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消化系统大体解剖
【实验目的】
1.了解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上、下消化道的划分。
3.熟悉固有口腔的境界、腭扁桃体的位置,咽峡的构成、舌的形态构造、牙的形态构造、腮腺的位置及导管的开口部位,了解牙的名称和排列。
4.熟悉咽的形态、位置、分部,了解各部的结构特点。
5.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生理性狭窄部位。
6.掌握胃的位置,熟悉胃的形态和分部,了解胃的毗邻。
7.掌握小肠各分部的位置、十二指肠的形态,熟悉小肠各部的结构特点。
8.掌握大肠各分部的位置、阑尾的位置,熟悉直肠的毗邻。
9.掌握肝的形态、位置。
10.掌握胆囊的位置,熟悉肝外胆道的组成。
11.熟悉胰的位置和形态。
【实验要点】
1.口腔境界与内器。
2.消化管各部的位置和形态。
3.肝、胆、胰的位置和形态。
4.腹、盆部各器官的位置及毗邻关系。
【实验器材】
1.模型。
(1)人体半身模型(头颈部正中矢状切和完整胸腹腔脏器)。
(2)牙的纵切。
(3)胃冠状切。
(4)男、女性盆腔正中矢状切。
(5)直肠与肛管冠状切。
2.离体标本。
(1)头颈部正中矢状切。
(2)唾液腺概观。
(3)空肠和回肠段(纵切示内腔)。
(4)回盲部(示回盲瓣和阑尾)。
3.去腹前壁尸体标本1具。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演示
(一)口腔和咽
1.口唇和颊
利用活体,指导观察唇、口裂、口角、人中、鼻唇沟和面颊。
2.腭、舌、咽
(1)利用头颈正中矢状切标本和模型,指导观察。
1)腭:硬腭,软腭,腭扁桃体。
2)舌:舌黏膜,舌肌。
3)咽:咽的分部及各部主要结构见表7-1。
表7-1 咽的分部及各部主要结构
(2)利用活体指导观察舌尖、体、根,舌乳头,界沟,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咽峡的境界。
3.牙
(1)利用牙的纵切模型,指导观察牙的形态结构。
(2)利用活体指导观察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的位置和形态,牙的排列。
4.口腔腺
利用唾液腺概观标本,指导观察各口腔腺的位置及导管的开口部位。
(二)食管
利用人体半身模型(移除心肺模型),指导观察食管(表7-2)。
表7-2 食管
(三)胃
1.利用人体半身模型,指导观察胃的位置和毗邻(表7-3)。
表7-3 胃的位置和毗邻
2.利用胃的模型和胃冠状切模型,指导观察胃的分部和主要形态结构(表7-4)。
表7-4 胃的分部和主要形态结构
(四)十二指肠和胰
利用人体半身模型(移除腹腔脏器,原位保留胃、十二指肠和胰),指导观察十二指肠与胰(表7-5)。
表7-5 十二指肠与胰
(五)空肠和回肠
利用去腹前壁尸体和空、回肠纵切离体标本,指导观察空肠、回肠比较(表7-6)。
表7-6 空肠、回肠比较
(六)大肠
1.位置
利用去腹前壁尸体,揭开大网膜指导观察。
(1)回盲部与阑尾:居右髂窝内。
(2)结肠:①升结肠位于右腹外侧区,被腹膜固定;②结肠右曲邻肝右叶;③横结肠自右向左横行,有系膜悬挂,活动;④结肠左曲邻脾;⑤降结肠位于左腹外侧区,被腹膜固定;⑥乙状结肠位于左髂窝和小骨盆后壁前,有系膜牵拉,活动。
(3)直肠:骨盆腔内,骶骨前。
2.盲肠和结肠的特征
利用去腹前壁尸体,揭开大网膜指导观察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3.回盲部
利用回盲部标本,指导观察回盲瓣的形态、阑尾开口和阑尾根部与三条结肠带的关系。
4.直肠和肛管
(1)利用男、女性骨盆正中矢状切模型,指导观察直肠的骶曲、会阴曲和毗邻。
(2)利用直肠与肛管冠状切模型,指导观察直肠壶腹、直肠横襞、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梳(痔环)、白线、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
(七)肝
利用去腹前壁尸体或人体半身模型和肝的模型,指导观察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表7-7)。
表7-7 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八)胆囊及输胆管道
利用去腹前壁尸体(揭开大网膜)指导观察胆囊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以及输胆管道。
二、大体观察
将学生分成模型观察组、离体标本观察组和尸体观察组,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自行观察、辨认,以轮换方式完成对各组标本或模型的观察过程。
三、回顾与思考
1.通过观察,分别细说胃和肝的毗邻关系。
2.请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的位置可能产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