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度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度大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是决定我们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问题。从曲靖实际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有良好机遇,更面临严峻挑战。但相比之下,三次产业之间及内部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偏差,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度大_曲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是决定我们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要从传统的粗放型、数量型增长向集约型、质量型增长转变,关键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从曲靖实际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有良好机遇,更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支撑力较弱。

一、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相互关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曲靖市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总体符合国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与曲靖推进工业化目标一致。但相比之下,三次产业之间及内部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偏差,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滞后,产业关联效应差

目前,曲靖已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产业结构一直表现为第一产业份额偏大、第二产业份额很高、第三产业份额很低的状况。这既与世界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不符,也与全省、全国的结构变动趋势存在较大偏差。具体表现在: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缓慢,份额明显偏大。进入“十一五”,曲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才降至20%以下,之后继续呈下降趋势,但降速十分缓慢,至2013年还在18%以上,明显高于同期全省、全国平均占比。二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快速上升,连续多年保持高份额。“十一五”以来,全市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13年为52.9%,超过了第一、三产业占比之和,明显高于同期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徘徊不前,份额始终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进入“十一五”以来,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维持在28%~30%之间,显著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以2013年数据比较,曲靖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省平均高2.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高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省平均高10.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高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省平均低1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低17.3个百分点(见下页表5-1)。

表5-1 2013年曲靖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全省、全国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云南省、曲靖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

曲靖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偏差现象反映了曲靖产业结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导致曲靖经济发展面临一个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而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较差,三次产业之间难以形成联动协调发展。从近10年来全市产业结构变动看,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发挥了绝对主体作用,有力地带动和支撑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了全市的工业化进程。但在此过程中,第二产业的高增长并未能有效带动第一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也未同步促进第三产业规模及层次的提升,导致一方面是工业化在加速推进,区域经济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另一方面是农业份额“下不来”、第三产业份额“上不去”,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区域产业结构。

(二)农业产出规模较大,但劳动生产率偏低

曲靖是云南典型的“农业大市”。在全省16个州(市)中,曲靖第一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一直保持第一位;粮食、烤烟、油料、肉类(猪、牛、羊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也列全省州(市)第一位。从增加值看,2013年,曲靖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9.19亿元,占全省总量1895.34亿元的15.3%;与总量分列第二位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3.12亿元)、第三位的昆明市(175.27亿元)相比,曲靖第一产业增加值相当于红河州的近1.6倍,相当于昆明市的约1.65倍(见表5-2)。

表5-2 2013年曲靖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与云南其他州(市)比较

资料来源:曲靖市统计局编:《曲靖领导干部工作手册(2014)》(内部资料),2014年。

尽管农业产出总量大,但目前曲靖农业主要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以劳动力人均创造增加值指标为例,2013年,曲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为1.32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为11.6万元,是第一产业人均产值的8.8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为4.31万元,是第一产业人均产值的3.3倍。全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显著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见表5-3)。

表5-3 2013年曲靖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创造增加值比较

资料来源:曲靖市统计局编:《曲靖领导干部工作手册(2014)》(内部资料),2014年。

(三)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占比很高,但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十一五”以来,曲靖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2%左右,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47%左右。以2013年为例,当年全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8.4亿元,占全市GDP的52.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736.4亿元,占全市GDP的46.5%。但是,曲靖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很高,只是反映区域经济结构的一种特殊现象,并不说明曲靖工业化发展水平高。在第二产业高比重的背后,是工业产业发展方式普遍较为粗放,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的现实。

具体分析,曲靖第二产业中工业占了绝大份额,而工业又以烟草、特别是重化工为主体。而这两类产业发展基本都建立在对本地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上。产业发展对资源的高依赖性,决定了曲靖产业体系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经济”特征。“十一五”以来,全市资源型产业快速扩张:依靠烤烟这一农业特色资源而发展起来的烟草加工业支柱地位继续巩固提升;依靠煤炭、铅锌、磷、硫铁矿、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产业迅速壮大,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烟草加工业,在构建形成多元支柱产业的同时,全市资源型重化工业主导的产业发展特征也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按产业增加值指标统计,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525.8亿元,其中,烟草制品业15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29%;而煤炭、炼焦、电力、冶金、化工、非金属矿制品合计实现增加值33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3.5%。产业发展过多依赖资源开发,制造业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由此决定了作为曲靖产业体系的主体的重化工业提供的产品多数为“上游性”能源、原材料类产品,导致全市产业经济发展一方面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另一方面还承受着很大的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压力,严重影响和制约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见下图)。

2013年曲靖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增加值及结构图

资料来源:曲靖市统计局编:《曲靖统计年鉴(2014)》(内部资料),2014年。

(四)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

“十一五”以来,曲靖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加快,但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增长更快,以致全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仍然较低,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

据统计,“十一五”初的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0.1%,之后不增反降,或仅有小幅波动,总体保持在28%~30%之间。进入“十二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至29%以下,2013年为28.8%。在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曲靖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始终稳定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既明显不符合国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也与近10年来曲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存在较大反差。这是曲靖经济结构特殊性的表现,也是全市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反映(见表5-4)。

表5-4 2006—2013年曲靖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变动

资料来源:曲靖市统计局编:《曲靖统计年鉴(2014)》(内部资料),2014年。

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主要指区域经济增长内部拉动力。从通常意义上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外需)来说,“内生动力”很大程度上是指“内需”,即国家或地区内部消费需求。但在更宽的意义上,“内生动力”也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即经济体内部促成增长的动力因素。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主要依靠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增速适度减慢、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产业与消费升级、新型城镇化、民生基础设施投资等正逐步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相比之下,曲靖经济发展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成长过分依赖资源,降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如前所述,曲靖市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优势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太强。由于资源是一种外生于经济系统的要素,高度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很容易导致经济发展出现较大的波动性,并引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同时,过分依靠丰富的资源获取增长,还会使经济体丧失内在创新的动力,迟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曲靖多年来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进入“十二五”中期以来,随着中国步入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大宗资源、原材料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省内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实施整合升级,曲靖煤炭及与煤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冶金等资源型产业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二)城镇化发展滞后,拉动需求的作用有限

经济发展是一个工业化过程,也是一个城镇化过程。这是因为,城镇化推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不仅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而且会产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庞大的投资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每转移一个农村人口,大概需要10万元的投资。如果每年能有效地转移1000万农民工,由此带来的年投资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如果农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到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60%,按2012年数据测算,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消费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梁达:《2014年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载《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1期。“十一五”以来,曲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动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期,但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发展水平才赶上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曲靖城市化率为41.59%,略高于全省40.48%的平均水平,低于昆明市(68.05%)、玉溪市(44.1%),居全省16个州(市)第三位。与全国相比,曲靖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3%,比曲靖41.59%高12.14个百分点。相比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及在全省的综合经济实力地位,曲靖城镇化发展明显滞后。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全市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能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见表5-5)。

表5-5 2005—2013年主要年份曲靖城镇化率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年度全国、云南、曲靖的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利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结构由传统的以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以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消费过渡,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利于降低单位GDP能耗水平,推动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曲靖市来说更是如此。2013年,曲靖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3:52.9:28.8,云南省为16.2:42.0:41.8,全国为10.0:43.9:46.1。曲靖市第三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低1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低17.3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全国经济开始从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增长阶段过渡。在这样的背景下,曲靖市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更为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层次不高,既是曲靖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表现,也对曲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较大的制约。

三、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支撑力不足

曲靖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近年来,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明显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全市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严重不足,经济发展所需科技人才、技术、知识产权普遍较为匮乏。

(一)科技研发投入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

长期以来,曲靖科技投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据2009年曲靖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F&D)资源清查结果,曲靖市共有F&D人员0.19万人,当年F&D经费投入共1.56亿元,F&D经费投入强度(F&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0.18%,远低于当年全省0.6%、全国1.7%的平均水平。至2013年,全市F&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到0.27%,但同年全省提高到0.68%、全国提高到2.08%,曲靖F&D经费投入强度与全省、全国相比分别低0.41、1.81个百分点(见表5-6)。

表5-6 2013年全国、云南省及各州(市)F&D经费投入强度比较

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编:《云南领导干部手册(2014)》,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等:《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2014年10月23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统计局等:《2013年云南省科技统计公报》,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2014年11月18日。

另据2013年6月云南省科技厅课题组发布的《2012云南省州(市)、县(市、区)科技进步水平排行榜》:2012年,在全省16个州(市)中,曲靖科技活动投入指数排名第五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排名第七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排名第九位,科技进步水平综合指数排名第八位。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曲靖市作为农业大市、工业大市,综合经济实力多年保持全省州(市)第二位,但区域创新能力在云南16个州(市)中仅处于中等水平。投入不足、人才短缺,决定了曲靖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科技支撑力严重不足的难题。

(二)科技研发机构少,研究队伍薄弱

按照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统计,2012年,云南省共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01个,其中自然科学研发机构84个。在全部独立研发机构中,曲靖有4个,仅占全省总数的4%;其中自然科学研发机构3个,占全省总数的3.6%。从研究人员数量看,全省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共有专职研究人员8349人,其中自然科学研发机构共有专职研究人员7575人。在全部独立研发机构专职研究人员中,曲靖有86人,约占全省总数的1%;其中自然科学研发机构专职研究人员81人,占全省总数的1.1%。在全省16个州(市)中,曲靖研发机构与人员数量都排在第12位(见表5-7)。

表5-7 2012年云南省各州(市)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及研究人员数量

资料来源:云南省统计局编:《云南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

从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研发机构情况看,根据《曲靖市2013年科技统计年报》,2013年,曲靖按科技统计口径的54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科技活动人员1.0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18.16万人的5.6%。54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4户独立建有科研机构,企业办科研机构数仅占企业总数的4.4%。当年全市共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6户,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企业2户。全市工业企业仅有驰名商标3枚、著名商标68枚。这样的企业科技研发力量显然难以支撑曲靖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