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1.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巨大冲击——经济全球化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势头锐不可当,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国内国际市场的界限大大降低,城市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提升,一方面,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心载体,城市必须将自己充分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技术、资本、人力、信息等资源,为城市产业发展拓宽空间;另一方面,全球化城市体系的构建加剧了城市的竞争,在寻求资源、拓宽市场的努力中,中国城市将面临更多的竞争者,置身于更复杂的竞争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充分把握机遇、面对挑战,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催化剂——新经济的刺激
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壮大,冲击了传统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课题,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凸现,文化的影响力日趋增长,为先天自然资源不足的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提升城市竞争力在更大范围,在更宽领域内被提上议事日程。
3.理论依据的发展——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城市竞争力的提高被认为得益于城市利用生产要素、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所获得的相对比较利润,然而,不同城市产业有趋同,产业的生产要素发育迥异,因而产生了同类产品的质量高低、样式多异、价格浮动,这对城市的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著名城市竞争研究专家、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创立了城市竞争优势理论,为城市研究开创了新的方向。
二、国内背景
1.城市转型背景下的现代工业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企业、个人都面临着新的角色定位,城市同样如此,如何在新的机遇下配置城市资源,提高城市对资源的聚集力与创造财富的能力,提高城市竞争力是关键。信息技术给我国工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现代城市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力量。大工业的发展,是城市竞争力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2.政府放权和税制改革
从中央到地方,决策权中心的下移,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管理地方事务的自主权和调配资源的决定权,各城市发展从当地实际出发,城市的竞争意识得以提高。20世纪80年代,“财政分级包干”出台,1994年分税制改革亮相,利益下放很大程度催化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发生了转换,从资产管理到国有资产和公共资源升值的资本运作,城市的主体意识得到提高,推动了城市竞争力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