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抗精神失常药
学习目标
■氯丙嗪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知识。
■抗精神失常药的概念和分类;奋乃静、氟哌啶醇的特点和应用;丙咪嗪、碳酸理的作用和用途。
精神失常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包括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统称为抗精神失常药,也称为精神药物。抗精神失常药根据临床用途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躁狂抑郁症药和抗焦虑药。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精神病主要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分离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精神分裂症分为Ⅰ型(以幻觉、妄想等症状为主)和Ⅱ型(以感情淡漠、思维贫乏、反应迟钝、意志减退等症状为主)。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Ⅰ型精神分裂症,对其他精神病的躁狂症状也有效。抗精神病药物大多是强效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大多数药物可引起情绪冷漠、精神运动迟缓和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此类药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及其他类抗精神病药。
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氯丙嗪又名冬眠灵(wintermine),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抗精神病药。1952年,在法国治疗兴奋性躁动病人获得成功,导致了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学的重大突破,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找到了有效的药物治疗,摆脱了传统的电休克等疗法的痛苦。
【药理作用】氯丙嗪为多巴胺受体阻断药,同时对α受体和M受体也有阻断作用,故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
1.中枢神经系统
(1)镇静、安定作用 正常人口服治疗量氯丙嗪表现为镇静、安定、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反应性降低,在安静环境下能诱导入睡,但易被唤醒,且加大剂量不引起麻醉。能明显减少动物的自发活动,抑制动物的攻击行为,使之驯服易于接近。其机制为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外侧部位的α受体,抑制特异性感觉传入冲动沿侧支向网状结构传导,使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连续用药可产生耐受性。
(2)抗精神病作用 精神病患者服药后,在不引起过分镇静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等症状。继续用药(6周~6个月)可使幻觉、妄想、躁狂及精神运动性兴奋逐渐消失,情绪安定、理智恢复、生活自理。此作用不产生耐受性。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与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系统活动过强,特别是与多巴胺D2受体上调有关。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多巴胺能神经通路有四条:即黑质-纹状体通路(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有关);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均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有关);结节-漏斗通路(与内分泌活动、体温调节等有关)。脑内多巴胺受体主要分为D1、D2两型,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与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D2受体有关。
(3)镇吐作用 镇吐作用强,小剂量能阻断延髓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CTZ)D2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但对刺激前庭神经引起的呕吐无效。
(4)抑制体温调节 能阻断结节—漏斗通路多巴胺受体,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功能失灵,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在环境温度低于正常体温的情况下,不仅能降低发热者体温,还可使正常人的体温略降。
(5)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可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和乙醇的作用,与上述药物合用应减量,以免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6)对锥体外系的影响 可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受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2.自主神经系统
具有α受体阻断作用(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同时还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引起血压下降。但降压作用可产生耐受性,故不适宜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氯丙嗪还有较弱的M受体阻断作用。
3.内分泌系统
可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下丘脑释放催乳素抑制因子,增加催乳素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延迟排卵;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的分泌。
【临床应用】
1.治疗精神病
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临床上主要用于以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急性患者疗效较好,能解除其兴奋、躁狂攻击状态。继续用药能解除幻觉与妄想,使认知、情感及行为趋于一致。但对精神病无根治作用,需长期服药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此外,也可治疗躁狂症及伴兴奋、紧张、妄想的其他精神病。
2.止吐
可用于尿毒症、癌症、放射病、胃肠炎及某些药物引起的呕吐,对妊娠呕吐也有效,还可用于顽固性呃逆。但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如晕动病)无效。
3.人工冬眠
在物理降温的配合下,氯丙嗪可使机体温度降到正常范围以下,使机体进入深睡的“冬眠”状态,从而降低机体基础代谢,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减低机体对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重期。常与异丙嗪、哌替啶等组成冬眠合剂,用于治疗严重感染、中毒性高热、惊厥、甲状腺危象、妊娠毒血症、中暑等,还可用于低温麻醉。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案例分析
氯丙嗪引起的血压下降,能否用肾上腺素来升压?并说明原因。
有嗜睡、淡漠、乏力等中枢抑制症状;有鼻塞、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口干、便秘等M受体阻断症状;还可出现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悸等α受体阻断症状,故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后应卧床1~2 h方可缓慢起立;长期应用有乳房肿大、闭经及生长减慢等内分泌紊乱症状。注射给药局部刺激性强,不应作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应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注射。
2.锥体外系反应
是大剂量应用最常见的、特有的不良反应。
(1)帕金森综合征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面具脸)、肌肉震颤、运动困难、流涎等。一般在用药后数周或数月发生,发生率为30%。
(2)急性肌张力障碍 由于舌、面、颈部及背部肌肉痉挛,表现为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障碍及吞咽困难。多发生在用药1周内。
(3)静坐不能 表现为坐立不安,反复徘徊,一般较帕金森综合征出现早。
以上三种症状出现系由氯丙嗪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受体所致,一般减量或停药后以上症状即可消失,中枢抗胆碱药可缓解之。
(4)迟发性运动障碍 较为少见,多在长期服用氯丙嗪停药后出现,且持久存在。表现为不自主、有节律刻板运动,出现口-舌-颊三联症,如吸吮、舔舌、咀嚼等,若早期发现,及时停药,部分患者可恢复,中枢抗胆碱药可使之加重。造成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原因可能与氯丙嗪长期阻断突触后多巴胺受体,使该受体数目增加(上调)有关。
3.其他
常见皮疹,偶见光敏性皮炎。少数患者出现肝细胞内微胆管阻塞性黄疸及急性粒细胞缺乏,应立即停药,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急性中毒
一次吞服超大剂量(1~2 g)氯丙嗪后,可出现昏睡、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甚至心肌损伤,心电图异常(P-R间期或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应立即进行对症治疗。但禁用肾上腺素解救。
【禁忌证】有癫痫病史者禁用,因氯丙嗪能降低惊厥阈。昏迷患者、严重肝损害、青光眼禁用。冠心病(本药易诱发猝死)及伴有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慎用。
课堂互动
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多巴胺能神经通路的功能有什么影响?这些与其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有何关系?
奋乃静(perphenazine)、氟奋乃静(fluphenazine)、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
共同特点是:①抗精神病作用强;②镇静作用弱;③锥体外系反应明显。其中以氟奋乃静和三氟拉嗪疗效较好,最为常用。
硫利达嗪(thioridazine,甲硫达嗪)
疗效虽不及氯丙嗪,但镇静作用强,锥体外系反应小。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特点见表13-1。
表13-1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作用比
注:+++强;++次强;+弱。
二、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泰尔登)、氯哌噻吨(cloperthixol)
氯普噻吨为硫杂蒽类代表药,其作用特点为:①抗精神分裂症和幻觉、妄想作用比氯丙嗪弱;②镇静作用强;③α、M受体阻断作用弱;④化学结构似三环类抗抑郁药,故兼有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适用于伴有焦虑或焦虑性抑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用于更年期抑郁症及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不良反应与氯丙嗪相似,但锥体外系反应轻。氯哌噻吨为选择性多巴胺受体阻断药,抗精神病作用强,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同氯丙嗪相似。
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haloperidol,氟哌醇)
氟哌啶醇为丁酰苯类代表药,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与吩噻嗪类相似。作用特点为:①抗精神病作用强于氯丙嗪,因抗躁狂、幻觉、妄想作用显著,常用于治疗以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②镇静、降温、降压作用较弱;③止吐作用强,用于疾病和药物引起的呕吐和顽固性呃逆;④锥体外系反应常见(高达80%)而较重,以急性肌张力障碍和静坐不能多见,大剂量可致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
氟哌利多(droperidol,氟哌啶)、三氟哌多(triflupefidol)
氟哌利多作用及临床应用基本与氟哌啶醇相似,但作用更快、更强、更短,是目前临床麻醉中应用最广的强安定药。常将其与芬太尼联合静脉注射,作“神经安定镇痛术”(精神恍惚,活动减少,不入睡,但痛觉消失)用于外科麻醉。三氟哌多抗精神病作用强而快,对精神分裂症慢性症状疗效好,锥体外系反应亦较重。
四、其他类抗精神病药
五氟利多(penfluridol)、匹莫齐特(pimozide)
五氟利多为长效抗精神病药。在体内易蓄积于脂肪组织,缓慢释放入血及进入脑组织,故一次用药可维持数天至一周。特点为:①维持疗效长,每周口服一次即可;②有较强的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尤其适用于慢性患者的维持与巩固疗效;③无明显的镇静作用;④锥体外系反应常见。匹莫齐特为五氟利多的同类药,作用时间较五氟利多短,口服一次疗效可维持24 h。
舒必利(sulpiride)
为选择性多巴胺受体阻断药。其特点为:①抗木僵、退缩、幻觉、妄想作用强,故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长期服用其他药无效的难治患者也有效;②镇吐作用强于氯丙嗪;③镇静及对自主神经的影响作用小;④锥体外系反应少;⑤兼有一定抗抑郁作用。
氯氮平(clozapine,氯扎平)、奥兰扎平(olanzepine)
氯氮平抗精神病作用强,尤其对其他药无效的患者仍可有效,也适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几无锥体外系反应,可能与其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有关。可引起低血压、嗜睡、便秘、发热和粒细胞减少。奥兰扎平作用及应用与氯氮平相似,不良反应较氯氮平轻。
利培酮(fisperidone)
为新型抗精神病药。能阻断D2受体和5-HT受体,但不阻断M受体。有良好的抗精神病作用,锥体外系的反应较轻。
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症药
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情感精神障碍性疾病。分单相型(躁狂或抑郁两者之一反复发作)和双相型(躁狂和抑郁两者交替发作)。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变有关。目前认为脑内5-HT降低是躁狂、抑郁的共同基础。在此基础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亢进为躁狂,发作时患者表现为情绪高涨、联想敏捷、活动增多、伴有妄想。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降低为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语言减少、精神运动迟缓,常自罪自责,甚至企图自杀。
抗躁狂抑郁症药主要通过调节中枢5-HT、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和受体而发挥治疗作用,可分为抗躁狂药和抗抑郁药。
一、抗躁狂药
抗躁狂药是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和/或多巴胺能神经功能,消除躁狂症状的药物。部分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及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对躁狂症也有效,但典型抗躁狂药为锂制剂。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药动学特点】口服吸收快而完全,2~4 h血药浓度达峰值,体内分布较广。虽然吸收快,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和神经细胞需一定时间,故显效较慢。本药主要经肾排泄,钠盐能竞争其在肾的重吸收,促进锂盐排泄。
【药理作用】治疗量锂盐对正常人精神活动几无影响,但对躁狂症有显著疗效,使患者语言、行为恢复正常,为重症情感障碍的稳定剂。亦可使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症状得到改善。锂盐的作用机制除能抑制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两种递质浓度下降外,还能抑制脑组织中肌醇的生成,减少二磷酸磷脂肌醇(PIP2)的含量,干扰脑内PIP2系统第二信使所发挥的生物效应,产生抗躁狂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症状也有效。本药起效慢,开始显效需5~7 d。抗精神病药与锂盐联合应用,既可以快速控制症状,又能缓解锂盐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锂盐的不良反应较多,且有个体差异。
1.一般反应
用药初期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肢体震颤、口干、多尿等,继续用药1~2周可减轻或消失。
2.抗甲状腺作用
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肿。
3.毒性反应
锂盐安全范围窄,血锂浓度超过2 mmol/L即可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意识障碍、昏迷、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共济失调、震颤及癫痫发作。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加速锂盐排泄。每日剂量不宜超过2 g,且应测定血药浓度。治疗浓度应维持在0.9~1.2mmol/L,维持治疗浓度为0.5~0.8mmol/L。
二、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是能增强5-羟色胺能神经和/或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使情绪提高、精神振奋的药物。抗抑郁药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其他类抗抑郁药。根据作用环节又可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5-HT递质再摄取抑制药。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丙咪嗪(imipramine,米帕明)
【药动学特点】口服吸收良好,2~4 h达峰值,t1/2为10~20 h,个体差异大。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以脑、肝、肾及心肌较多。在肝代谢,其代谢产物地昔帕明仍有显著抗抑郁作用。两者最终被代谢成无活性的羟化物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肾排出。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人服用后出现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以镇静为主的症状。抑郁症患者服用后情绪提高、精神振奋、思维敏捷,但起效缓慢,需连续用药2~3周才能见效。丙咪嗪为非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其机制为:①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5-HT和/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递质浓度增高,促进突触传递而发挥抗抑郁作用;②能提高突触后膜5-HT受体的反应性,增强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
2.自主神经系统
治疗量能阻断M胆碱受体,引起阿托品样作用。
案例分析
患者,女,65岁,近来出现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整日感觉空虚,精神不振,思维迟钝,睡眠障碍,常闭门不出,逃避社会,并有自杀的念头。近半年病情加重,入院诊断为抑郁症。试问应选用什么药治疗?
3.心血管系统
治疗量可引起降压,易致心律失常,这与其抑制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有关。此外,丙咪嗪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心血管病患者应慎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各种抑郁症的治疗,对内源性、反应性及更年期抑郁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状态者疗效较差。
【不良反应】
1.阿托品样作用
本药能阻断M受体,可引起口干、视力模糊、心悸、便秘。
2.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多见。
3.心脏损害
药物过量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下降、T波降低等。
4.中枢神经系统
可出现乏力、震颤,大剂量可引起精神兴奋、躁狂、癫痫样发作。
5.其他
极少数可出现皮疹、粒细胞减少及黄疸等。长期服用要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地昔帕明(des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多塞平(doxepin)和氯米帕明(clomipramine)等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见表13-2。
表13-2 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比较
注:—无效;±弱;++次强;+++强。
(二)四环类抗抑郁药
马普替林(maprotiline)、米安色林(mianserine)
为近年来合成的广谱抗抑郁药,主要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作用与丙咪嗪相似,适用于各种抑郁症,尤其适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还具有抗焦虑作用。
(三)其他类抗抑郁药
氟西汀(fluoxetine)
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其作用特点为:①口服吸收良好,t1/2长,一般每日给药一次即可;②抗抑郁作用起效慢,作用强度与丙咪嗪相当;③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影响少,抗胆碱作用弱,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少。常用于各型抑郁症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此外还可用于强迫症、恐怖症以及抑郁症伴焦虑者。
诺米芬新(nomifensine)
能显著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对5-HT再摄取抑制作用微弱,心血管及抗胆碱作用亦不强。适用于治疗各型抑郁症,包括内源性躁狂抑郁症、焦虑抑郁症等。疗效比丙咪嗪好,老年患者易于接受。此外,能缓解抑郁症患者的严重运动迟缓症。
第三节 抗焦虑药
焦虑状态是一种精神、神经疾病的常见症状。焦虑症则是一种以急性焦虑反复发作的神经官能症,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忧虑、烦躁不安、恐惧、心悸、出汗、震颤、失眠、易怒、消化不良等。不论是焦虑状态还是焦虑症,临床上常用抗焦虑药治疗。常用药物为苯二氮 类(见第十一章)和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塞平。此外,尚有新型选择性5-HT受体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baspirone),本药在解除焦虑症状时不产生显著的嗜睡、遗忘等不良反应。
【制剂及用法】
盐酸氯丙嗪 片剂:12.5mg,25mg,50mg。一般口服量1次12.5~50mg,3/d。注射剂:25 mg/1 ml,50mg/2ml。肌内注射,1次25~50mg。治疗精神病宜从小剂量开始,轻症300mg/d,重症600~800 mg/d,好转后逐渐减用维持量(50~100 mg/d)。拒服药者用1次50~100mg,加于25%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缓慢静脉注射。
奋乃静 片剂:2~4mg。一般1次2~4mg,3/d。注射剂:10mg/2ml。1次5~10 mg,肌内注射。治疗精神病:轻症20~30mg/d,重症40~60mg/d,分2次肌内注射。
盐酸三氟拉嗪 片剂:5mg。10~30 mg/d,分3次服。
盐酸氟奋乃静 片剂:2mg。2.5~20mg/d,分2次服。
氟普噻吨 片剂:25mg,50mg。轻症150mg/d,重症300~600mg/d,口服。
氟哌啶醇 片剂:2mg,4mg。口服1次2~10mg,3/d。注射剂:5mg/1mg。肌内注射,1次5rng。
五氟利多 片剂:20mg。1次10~40mg,每周1次。
氟哌利多 注射剂:5 mg/2 ml,10 mg/2 ml。治疗精神分裂症:10~30 mg/d,分1~2次,肌 内注射。神经安定镇静术:1次5mg,加入芬太尼0.1mg,在2~3min内缓慢静脉注入,5~6min内如未达一级浅麻状态,可追加半量至一倍量。麻醉前给药:手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2.5~5mg。
盐酸丙米嗪 片剂:12.5mg,25mg。1次25~75mg,3/d。年老体弱者每日自12.5mg开始,逐渐增量。
阿米替林 片剂:25 mg,50mg。75~150mg/d,分3次口服。
氯米帕明 片剂:25mg。治疗抑郁症,开始口服剂量50~100mg/d,逐渐增加到200mg/d,最大用量为250 mg/d,分次服用,也有人主张睡前一次性口服。
马普替林 片剂:10mg,25 mg。开始25~75 mg/d,分次服,至少2周,然后根据病情每日增加25mg,有效治疗量一般为150mg/d。
氟西汀 片剂:20mg。开始20 mg/d,早餐后服。有效治疗量20~40mg/d,1/d。
碳酸锂 片剂:0.25 g。由小剂量开始,0.5 g/d,递增至0.9~1.8 g/d,分3~4次口服。
丁螺环酮 片剂:5~10mg。口服,1次5~10mg,3/d。
本章小结
抗精神失常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按其化学结构主要分为吩噻嗪类、硫杂蒽类和丁酰苯类。吩噻嗪类代表药物为氯丙嗪,其抗精神病作用可能与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有关。镇静作用可能与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α受体有关。镇吐作用可能与阻断CTZ的D2受体有关,大剂量还能抑制呕吐中枢。药物对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人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对锥体外系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是由于分别阻断黑质-纹状体和结节-漏斗处的D2受体。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呕吐、顽固呃逆、人工冬眠和低温麻醉。不良反应有一般中枢抑制、M和α受体阻断症状以及锥体外系反应等。
抗躁狂症药碳酸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①抑制脑内NA、DA的释放,促进NA、DA的再摄取,从而降低突触间隙中NA、DA的浓度;②干扰脑内二磷酸磷脂肌醇(PIP2)代谢。与氯丙嗪合用有协同效应。锂盐的不良反应较多,高钠可促进锂盐排泄。
三环抗抑郁药丙咪嗪的抗抑郁作用,主要与其抑制脑内NA的再摄取有关,可能也与抑制5-HT的再摄取有关。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M受体阻断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抗焦虑药主要用于急、慢性焦虑症,常用药物有苯二氮 类和抗抑郁药多塞平与阿米替林。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2.氯丙嗪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防治?
3.简述抗抑郁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