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补血降火汤证

补血降火汤证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方系《摄生众妙方》定喘汤。因本证属虚证,而槟榔为攻邪之药,故配五味子以收敛肺气,防其通下之虑。故认为本方证拟方用药至为恰当,尤宜于平素脾肺虚寒咳喘病人,对患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者可以参考此方治疗。本证论述与此相同,《金匮要略》设此方证,是讲外感风热,水饮内动,挟水饮上逆,以致肺气胀满,喘促气急。故用于血虚火旺的喘证。

喘促类

定喘汤证

【原文】

喘促症,或由肺气壅遏而致。或由肾气不纳而然。此所以有呼短吸短之异,即以有虚实之分也。盖喘疾最难医,而握要以图[1],当以定喘汤为主治。

定喘汤:白果十个炒、麻黄一钱五分、苏子二钱、半夏二钱、款冬花二钱、桑白皮二钱、杏仁一钱、甘草一钱。

【注释】

[1]握要以图:掌握要领,以图达到目的。此处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要掌握要领,以此制订治喘证的权宜之计。

【提要】

概说喘证的成因及其基本治法。

【述评】

喘证分外感和内伤,分虚喘和实喘,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其病机复杂,治疗亦难,正如《医宗必读·喘》所说:“治实者攻之即效,无所难也。治虚者补之未必即效,须悠久成功,其间转折进退,良非易也”(《中医内科学》69页),其说即是。

本方系《摄生众妙方》定喘汤。该方以麻黄宣肺平喘;桑白皮、黄芩清热肃肺;苏子、款冬、杏仁、半夏降气化痰。其中麻杏草相配,即三拗汤宣肺平喘;以白果收敛肺气。方义突出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作者将此方用作喘证的基础方而去黄芩,因原方中清泻肺热已有桑白皮,故去黄芩,使苦寒不至于太过,是考虑到了其适应症的广谱性。此即是作者对原定喘汤的灵活化裁运用。联系临床看,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病史的人,在因外感引起急性发作时,尤宜用本方治疗。

六君子温脏汤证

【原文】

脾肺虚寒,气喘痰嗽,以六君子温脏汤治之。

六君子温脏汤:炙党参三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陈皮一钱五分、干姜一钱五分、细辛一钱五分、五味子二十粒、槟榔二钱、炙甘草一钱五分。

【提要】

喘证脾肺虚寒的证治。

【述评】

脾虚寒则水湿失于运化而聚湿为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一说,痰湿既生,上犯于肺,壅塞肺窍,故有“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湿痰壅肺,肺失宣降,故见气喘痰嗽之症。本证病位在脾肺,其本在脾气虚弱,其标为痰湿壅肺。其治在本,故以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化痰除湿,加干姜、细辛温补脾阳,与六君子合为共治脾虚之本。加槟榔降气通腑,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得通,而上逆之肺气自可肃降,加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以固肺虚。故认为本方证拟方用药有以下特点:①选用六君子汤为治脾气虚弱之基础方,且补而不滞,又有燥湿化痰作用,宜于脾虚生痰之证;②所加干姜温中散寒,为温煦脾阳之要药,细辛温经通阳,与干姜相伍用于寒湿痰饮之证,起到助阳散寒,化气行湿作用;③所加槟榔,取其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之生理关系,用槟榔通腑行气利水以促肺之肃降。因本证属虚证,而槟榔为攻邪之药,故配五味子以收敛肺气,防其通下之虑。可谓是只取其通腑以促肺之肃降,有表里相引之意。故认为本方证拟方用药至为恰当,尤宜于平素脾肺虚寒咳喘病人,对患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者可以参考此方治疗。

半夏越婢汤证

【原文】

喘促,目如欲脱[1],以半夏越婢汤治之。

半夏越婢汤:半夏三钱、麻黄二钱、酒炒白芍二钱、枳实二钱、石膏二钱、生白术二钱五分、甘草一钱。

【注释】

[1]目如欲脱:病人自觉两目困胀,目珠似欲突出之感。

【提要】

咳喘,饮热郁肺的证治。

【述评】

《金匮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讲义》85页)。本证论述与此相同,《金匮要略》设此方证,是讲外感风热,水饮内动,挟水饮上逆,以致肺气胀满,喘促气急。本方证在《金匮要略》方的基础上,将以石膏为主药改为以半夏为主药,用白术、白芍、枳实疏肝理气健脾,而易原方调和营卫的生姜、大枣,可见本方突出了理气降逆并疏肝健脾,减弱了解表清热、调和营卫的作用。即越婢加半夏汤侧重治表,半夏越婢汤侧重治里。这是两方证的区别点,故作者拟本方名时将半夏冠于方名之首,故曰半夏越婢汤。

据临床所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病人,在复感风寒感冒时,即属外寒引动内饮,导致复发或加重。此时即应表里同治,尤宜参考本方。

三子汤证

【原文】

气实而喘,以三子汤治之。

三子汤:苏子三钱、白芥子三钱、莱菔子三钱,炒煎服。

【提要】

喘促气逆痰滞的证治。

【述评】

本条讲“气实而喘”,按三子汤方义,证属气逆痰滞、痰涎壅盛的喘证。三子汤系为《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用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主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方剂学》201页)。本条与此相同,只是本方用量相等,与韩氏方“以所主者为君”小有差异。可与韩氏方互相参阅。

补血降火汤证

【原文】

血虚火旺喘促者,以补血降火汤治之。

补血降火汤:生地三钱、当归三钱、知母五钱、贝母五钱、杏仁五钱、甘草二钱。

【提要】

血虚阴亏的证治。

【述评】

阴血亏虚之人,阳热偏胜,灼津成痰,滞塞肺窍,以致喘促。以生地、知母、当归滋阴清热活血;贝母、杏仁、甘草止咳化痰,扶正驱邪并施。故用于血虚火旺的喘证。

化痰散证

【原文】

寒痰结胸而气喘者,以化痰散治之。

化痰散:青皮三钱去瓤、巴豆一粒,烧存性研末,干姜一钱、火酒一杯冲服。

【提要】

寒痰结胸而喘的治法。

【述评】

寒邪凝滞,凝湿成痰,谓之寒痰。寒痰停滞于肺,作者谓之“寒痰结胸”。因其壅塞肺窍气道,故有气喘。考结胸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有“寒湿结胸”证,用三物白散(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用于寒邪与痰饮互结胸膈的实寒证(《伤寒论讲义》77页)。本方证与三物白散病机相近,只是本方用干姜、火酒,可见本证所治偏重于寒,临床应用时可两方证相互参阅。

蛤蜊散证及验方

【原文】

因痰火而喘者,以蛤蜊散治之。

蛤蜊散:蛤蜊一个洗净,火上焙枯,莫烧过性,放地上去火毒,为末,收磁器中,服时每用三钱,以灰面[1]为丸,滚水送下,随丸[2]随服,不可放干。

又方鲜韭菜冲自然汁一碗,饮之亦效。

【注释】

[1]灰面:地方方言,即麦面粉。因其细如灰状,故称。

[2]随丸:丸,名词活用为动词,即制做丸。随丸,即随时制做丸。

【提要】

痰火郁结而喘的证治。

【述评】

蛤蜊咸寒,入肺肾经,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定喘之功。《本经逢原》谓:“清肺热,润肾燥,降痰清火,止咳定喘,消坚癖,散瘿瘤”,本方《经验广集》亦载有其主治及制作方法,“治痰火咳嗽,蛤蜊壳洗净,放炭火上烧焙,去火毒,为末,磁器收贮。遇痰火证,取一两,分三服,少吃晚饭,先用面糊调,揉丸如黄豆大,少用滚水,将丸药二、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干”(《中药大辞典》下册,2378页)。其法与作者同,可参看。

鲜韭菜汁,辛温,温中,行气,散血,解毒。《贵州民间方药集》载其“治年久喘吼,又可通经催乳”。上两方系单验方,简便易行。临床可用于因热痰而致久咳不止者,如慢性支气管哮喘症的缓解期。但因蛤蜊和韭菜究属攻邪之物,故认为即使对症,亦不宜常服久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