现,洋葱内含有降血糖的物质——甲磺丁脲,常食对糖尿病人颇有益处。

芥菜(雪里红)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

[功效] 宣肺豁痰,温胃散寒。对于急慢性气管炎寒痰内盛,咳嗽白黏痰,胸膈瞒闷者宜食之。

白果萝卜粥

[配料] 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 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 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第十九节 立冬养生篇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立冬单从字面上可解释为:“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早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确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大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清晰准确地标志了四季转换的过程。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之标准为冬季。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到底该注意些什么?怎样调养是我们要讲的主要话题。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就告诉我们,冬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功能,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

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肉、羊肉、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和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1.立冬饮食要注意什么

立冬时节,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立冬吃什么呢?立冬养生吃什么好呢?立冬饮食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呢?

冬天气候干燥,滋益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子、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

菜品可首选羊肉炖萝卜,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其次是炒双菇(香菇和平菇),能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病人更为适宜。

其实除了食补,冬季的传统养生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叩齿、干梳头、揉腹、艾灸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做,对身体很有益处。尤其是艾灸,可以灸一下保健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还可以在肚脐里放些盐,艾灸肚脐;那里是神阙穴,这个穴位对补益元气十分重要。

2.初冬做好5件事可安然过冬

继立冬之后,渐渐就有了初冬的气息,昼夜温差大,给人体带来了不适感,各类呼吸道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在季节转换之际,想要预防疾病、健康养生,在日常的起居穿衣、营养安排、进补滋养等方面都要有讲究。

2-1 防病:注重保护呼吸道

秋冬交替时节,正是流行性感冒、喉咙干痛、咳嗽、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冷空气频繁来袭,加上天气比较干燥,使得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减缓,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于黏膜,刺激喉部引发咳嗽,病菌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加上风力较大,也容易被人吸入体内,引发疾病。要注意居室的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如果空气过于干燥,可通过晾湿毛巾来提高湿度,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加湿器。

得了感冒咳嗽等疾病,不少人不由分说就自己买药来吃。比如感冒,有的是因为受凉引起的,有的则是病毒引起的,病因不同所吃的药也不一样,最好还是遵医嘱。此外,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也很重要。特别是年老体弱、有旧疾的人群应尽量少去一些人流量大、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不少骑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士,不妨带上口罩、围巾以保护鼻子、脖子等部位。

2-2 穿衣:遵循“外厚、内薄、多层”原则

初冬季节,有人穿T恤衫,也有人穿棉衣,让人有种“不知道怎样穿衣”的感觉,但穿衣稍微不注意就容易生病。秋冬时节穿衣服应该遵循“外厚、内薄、多层”的原则。

初冬的天气,在户外由于日晒与在室内的温度大不一样,白天出门怕热,不敢多穿厚衣服,下午出门还挺舒服,可是夜间回家时就冷得够呛。因此,在穿衣服时除了要对天气的情况有一定了解之外,还要注意“外厚、内薄、多层”。“外厚”是指最外面的外套最好穿保暖较好、防风性强的衣服,御寒效果好。“内薄”,是指穿在外套里面的衣服最好薄厚适中,能不热不冷,这样进入一些有空调、暖气的室内,可以把外套脱下。避免热得出汗后,到户外被冷风一吹,引发伤风感冒。“多层”是指可以在外套里面多穿几层,比如毛衣、衬衫、短袖等多层重叠,冷的时候多穿一件,热的时候脱掉一件,避免冷热两种伤风。

此外,天气渐渐转冷,还要及时增减衣服。尤其要做到对头部和后背的保暖工作,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寒。

2-3 锻炼:适当登山、远足有益身心

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说,人们的起居安排应该遵循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秋冬交替之时,就应该适当的收和藏。逐渐开始入冬,人们在锻炼时,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此外还可以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初冬时节,天气还是比较好的。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还可以选择一些帮助提高耐寒能力的耐力运动项目,如长跑、爬山、远足、骑自行车等,以锻炼心肺功能,既增加机体免疫力,又使人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身心都注重保健养身。

2-4 饮食:注重润燥养肺,以清淡食物为主

初冬不少人都容易有口干、唇焦、干咳等症状,中医养生讲究“秋冬养阴”,指出饮食应该注意润燥养肺。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秋冬交替之季,饮食应该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受天气影响,不少人都会出现身体干燥现象,这时日常饮水量应该充足。一些肠胃虚弱的人士,应该喝温开水,避免对身体造成刺激。天气变得越来越凉了,火锅又逐渐成为人们外出餐食的选择,但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如瘦肉、家禽、鱼、奶、豆制品及蔬菜水果等。不妨多吃些如百合、银耳、山药、藕、鸭肉、芝麻等润肺生津的食物。时令水果的补充也很重要,如梨、苹果、甘蔗,这些水果具有健脾、益肺、止咳、祛痰的功效。

为了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还有人喜欢喝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饮料,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含维生素的保健品,特别是口燥咽干的人士。

2-5 滋补:先调好脾胃再进补

立冬之后,不少饭馆开始推出冬季养生滋补汤水、菜品,一些人也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补。通过适当进补,把营养转化为能量储存于体内,对那些体弱多病病人和营养不良的老人、孩子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秋冬进补,应该先调脾胃再进补。

进补要科学、合理。药补多以温热药为主,进补不当易致体内阳气过盛,营养物质蓄积化热,引发疾病。秋冬季进补应遵守“平补”、“调补”的原则。另外进补还要因人而异。比如同样是气虚,就有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的不同,自己的身体到底是什么情况,到底应该怎么补,最好先咨询一下医生。

具体到餐桌上,我们为大家选择了男女老幼皆宜的温和而又易做的几款食疗方:

黑芝麻粥

[配料] 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 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 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虫草蒸老鸭

[配料] 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适量。

[做法] 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

[功效] 补虚益精,滋阴助阳。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成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外感未清者不宜食用。

番茄砂糖藕

[配料] 番茄2个,藕1节,砂糖适量。

[做法] 番茄去皮,开水煮藕3~5分钟,两者一并放入盘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 健脾开胃,生精止渴。

立冬之日,希望这两菜一粥能给你带来家庭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增强保健意识,并提醒大家对“流感”早做预防,这里教你一首民间流传的“神仙粥”歌,易学、易记、易操作,“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头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防治感冒保安康。”

第二十节 小雪养生篇

小雪,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里我们要着重和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讲讲如何在光照少的日子里学会调养自己。中医病因学的观点是“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也就是说,致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种:内因(七情过激所伤)、外因(六淫侵袭所伤)、不内不外因(意外刀伤、跌打损伤、车祸、中毒)。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对抑郁症病人有直接影响,因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脑内5-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秋冬季节最弱,当日照时间减少,引起了抑郁症病人脑内5-羟色胺的缺少,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综观中西医学的观点,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建议大家变被动为主动,不妨用管子的愉悦调神法:“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多听音乐让那美妙的旋律为你增添生活中的乐趣。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除此之外的饮食调养也不容忽视,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在众多的食物中,此季节最适宜的饮食有:

香蕉:香蕉含有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

荸荠豆浆饮:荸荠5个,绞汁,兑入250毫升豆浆内煮熟,加入白糖适量。

芹菜炒香菇: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二者加调味品同炒。

玫瑰烤羊心

[配料]羊心1个,藏红花6克,鲜玫瑰花50克或无糖玫瑰酱15克,食盐适量。

[做法]羊心切片备用。鲜玫瑰花捣烂取汁,放入小砂锅内,加清水适量、藏红花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煮15分钟浓缩取汁备用。羊心串成串,醮上玫瑰、红花汁,在火上反复翻烤至羊心熟透即可食用。

[功效] 本品对心血不足、惊悸不宁、郁闷不舒者有补心解郁之功效。注意:这款菜孕妇不宜食用。

第二十一节 大雪养生篇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是指农历十一月)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两点:①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唯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②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唯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大雪节气到底该进补些什么?是很多人所关心的话题。我们为大家提供的营养食谱有:

枸杞肉丝

[配料] 枸杞子20克,瘦猪肉100克,青笋20克,油、盐、砂糖、味精、绍酒、麻油、干淀粉、酱油适量。

[做法] 枸杞子洗净待用。瘦肉、青笋洗净切丝,拌入少量淀粉。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再加入适量的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翻炒,烹入绍酒,加入砂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锅。

[功效] 滋阴补血,滋肝补肾。这是药食合用、阴血双补、明目健身的药膳方。对于体虚乏力、贫血、神衰、性功能低下、糖尿病病人均有强身益寿之效。

火腿烧海参

[配料] 水发海参200克,火腿50克,素油、黄酒、湿淀粉、白糖、生姜、葱白、酱油、食盐适量。

[做法] 海参洗净,切成条块,放入开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火腿切片备用。炒锅烧热放油之后,入葱姜略炒,再放入海参、火腿翻炒至六七成熟,倒入黄酒、酱油、白糖、清水,小火煨烤,烧至汤汁浓稠时,湿淀粉勾芡即完成。

[功效] 补血益精、养血充髓。最适宜精血亏虚、产后虚嬴、阳痿遗精、虚弱劳怯、久病体虚、衰老瘦弱者。

蒜泥茼蒿

[配料] 大蒜3瓣,茼蒿250克,味精、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 茼蒿洗净,切3厘米长段,大蒜捣烂为泥备用,锅内放入清水煮开,茼蒿下锅开水焯3分钟捞出,将蒜泥、味精、食盐、麻油同时放入,搅拌均匀盛盘即可。

[功效] 开胃健脾,降压补脑。说明:茼蒿与肉、蛋等荤菜共炒,可提高其所含维生素A的利用率。大蒜含有一种“配糖体”成分,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的概率。食用大蒜最好生吃,因为大蒜中的有效成分预热会失去作用。吃蒜后,为消除气味,可用浓茶漱口或吃几枚大枣,气味即可消除。

木耳冬瓜三鲜汤

[配料] 冬瓜150克,水发木耳150克,海米15克,鸡蛋1个,食盐、水淀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洗净备用。鸡蛋打匀摊成蛋皮切宽片备用。锅内加鲜汤上火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再将冬瓜放入,开锅后撒入食盐、淀粉,起锅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 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第二十二节 冬至养生篇

冬至既是重要节气又是重要节日。古有:“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这段经文从阴阳学观点阐述了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从天文学角度说明了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明确指出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从冬至日起一定要常吃羊肉炖萝卜,这是皇家御膳“冬至”日的首选菜肴。具体做法如下:

羊肉炖白萝卜

[配料] 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 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炒双菇

[配料] 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 香菇、鲜蘑菇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开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 补益肠胃,化痰散寒。这道菜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病人更为适宜。

麻油拌菠菜

[配料] 菠菜500克,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 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 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另外,建议大家多吃山药(蒸、煮均可),它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

“补冬”常用的药膳处方

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四味:当归、芍药、川芎、地黄,或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单方:人参、当归、三七、杜仲。

用法:将备好的中药装入纱布袋,(根据自身情况取八味、四味、单味均可),放进大砂锅内,倒入清水浸泡30分钟,把清洗干净的家禽、猪脚、猪腰、鳗鱼、甲鱼等经过处理后,放入砂锅与药同煮,开锅后文火慢炖至有效成分完全渗入汤中,肉中的软骨松软宜嚼,此时药膳煲汤之味的醇香定会令你垂涎三尺。

第二十三节 小寒养生篇

每年的1月5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小寒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提醒诸位在进补时不要被 “五味之所伤”,青年人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

一般说来,青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较老年人多,而热量主要来源于糖类、脂肪。糖类主要来源于粮食之中,故青年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比例搭配,并摄入适量的脂肪,在选用药膳进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往往有些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学名痤疮,它给年轻人带来无尽的烦恼。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子、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药膳进补可选:

山药羊肉汤

[配料] 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

[做法] 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山药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 补脾胃,益肺肾。

强肾狗肉汤

[配料] 狗肉500克,菟丝子7克,附片3克,葱、姜、盐、味精适量。

[做法] 狗肉洗净切块,置入锅内焯透,捞出待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锅置火上狗肉、姜入内煸炒,烹入绍酒炝锅,然后一起倒入砂锅内,同时菟丝子、附片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内,加清汤、盐、味精、葱,用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炖2小时左右,待狗肉熟烂,挑出纱布包即可食用。

[功效] 暖脾胃,温肾阳。

素炒三丝

[配料] 干冬菇75克,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 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 健脾化滞,润燥。

丝瓜番茄粥

[配料] 丝瓜500克,番茄3个,粳米100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

[做法] 丝瓜洗净去皮,番茄洗净切小块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番茄、味精稍炖即成。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患有痤疮的人可长期食用。

第二十四节 大寒养生篇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迎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要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常用的药膳有:

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 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 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

[功效] 温中,补血,散寒。

红杞三七鸡

[配料] 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克,胡椒、味精适量。

[做法] 活鸡宰杀后处理干净,枸杞子洗净,三七4克研末,6克润软切片,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控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葱段塞入鸡腹内,把鸡放入气锅内,注入少量清汤,下胡椒粉、绍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脯上,盖好锅盖,沸水大火上笼蒸2小时左右,出锅时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补虚益血(其性温和,老年人及久病体虚、妇女产后血虚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萝卜丝

[配料] 胡萝卜250克,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 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待煸炒出香味倒入胡萝卜丝,煸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煸炒至八成熟,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盛盘即可。

[功效] 下气补中,利胸膈,调肠胃,安五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胡萝卜中含有“琥珀酸钾盐”,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高血压病人也可榨汁饮之)。

牛奶粥

[配料] 牛奶250克,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倒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继续煮至成粥。

[功效] 润肺通肠,补虚养血。

在二十四节气养生篇的最后一篇,为朋友们选择了《寿亲养老新书》中关于如何保养正气的精辟之言作为结束语,书中讲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由此可见,此乃延年益寿之根本大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