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洗澡时晕倒的急救处理

对洗澡时晕倒的急救处理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母亲孕期的原发性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⑷患急慢性肾脏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化脓性皮肤病和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响病儿的康复。总之,当孩子患有上述疾病或处于病理状态时,是不宜打预防针的。

第十一章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第一节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措施如下。

1.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用人工方法注射或口服,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使机体通过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防治某种传染病的能力。用于免疫接种的免疫原(即特异性抗原)、免疫效应物质(即特异性抗体)等皆属生物制品。

1-1 为什么要打预防针

宝宝呱呱坠地后,在产院内一般都要接种预防疫苗,即在左侧手臂上接种卡介苗。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对为什么要打预防针似乎缺乏理解,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知道,初生的孩子抵抗力很弱,一旦受到外界某些细菌或病毒的侵袭就容易得病。打预防针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抵抗某些病菌的侵袭,从而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

打预防针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呢?原来,人体受到病原菌的入侵后,便会产生一种相对应的抗体来保护自己。疾病痊愈这种抗体就会长时间地留在人体内,保护人体预防此类病菌的再次侵入。打预防针就是根据这个道理,采用人工的方法,将能使某些具有传染性的细菌、病毒杀死,或用特殊的方法减低其毒性制成的疫苗,并将这种疫苗接种到人身上,人体内便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以后假如再遇到此类病菌的入侵能发挥强大的“歼敌”作用。必须指出的是,一种预防针只能预防一种传染病,针对性强。因此,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多次预防接种,作为父母应积极配合,高度重视。

1-2 免疫接种对象

白喉、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疫苗多用于儿童,因成人经隐性感染或患病已获得免疫力。有些传染病如伤寒、霍乱等,不同年龄都可感染,故所有人群皆需接种。另外,视职业或工作性质不同需接种某类疫苗,如破伤风类毒素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战士、民兵及野外作业者。

1-3 接种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

在一次范围内,免疫力的产生与接种剂量成正比。但一次接种剂量不宜过大,否则反应过于强烈,影响健康,甚至使机体产生免疫麻痹现象。故注射剂量不可任意增减,应按生物制品使用规定进行。一般死疫苗注射2~3次,每次间隔7~10天。类毒素一般接种两次,因其吸收缓慢,故每次间隔4~6周。

1-4 接种途径

常用的有皮上划痕、皮内、皮下、口服与气雾等途径。死疫苗多用皮下注射法,活疫苗则可用皮内注射、皮上划痕或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尤以后者为佳。如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以口服为佳,而流感疫苗则以气雾吸入为佳。

1-5 接种后的副反应

预防接种后,有些人可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如接种后24小时左右局部红肿、疼痛、周围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恶心等。一般1~2天后即可恢复正常。个别人在接种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在使用马免疫血清做人工被动免疫时,必须做皮肤试验,阳性者采用脱敏疗法。

1-6 免疫接种禁忌

⑴过敏体质者:如果注射伤寒、副伤寒、百日咳死疫苗、狂犬疫苗,异种动物血清等制剂后,有可能发生猝死,应慎用。

⑵免疫缺陷病病人:不可注射活疫苗制剂;注射死疫苗或类毒素制剂,虽无危险,但不产生抗体或效果差。

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只能在停药2~4周后方可接种活疫菌,但死疫苗、类毒素和抗毒素在用药期间均可接种。

⑷凡高烧、严重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性风湿病、急性传染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均不宜接种,以防疾病恶化。

⑸孕妇:不宜注射疫苗、以防流产或早产。另外,妇女经期可暂缓注射。

⑹湿疹或其他严重皮肤病病人:不宜接种牛痘苗。

⑺但免疫接种禁忌也不可绝对化,在确须接种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进行被动免疫接种。

2)稀释后可小剂量多次注射。

3)于注射前两日服用抗组胺药。

4)注射前先进行皮肤检查。

1-7 免疫接种程序

不同的疫苗接种后,在孩子体内产生免疫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都不一样,所以每次疫苗接种的次数、剂量、间隔时间不同。有的疫苗接种1次体内即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有的疫苗须接种两次、三次甚至多次才能产生足够抵御疾病的抗体。

计划免疫程序(一)

计划免疫程序(二)

2.特殊人群如何打预防针

2-1 怀孕前最好先打风疹疫苗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母亲孕期的原发性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孕妇在孕期的三个月感染风疹,容易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此后虽然危险性降低,但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因此,在准备怀孕前,不妨去医院查查是不是该打风疹疫苗。一般来说,如果小时候得过风疹,体内都会自动产生抗体IgG为阳性,并且“终身免疫”。如从未得过风疹也没有注射过疫苗IgG为阴性,就应该考虑在怀孕之前三个月左右注射一针风疹疫苗。一般来说,风疹疫苗会在一个月内产生抗体,这时,就可以开始准备怀孕了。如果是没有提前做过防范工作的孕妇,就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一旦发现意外接触,最好尽快到医院检查,密切监视身体状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2-2 哪些孩子不能打预防针

打预防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方式,但并不是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适合打各类预防针,一般情况下,下列孩子最好不要打预防针。

⑴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小儿,若此时打预防针,会使小儿体温升高,或诱发和加重疾病。

⑵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小儿。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⑶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麻疹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疫苗和百白破混合疫苗易发生晕厥、抽筋和休克等。有严重佝偻病的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

⑷患急慢性肾脏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化脓性皮肤病和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响病儿的康复。必须指出的是,小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功能好的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⑸打预防针期间,如果宝宝有不舒服、呕吐、腹泻和严重的咳嗽等症状时,要在征得医生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总之,当孩子患有上述疾病或处于病理状态时,是不宜打预防针的。但是,这是相对而言的。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如某种烈性传染病正在流行,已严重威胁人群的健康,这时就必须考虑到传染病的危害是主要的,而打预防针的反应是次要的,对上述不宜打预防针的规定应适当放宽,但这应由医生来决定。

2-3 宝宝打预防针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当时间延误该怎么办:日本脑炎疫苗,每年3~5月要打。第一剂与第二剂应该要间隔两星期以上,到隔年的3~5月再打第三剂。若每年打一剂,效果反而不佳,但如果超过时间,是可以不打的,不需从头再来。

⑵是不是可以同时打多种疫苗:三合一和乙型肝炎疫苗是可以合用的,但不可与日本脑炎疫苗合用。而且曾经发生打完日本脑炎疫苗后有抽搐现象的人,要格外小心,不要合打。

⑶刚生病或打完预防针后,是否可以再打:通常打完预防针后,经2~3周才会产生抗体,最好隔4周后,再打其他的预防针。如果刚刚得过水痘、荨麻疹或玫瑰疹,最好也要间隔4周以上再打比较恰当。

⑷打预防针会有什么副作用:通常接受第一剂的疫苗,副作用会比较严重。比如发热达到40℃,连续两天以上,或发生抽筋、昏迷等现象,就是非常严重的副作用了。通常打三合一疫苗、日本脑炎疫苗或麻疹疫苗,会有比较严重的副作用。一般的副作用,像微微的发热38℃左右,或胃口不佳、睡不安、有点烦躁,在打完针后12小时内开始发生,有时也可以持续两天左右,这是一种模拟的毒性反应。

3.甲肝疫苗怎么打

甲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一般通过治疗以后,预后良好。现在孩子一出生都会免费接种甲肝疫苗的。甲肝疫苗怎么打才最合适?

⑴打甲肝灭活疫苗的程序为,在宝宝12~18个月时打第一针,间隔6~12个月后打第二针;成年人开始打第一针后,在随后的6~12个月中再打第二针。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打的,如正在患有严重病症的,体质易过敏的,孕妇等不能打甲肝疫苗。

⑵打甲肝疫苗以后,偶尔会出现局部红痛,全身的反应则为头痛、疲劳、发热、恶心和食欲下降等等。但是这些症状一般都会在72小时之内缓解。

⑶甲肝疫苗有四种人不能打:身体不适、发热,腋温超过37.5℃者;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患有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剂者;过敏性体质者,尤其是已知对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或以前接种疫苗有过敏反应者,禁止接种疫苗。

4.乙肝疫苗怎么打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4-1 打乙肝疫苗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⑴打乙肝疫苗前必须将疫苗摇匀,以达到有效接种。

⑵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病人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

⑶及时接种,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越早越好。如果出生48小时以后接种,效果明显降低。

⑷注射接种者一般情况,如有发热、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

⑸根据接种对象选择乙肝疫苗种类,阻断母婴传播用重组(酵母或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其他人群免疫用重组(CHO)乙肝疫苗。

4-2 乙肝疫苗的注射及注意事项

⑴目前一般按照0、1、6方法注射,即第一针后一个月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0、1、2的接种方法已经应用的比较少了。如果已经感染乙肝,则注射疫苗无效。乙肝疫苗没有治疗作用,只有预防作用。如果曾经注射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了抗体,考虑抗体会随着时间减弱,所以有必要在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后的5年内应该考虑再次接种加强针。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1~2个月应该复查乙肝两对半,如果曾经接种过,只是打加强针,没有必要再次复查。

⑵一般乙肝疫苗接种成功,抗体可以维持12年左右,但是这个年限因人而异,有少数人1~2年抗体就消失了,有人则可以维持十几年之久。如果一个人注射了乙肝疫苗后长时间没有接触到乙肝病毒,那么注射乙肝疫苗形成的免疫就会慢慢消失(过3~5年再注射一次就是为了让免疫细胞再次接触到这种灭活病毒并再产生抗体)。

⑶由于婴幼儿和成人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不同,所以有的人打乙肝疫苗容易产生抗体,而部分人不会产生抗体。乙肝疫苗第一针后大概有30%左右的人产生抗体,而第二针后有50%~70%产生抗体,第三针后90%左右产生抗体。而有的人注射后没有抗体,需要加大剂量注射,但是仍有部分人由于遗传的原因,在多次大剂量注射后仍是无法产生抗体,这类人群要避免和传染源密切接触,以防发生感染。

4-3 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⑴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

⑵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⑶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

⑷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5.怎样打狂犬疫苗

5-1 需要注射狂犬疫苗的情况及伤口处理

凡裸露的皮肤被动物咬伤或轻微抓伤或擦伤的均应注射。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伤及真皮层,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用)。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自己正确处理伤口很重要。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照下述方法处理。此外医生还应再按规范进行处理。

⑴立即挤压伤口排出带毒液的污血或用火罐拨毒,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

⑵立即清洗伤口。使用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自来水)冲伤口;用20%的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重复前两步至少15分钟。关键是洗的方法,因为伤口像瓣膜一样多半是闭合着,所以必须掰开伤口进行冲洗。用自来水对着伤口冲洗虽然有点痛,但也要忍痛仔细地冲洗干净,这样才能尽量防止感染,用2%~3%碘氟或75%酒精局部消毒。

⑶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如伤及头面部,或伤口大且深,伤及大血管需要缝合包扎时,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为前提,做抗血清处理后即可缝合。

⑷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他抗感染处理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但注射部位应与抗狂犬病毒血清和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错开。

5-2 狂犬疫苗的注射

对一般咬伤,即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应于0(第1天,注射当天)、3(第4天,以下类推)、7、14、30天各注射该疫苗1支,儿童用量相同。对严重咬伤,除应按上述方法注射该疫苗外,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40国际单位/千克体重)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国际单位/千克体重),浸润咬伤局部和肌内注射。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别加强注射1针。

5-3 打狂犬疫苗注意事项

⑴要及时、有效、正确处理伤口。

⑵严重咬伤者按要求使用抗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⑶按照科学的狂犬疫苗接种方法。

⑷保证狂犬疫苗质量。

⑸打狂犬疫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或参加激烈的体育运动、过度疲劳、着凉、感冒,以减轻反应。

⑹忌酒、浓茶等刺激性较强的饮料或食物。

⑺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制剂和氯喹等药物,可能会降低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效果,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⑻某些人免疫反应迟缓、有免疫缺陷,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恶性肿瘤、肝硬化、情绪不稳定者禁用。

⑼在注射狂犬病疫苗期间,不要注射其他疫苗。

⑽在注射狂犬疫苗前应将安瓿内的疫苗液摇成均匀的混悬液,以无菌操作将疫苗液体吸入注射器内再注射。

6.怎样打流感疫苗

6-1 流感疫苗什么时候接种好

大部分流感出现在11月到次年2月,但某些流感会延伸到春季,甚至夏季。含有最新病毒株的疫苗会在夏季末期开始提供使用,所以在9月就可以接种疫苗。《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提出,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当然,在流感流行开始以后接种也有预防效果。

6-2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吗

流感疫苗接种后,能迅速在人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通常两周内就会产生效果,保护性抗体能在人体内持续1年,但由于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并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可以保护与疫苗毒株抗原性类似的毒株感染发病或减轻发病症状。由于抗体水平下降,每年疫苗所含毒株因流行株不同而不同,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儿童在接种疫苗之后要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着水。接种后一天之内要注意观察孩子体征,少数孩子会有稍许不适,如接种部位短暂的轻微疼痛、红肿等,还有少数孩子可能会出现低烧现象,这些都属正常情况,一般24小时之后会自然消失。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局部红肿不消等现象,就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6-3 流感疫苗有哪几种,如何选择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三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国产和进口产品均有销售。每种疫苗均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三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分。这三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副作用相差不大。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流感疫苗时,要注意疫苗的类型是否适合孩子。流感疫苗有0.5毫升剂型和0.25毫升儿童剂型两种。出生不满6个月的孩子不能接种流感疫苗,6~35个月(三岁以下)儿童需要接种0.25毫升剂型疫苗,需要接种两次,之间相隔4周时间。年龄超过3岁的孩子可以接种0.5毫升剂型。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对儿童副作用较大,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接种此种疫苗。流感疫苗接种对于甲、乙型流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但对禽流感没有预防效果。

6-4 流感疫苗能预防普通感冒吗

有些人认为,流感只不过是“流行起来的感冒”,没什么了不起。其实,流感和普通感冒有着天壤之别。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普通感冒可能由多达200种不同病原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等,更多的症状是鼻塞、流鼻涕、咽痛和严重咳嗽,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也不会引起大流行。所以,流感是一种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以才需要特别加以预防。而流感疫苗是针对流感病毒某一种分型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其主要作用是促使机体产生针对这一分型病毒的抗体。这种特殊抗体对普通细菌及其他分型的流感病毒是无任何抵抗作用的。因此,儿童注射了流感疫苗就不会得感冒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也是不科学的。

6-5 流感疫苗会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⑴局部反应:在安慰剂对照双盲实验中,疫苗接种的最常见副作用是接种部位疼痛;可延续至注射流感疫苗之后两天等。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接种者可感觉注射部位疼痛和触痛。这些反应一般较轻和短暂。在多数情况中,它们在2~3天内自动消失,不需要进一步的医疗措施。

⑵轻度不良事件:在整体上,接受者能较好地耐受流感疫苗。这些疫苗是灭活的,即其中只包含无感染能力的病毒,显然不能引起疾病。因此,接种疫苗后的呼吸道疾病是与流感疫苗无关的偶然疾病。

⑶全身反应:也可出现轻度全身反应。以前未接触过疫苗中抗原的人(例如儿童)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和肌痛。这些反应在接种疫苗后6~12个小时内发生,一般持续1~2天。

第二节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阻止病程进展、防止蔓延或减缓发展的主要措施。通过定期预防体检才能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1.健康体检的重要性

健康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身体检查。一般医学家认为健康体检是指在身体尚未出现明显疾病时,对身体进行的全面检查,方便了解身体情况,筛查身体疾病,即应用体检手段对健康人群的体格检查,就是“健康体检”,或称之为“预防保健性体检”。在办理入职、入学、入伍、驾照、出国、结婚、保险等手续时的体检,是以某项特定工作或行为的体检,称之为“社会性体检”。而针对未病、初病或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体检,属于健康体检。健康体检用于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明确有无异常体征,进一步分析这些异常体征的性质。有些异常体征本身就是生理性变异,可以定期复查,有些异常体征可能是疾病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去干预和纠正,而有些体征则就是疾病的诊断依据,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健康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疾病是在损害性因素下发生内部调节机制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可以对抗和抵制其异常活动,避免出现症状时的痛苦。健康体检是从视触叩听的物理检查中,发现新的异常体征,成为自我保健、主动健康的重要方式;健康体检能从各项化验数据的量变中,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健康体检可以寻找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健康体检指导修正自身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健康体检促进 “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健康体检还能节省医疗经济开支。从长远考虑,万一有病而未及时发现,将来花的钱要多得多,而且病痛更不是金钱所能计算的。体检上的支出价有所值,比花在患病后的治疗费用、功效不清保健品的消费要划算得多。

2.如何看体检报告

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如今许多单位每年都会给员工这样一项福利体检。体检身体确实是件好事儿,可每次体检报告发下来后,许多人都会觉得“云里雾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癌胚抗原……这些项目虽年年检查,但真正能看懂结果的没几个。于是,对于体检报告最后的建议,有些人简单一看,觉得没有大问题就把报告直接塞到了抽屉里,还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一些指标不在参考值内,顿时担忧不已。下面,教大家怎样看懂这些体检表中经常看到的“数值”。

2-1 血压

测量血压已成为最常规项目,通常舒张压(即低压)超过9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高压)超过140毫米汞柱都为高血压,不过,要诊断为高血压并不是一次检测血压高就一定是高血压。此外,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则为低血压。

无论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有损健康。血压低会让人感到疲乏、无力,而血压高则会引发脑溢血、中风、心脏病,甚至肾脏疾病。所以重视血压其实是对心、脑、肾的保护。“虽然一次检查并不能判定绝对得了高血压或低血压,但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就需要大家的警惕和进一步观察。

2-2 血糖

在体检报告中,生化类检查中几乎都会有血糖这一项,而体检时的血糖通常是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为<6.0毫摩尔/升)。在确诊为糖尿病之前,一般会有三个阶段:一是餐前血糖不高,餐后血糖高;二是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不高;三是餐前餐后血糖都高,这个时期称为糖尿病前期。只有当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时,才被诊断为糖尿病。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条件较好的医院均逐步开展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它能反映三个月血糖平均水平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2-3 尿检指数

在尿液检查中,通常会看到蛋白质、白细胞、隐血、细菌等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出现阳性,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很多时候体检者会非常紧张,不过,阳性并不一定表示有问题。尿液检查标本的正确收集非常重要,最好要收集中段小便,这样不容易把一些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杂质混入其中。比如女性来例假期间检测尿液,就可能会查出隐血;而收集了前段的尿液,则会因白带混入而引起蛋白质阳性。看到体检报告上偏高或偏低的箭头,不要太过紧张,很多项目单独偏高问题不大,比如尿酸偏高,而血糖、血脂、血压都正常,而且也没有肥胖,那只要少吃点豆制品、海鲜,饮食控制好了就可以了,但如果其他几项也高,那就要警惕代谢综合征。还有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偏高,则反而是好事,这样的人容易长寿。

2-4 肝功能

肝功能在临床上检查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有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称谷-丙转氨酶(GP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或称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

在各种酶实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当病人患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会出现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降低。”

2-5 乙肝两对半

乙肝5项检测指标为乙肝病毒s抗原(HBsAG)、乙肝病毒s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对于这5项指标的判读,大部分人一头雾水,且看到阳性就害怕。上述5项中,当乙肝病毒s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出现阳性(+)为大三阳,是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期的征兆;乙肝病毒s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出现阳性是小三阳,见于普通急、慢性乙型肝炎。另外,如果仅有第2项出现阳性,说明你具有免疫力,这种阳性不是坏事;如果5项全部是阴性(-),说明目前尚未感染乙肝病毒,同时对乙肝也无免疫力。因此,乙肝检查有阳性并不都是坏事,全是阴性反倒容易被感染。

2-6 血常规

单个指标不达标不说明问题,不少体检报告血液检查结果多多少少有些不合标准。其实对无血液病、健康的体检者,主要关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其他多项,主要是方便血液科医师做综合诊断参考,单个指标或某几项指标不达标,不能说明问题。一般情况白细胞增高,可能会有感染,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减少可能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可能会有出血性疾病,全血细胞过高可能会有白血病。

2-7 血脂

甘油三酯是血脂检查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增高有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梗阻、急性胰腺炎、糖原积累病、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妊娠后期等。常规的血脂检查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2-8 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CEA旨在筛查肿瘤。尿液分析中的“癌胚抗原CEA”,是对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参考值是0~5,如果检查结果超出许多,而且一直在升高,就需要警惕了,这意味着可能有胃肠道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的危险。当然,这个结果只是代表可能,要断定是否得了癌症,还需进一步确诊。

最后,在心电图检查中,许多女性都查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因该项结果与检查时的呼吸有关,如果是年轻女性查出这项一般都没关系,年纪大的女性则要注意复查。

第三节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常用医学自救互救。

当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会情不自禁地希望“救星”出现在自己身边,在危急时刻得到真正的援助!谁是救星?那就是我们自己——接受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过的“第一目击者”,在专业救护人员未到之前,能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作出第一反应,开展自救互救,为挽回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为在医院内作进一步救治打下基础。

1.突然昏迷医院外救助

在家里、公共场所、路上等医院外的环境中,突然有人失去知觉倒下,该如何进行现场判断与紧急救护?首先要保持镇定、大胆、细心,快速评估现场环境,确保自身与伤病人的安全,如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等,同时快速评估伤病情况,先判断伤病人神志是否清醒,可以对病人进行呼唤、轻拍面颊、推动肩部,如病人没有睁眼或没有肢体运动等反应,表明意识已丧失;再观察气道是否畅通,有否梗阻,如病人有反应但不能说话、咳嗽,出现呼吸困难,可能存在气道梗阻,必须立即检查原因并予以清除;判断呼吸是否存在,检查者将自己面颊部靠近病人的口鼻处,通过一看(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流感)方法来判断病人自主呼吸是否存在。触摸大动脉(颈、股动脉)的搏动来判断心跳是否停止,非医务人员不要求依靠脉搏检查来判断,可直接通过做两次人工呼吸后评估有无正常的呼吸、咳嗽或运动来判断心跳是否停止。一旦确定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2.外伤大出血时,如何进行现场自救互救

如果被歹徒刺伤,或在生产作业中、交通事故等意外损伤出现大出血时,不要见血就慌乱。首先要沉着判断,如果出血速度快,血液鲜红、呈喷射状,有可能大动脉出血,在现场或在运送途中,一定要先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到医院后再进一步处理,否则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危及生命。现场只有一人,采取自救法,如两人以上,采取互救可能更有效。方法有压迫止血法,可就地取材,用布条、毛巾在局部紧紧包扎;或用橡胶带、布带在破损血管的近心端勒、扎紧;或采用指压止血法,即根据出血的部位将相应的动脉用手指、手掌或拳头根据出血部位,在相应供血的动脉搏动点向靠近骨头处压迫,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颈总动脉指压止血法:拇指放在颈后,用中间的三个手指在气管的正中(喉结)旁开两横指处的搏动点向颈椎方向压迫;也可采用股动脉指压止血法,用双手拇指重叠或用双手掌重叠在出血的同侧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稍下的股动脉搏动点,用力压向骨盆缘;肱动脉指压止血法将病人上肢外展与身体成90度角,手掌向上,用一手支撑病人的上臂,另一手的拇指放上臂中段肱二头肌内侧沟处的肱动脉搏动点,其余四指放在肱骨的后边,捏紧肱骨压迫肱动脉。

3.气道被堵塞怎么办

在生活中常有气道被堵塞事件发生,多见于小孩在玩耍时,把东西放在口中不小心吸入气管,或吃果冻之类吸入气道而堵塞,有年老体弱者吞咽团块食物而堵住气道,也有年轻人边吃边讲边笑造成食物吸入气道。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应立即采取自救互救。

⑴成人、儿童自救法:用自己一只手握空心拳,拳头的拇指侧置于腹部脐上两横指处,另一只手握住此拳,两手同时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或将上腹部在椅背、桌边、栏杆等坚硬物上快速向内向上冲击下压。

⑵互救法:救护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绕病人腰部,令病人弯腰低头张口,救护者用⑴中同样方法、在同样部位向上冲击。

⑶婴儿背部扣击法:救护者取坐位或蹲位,将婴儿俯卧在救护者的一只前臂上,并放在自身大腿上,头朝下,手托住婴儿的下颌角使头部轻度后仰,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根扣击婴儿背部肩胛区,连续5次,如异物仍未排出,就转为胸部冲击性挤压。

⑷其他方法:救护者将婴儿仰卧于救护者一前臂上,并放在自身大腿上,头部朝下,另一只手的两指在婴儿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下一横指处快速向下冲击性按压5次。

4.如何就地抢救心梗病人

心肌梗死发作的最初几小时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此时搬动病人,甚至扶着病人勉强行走去就医,会扩大心肌梗死的范围,加重病情。此时应作一些简单必要的现场急救,才能稳定病情。心肌梗死虽然发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1周内会出现各种先兆症状,其中最明显的是心绞痛。如果家里有人出现严重的心绞痛,首先应让病人就地休息,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心绞痛十分剧烈,可使用亚硝酸异戊酯。若以上用药仍不能缓解病痛,说明病人已经发生了心肌梗死。此时不要惊慌失措,要镇定病人情绪,尽量减少病人不必要的体位变动,同时口服两片安定。若病人出现休克,应将病人平卧,采取头低足高位,以增加头部血液循环。同时呼叫“120”,如有条件立即给病人吸氧,等候急救车到来。

5.脑中风的互救

患有高血压的人,如果血压控制不良,或在未知情况下血压一直偏高,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容易发生脑出血,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病人开始会感到头痛、头晕,随即可能出现手脚活动不灵、说话不流利,口角出现歪斜、视物不清,甚至会出现突发性昏迷,喷射状呕吐等症状。看到这种情况,家属不要慌,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时,可以先让病人侧卧,保持不动,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千万不要灌药或喝水。为了避免加重脑出血,搬运过程中要尽量少颠簸,最好就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院。在车辆、担架上,要保持病人头高位,不要晃动(可以用手固定)。同时还应将病人的头歪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死亡。

清晨,有些高血压或者患慢性疾病的病人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俗称脑血栓。发病后的6小时尤其重要,一旦超过6小时,就失去了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脑组织可能因为缺血时间过长,而发生各种中风后遗症。所以,发现病人有言语不清、肢体轻瘫或发麻的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了解是否发生了脑梗死。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时候,家属可以让病人平躺,去掉枕头,更不要贸然用药。即使血压高,也不要给病人服用降压药,以防止血压降低后影响脑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因此,对待脑梗死病人,家属要争分夺秒护送病人去医院,以赢得最佳治疗时间。

6.休克应该如何紧急抢救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的综合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性休克,其特征为迅速发生的精神呆滞或烦躁不安、体力软弱、四肢发冷、皮肤潮湿而苍白或有轻度发绀、脉细弱而快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在<80毫米汞柱(10.7千帕)以下,若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生命。

急救方法:①尽可能少搬动或扰动病人,松懈病人衣扣,让病人平卧,头侧向一方(如心源性休克伴心力衰竭者,则应取半卧位)。有严重休克的,要放低头部,抬高脚;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肺水肿者可稍微提高床头;注意保暖,但勿过热,有时可给热饮料如浓茶或姜汤一杯;有条件的可吸氧。针刺人中、十宣穴,或加刺内关、足三里。密切观察心率、呼吸、神志改变,并作详细记录。②出血,应立即止血。③急送医院抢救。

附: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休克,必须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除休克的一般抢救外,可立即注射(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成人一次用量为1毫升,儿童为0.5毫升,必要时可静脉或心内注射,若休克症状不见缓解,可每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直至脱离危险为止。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7.突然剧烈头痛急救方法

青年人爱活动,易激动,这是很正常的。然而有些人在用力或激动后,会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头像要爆炸一样,同时伴有剧烈而频繁的呕吐,颈项僵硬,甚至出现神志不清,这是一种脑血管意外,医学上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是由于脑血管先天性膨大、畸形破裂所致。这种病来势较快,需要立即治疗,控制出血。发病时应先将病人扶到床上休息,切勿摇动其头部。可给病人饮一杯浓的糖开水(一碗水中加50~100克食糖),并服“去痛片”l~2片,然后送医院进一步诊治。如果治疗及时,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可以康复,很少留下残疾。

8.小腿抽筋急救法

小腿抽筋也叫“腓肠肌痉挛”,主要是指脚心和腿肚抽筋。发作时不仅疼痛难忍,而且还不能活动,常在游泳时发生。如不及时抢救,常常会溺水而死。

⑴急救措施:①在游泳时发生小腿抽筋时,一定不要慌张,先深吸一口气,把头潜入水中,然后像海蜇一样,使背部浮在水面,两手抓住脚尖,用力向自身方向拉。一次不行的话,可反复几次,肌肉就会慢慢松弛而恢复原状。如果逞强硬想上岸,往往会适得其反而溺毙。所以,在游泳时即使不发生抽筋,也要反复练习这种急救方法。②在日常生活中,小腿抽筋的病症也时常发生,此时,可迅速地掐压手上合谷穴(即手臂虎口、第一掌骨与二掌骨中间陷处)和上嘴唇的人中穴(即上嘴唇正中近上方处)。掐压20~30秒之后,疼痛即会缓解,肌肉会松驰,其有效率可达90%。如果再配合用热手巾按揉,用手按摩,效果会更好。

⑵注意事项:①小腿抽筋是在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或脚部受冷时,由于肌肉供血不足引起的。游泳前睡眠不足或未进早餐,可能成为诱因,因此要注意休息和保持营养。②在游泳前一定要做预备体操,预防在游泳时突然发生小腿抽筋。

9.煤气中毒及家庭急救

提到煤气中毒,就得先谈谈什么是煤气。煤气是煤或其他含碳物质在燃烧不全时产生的一种混合性气体,其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毒性最大,所以,我们一般所说的煤气中毒,实际上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家庭中发生煤气中毒原因,在北方,主要是由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和炉灶、烟囱漏气等原因造成的;在南方,多为用燃煤气的红外线取暖器洗澡,或整夜点着取暖器睡觉,因煤气泄漏而发生。当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与血液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且不易解离,导致人体缺氧而发生中毒。

煤气中毒的表现:轻度中毒者,感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无力等。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数小时后即可恢复。中度中毒者除以上症状加重外,尚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步态不稳、嗜睡甚至昏迷。一般治疗1~2天即可恢复,无明显后遗症。重度中毒可迅速昏迷,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深度中毒常并发肺炎、肺水肿、心肌损害、中毒性神经精神障碍。由于煤气中毒的程度与病人在中毒环境中所处时间长短及空气中毒气浓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所以,当发现家庭有人发生煤气中毒时,应当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⑴煤气中毒家庭急救4步骤:

1)首先要打开门窗并将病人从房中搬到空气新鲜、流通而温暖的地方,同时关闭煤气灶开关,将煤炉抬到室外。

2)检查病人的呼吸道是否畅通,发现鼻、口中有呕吐物、分泌物应立即清除,使病人自主呼吸。对呼吸浅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见后人工呼吸操作要领)。

3)给病人盖上大衣或毛毯、棉被,防止受寒发生感冒、肺炎。可用手掌按摩病人躯体,在脚和下肢放置热水袋,促进吸入毒物的消除。

4)对昏迷不醒者,可以手指尖用力掐人中(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十宣(两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0.1寸处)等穴位;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可给饮服浓茶水或热咖啡。

一般轻症中毒病人,经过上述处理,都能逐渐使症状消失。对于中毒程度重的病人,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应尽快送往医院,并应注意在运送病人途中不可中断抢救措施。

⑵煤气中毒,救人也要救手。

很多人在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以后,只知道要开门开窗、打求救电话等。发现煤气中毒者之后,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不要忘记把压在其身体下面的手尽快拿开,以免其手部、上肢神经,尤其是桡神经容易受压而因长时间缺血造成损伤。这主要是由于人在煤气(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后,肢体长时间被压在身体下面,造成肢体供血不全。因为肌肉缺血后,很快发生肿胀,继而出现肌肉中心坏死;同时神经组织由于外力压迫和本身的缺血造成损伤;这些损伤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那么肌肉和神经组织因长时间缺血,继而肿胀、坏死,最后肌肉组织失去弹性,呈挛缩状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后,在48小时内得到及时的、准确的治疗,有可能终止病变的发展,减少肢体的残疾,甚至可以治愈。如果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肌肉神经坏死,治疗起来就相当困难,将给肢体留下不可恢复的残疾,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都有不同程度丧失。所以,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以后,尽量把中毒者身体放平,不要让中毒者肢体压在自己或其他中毒者身体的下面。到医院经抢救治疗后,即使没有生命危险,如果发现肢体由于受压肿胀而无法正常活动时,应立即到相应的专科医院获得及时治疗,以减少因肌肉神经缺血坏死而引起的并发症。因此,及时、准确地治疗对减少肢体的残疾是非常重要的。

10.烫伤的基本处理

日常生活里,烧伤烫伤的情况非常多见。怎样才是正确的处理办法?请记住以下的处理原则:①在10秒以内找到自来水龙头,放大水冲伤处。②冲,继续冲。起码要持续15~30分钟。③如果有大水泡,注意保护其表皮不要脱落。④如果烧伤严重,表皮已经脱落,则用塑料薄膜覆盖,再用水冲,保鲜膜是最好用的,实在没有随便什么塑料袋都可以。⑤先不要考虑污染,将快速冷处理放在第一位。感染是以后的事,来得及处理。当前最要紧的是减低热化学作用对肉体的损害。⑥抽空打电话叫救护车或者自行打的去医院。

11.对洗澡时晕倒的急救处理

有的人在洗澡时常会出现心慌、头晕、四肢乏力等现象。严重时会失意倒在浴室,受到外伤。

⑴急救措施:①出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只要立即离开浴室躺下,并喝一杯热水,慢慢就会恢复正常。②如果症状较重,要放松、休息。取平卧位,最好用身边可取到的书、衣服等把腿垫高。待稍微好一点后,应把窗户打开通风,用冷毛巾擦身体,从颜面擦到脚趾,然后穿上衣服,头向窗口,就会恢复。

⑵注意事项:①为防止洗澡时出现不适,应缩短洗澡时间或间断洗澡。另外,洗澡前可喝一杯温热的糖开水。②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病人应避免长时间洗澡。③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稳定肌体神经调节功能。④为了预防洗澡时突然昏倒,浴室内要安装换气扇,这样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⑤洗澡时禁忌吸烟,洗完之后立即离开浴室。

12.如果发现割脉如何处理

割脉引起大量出血,使肢体循环血量骤减,若延误抢救时间则会出现休克而死亡。

急救方法:①迅速将无菌棉垫或消毒纱布多层压迫止血,或加压包扎伤口。②加压包扎后出血仍不止者,应在心脏近端按规定方法行止血带止血,或在血管搏动明显处采用血管钳止血。③自杀者取头低足高位,以保证脑部和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④送医院急救。

13.做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领

一个人呼吸停止后2~4分钟便会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病人实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将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⑴操作要领:

1)病人仰卧,面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2)抢救者位于病人头旁,一手捏紧病人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病人的口吹气,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

3)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

⑵注意事项

1)成人每次吹气量应大于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低于800毫升,通气可能不足;高于2000毫升,常使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内压,使胃胀气而导致呕吐,引起误吸。

2)每次吹气后抢救者都要迅速掉头朝向病人胸部,以求吸入新鲜空气。

3)对小孩3秒一次,一分钟20次。要有规律地、正确地反复进行。

4)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应摸摸颈动脉、腋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如果没有脉搏,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14.流鼻血的急救

生活中,流鼻血的症状相当轻微时,不妨捏鼻子自行急救。其方法是:

⑴坐下并松开围在颈项上的衣物。

⑵稍向前倾,不要仰头,应任由鼻血从鼻腔流出,而非倒流往咽喉。

⑶用嘴呼吸,紧捏鼻梁部分约5分钟。

⑷5分钟后若鼻腔止血,便可放松鼻梁,否则应继续捏紧鼻梁。

⑸鼻腔止血后,继续以口呼吸,4小时内不要擤鼻子或尝试清除鼻腔内的血块。

如果这样仍然无法使出血得到控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15.鱼刺刺伤急救法

吃鱼时,不慎将鱼刺卡在喉咙里,也会引起很多麻烦,如果引起炎症,说不定要长期求医。

⑴急救措施:对较小的鱼刺,有时随着吞咽,自然就可滑下去了。如果感觉刺痛,可用手电筒照亮口咽部,用小勺将舌背压低。仔细检查咽峡部,主要是喉咽的入口两边,因为这是鱼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发现刺不大,扎得不深,就可用长镊子夹出。对较小的细刺,也可用食醋或威灵仙煎汤含漱,效果也较为理想。

⑵注意事项:较大的或扎得较深的鱼刺,无论怎样做吞咽动作,疼痛不减,喉咙的入口两边及四周如果不见鱼刺,就应去医院治疗。

当鱼刺卡在嗓子里时,千万不能让病人囫囵吞咽大块馒头、烙饼等食物。虽然有时这样做可以把鱼刺除掉,但有时这样不恰当的处理,不仅没把鱼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严重时感染发炎就更麻烦了。如果大口咽饭鱼刺仍不掉时,自己就不要再动手。有时鱼刺已掉,但还遗留有刺的感觉,要等待观察一下,如果仍感到不适,一定要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16.老人倒地时的急救

⑴常见的原因:①中风。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常发生昏迷、偏瘫等。②眩晕。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一般无意识障碍。③晕厥。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④心绞痛。急性发作。⑤不慎摔跤。骨折及癫痫等。

⑵急救原则: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突然摔倒,旁人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很可能“帮倒忙”。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若损及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的,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下急救药,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立即打急救电话“120”。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回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个人托头、胸部,一个人托腰、臀部,一个人托腿、脚,动作宜缓慢平稳。动作粗暴只会加重病情,切记,切记!

17.中暑病人的救护方法

高温中暑常发人群有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产妇和婴儿等。若有人员中暑,其救护办法如下。

⑴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⑵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⑶尽快降低体温至38℃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30分钟。

⑷意识清醒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⑸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另外,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18.狗、猫咬伤后第一时间的自救

一旦被狗、猫咬伤,重要的是做好现场救护工作。凡是狗、猫咬伤,不管是疯狗、病猫还是正常的狗、猫(据文献报告,有相当多的正常狗、猫的唾液中带有狂犬病毒),千万不要急着去医院找医生诊治,而是应该立即、就地、彻底冲洗伤口。万一找不到水源,甚至可以用人尿代替清水冲洗,随后再设法找水源。

冲洗伤口一是要快,分秒必争,以最快速度把沾染在伤口上的狂犬病毒冲洗掉。因为时间一长病毒就进入人体组织,沿着神经侵犯中枢神经,置人于死地。二是要彻底。由于狗、猫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时,尽量把伤口扩大,让其充分暴露,并用力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而且冲洗的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对着自来水龙头急水冲洗。三是伤口不可包扎。除了个别伤口大,又伤及血管需要止血外,一般不上任何药物,也不要包扎,因为狂犬病毒是厌氧的,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狂犬病毒会大量生长。伤口反复冲洗后,再送医院做进一步伤口冲洗处理(牢记到医院后伤口还要认真冲洗),接着应接种预防狂犬病疫苗。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千万不可在被狗、猫咬伤后,伤口不做任何处理,错上加错的是不仅伤口不冲洗,而是涂上红药水包上纱布更有害,切忌长途跋涉赶到大医院求治,而是应该立即、就地、彻底冲洗伤口,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

19.家庭急救六项注意

一旦家中出现危重病人,现场人员(含家庭人员)的及时救护,对病人的安全至关重要。家庭急救须注意以下六项:

⑴救护人员自身要镇静。切忌慌张,慌张易出差错。譬如遇人触电,首先应切断电源,用木棍等绝缘物拨开电线,再行抢救。

⑵首先观察病人的生命活动体征,如心跳、呼吸、血压以及瞳孔反应。一旦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刻做人工呼吸(如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不要忙于包扎伤口和止血,否则连病人死了也不知道。

⑶不要随意推摇病人。如遇骨折、脑出血,随意搬动会扩大病情。

⑷不要舍近求远。伤病员呼吸心跳停止时,应在就近医疗单位进行初级急救,之后再送大医院,避免病人在途中死亡。

⑸切忌乱用止痛药。有些家庭备有药箱,若急性腹痛服用过量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诊断。

⑹严禁滥进饮料。胃肠外伤病人不可以喝水进食,烧伤病人不宜喝白开水,急性胰腺炎病人应禁食,昏迷病人强灌饮料会误进气道引起窒息。

20.家庭急救九大禁忌

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可随时也会有各种小的意外情况发生,如何准确判断并在第一时间内实施急救,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⑴急性腹痛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应尽快去医院查诊。

⑵腹部受伤内脏脱出后忌立即复位。脱出的内脏须经医生彻底消毒处理后再复位,防止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⑶使用止血带结扎忌时间过长。止血带应每隔1小时放松15分钟,并做好记录,防止因结扎肢体时间过长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

⑷昏迷病人忌仰卧。应使其侧卧,防止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更不能给昏迷病人进食、进水。

⑸心源性哮喘病人忌平卧。因为平卧会增加肺脏瘀血及心脏负担,使气喘加重,危及生命,应取半卧位使下肢下垂。

⑹脑出血病人忌随意搬动。如有在活动中突然跌倒昏迷或患过脑出血的瘫痪者,很可能有脑出血,随意搬动会使出血更加严重,应平卧,抬高头部,即刻送医院。

⑺小而深的伤口忌马虎包扎。若被锐器刺伤后马虎包扎,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⑻腹泻病人忌乱服止泻药。在未消炎之前乱用止泻药,会使毒素难以排出,肠道炎症加剧,应在使用消炎药痢特灵、黄连素、氟哌酸之后再用止泻药,如易蒙停等。

⑼触电者忌徒手拉救。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刻切断电源,并马上用干木棍、竹竿等绝缘体排开电线。

2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请及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

⑴出现胸痛或胸闷的症状,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5分钟后,这些症状没有改善。

⑵出现中风的症状,如身体一侧突然感到刺痛、麻木或虚弱;突然感到严重的头痛;视力或言语能力突然发生改变;步履蹒跚或笨拙。

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⑷咳嗽带出粉色泡沫状的痰。

⑸心跳突然加快或不齐,并且感到头晕目眩、恶心或感觉要失去知觉。

⑹出现心脏衰竭加重的迹象:两天内体重增加1~1.5千克;脚踝或下肢肿胀加重;呼吸变得更加困难;卧躺时呼吸比平时更困难,或在夜间因呼吸困难而惊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