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束与评估阶段

结束与评估阶段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洛切提出心理咨询应经过发展关系、问题确认、确定目标、认知与行为改变、迁移与巩固以及结束与评估几个阶段。我们认为可将心理咨询过程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与评估阶段。

第二章 心理咨询过程

可能有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和别人聊天、安慰他人,但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咨询并不是随意而无规则的,无论是一次还是多次咨询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和若干环节与步骤。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可以明白:什么是心理咨询过程,心理咨询过程包括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什么样的任务。

第一节 概 述

一、心理咨询过程的含义

心理咨询过程是一个涉及帮助、教育和成长等的复杂反应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含义的具体理解就有所不同。心理咨询过程一般从心理咨询过程处理的倾向与态度和研究心理咨询过程的目的两个角度进行界定。

根据处理咨询过程的倾向和态度,布拉梅尔(Brammer)和麦克唐纳(MacDonald)提出心理咨询过程包含自然主义的过程和技术主义的过程。自然主义的过程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自然的进程,咨询师有如处理日常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关系一般来处理咨访关系,并随着咨询的发展,凭着双方的直觉来引导咨询的方向,做当下该做的事情,谈当下该谈的话题,解决当下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不涉及过多的人为干预与控制。以人为中心的疗法和心理动力学技术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两者均不严守和强调固定的计划与步骤,技术主义的过程则强调计划性,如同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般,将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设定了一个具体的规程,按部就班地进行咨询。行为主义学派所采用的大部分方法、技术均是符合技术主义的心理咨询处理倾向的。

从研究心理咨询过程的目的角度划分,咨询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角度,即观察的角度、时间次序或因果次序的角度、观察事件单位的角度和治疗与改变过程的角度(江光荣,2005)。(1)观察者的角度。咨询过程中的观察者既包括参与咨询的咨访双方,也包括旁观者。这一角度的理解主要运用于对来访者资料的收集和咨询效果的评估。(2)时间次序或因果次序的角度。该角度主要区分是以时间的变化进程为依据,还是以事件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为依据来定义和划分心理咨询过程的。(3)观察事件单位的角度。心理咨询过程中事件的基本观察单位是词、句子、互动和阶段,选择不同的观察单位,所理解的咨询过程也不同。(4)治疗与改变过程的角度。是理解心理咨询过程最为复杂和主要的角度,将过程定义为咨询中发生的任何事件,包括来访者的改变、咨询师的工作和咨访双方的互动。

通过分析以上两大角度的定义,我们认为,心理咨询过程是咨询师根据实际的需要,运用单一或整合的处理倾向与态度,给来访者以指导、帮助、教育和启发,使其发生改变的相互互动和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一系列的阶段和若干环节。

二、心理咨询过程阶段的划分

心理咨询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序的阶段构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只不过侧重点有所差异,无论咨询师是有意识或无意识,这些阶段均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存在着。从咨询开始到逐渐进入正题、高潮直至结束,整个过程有始有终,有详有略。然而就心理咨询过程具体应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不同心理学家的看法各异。

钱铭怡(1994)提出心理咨询必须经过心理诊断阶段、帮助与改变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心理诊断阶段又细分为信息的收集、心理诊断、信息反馈和咨询目标的确立等几个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又分为领悟和修通两个阶段。

曾文星、徐静(2000)将心理咨询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初期阶段包括建立关系、认清主要问题、收集基本的背景资料、决定咨询的适合性以及说明咨询的方针与条件等;中期阶段是咨询的主要阶段;而后期阶段主要是用于做结论性解释、巩固疗效和准备结尾。

汤宜朗、许又新(1999)把心理咨询分为:信息收集、评估、信息反馈、咨询协议、行动改变和终止咨询等6个步骤。前3个步骤的重点在于收集整理对双方都很重要的信息,而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后3个步骤的重点在于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使其恢复具有创造性的生活。

国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心理咨询过程的阶段进行了探讨。如霍堪森(S.Hokanson)描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实施阶段包括最初的接触,评估与确定咨询目标,实施咨询目标,心理咨询的结束、评估和随访(崔光成,邱鸿钟,2003)。伊根(G.Egan)将心理咨询分为确认与分析问题、设立目标和行动3个阶段,卡瓦纳(M.E.Cavanagh)则认为咨询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评价、反馈、咨询协议、行为改变和结束等6个阶段。布洛切(Blocher)提出心理咨询应经过发展关系、问题确认、确定目标、认知与行为改变、迁移与巩固以及结束与评估几个阶段(江光荣,2005)。

纵观以上不同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说法有异,但实际上却是大同小异。即使咨询时间的长短、咨询师采用的咨询理论与方法以及来访者的问题等存在差异,一个完整、有效的咨询过程却是大致相同的,都必然包含一些基本的、必须经过的阶段性任务。我们认为可将心理咨询过程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与评估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准备阶段又具体分为建立咨访关系和收集来访者资料两个阶段性任务;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咨询对象的选择与转介、问题的分析与诊断、确定咨询目标以及制订与实施咨询方案;结束与评估阶段则细分为结束心理咨询和评估咨询效果两方面的任务。

复习巩固

1.阐述心理咨询过程的四个角度。

2.简述心理咨询过程的阶段。

第二节 准备阶段

一、建立咨访关系

(一)咨访关系的含义

咨访关系又可称为“咨询关系”或“治疗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一般的社会关系不同,咨访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咨询师通过帮助来访者分析其内心的矛盾冲突,探讨造成情绪与行为困扰的原因并予以相应的指导,使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克服障碍,达到自我改变和发展,这种关系随着咨询的结束而结束。

(二)建立咨访关系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心理咨询类似于一种直接与人的心灵进行接触的信息交流过程,而咨询师与来访者是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思考模式、生活态度和行事风格。因此,双方是否能够建立互相接纳、温暖、坦诚、理解与信任的关系,是顺利进行心理咨询的有力保障。

其次,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取得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大量的、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发现,良好的咨访关系是不同的流派在咨询中能够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之一。咨访关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宽容、接纳、理解和非评价性的态度以及鼓励与信任,一方面为来访者营造了宽松、自由与安全的氛围,让来访者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提高其自尊心和自我效能,能够主动与咨询师配合,最大限度地接受咨询师的影响,从而达到助人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人际交往的榜样示范,通过将在咨询过程中对为人处世方法与原则的领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心理康复的目的。

(三)咨访关系的特征

咨访关系的特征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特征是咨访关系建立之初就一定存在的,内部特征则是在咨询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外部特征能够为内部特征的发展准备一些条件,但并不足以保证内部特征一定出现。

1.咨访关系的外部特征

(1)目的性

咨询双方对于结成这种咨访关系的原因及目的必须是明确的。双方都要认识到咨访关系是由于来访者遇到了他无法独立解决或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加以解决的难题,需要咨询师的指导与帮助而形成的,目的是运用这种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关系和目的。

(2)特殊性

咨访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恋人关系等一般的社会关系。如帕特森(Patterson)指出:咨访关系完全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期限内,隐蔽的、具有保密性的特殊关系(钱铭怡,1994),这种关系只能在咨询情境中存在,随着咨询的开始而开始,咨询的结束而结束。咨访关系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新的人际关系、亲密的人际关系、建设性的人际关系(许又新,1999)。

(3)非强制性

咨访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均以双方具有共同意愿为前提。一方面既不能强迫人接受帮助和指导,也不能迫使人主动帮助人;另一方面咨询双方在任何时候都有完全的自由和权利中断或结束这种关系。

(4)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

主观性与客观性在咨访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二者的统一更有利于咨询过程的深入发展。咨访关系的主观性体现在咨询师需以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使之感受到温暖。而客观性指要求咨询师在咨询全过程中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这样才能对来访者情况有正确的了解、客观的分析,并尽可能提出适宜的处理方法。

(5)限制性

咨访关系会受到多种专业上的限制,常见的限制有:特殊性的限制、职责的限制、时间的限制和个人要求的限制。特殊性的限制是指咨访关系是来访者觉察到自己需要特别的帮助和支持时产生发展起来的。职责的限制是指以帮助来访者成长为目标的咨询目的所要求的,咨询师要弄清楚什么是咨询师的责任,什么是来访者的责任,绝不能越俎代庖,代替来访者解决其具体的日常问题。时间的限制是指咨询成效的有效制约因素,通常一次咨询或治疗的会谈时间为1小时左右。咨访关系中还包括来访者对咨询师提出个人要求的限制。

(6)动态性

咨访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咨询阶段其核心内容存在差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咨询初期,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还未建立信任的关系,咨访关系的核心内容是聆听与接纳;咨询中期,咨询师通过运用各种技术帮助来访者处理心理问题,咨访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和参与;咨询后期,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发掘自身的积极面,增进社会适应的能力,咨访关系的核心内容是支持与领悟(石向实,2010)。

2.咨访关系的内部特征

良好的咨访关系应具有三种基本的内部特征:

(1)信任与理解

信任与理解是良好咨访关系的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信任更多地涉及的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态度,而理解则更多涉及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信任与理解可以相互促进,在这样的氛围下,咨访双方能够做到坦诚相待,降低来访者的抵抗性,增进其自我探索。

(2)情感联系

心理咨询的情感联系包括情感成分和情感交流两部分。情感成分中经常被提及的是喜爱和温情,其中喜爱主要指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情感,而温情则主要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一种感受。另外在咨询中,咨询师总是需要设法创造一种能够自由表达情感的气氛,促使来访者充分表达情感,同时自己也用一颗“感受情感的心”去体验对方的感受。

(3)承诺感

咨询双方彼此都愿意对咨访关系做出承诺是良好咨访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意味着双方对于咨询目标与要完成的任务取得一致的认可,并愿意互相协作、共同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江光荣,2005)。

(四)咨访关系建立的技术

咨访关系的建立、维护和发展既受到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人格特征和咨询态度等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来访者自身的求助动机、期望程度、合作态度、自我觉察水平、悟性水平、行为方式和对心理咨询师的反应等的影响。建立咨访关系的技术如下:

1.共情

共情是影响咨访关系最核心的因素,又称为“同感”“神入”“感情移入”“投情”“同理心”等,其含义是指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像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即咨询师能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理解与分担来访者内心世界各种负荷的能力,而不是进行判断和评价来访者的能力,其核心是能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

共情在心理咨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表现在:第一,咨询师通过共情,能够设身处地地、准确理解来访者,把握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第二,共情能使来访者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接纳,产生信任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促进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第三,咨询师的共情能够鼓励并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表达,使其更深入、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也促进了咨询双方更深入地理解与交流;第四,共情对于那些迫切需要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来访者,可以直接起到明显的助人效果。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共情反应有各种不同的水平,在心理咨询训练及对训练的评估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卡可夫(R.Carkhuff)和皮尔斯(Pierce)对共情水平的划分与评定。他们将共情反应水平分为5个等级,其中水平3是可以接受的最低反应水平,类似于伊根的初级共情,水平4是高级准确的共情反应,而水平5则是具有可以促进来访者行为的共情反应(乐国安,2002)。结合例1具体分析如下:

例1:

来访者:我们交往半年了,关系一直都很好,只是偶尔闹闹小别扭,他非常关心我,但我总觉得不踏实,他那么优秀,我既不聪明也不漂亮,就怕自己哪点没做好,就失去他了……

水平一:没有理解和指导——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的感受和体验没有做出反应,仅是提出一个问题、安慰或建议。

咨询师:你男朋友不在乎,对你好就行啦,不用想太多。

水平二:没有理解,有些指导——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感受有所反应,但忽视了值得重视的情感。

咨询师:现在你们的关系很好,可是你觉得不踏实。

水平三:存在理解,没有指导——咨询师的反应仅基于对来访者表达的感受和情感的表层理解。

咨询师:你对你们的交往感到不踏实,害怕对方觉得你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和你分手。

水平四: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咨询师的反应传递出了他对来访者表达的深一层的理解,并指出对方忽视或回避的问题。

咨询师:你似乎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觉得自己不如他优秀,害怕配不上他而失去他,感到不踏实。

水平五:理解、指导和行动都有——咨询师做出对来访者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理解的反应,并提供行动措施。

咨询师:你似乎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觉得自己不如他优秀,害怕配不上他而失去他,感到不踏实。你可以尝试运用这样的一些方式,向你的男朋友表达你的这种感受并从中看到自己的优点。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第一,咨询师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标准去看待来访者及存在的问题。第二,共情的基础不是拥有相似经历和感受,而是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第三,咨询师需要不断验证自己是否做到了共情。第四,共情的表达要因时、因人、因事而异,把握恰当时机,适度共情。第五,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的转换。第六,表达共情应善于使用面部、姿势、声音等躯体语言。第七,共情的表达要注意考虑来访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的概念源自于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他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无条件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指咨询师以积极的而非评价的态度看待来访者,不以来访者行为的好坏选择对待方式,而是选择性的关注和突出来访者言语与行为中的长处、积极和光明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促使来访者发生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非评价并不是完全避免评价,而只是避免对人的评价。积极的关注既可以从来访者描述的事实中发现积极面,同时也可以通过注意他对事件本身的描述是否清晰、明确、形象等去寻找来访者积极的方面。

在心理咨询中,积极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探索,加强咨询双方的沟通和情感联系,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尤其是对那些自卑感强或因挫折而失望的来访者,咨询师积极的关注能帮助他们深化对自己和所处环境的客观认识,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激发潜能,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也正因如此,几乎所有有效的心理咨询理论都包含这样的信念,如家庭治疗者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甚至能在那种似乎是可悲的、无望的交往中成长起来。

如何恰当运用积极关注?首先,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积极关注需以咨询师必须相信来访者有长处、优点和光明的积极面,且通过自身的努力、他人的帮助是能够发生改变的这一前提为出发点;同时咨询师应允许来访者有自己的思想、情绪、感受和行为,而不是将自己的标准、理解强加给来访者。其次,进行积极关注必须注意要立足实事求是、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悲观,不仅咨询师自身能看到来访者的灰暗与光明两面,也要帮助来访者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挖掘内在的潜能和资源。

扩展阅读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成“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的,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提出。他们在原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先找到一所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和积极关注的影响。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在日常的各方面便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而且总是从积极、光明的一面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由于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积极期待和关注,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存在的,比如,一个因看不惯室友某些作风和行为的同学,和室友关系十分僵硬,总是闹得不愉快,为一点小事就争吵,为此心烦不已。听从咨询师的建议,他尝试着去发现室友的好处、优点,给予室友积极的关注,最后两人之间的矛盾缓解,能够在寝室和平共处。因此,给自己和别人以期待,积极关注,发现长处和优点,你将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3.尊重

尊重是指咨询师把来访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人去对待,能够接受和悦纳来访者不同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行为方式、生活态度和思维模式等。它既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重要内容,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理论将其视为使来访者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

在咨访关系中,尊重的意义在于能够增强共情和积极关注的效果,进而更好地作用于心理咨询过程。尊重来访者可以让对方感受和体验到自己处在一个充满温暖与安全的氛围中,使来访者能够减少心理防备,敞开心扉,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尊重来访者可以使对方获得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从而达到提高来访者自我价值感、激发来访者自信心和自尊心、开发其潜能的目的。尊重来访者还有利于对方产生对咨询师的信任,增强来访者的求助动机,在咨询中更加自觉主动地配合咨询师。

咨询师要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尊重,并且恰当地对来访者表达尊重,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尊重要完整地接纳来访者,尤其要悦纳对方与自己不同的方面;二是尊重要平等,对不同身份、地位、职业、金钱和民族等来访者做到一视同仁;三是尊重要有礼貌,礼貌要求不冷漠无情、歧视嘲笑地对待来访者,这有利于平等、信任关系的建立;四是尊重要保护隐私,咨询师对来访者某些方面的秘密或隐私要给予保护,不泄露,不随意传播;五是尊重要以真诚为基础,尊重并不是对来访者一味地迁就,若来访者的某些言行不利于其成长和发展,咨询师就要以不伤害对方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这样的表达方法:

来访者:我不认为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啊,人生就应该及时行乐嘛,为什么一定要汲汲于存钱……在家里总是为了这件事情吵架。

咨询师:我也许不能同意你的这种说法,但我能明白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

4.温暖

温暖也可叫作温情、热情,与尊重的含义相似,但比尊重更能拉近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距离。温暖是咨询师主观态度的一种体现,它不仅需要语言的表达,而且还需要心理咨询师充分运用各种人际沟通的方式,尤其是非语言的沟通形式来表现。温暖也是一种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它不是一种能力,无法借助于实践、练习去培养和发展,只有咨询师是真正关心来访者、真正充满爱心、真正做到与来访者的共情,温暖才会从他的言谈、姿势、动作、眼神和面部表情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流露出来。因此,温暖需要心理咨询师自己从内心深处去开发。

温暖对心理咨询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可以创造出一种有利于来访者发生变化的咨询气氛,如温暖可以减少咨询过程中的非人性化性质,以免使咨访关系变得公事公办;也可以消除来访者的敌意、不安和紧张,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从而推动咨询向前发展,实现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温暖时应注意将温暖贯穿于咨询过程的始终,做好倾听,耐心、细致地循循善诱,不对来访者表达的内容进行批评指责,尤其当咨询遇到阻碍或者来访者出现反复时,更应该不急不躁、不厌其烦,认真、热情地帮助来访者。

5.真诚

真诚也是罗杰斯所提倡的,指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真诚,咨询师不隐藏在专业角色之后,不带假面具,不隐瞒伪装和回避自己的想法、优缺点,以真实的我出现,不刻意取悦对方,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投入咨访关系中。总体来说,这里的真诚包括了咨询师真诚地对待自己和真诚地对待来访者两个方面。

真诚对咨访关系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真诚能够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鼓励来访者开放、坦率地表达自己的问题,甚至无顾忌地表露自己的缺点、过错、软弱和隐私等,促进咨询双方的交流。第二,真诚可以为来访者提供良好的榜样,导致信任与喜爱,咨询师的真诚会使来访者觉得对方可以信任和亲近,愿意接受咨询师的影响,从而起到积极改变的效果。

咨询中,对于如何表达真诚,伊根曾总结前人的意见,综合提出5种表达方式:一是走出角色,咨询师很容易利用其专业角色来避免个体卷入,这其实是一种防卫反应,会造成过大而不必要的情感距离,甚至使来访者感到害怕或不满。二是多一点自主性,少一点瞻前顾后,即在没有刻意行为或者没有仔细思考怎么做或说的情况下自然表现出来。三是不设防,避免防御反应。四是表里一致,要求咨询师的言、行和情感要协调一致。五是分享自我,愿意自我揭示(Egan,1990)。比如这样一段对话:

来访者:我刚才没有对您说实话,您会责怪我吗?

咨询师:我当然希望你能够对我实话实说,你没有说实话我是有些失望,但我并没有责怪你。

来访者:那……(停顿)你会因为我这样不配合你,不再尽力帮助我吗?

咨询师:(微笑)我没有这样想过,我想你刚刚选择不对我说实话应该有你自己的原因,我仍会尽力帮助你的。现在,你愿意告诉我了吗?

在咨询中不可避免地有时会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即来访者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对咨询师的不满、不赞成或者怀疑,此时咨询师应如何表达真诚呢?依据前面提到的5种方式,在此咨询师就应该避免自己防御反应的出现,而将注意力集中于来访者的问题上。请看这样一个例子:

来访者:我接受您的帮助已经一个多月了,可是到现在我觉得自己一点进步都没有,是不是用的方法不对呀?

咨询师A:你不要心急,咨询所用的方法肯定是正确的,你之所以觉得没有进步,是因为你现在对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还不成熟。(不真诚的反应,回避、防御)

咨询师B:你觉得前一段咨询中所运用的方法对你没有什么帮助,为此感到焦急,有些疑惑。对此你愿意和我进行更具体的交流和探讨吗?(对应咨询,这是哪种表现)

二、收集来访者资料

咨询师可以通过会谈、观察、倾听和心理测验等方法,围绕六个“W”和一个“H”尽量全面地收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

(一)了解来访者的基本资料

开展心理咨询,首先必须了解来访者个人的基本信息(who),具体包括:第一,来访者的人口学资料。第二,个人成长史资料。第三,个人和家族健康史。第四,对家庭及成员的看法。第五,目前的婚姻、生活、学习和工作状况。第六,个人生活方式和受教育情况。第七,社会工作和社会交往状况。第八,自我描述和心理评估。第九,求助的原因与期望。第十,生活中的重大转折、选择和遭遇。第十一,来访者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第十二,个体精神状态,如感知、情绪、思维、人格等。第十三,自身心理问题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第十四,与心理问题相应的测量、实验及临床检验结果。

(二)掌握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相关资料

了解心理问题的相关资料要比基本资料复杂得多,因为来访者一般都会有所顾忌,不愿明确、如实地暴露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他们自己都弄不清楚问题的实质。咨询师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相关信息主要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掌握:

(1)“what”,问题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了解来访者身上或身边具体发生了哪些事情和心理问题及相关的具体细节。

(2)“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了解问题发生的具体时间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及发生的次数和情况。

(3)“where”,在哪里发生的?了解具体是在什么样的环境或情况下,在什么样的地点发生的。

(4)“why”,事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了解事件有怎样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发生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各是什么?

(5)“which”,问题与哪些人有关?了解除来访者本身外,还有哪些人与问题的发生存在关系。

(6)“how”,事情是怎样演变的,有了怎样的变化?事情发生后,来访者是如何认识的,他的情绪、反应行为如何?有无得到外界支持和帮助?

(三)整理资料

收集的各种临床资料,必须有条理地加以整理之后才能进行逻辑性的分析。由于来访者的各类资料并不一定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相互交错或者混乱的部分,因此,仅仅按照收集信息时的提纲对资料进行简单的归纳处理是不够的。咨询师要更清晰地把握来访者资料的各种关系,就必须依照资料的性质和时间序列再加以整理,同时参照可能的因果关系,将那些明显与问题无关的资料剔除。

为方便工作,咨询师可以参照表2.1的表格帮助整理与分析资料。

表2.1 临床资料整理表

复习巩固

1.简述咨访关系的特征。

2.简述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技术。

第三节 实施阶段

一、咨询对象的选择与转介

(一)适宜咨询对象的选择

正式咨询开始之前,咨询师要选择适宜的咨询对象,即要清楚什么样的来访者和心理问题适合心理咨询以及适合自己咨询,否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无效。

适宜的咨询对象应具备以下特点:

1.问题属于心理学性质

并非所有与心理有关的问题都适合心理咨询,具体哪些问题适合咨询,哪些问题不适合咨询,将在后面的鉴别诊断部分做具体的介绍。

2.正确、强烈的求助动机

来访者有无正确、强烈的求助动机直接影响到咨询的效果。求助动机的方向越正确、程度越强烈,咨访双方的配合就越紧密,就越能取得好的咨询成效。那些无求助动机,或经过咨询师反复做工作仍缺乏动机的来访者,以及不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消除不良情绪,而是为了别的目的前来咨询的来访者,如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已经无法改变、单纯地想感受什么是心理咨询等,一般不适合心理咨询。

3.行动自觉

心理咨询是一个双方共同投入的过程。除了咨询动机,还要求来访者能够自觉行动,主动、真诚地与咨询师配合,在咨询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咨询师的指导、建议和要求采取切实的行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4.匹配性好

匹配性好是针对咨询师与来访者相互接受的程度而言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的相容,双方能够相互接受、相互吸引、相互容纳。二是来访者自身的特征与咨询师的条件与能力相符合,如有感情困扰的来访者与擅长处理婚恋问题的咨询师就具有较好的匹配性。

(二)咨询对象的转介

转介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咨询师必须将前来求助的来访者转介给更适合于对方的其他咨询师或者专业机构。一般需要转介的情况有两种:

1.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超出了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如有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及严重人格障碍等异常心理的来访者,应将其转介到精神科医生或者相关专业的医疗机构。

2.来访者与咨询师关系不匹配

并非所有适合咨询的来访者都适合于某位特定的咨询师,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匹配关系有三种情况:一是非常适宜,二是一般适宜,三是完全不适宜。咨访关系完全不匹配,则应直接转介;若是第二种情况,一般双方会先尝试不断地加深了解,相互磨合,增加适宜性,如果双方仍然无法达到较好的匹配状态,才选择中止咨询或转介。咨询师与来访者关系匹配不理想有以下几种表现:个性不匹配、条件不匹配、能力和内容不匹配。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因为什么原因需要转介,事先都必须告知来访者,并用委婉的言辞说明这样做的理由,特别要强调此举是为了使来访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帮助,在征得来访者同意后,方可转介。另外,原咨询师需要对要接手的咨询师详细介绍来访者的相关情况,但不能轻易透露来访者因为信任原咨询师而提供的一些隐私性强的材料。

二、问题的分析与诊断

(一)探索来访者的问题及关键点

探寻来访者的问题和关键点,其实质就是对问题进行界定和理解。探索或界定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来访者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这一过程中咨询师要特别注意判断所咨询的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有些来访者前来寻求咨询的问题,并不是来访者自己的问题,而是别人的问题。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可以依照以下3个参照点来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探索(石向实,2010):

(1)来访者主动提及的求助内容。如“我觉得自己有广场恐惧症,不敢待在人多的地方”“马上就要高考了,可是我很害怕考试怎么办”等等,咨询师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收集相关资料。

(2)心理咨询师在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主要是咨询师对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观察,如来访者谈到某个问题的时候总是含糊其辞、目光漂移或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低落,此时咨询师应觉察到来访者可能存在某种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在咨询中要加以重视。

(3)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如若某来访者MMPI测验结果中偏执因子的得分很高,这时咨询师就要去了解引发来访者出现偏执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各类问题。

通过探索发现了来访者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之后,还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理解,找到来访者心理的主要问题,即来访者最关心、最重要、最痛苦、最困扰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来访者在首次会谈时向咨询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并非是来访者真正困扰的问题,需要经过多次会谈,深入探讨、摸索,才能真正了解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因为,最初来访者可能出于对咨询师的戒备、不信任或者羞于直接向咨询师说明,也可能来访者都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问题,如某位最初因“自己与女朋友关系糟糕而困扰”前来咨询的来访者,其真正的问题是有性心理障碍。

(二)问题性质的鉴别诊断

对问题的性质进行鉴别诊断,即是确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一般来说,心理咨询主要是针对正常群体中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若来访者问题的性质属于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及严重人格障碍等异常心理,则必须将其转介到精神科进行诊治。对异常心理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依据心理学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原则、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原则、人格相对稳定原则)和典型心理症状来判断的,具体的鉴别诊断知识、步骤和方法等在变态心理学和诊断心理学中有专门的论述,在此不做详细的介绍。

此外,鉴别诊断还涉及一个区分心理咨询对象与心理治疗对象的问题。心理咨询着重解决正常人遇到的各种诸如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发展问题、家庭婚姻问题、生涯规划问题等;而某些介于不健康与异常心理之间的严重问题,如神经症、心身疾病、某些性心理障碍等是属于心理治疗的范畴。严格来说,有这部分心理问题的人也应该作为鉴别诊断的对象,不能对其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三)问题的诊断与确定

1.分析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程度

明确来访者的问题后,咨询师必须对问题的类型和程度进行分析,以便准确确定来访者的具体问题。首先,咨询师应依据问题冲突的性质、反应速度、持续时间、泛化程度和社会功能等,确定来访者是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其次,根据问题的主要症状和具体表现,确定来访者是属于适应性问题还是发展性问题;并进一步划分是属于学习问题、职业生涯问题、人际问题、婚姻问题,还是其他问题。

2.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往往不止一个,而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问题有整体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分析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因素。第二,分析心理问题的社会学因素。第三,分析心理问题的心理学因素。

三、确定咨询目标

(一)制定咨询目标的意义

在咨询开始之前,制定咨询目标对于做好咨询工作,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为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如同夜间的帆船需要灯塔的指引,心理咨询也需要咨询目标的引导。来访者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只有制定明确的目标,咨访双方才知道在咨询中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案、方法,进行哪些咨询工作。

2.有助于促进咨询双方的积极投入和合作

咨询目标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共同协商制定的,这本身就鼓励了来访者的参与。而且来访者对目标的了解,会让他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从而能够积极地配合咨询师,主动投入到咨询中。

3.对心理咨询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在咨询中,咨询师需要不断地对咨询效果、进展进行考察和评估,以决定咨询的继续、调整或者中止。而咨询目标是咨询评估的唯一参照体系,没有目标就无法确定方案的适应性和结果的满意度,也无法决定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咨询。

(二)咨询目标的类型

1.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

内部目标是指来访者对自己所提出的目标,常常与其无法解决、需要咨询师帮助的问题相联系。而外部目标则是由其他人对来访者提出的,比如咨询师、父母、领导等;通常不同心理学派所提出的咨询目标,多为外部的目标。有时,咨询师和来访者设想的目标可能不相投,但只要咨询能够继续,双方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一致的咨询目标。

2.一般目标和个别目标

一般目标具有普遍性,指对不同来访者通常具有相似性的目标,即适合于所有来访者的目标,如通过咨询帮助来访者成长,达到人格的完善。而个体的目标相对比较具体,是针对某位特定的来访者所制定的目标,是一般目标的具体化。一般目标比较概括、抽象,不能对来访者的特殊问题给予具体的指示,因此在咨询中,咨询师应注意一般目标与个别目标的结合。

3.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最终目标又称为终极目标,指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减少焦虑,提高来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生理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挖掘来访者积极的心理潜能,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其实质是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类似于之前提到的一般目标。阶段性目标是对最终目标的具体化,可以看作是迈进最终目标的步骤,但具体要达到什么程度为止,则与咨询师及其使用的心理咨询理论有关。实际的咨询中,能够达到最终目标的很少,往往都是以达到阶段性目标为目的。例如,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减少或者消除了他的强迫症状,这就是一种阶段目标的实现。

4.矫正、发展和预防目标

矫正、发展和预防的目标是着眼于对来访者的意义划分的。矫正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消极的、负面的或者不适应的行为;同时也是指导来访者在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中与周围的人以相同的方式处事。发展目标又称为增长目标,重在帮助来访者开发潜能,学习新的经验和能力等,马斯洛提出的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是发展的目标。预防目标主要是帮助来访者减少产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和现实的可能性,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如考试前的心理辅导、比赛前的放松训练。

(三)咨询目标的基本特征

1.具体性

具体性是指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目标不具体,就难以进行操作和判断。有时候来访者提出的目标可能是抽象、模糊的,仅仅提出了方向,如希望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此时,咨询师就应该和来访者共同讨论,更加自信的程度是什么,现在存在哪些不足等,使目标变得清晰、具体。咨询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执行和见到咨询效果,比如针对爱哭泣的行为,咨询目标是由每天哭泣12次,减少到每天二三次。

2.可行性

咨询目标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即不能超出来访者自身可能的水平,如一个有视觉残疾的人,想成为顶级的摄影师;同时也必须满足于咨询师现有的能力和条件,否则目标就难以实现。不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咨询师应做出调整;对超出咨询师本身可能的问题,应向来访者说明缘由,或中止咨询,或将其转介给实力更强、更适合的咨询师或者专业机构。

3.积极性

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是积极、有助于来访者的长远发展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而不仅仅只是能够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因为有些目标虽能解决问题,但却是消极的。另外,目标积极不只是就其性质而言,还应包括积极、正面的描述目标,以引导来访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能够做到的事情,向着积极面发展。

4.可接受性

心理咨询的成效需要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的努力,只有制订双方均能接受、认可的目标,才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若双方目标存在差异,应通过交流讨论进行修正;若难以协调,则应以来访者的目标为准;咨询师如果实在不能接受来访者的目标,也可以中止咨询或者进行转介。

5.可评估性

咨询目标如果无法评估,也不能称其为目标。咨询中双方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进行评估,这有助于看到咨询效果、鼓舞双方信心,也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地调整方案和措施。咨询目标的实现程度,有些可以通过对外在行为直接进行观察,有些如情绪的改善、观念的转变等则需要借助心理测验等手段间接进行评估。

6.心理学性质

心理咨询的范畴主要涉及适应性问题、发展性问题和障碍性问题,因此,要求咨询的目标也必须属于心理学性质。对此,主要需注意两点:其一,生活问题,心理咨询应针对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扰,而不是直接干预其具体生活问题。其二,躯体疾病,虽然心理咨询有时也需要药物或医学治疗的辅助,但咨询目标的本质不是解决躯体疾病,而是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或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不适。

7.多层次性

咨询目标往往不止一个,而是多层次的,如既有一般目标又有个体目标,既有最终目标又有阶段目标,有时还可能既有矫正目标又有发展目标等等。有效的目标应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这不仅需要分析目标的轻重缓急,一个一个地解决,而且也需要将目标纳入到变化、发展的系统之中,便于及时地调整和修正,才能使来访者发生全面、深刻和持久的改变。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心理咨询目标不是随意制定的,科学的目标必须达到具体化、可测量及有明确的结构等要求,是需要对目标进行整合的一个系统化过程。如何建立系统的咨询目标,持不同理论和观点的咨询师方法有所不同,基于学习的角度,在此简单介绍行为主义取向的一种做法:采取“两头开始,中间合拢”的策略,即先确定最终目标和现状,然后努力向中间阶段的目标合拢(江光荣,2005)。

1.确定最终目标

咨询师与来访者首先通过相互协商确定咨询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及商定来访者可能达到的最理想状态。如果最终目标不止一个,应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确定一个优先顺序。

2.进行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即是对来访者在正式开始咨询前的心理状况进行的定性和定量评估,行为主义工作者通常叫作“基线评估”。

3.设立阶段目标

明确了最终目标和现状后,就需要对来访者的状况设立阶段目标。布洛切(Blocher)提出来一种可用于设立阶段目标的“需要-差距”线,即完全达到目标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如图2-1。对不同来访者或者不同的咨询目标而言,需要-差距线的长短不一,如果差距过长,就需要在这条差距线上设立一个或几个阶段目标。

图2-1 需要-差距线

设立阶段目标时需要注意两个要求:一是该阶段目标要处在需要差距线上,也就是说该阶段目标是从现状出发向最终目标前进的途中必须经过的中间目标,也不能偏离最终目标的方向。二是阶段目标的难度要适合,阶段目标或者阶段目标之间都要符合“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

4.确定目标的成功指标

成功指标是一种将目标操作化的技术,以此把一个概念性的目标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情景和行为联系起来,通俗地说,就是指定一个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该目标的标志。比如设立“爱哭泣”的目标,就必须确定在什么情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哪种哭泣行为称为爱哭泣。在心理问题和咨询目标定义明确且阶段目标较少的情况下,如果双方都有把握,可以直接以成功指标代替阶段目标。

5.记录目标结构

所有工作结束之后,还需要使用文字或者图表,以书面或计算机数据的形式把目标结构记录下来。

四、制定与实施心理咨询方案

咨询方案是心理咨询实施的完整计划,是心理咨询进入实施阶段的必要准备。咨询方案的制定能使咨访双方明确行动方向和目标,便于操作、检查和总结经验教训。

心理咨询师在了解了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情况,确定了咨询目标后,就要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咨询方案的制订应以咨询师为主导,来访者积极配合咨询师工作,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氛围中共同商议,制订清晰、具体的,双方都能接受和满意的方案。通常,除了前面提到的来访者的基本资料、心理问题及制定的咨询目标以外,心理咨询方案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心理咨询的具体方法技术。咨询师需根据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及确定的咨询目标,选择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对确定的方法及其原理、过程都要加以说明。

第二,心理咨询的时间和次数安排。包括是否划分咨询阶段,需要划分的阶段次数、每次需要的时间、咨询的间隔时间等。一般心理咨询师是每周一至二次,每次60分钟左右。具体次数和时间安排应视来访者的情况和采用的治疗方法而定。

第三,咨询的预期效果及效果的评价。方案中对通过咨询所要达到的效果需做明确的规划,包括总的效果和阶段性效果,以便于检验咨询的成效。因此,相应地也需要选择和确定评价效果的方式、方法。

第四,应变措施,即如果出现心理咨询过程不顺利或者不能获得预期的咨询效果时,可以采取的补救或者其他措施。

第五,心理咨询的费用及收费依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咨询师不仅要说明收取费用的金额,还应详细解释收取费用的依据。

第六,咨询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的明确说明,有助于减少咨询中某些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保证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

咨询师与求助者通过协商,制定出双方均予以接受的咨询方案后,则需要按照方案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咨询师采用所选择的方法、技巧,对来访者进行指导与帮助,解决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这一过程,不同的咨询方法、技术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常见的如参与性技术、影响性技术、心理分析法、行为矫正法、合理情绪疗法等等,这里不做具体的阐述,后边的相关章节将有专门的讨论。

应注意的是,咨询方案具有互动性,并不是永远不变的,需根据咨访双方互动中,来访者表现出来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整。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实施、调整和修改都需要来访者的参与和同意。

复习巩固

1.简述适宜的咨询对象应具备的特点,并简单说明。

2.简述心理咨询目标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结束与评估阶段

一、结束心理咨询

结束心理咨询是咨询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结束阶段的工作对心理咨询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不容忽视。

(一)结束咨询的两种情况

咨询结束的发生通常有两种情况,即如期结束和提前结束。

1.如期结束

如期结束指咨询的发展正常进入结束阶段,双方均认为咨询目标已经达到,取得了较好、明显的咨询效果,进而结束咨询。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咨询,这要求咨询师依据目标注重对来访者在咨询中的表现和进步做评估,以确定结束咨询的时机。比如来访者的症状减轻或者消除;社会交往、生活得到改善,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工作效能提高;自己能够较好地面对和处理挫折、失落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对于可以结束的标准和看法,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要求双方经常不断地交流以达成共识。

2.提前结束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参与、投入的互动过程。因此,咨询中双方都有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要求提前结束咨询(张松,2011)。

来访者提前终止咨询。相对来说,来访者提前要求结束咨询的情况更常发生,分析其原因,常见的有:一是外部原因,如来访者搬家、在其他地方找到新的工作、家人的干预或阻挠、出现经济困难等,因而结束咨询。二是内部原因,主要是由于来访者觉察到咨询中存在某种威胁或因需要做出改变而焦虑、害怕,来访者觉得咨询没有达到他所预期的效果,以及来访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咨询师的负面情绪和想法等原因,因而逃避或中断咨询。

来访者无论以何种形式提出中止咨询,咨询师都应该尊重来访者并以支持的态度接受对方的决定,如有可能,可以设法挽救,但不能勉强或者强迫来访者继续接受咨询。如果来访者有需要或者主动提出,咨询师应鼓励来访者继续接受咨询或者提供转介的协助。

咨询师提前终止咨询。咨询师提前结束咨询的原因常见的有:咨询师由于重病决定停止执业或者人事的变动离开现在的工作场所;咨询师由于无法承受来自于来访者的情绪压力,或者认为自己的能力已无法为来访者提供专业、有效的帮助,或者认为来访者已经取得足够的进步等,出于职业道德而提出结束咨询。

咨询师主动要求提前结束咨询时,应该优先考虑到来访者的利益,若不是突发原因都应该在前面的咨询中事先告知来访者,预留一些时间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告诉来访者需要提前结束咨询的原因;并在征求来访者意见的情况下,将来访者转介给更适合他的咨询师。

(二)结束咨询的基本工作

咨询师在结束咨询阶段的基本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束咨访关系;二是咨询的回忆、总结与引导。

1.结束咨访关系

结束咨询关系即是处理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分手。如同建立咨访关系一样,结束双方的关系也是心理咨询的关键环节之一。咨询即将结束时,咨访双方尤其是来访者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有的来访者是因为不希望失去一位值得信赖的亦师亦友或者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失落;有的来访者则是为了即将独自面对生活,而产生焦虑。如果咨访关系的结束处理不当,咨询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甚至来访者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反复。因此,咨询师在咨询真正结束之前需要安排会谈与来访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来访者树立独自解决问题的自信,适应和接受即将到来的分离。

2.咨询的回忆、总结与引导

结束阶段,咨询师首先应该明确告诉来访者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效果,并帮助来访者或者引导来访者自己对整个咨询进行回顾与总结,强调咨询的重点,共同检查和评估咨询目标的实现情况,以便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增强来访者的自信。其次,咨询师还应该委婉地向来访者指出还存在着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使来访者自己能够加以注意和改善。最后,如果可能,咨询师还可以引导来访者做到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将在咨询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情境中,并能够独自应对周围环境。

(三)结束咨询的基本方式

心理咨询的结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一般咨询师会选择采取逐渐结束咨询,具体包括两种形式:其一,逐渐拉长两次咨询的间隔时间,如最开始是一周进行一次咨询,可逐渐变成两周一次再到一个月一次。其二,逐渐减少每次咨询的时间,如从每次咨询两个小时减为一个小时,再减少为半个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来访者的咨询时间有长有短,因而咨询师就必须要根据来访者的情况正确地选择结束咨询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只有一次咨询,最后十分钟就要着手结束工作;若是持续十次左右的咨询,则最后两到三次的会谈就应该逐渐将重点转移到结束咨询;假如咨询时间更长,如半年、一年,那么在最后一两个月左右就应该准备结束工作。

二、评估咨询效果

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是由若干次咨询和一系列步骤组成的,每一次咨询都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过程,并为下一次的咨询做准备。因此,要保持每次咨询既有独立性又有连续性,达到循序渐进、步步提升的效果,就必须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

(一)评估效果的时间

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贯穿整个咨询过程,可以在咨询的任何时间内进行。按照咨询过程大的时间方向,可以将咨询效果的评估分为三个评估点:其一,咨询中评估,即是在咨询过程中对每一次咨询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地对咨询目标或者方案进行调整,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其二,咨询结束时的评估,即是对整个咨询过程效果的全面评价,决定着是否可以结束心理咨询。其三,追踪评估,即是在咨询结束一段时间后对咨询效果的评估,主要是为了考察咨询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了解来访者是否能够运用获得的经验适应环境。

(二)评估效果的内容

心理咨询是为了帮助来访者解决其心理问题,只有目标内容得到改善,才是心理咨询的直接成效。由此,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价应是围绕咨询目标为主而展开,具体评估内容包括:(1)对咨询目标、咨询方法技术的正确性和适宜性的评估,以及对咨访关系的评估,这是咨询能否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2)对来访者症状的改善与进步情况的评估,即是对咨询疗效的评估,这也是咨询效果评估中最重要的部分。(3)评估咨询中是否出现咨询意外,即来访者的症状是否恶化或出现了新的问题。(4)评估心理咨询的效益,即对心理咨询的投入,如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与咨询效果大小的价值比例进行评估,价值越大,效果越好。

咨询师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时,需要注意辨别来访者取得的进步或咨询中出现的不良结果中哪些与心理咨询有直接的关系,哪些是由其他因素造成。比如来访者人格的成熟或潜在的适应能力与成长,便会影响咨询的效果。

(三)评估效果的方式

1.来访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来访者通过自身体验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估手段之一。来访者由于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寻求帮助前来咨询,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来访者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问题、症状是否得到了改善,如有考试恐惧的来访者,现在想到考试的具体情境不再感到害怕了。需要注意的是,来访者的自我评估虽然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式,但评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来访者的自我觉察能力、自我意识等;咨询中常见的“您好-再见”效应,即来访者为了结束咨询,而故意报告自己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2.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咨询师通过观察来访者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以及来访者的自我评价是否积极、能否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社会功能是否得到提高等,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虽然咨询师的评估仍然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但相对来访者而言较为客观。咨询师由于受过专业的训练,能够运用多种客观有效的工具对来访者是否取得进步进行评价,而且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资料、问题等可能比来访者自己拥有更清晰、全面的了解,因此,能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3.其他人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要准确客观地评估咨询效果,还需要作为旁观者的其他人的观察与评价。其他人既可以是熟悉来访者的家人、亲戚、朋友、邻居街坊、同事、同学以及领导等,也可是受过训练或专业的观察者或者督导。他们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评价咨询效果,尤其是后者能以中立的角色非常客观地观察咨询过程,评估来访者的变化。

4.运用心理测验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心理测验是咨询效果最为客观、有效的评估方式,通过对测验结果的分析、解释或者对比来评估咨询效果。目前运用于心理咨询的测验主要有人格测验、智力测验和症状评定量表,如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韦氏智力量表、中国比内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等等。咨询师运用测验进行评估时一定要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验工具,科学地使用和解释分数;另外,若咨询前已经使用测验了解来访者的情况,评估效果时一定要保证前后测验工具的一致性。

5.随访调查评估

随访调查是追踪评估常用的方式,主要是用于评估心理咨询的长期效果,不仅要观察来访者的问题、症状的消失程度,同时还要评价其社会功能的恢复程度。随访调查一般在咨询结束后的数月至一年内进行,具体的时间需根据咨询的目标、方法以及来访者的具体问题而定。随访调查一般可以采用访问相关的他人,预邀来访者面谈,书信、电话或邮寄问卷、调查表、反馈表等方式进行。通过书信、问卷、调查表和反馈表等方式进行随访时,注意要附上回复的邮票、写好地址的信封。

复习巩固

1.简述提前结束心理咨询的常见原因。

2.简述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方式。

拓展阅读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主要包括测验的选择运用和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两个方面。

1.测验的选择与运用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正确选择和运用各种心理测验,张人俊(1987)等提出三点注意事项:

(1)要正确选用心理测验。一是所选的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二是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咨询目标。

(2)不能滥用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了帮助诊断和分析心理问题的。

(3)测验结果要可靠。主要涉及对咨询师测验知识、能力和操作过程科学性、标准性的要求。

2.测验结果的解释

科学、正确地解释心理测验的结果,有助于心理咨询目标的实现。

(1)解释分数必须结合结果以外的其他相关资料综合考虑。

(2)重在告诉来访者测验结果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报告测验分数。

(3)要用来访者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表述方式,通俗浅显地解释分数,避免满口专业名词。

(4)要让来访者积极参与分数的解释,明确自己在与什么团体对象进行比较,并引导来访者能够正确地运用其测验分数。

(5)解释应该是常识性的,留有余地的,能够考虑到测验分数会给来访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6)要以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测验结果。

(7)依据测验的目的和具体情况,对来访者的测验结果进行保密。

小结

1.心理咨询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含义的具体理解有所不同。

2.心理咨询过程分为3个主要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与评估阶段。

3.咨访关系又可称为“咨询关系”或“治疗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4.适宜的咨询对象应具备:问题属于心理学性质,正确、强烈的求助动机,行动自觉和匹配性好等特点。

5.咨询目标的类型有: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一般目标和个别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矫正、发展和预防目标。

关键术语表

咨询过程 咨访关系 共情 积极关注 尊重 温暖 真诚 转介 咨询方案

本章复习题

1.咨访关系的建立受到的双重影响是(  )

A.咨询师与求助者

B.咨询动机与期望程度

C.自我觉察水平与行为方式 

D.合作态度与咨询方法

2.咨访关系的内部特征不包括(  )

A.信任与理解 

B.情感联系

C.非强制性 

D.承诺感

3.影响咨询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

A.积极关注 

B.共情

C.尊重 

D.真诚

4.“完整地接纳”求助者,并不意味着(  )

A.接纳求助者全部的优点和缺点 

B.对求助者的恶习无动于衷

C.充分尊重求助者的价值观 

D.接受求助者的光明面和消极面5.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时,围绕的七个问题中最重要的是(  )

A.who 

B.what

C.why 

D.how

6.以下不适宜作为咨询对象的特征是(  )

A.人格正常 

B.年龄不限

C.动机正确 

D.行动自觉

7.咨询转介的不正确做法是(  )

A.征求并尊重求助者的意见

B.对咨询师提供个人分析的意见

C.对新咨询师提供包括求助者隐私在内的全部情况

D.完全不干预新咨询师的咨询活动

8.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不一定是(  )

A.最关心的问题 

B.最先提出的问题

C.最困扰自己的问题 

D.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