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消化系统微观解剖
【实验目的】
1.掌握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2.掌握胃底腺各组成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特征,熟悉胃壁各层组织结构特点。
3.掌握小肠组织结构各层特点,熟悉绒毛的结构,了解潘氏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4.熟悉大肠组织结构各层的特点,了解阑尾组织结构特点。
5.掌握肝小叶的组织结构,熟悉肝门管区组织结构。
6.掌握胰的组织学结构,熟悉胰岛细胞的组成。
【实验要点】
1.胃组织结构。
2.空肠组织结构。
3.肝组织结构。
4.胰组织结构。
【实验器材】
1.示教片:舌黏膜、口腔腺、食管、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阑尾。
2.观察片:①胃;②空肠;③肝;④胰。
3.多媒体。
4.显微镜。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多媒体图片演示
(一)舌(图8-1,图8-2)
图8-1 舌体微细结构
图8-2 舌味蕾
(二)食管(图8-3,图8-4)
图8-3 食管壁四层结构
图8-4 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层
(三)胃(图8-5,图8-6,图8-7,图8-8)
图8-5 胃底壁四层结构
图8-6 胃底黏膜
图8-7 胃底腺
图8-8 颈黏液细胞
(四)小肠
1.绒毛(图8-9,图8-10,图8-11)
图8-9 肠绒毛
图8-10 小肠黏膜上皮
图8-11 中央乳糜管
2.肠腺(图8-12,图8-13)
图8-12 小肠腺
图8-13 潘氏细胞
3.淋巴组织(图8-14)
图8-14 淋巴组织
4.十二指肠(图8-15)
图8-15 十二指肠微细结构
5.空肠(图8-16)
图8-16 空肠微细结构
(五)大肠
1.阑尾(图8-17)
图8-17 阑尾微细结构
2.结肠(图8-18)
图8-18 结肠微细结构
(六)消化腺
1.口腔腺(图8-19,图8-20,图8-21)
图8-19 腮腺微细结构
图8-20 下颌下腺微细结构
图8-21 舌下腺微细结构
2.肝(图8-22,图8-23,图8-24,图8-25)
图8-22 肝小叶
图8-23 肝板和肝血窦
图8-24 胆小管
图8-25 肝门管区
3.胰(图8-26,图8-27,图8-28)
图8-26 胰腺微细结构
图8-27 胰岛
图8-28 胰腺泡心细胞和闰管
二、示教
1.舌黏膜
2.口腔腺
3.食管
4.十二指肠
5.回肠
6.结肠
7.阑尾
三、光镜观察
(一)胃(H.E染色)
1.肉眼观察
紫蓝色多绒的带状区是黏膜;淡红色区为黏膜下层;较深的红色区为肌层;外膜显示不清。
2.低倍观察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界线清楚;核位于细胞基底部;胞质含大量粘原颗粒,较清亮;细胞分泌的黏液覆于上皮表面;上皮下陷成胃小凹,切片上呈深浅不一、宽窄不等的裂隙。
(2)固有层:大量胃底腺紧密分布。
(3)黏膜肌层:薄,呈深红色,紧贴胃底腺。
(4)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等,染色相对较浅。
(5)肌层:厚,分内斜、中环、外纵3层,各层不易分清。
(6)外膜:为结缔组织,被覆单层扁平上皮,但多不完整。
3.高倍观察
选一纵切胃底腺观察。
(1)主细胞:呈柱状,较小;核近基底部;胞质呈蓝色。
(2)壁细胞:腺颈部较多;呈圆形,较大;核居中;胞质呈红色。
(3)颈黏液细胞:数量少,散在于主细胞和壁细胞之间;呈砥柱状;胞质呈淡红色;核扁圆,紧贴基底部。
(二)空肠(H.E染色)
1.肉眼观察
黏膜(紫蓝色)、黏膜下层(淡红色)、肌层(深红色)和浆膜(不易看清)。
2.低倍观察
(1)绒毛:黏膜表面许多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突出肠腔形成的指状突起,甚密,纵切、横切和斜切状的均有,有的游离于肠腔内。
(2)肠腺:呈圆形、椭圆形或盲囊形等不同形状的管状切面。有的可见其导管通向肠腔。
(3)黏膜肌层:较薄,染成红色。
(4)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色浅,含血管等结构。
(5)肌层:浅层呈块状的为环行肌,深层纵行肌被纵切。
(6)浆膜:为薄层结缔组织和单层扁平上皮(间皮)构成。
3.高倍观察
(1)绒毛:选一结构完整的绒毛纵切面观察。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界清;上皮游离面呈深红色的薄层带状结构为纹状缘(微绒毛)。杯状细胞散在上皮细胞之间,胞质呈空泡状,核在基底部呈三角形或不易见到。
2)固有层:即绒毛中轴的疏松结缔组织,可见散在平滑肌、细胞和中央乳糜管(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与绒毛长轴平行,管壁由内皮围成,管腔较大,也有因呈闭合状态而不易辨认。
(2)小肠腺:肠腺上皮与绒毛上皮相似,胞质偏深蓝色,杯状细胞少。基底部,有三五成群的潘氏细胞,胞质顶部含分泌颗粒。
绘制高倍镜下小肠绒毛图,并注明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纹状缘、中央乳糜管、毛细血管、平滑肌。
(三)肝(H.E染色)
1.肉眼观察
切片呈红色,可见若干个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肝内静脉管道。
2.低倍观察
(1)人肝小叶分界不清,动物(如家兔)肝小叶之间分界明显。
(2)取一典型肝小叶观察,可见胞质染成红色的肝细胞连成条索状肝索(肝板的剖面);肝索互连成网,并大致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排列。肝索之间的空隙为肝血窦,相邻肝血窦互相连通成网状。
(3)更换视野,找到位于若干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区,即门管区。可见门管区内有小叶间动脉(壁厚、腔小而圆)、小叶间静脉(壁薄、腔大而不规则、腔内含血液)和小叶间胆管(壁厚、略大而规则)3种管道。
3.高倍观察
(1)肝小叶:
1)中央静脉:管腔不规则,管壁不完整,可见肝血窦的开口。有的腔内可有血液。
2)肝索: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较大;胞质红色;核大而圆居中,有的见2个核。
3)肝血窦:腔较大,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核呈梭形或扁椭圆形;窦腔内可见形状不规则的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
(2)门管区:主要由3种管道组成。
1)小叶间静脉:壁薄,腔最大而不规则。
2)小叶间动脉:壁较厚,管腔最小。
3)小叶间胆管:管壁由单层立方或单层矮柱上皮围成。胞质着色浅,界线不清,核圆,排列整齐。
绘制低倍镜下肝小叶和门管区图,注明中央静脉、肝索、肝血窦、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
(四)胰腺(H.E染色)
1.肉眼观察
呈紫蓝色片状,可见形态大小不一的导管切面。
2.低倍观察
结缔组织分隔实质成多个小叶。每个小叶内可见大量染成红紫色、大小不一的腺泡;腺泡间染色较淡的细胞团即胰岛。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内可见呈圆形的导管和血管。
3.高倍观察
(1)腺泡:为浆液性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界线不清。胞质顶部呈深红色,含有许多嗜酸性的酶原颗粒;胞质基部呈紫蓝色(因基部胞质富含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为较强的嗜碱性)。核圆,呈紫蓝色,位于基底部。腺泡中体积较小、胞质透亮的细胞,即为泡心细胞。
(2)胰岛:由大小不一、染色较浅的细胞聚集成团索状,细胞界限不清。胰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切片为H.E染色,故而胰岛的各种细胞不能分辨。
(3)导管:位于腺泡之间。闰管由单层扁平或单层立方上皮围成。管腔小,胞质着色浅,有时在纵切面上仅见到扁圆形的胞核。小叶内导管,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周围有少量结缔组织。小叶间导管,由单层柱状上皮围成,周围有较多的结缔组织。
四、回顾与思考
胆小管存在于何处?它与肝血窦相隔哪些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