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安全与急救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内容有: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措施;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发生意外伤害的急救原则;常见意外伤害应急处理方法。
目前意外伤害已取代传染病和呼吸系统等常见疾病,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也是导致儿童严重疾病和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健康儿童在幼儿园突然发生意外伤害,不但会使儿童蒙受很大的痛苦,给儿童家庭带来巨大的不幸,也会给幼儿园的正常工作造成冲击和影响。因此,幼儿园应十分重视安全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的意外伤害。
第一节 幼儿园的安全与管理
一、幼儿园的安全与管理
(一)定期检查园内、班内的设备
委派专人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学前儿童园的房屋、场地、家具、玩具、生活用品、器械等,防患于未然。
1.房屋
注意门窗安全,玻璃是否完整,门窗的插销是否能起作用;楼房的窗户要安装栏杆;凉台栏杆间隔不要超过儿童头部,防止头伸出栏杆外面时被卡住;去凉台的门平时要锁住。房间门不要装有弹簧,避免碰伤儿童。
2.场地
是否平坦,有无碎石、碎玻璃。
3.家具
家具要牢固,没有尖角和裂缝。活动室内的家具宜放在靠墙或角落处。
4.器械
是否糟朽;铁制的运动器械是否生锈,边角有无卷起,焊接处有无脱离,螺扣是否脱落;器械与器械之间、器械与墙壁之间、器械与树木之间要有一定距离而以免因过于拥挤,发生外伤。
5.玩具
大型玩具,如滑梯、木马、攀登架、秋千、转椅等应经常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年久失修不能使用的玩具要停止使用。大型玩具最好设在草坪上,其周围1m内不应有其他物体。儿童玩具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凡是有棱角、尖角、缺口、木刺、易脱色、不易清洗、未消毒的玩具都不宜给儿童玩。中班、大班的学前儿童不要拿长枪、长棍玩具边跑边玩。
6.电器
要经常检查电器、电线是否漏电。室内电器插座应安装在1.6m以上,电线用暗线以免儿童接触。
(二)建立药品和危险物品的保管制度
1.药品妥善保管
外用药和内服药均应标签清楚、分开放置、专人保管。
2.安全用药
用药前,要仔细核对姓名、药名、剂量、服药的时间及次数,切勿拿错药或服过量。
3.危险物品药品由专人管理
幼儿园危险用品多是指有腐蚀性的、有剧毒的、易燃易爆的物品和药品。它们通常是用于清洁厕所的化学药品;用于装修、维修的油漆、涂料;用于消毒的药品和杀虫剂等。这些物品应有专人保管,平时应上锁保存,使用时应有记录,已用完的瓶罐应统一回收处理,切不可随便丢弃。
(三)建立学前儿童接送制度,防止走失
1.加强对门卫的严格管理
(1)按规定的接送时间及时开、关园门。其余时间一律关上,防止学前儿童溜出园外。
(2)在非接送时间接学前儿童的家长,应出示证件,并进行登记。
(3)外来人员必须经登记、允许后方能入园。
2.建立并严格执行班级交接班制度
(1)各班应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保教人员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在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学前儿童。
(3)学前儿童进行室外活动前后均应清点学前儿童人数,防止学前儿童独自离开集体。
3.建立并严格执行学前儿童接送制度
(1)为了学前儿童的安全,幼托园所应建立严格的接送制度。
(2)接送学前儿童,原则上由学前儿童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固定的人接送,如有特殊情况要请他人代领时,父母应事先与本班教师联系。身份不明者不能接送学前儿童。
(3)保教人员应认真执行以上规定,每次应把学前儿童亲自送到其家长手中。看守好教室门,防止学前儿童擅自离开教室。
4.注意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安全
(1)预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小物品一般是指直径不足2cm且圆滑的物品,如花生米、黄豆、米饭粒、珠子、棋子、小瓣桶子等。由于这些物品很小,学前儿童带在身上不易被发现,玩耍时如果误将其放入口、鼻、耳中,会造成异物进入体内,给学前儿童带来危险。这就要求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前儿童进行必要的检查。检查可在一日中的某些环节进行,例如入园晨检时、午睡前等。也可随时检查,发现苗头时应及时解决。
(2)室内外都应防跌伤
当学前儿童进行户外自由活动及有组织的活动时,多种原因均可引起跌伤,因此,要求在组织学前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前,应检查器械和活动场地,清除活动场上的砖头、石块、碎玻璃、树枝等。
然后检查学前儿童的衣服是否符合活动时的要求,如挽起过长的裤腿,裤腿过宽时可用皮筋扎住,提醒学前儿童提裤子、系紧鞋带等。
跌伤不仅可发生在室外,在室内也时有发生。活动区游戏中常因拥挤而发生绊倒跌伤,争抢玩具时发生摔伤,甚至学前儿童坐在椅子上,向后仰或向前倾时也会发生摔伤后脑勺或摔伤下巴、嘴唇的事故。保育员应使活动区尽量宽敞,减少障碍物,并且要明察秋毫,发现危险的苗头时,应及时制止。
此外,在盥洗室内也应注意学前儿童的安全,防止学前儿童跌倒、滑倒而造成事故。
(3)防烫伤
1)给学前儿童的水和饭菜都应该是温热的。
2)暖壶应放在学前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3)暖气片应加罩,避免学前儿童直接接触而造成烫伤。
4)为学前儿童准备的洗手水、洗澡水温度应适宜,要先注入冷水再加热水。
(4)及时发现睡眠中出现的问题。
学前儿童在睡眠时较常出现将被子或枕巾蒙盖在头上睡觉、将异物放入口鼻中、玩被子上的线头、用皮筋缠绕手指等现象,对此,保育员应注意观察每个学前儿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解决。
二、幼儿园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
(一)对学前儿童进行基本的安全常识教育
1.防火的知识
(1)要教育学前儿童不玩火,不靠近火源,着火时应赶快告诉成人。
(2)有简单的防火知识,知道报火警电话为119。
(3)知道水、土、沙子都能灭火。
(4)见到点着的烟头和小火苗时要踩灭它。
2.防电的知识
(1)教育学前儿童不玩弄电器开关、插销、插座等,不摆弄电器,不靠近电源,触电会使人的心跳和呼吸发生严重紊乱,以致心跳迅速停止。
(2)知道电的标志,见到高压电标志时要远离。
(3)让学前儿童知道遇雷电时不要看电视,并提醒成人拔插销。在室外遇到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也不要在山坡上或空旷的高地上行走,以免发生被雷击的意外。
(4)不要捡掉在地上的电线,也不要靠近电线,以防触电。
3.防水的知识
(1)教育学前儿童不要在距离水边较近的地方玩耍。
(2)游泳时要注意安全,不能到水流湍急处游泳,也不要在饥饿、疲劳的情况下游泳。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免在水中发生腿抽筋而无法游泳或造成溺水事故等。
(3)遇到同伴溺水,要学会呼救。
4.预防交通事故的知识
(1)教育学前儿童乘车时要按次序上下车,扶好车上的把手,不将头探出车外,不将手伸出车外。
(2)教育学前儿童不独自过马路。
(3)指导学前儿童认识一般的交通标志,学会靠右行走。
(4)告诉学前儿童简单的交通规则,并教育其遵守交通规则。知道红灯、绿灯、黄灯的含义,知道慢行线、快行道、人行横道和安全岛的含义。
5.防毒的知识
(1)教育学前儿童不食脏物,不捡食花草种子及落地果。
(2)教育学前儿童不自己拿药吃,患病时应按医嘱按时服药。
(3)遇到有气味不适时,会捂鼻子离开,知道开门窗放毒气、烟雾,用湿毛巾捂鼻子。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在较低的地方,知道远离抽烟的人。
6.常见标志的知识
(1)地面交通标志
了解交通标志,预防发生交通意外事故,减少学前儿童人身伤害的发生。同时,要对学前儿童加强交通标志教育。交通条例规定:机动车辆、自行车、牲畜车辆等都要右侧行驶。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人们必须遵守各种交通规则和各种标牌符号,按规定行车、行走。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就要受到处罚。
1)红绿灯信号的标志 “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在红灯灭、绿灯亮的时候根据人行道红灯、绿灯指示,在绿灯亮起时通过人行横道。如在马路中间车辆很多,来不及穿过时,要在安全岛或两条安全线中间停止行走,待车辆远行后再过马路,切勿乱跑。
2)交通事故多发区的标志 十字路口、急转弯、向左拐、向右拐、下坡地段危险,事故多发地均有明显的标志。这些标志车辆要严格遵守,见标牌时要减速、刹车或停止行驶等。
(2)防火标志
防火标志一般设置在容易发生火灾,且发生火灾时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看到此类标志,要注意不点燃明火及丢弃易燃物品。
(3)防电标志
教育儿童不要靠近有防电标志的地方,要远离该地玩耍。遇到这种标志时说明危险,更不能随便触摸。遇到紧急情况,知道呼救,请求他人帮助。
(4)防毒标志
看到容器上的防毒标志,要尽量避开,不要随便触摸,也不要打破,更不能误食,闻到异味时要用手或手绢捂住口鼻,迅速躲开现场。
(5)易碎标志
看到有易碎标志的物品,不要把重物放在上面,不到上面踩踏、玩耍。
(6)易湿标志
易湿标志表示要防潮,不能雨淋或着水。要教育儿童不要在有此标志的地方玩水。
(7)不宜倒置的标志
表示其中放有流动液体等物,倒置时会流溢外出,因此,有不宜倒置标志的物品不要随便搬动。
7.学前儿童求救的知识
当遇到紧急情况或有了危险要向别人求救时,要使学前儿童学会如下知识。
(1)向警察、工作人员(如门岗战士、售货员等)求救,这样比较安全。
(2)打电话求救,知道火警电话是119,急救中心电话是120,匪警电话是110。
(二)对学前儿童进行安全自护教育
1.生活和活动的自我保护
(1)饮食方面
教会学前儿童识别腐败变质的食物、饮料的简单方法及防烫、防噎、防呛、防咬舌和腮的知识。教育学前儿童安静进食,细嚼慢咽,进食前先看、闻或摸食物或饮料,了解它们是否变质或太热。不喝生水,养成不把不干净的物品放到嘴里的习惯。
(2)着装方面
让学前儿童知道受凉、在烈日下久晒会患病,应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在烈日下活动要戴遮阳帽,鞋不合适时请父母更换,鞋内有沙、石子时要及时取出,以防脚受损伤。
(3)居住方面
住楼房时知道以下行为不安全,并养成避免这些行为的习惯。爬窗台、钻爬凉台的护栏、从楼道的护栏上向下滑、从台阶上向下跳、从楼上向下抛物泼水、上下楼不守秩序、开关门时手伸在门缝里。
(4)行路安全方面
让学前儿童了解路面上的障碍物,坑、洞、临时搭放的木板、石块;行驶的车辆、跑动的牲畜、高处掉下的东西、拥挤的人群等都是不安全因素。应识别的交通安全标志,如红绿灯、人行横道标志,禁止通行的标志,危险标志;教育学前儿童在街上走路时应注意力集中,注意看路面障碍,不东张西望,应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遵守乘车安全规则。
(5)疾病知识方面
使学前儿童知道有以下症状时是不健康的,如发烧、呕吐、腹泻、鼻塞、鼻出血、牙出血、便血、便虫、头痛头晕、腹痛、眼睛不适。如果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疾病症状,应及时告诉大人,以便及时治疗。教育学前儿童有病时应诊治,并主动配合医生,打针、吃药时不哭闹。不同的药治不同的病,吃错了药会加重病情。应在家长照看下吃药。发现药味有变化时,应及时告诉家长。
(6)活动方面
1)经常锻炼身体。
2)不在马路边、停车场、工地、河边等有危险的地方玩耍。
3)发现游艺娱乐器械有损坏时,不要去玩耍。
4)不下河蹚水、游泳或到冰面上玩。
5)不招惹猫、狗等动物。
6)不乱扔石子、沙土和棍棒或用这些东西互相投击。
7)玩耍时,不远离集体。
8)受到别人欺辱或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敢于讲道理,表示不满和反抗。
2.意外情况下的自我保护
(1)防丢失能力的培养
让学前儿童知道:私自外出、离开集体时都可能被丢失。
让学前儿童掌握防丢失的方法:紧跟家人、教师或同伴,不独自走开;在指定的地方活动,不跟陌生人走。
让学前儿童记住求助的知识:记住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父母姓名、所在学前儿童园的名称,主动向警察或叔叔、阿姨求助。
(2)防拐骗和防陌生人进家
让学前儿童知道陌生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有些坏人会装作好人行骗,要学会识别坏人的本领,要防坏人。也要防止误解好人的好意;独自在家中时,要有礼貌地拒绝给陌生人开门;要有礼貌地拒绝陌生人送的食物、玩具或书画;拒绝陌生人的亲抱;被人强行抱走或拉走时,要大声呼喊求救。
(3)灾害自护
让学前儿童知道遇到水灾、火灾、风灾、地震、车祸、冰雹等时,不慌张哭闹,要紧跟家人寻求保护;不怕雷声、闪电;与家人失散时,应走向有人声、有灯光的地方去呼救;不慎陷进坑洞时,不要惊慌,要倾听,如有人声或走步声时要大声呼救;同伴不慎落进坑内或溺水时要大声呼救。
(4)心理自护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前儿童在伤心难过时,应向他人诉说;不顺心时要愿意向他人诉说,并能用简单的办法转变情绪;有困难时不哭,知道努力去克服困难,不气馁。从小培养勇敢、沉着、机智的品质。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
一、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及急救原则
(一)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
1.危险意识缺乏
学前儿童年龄小,对周围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经常由茫然无知的行为引来意外伤害事故。如学前儿童会突然从跷跷板上跳下;挥舞木棒玩耍时,丝毫考虑不到对别人有什么危害等。
2.好奇、好动、好模仿
好奇,对任何事物都想动手去摸,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如:有的孩子用手指去挖电源插座的小孔,就可能造成触电事故;喜欢模仿和尝试成人的行为,如玩打火机时易造成火灾、烫伤。生性活泼好动,往往喜欢攀高、下跳、爬窗台、跨护栏,容易发生摔伤或坠落。
3.骨骼和皮肤薄嫩
学前儿童的颅骨骨质比成人薄,成人从床上摔下一般不会有严重后果,学前儿童则容易发生颅骨骨折、颅脑损伤。60℃的开水,对成人来说最多烫伤Ⅰ度,而学前儿童的烫伤则可能为Ⅱ度,表皮脱落,甚至深入皮下组织。
4.运动功能不完善
学前儿童的骨骼、肌肉、关节以及控制和协调运动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反应不够灵敏,平衡能力低,而且学前儿童又好动,故容易发生跌伤、扭伤、骨折等。
5.其他因素
各种客观的环境因素常会导致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幼托机构的用房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墙柱不是圆角,玩具的边角锐利,保教人员的数量过少和照顾不周等,都可能是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
(二)意外伤害程度的判断
1.依据发生意外的原因判断
可迅速危及生命的意外有:溺水、触电、外伤大出血、气管异物、中毒、车祸等,必须在现场争分夺秒地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急救,以防止可以避免的死亡发生,烧伤、烫伤、骨折虽然不立刻致命,但也十分严重,如果迟迟不做处理或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死亡或终生残废。
2.依据伤者的情况判断
(1)呼吸的变化
垂危患儿的呼吸已由正常节律变得不规则,时快时慢、时深时浅,再观察鼻翼或胸廓,如果鼻翼扇动,胸廓在吸气时反而下陷,这都说明呼吸已十分困难。呼吸已停时,应立即做人工呼吸。
(2)脉搏的变化
可触摸桡动脉和颈动脉检查脉搏。垂危患儿的脉搏由规则节律的跳动变得细而快或节律不齐,说明心的功能和血液循环出现了严重障碍。一旦心跳停止,应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
(3)瞳孔的变化
瞳孔一般直径为3mm,遇到光线后能迅速收缩。垂危患儿眼睛无神,瞳孔已不能随光线的增强而迅速缩小。最后瞳孔会逐渐散大,对光线完全失去反应能力。
(三)意外伤害的急救原则
1.挽救生命
呼吸和心跳是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在常温下呼吸、心跳若完全停止4min以上,生命就有危险;超过10min则很难起死回生。如果患儿呼吸、心跳已很不规律,快要停止或刚刚停止时,不能机械地等待医生或送医院才进行抢救,而应在现场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按压心脏等急救措施,以期恢复患儿的自主呼吸,维持其血液循环。
2.防止残疾
发生意外后,在实施急救措施挽救生命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患儿日后留残疾。如学前儿童发生严重摔伤时,有可能造成腰椎骨折,施救时就不能用绳索、帆布等担架抬救患儿,也不能抱或背患儿,这样会损伤脊髓而造成其终身残疾。这样的急救虽然说可以挽救奄奄一息的生命,但却可能造成患儿终身的不幸,而这种不幸是完全可以通过采用恰当的急救措施避免的。如发生上述摔伤,一定要用门板之类的木板担架转运患儿。
3.减少痛苦
意外事故造成的损伤往往是很严重的,常常会给患儿的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因而在搬动、处理时动作要轻柔,语气要温和。必要时施以镇痛、镇静药物。
二、心肺复苏急救术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窒息、溺水、触电、中毒等意外伤害,可造成呼吸骤停。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急救,使中断的心肺功能恢复,即心肺复苏。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公布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最新徒手心肺复苏步骤为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胸外按压(compression,C)、开放气道(airway,A)、人工呼吸(breathing,B),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但不包括新生儿。
(一)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
1.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
2.判断患者有无呼吸 眼睛观察胸廓有无起伏5~10s。
3.判断有无心跳 方法是触颈总动脉搏动。
以上三步骤应在10s内完成。
(二)胸外心脏按压法
图7-1 加压部位
胸外心脏按压法是使心恢复跳动的简便易行的抢救方法。心位于胸骨与脊柱之间,于胸骨偏下处,即两乳头之间(图7-1),施加压力,使胸骨下陷挤压心,使血液排出。当压力解除后胸骨自动恢复原位,心舒张,血液回流入心,血液循环得以维持(图7-2)。
图7-2 胸外心脏按压法原理
1.新生儿拇指按压法
被救护者若为新生儿,救护者可用双手环绕新生儿躯干,把拇指放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其他手指在新生儿背部支撑其脊柱。两拇指按压,使胸骨下陷1~2cm,然后放松,每分钟按压120次左右(图7-3)。在按压过程中,不要用整个手来挤压胸部(肋骨),胸部被挤压后会造成肋骨骨折或气胸。
图7-3 新生儿拇指按压法
2.婴儿双指按压法
被救护者若为1岁以下婴儿,救护者一手示指置于婴儿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中指、无名指与示指并拢置于胸骨上;将示指抬起,中指、无名指同时用力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使胸骨下陷约4cm,压后放松,在整个压下与放松的过程中,手指应始终与胸壁接触(图7-4)。这样能够最好地控制施加于胸骨的压力,同时确保定位准确。每分钟至少按压100次,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
图7-4 婴儿双指按压法
3.1~8岁儿童
被救护者为1~8岁儿童时,救护者一手掌根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胸骨(手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深度使胸骨下陷约5cm,放松时掌跟不要离开胸壁,每分钟至少按压100次(图7-5)。
单人施救者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30∶2,双人施救者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15∶2(婴儿和儿童)。
图7-5 单掌按压法
4.成人
用左手掌跟紧贴患者的胸部按压区,右手掌与左手背重叠交叉,十指相扣,左手五指翘起,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cm,压下后放松,但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反复操作,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图7-6)。
一般情况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应同时进行。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图7-6 成人胸外按压
(三)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是人工呼吸前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维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气体自由出入。
首先清理口腔,将其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探入口腔,清除分泌物及异物。
1.仰头抬颌法
救护者用一手掌外侧缘置于患儿(被救护者)的前额,另一手示指、中指置于下颌将下颌骨上提,使其头部后仰(图7-7),儿童、婴儿头部后仰的程度分别为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60°、30°。
图7-7 仰头抬颌法
2.托颌法
此法用于怀疑头部、颈部有外伤者。救护者将手放置在伤者头部两侧,握紧伤者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图7-8),如伤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将口唇分开。如果须要口对口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面颊贴紧伤者口鼻。
图7-8 托颌法
(四)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后要马上检查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呼吸,则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
1.口对口鼻吹气法(图7-9)
(1)1岁内婴儿
保持气道开放,救护者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嘴包住婴儿的口鼻,再均匀缓缓吹气,吹完一口气后口松开,每2~3s吹气1次,每分钟吹12~20次。观察胸廓微微起伏即可。
图7-9 口对口鼻吹气
(2)1~8岁儿童
救护者用放在患儿前额手的拇指、示指捏紧患儿的鼻翼,救护者先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患儿口唇四周(可在口上垫两层纱布),再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持续1s,同时观察患儿胸部隆起。吹完一口气后口离开,放开患儿鼻孔。每3~4s吹1次,反复进行,每分钟吹12~20次。观察胸廓微微起伏即可。如果患儿牙关紧闭,则采用口对鼻吹气法,方法同口对口吹气法相同。
(五)判断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若救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救护方法正确,又有以下征兆,则表明心肺复苏有效。
患儿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能触摸到动脉搏动、自主呼吸逐渐恢复;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患儿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
实训练习
儿童心肺复苏(1~8岁)
操作步骤
1.意识
判断有无意识:呼唤、轻拍(喂!你怎么了?再轻拍肩部),触摸肱动脉,用5~10s判断有无心跳。
2.呼叫
若无意识、无运动、无脉搏,则应立即高声求助(来人啊!救命呀!),并呼叫EMS系统,马上进行胸外按压。
3.体位
将患儿放置于心肺复苏体位,救护者跪于患儿一侧。
4.心肺复苏
C 胸外心脏按压
准确定位,正确操作;每做30次按压,应做人工吹气2次,再重新定位,重复做胸外按压。连续做5个周期(约2min)后,重新评估患儿的呼吸、循环体征。若没有呼吸、脉搏,应继续以30∶2的比例实施心肺复苏。
A 打开气道
观察并清除口腔异物,解开衣服,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若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吹气2次,每次1s。
如果最初吹气不成功,则应重新开放气道,再进行吹气。确保每次人工呼吸后,患儿胸部略有起伏。
三、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
(一)小外伤
1.跌倒时蹭破皮肤
学前儿童在奔跑、跳跃时不慎跌倒,常蹭破肘部、膝盖等处,尤其在夏季更常见。
处理方法:应先仔细检查伤口的大小、深浅,若伤口较浅仅蹭破表皮,则只需用凉开水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若伤口有渗血,则可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用碘附消毒,不必包扎。
2.划伤
学前儿童在使用小刀、剪刀等文具时不慎手被划伤,或被纸边、草叶、玻璃片等划伤。
处理方法:若伤口较深,有出血,则应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以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碘附由内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后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则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经消毒后进行包扎。
3.挤伤
学前儿童的手指被门、抽屉等挤伤。
处理方法: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冷敷。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以缓解疼痛。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4.刺伤
竹刺、木刺扎入皮肤后,一般都有一部分露出皮肤,有刺痛感,应立即取出。
处理方法:先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将伤口清洗干净;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拨出来,并挤出瘀血。接着用碘附消毒。如果刺扎在指甲里或是金属刺,则应送医院处理。
5.扭伤
扭伤多发生在四肢的关节部位。损伤的局部充血、皮肤肿胀、剧烈疼痛,伤处周围青紫。
处理方法:首先检查有无骨折、脱臼。判断无骨折、脱臼时,应在疼痛肿胀部位立即冷敷,不能搓揉,24h后再热敷。
(二)异物入体
1.眼内异物
学前儿童眼内异物最为多见的是小沙粒、小飞虫等进入眼结膜,引起流泪、不适、异物感;如异物嵌入角膜时,刺激疼痛症状更为严重。
处理方法:用温开水或眼药水滴入眼中,冲出异物;或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或干净柔软的手帕轻轻拭出异物。当异物嵌入角膜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处理。忌用手揉眼,以免擦伤角膜。
2.鼻腔异物
学前儿童出于好奇,常把豆粒、小珠子、纽扣、小纸团等较小的物品塞入鼻中,这不仅会影响呼吸,还会引起鼻腔炎症,甚至引起气管异物,因此,保育员应仔细观察,及时取出异物。
处理方法:深吸一口气,用手按住无异物的一侧鼻孔,做擤鼻动作,或用棉花刺激鼻腔,使儿童打喷嚏以将异物排出。切勿用镊子夹取圆形异物,否则会将异物捅向鼻子深处,甚至落入气管而危及生命。豆粒等异物在鼻腔内泡胀后,也不容易被取出。因此,若异物不能排出,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3.咽部异物
咽部异物以鱼刺、骨头渣、瓜子壳、枣核等较多见,常扎在扁桃体或其周围,引起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
处理方法:可用镊子取出。切不可采用喝醋、喝水、吞咽食物的方法,否则会将异物推向深处而加重损伤,若扎破大血管,更是十分危险。若无法取出异物,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4.喉、气管异物
儿童进食或口含小物件时哭闹、嬉笑,就可能将食物或小物件吸入喉部或气管内。异物进入喉部、气管时,可立即引起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憋气、面色青紫等现象。
处理方法:
(1)背部叩击法(0~1岁婴儿)
让婴儿俯卧在救护者前臂上,用手托住其下巴(手可放在膝盖上),使孩子身体略向前倾(头部低于躯干),用另一手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中间用力向内、向上叩击5次,使异物排出。若异物未排出,则应将婴儿翻转为仰卧位,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部下一横指位置用示指和中指快速冲击性按压胸部5次。重复进行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
(2)海姆立克手法
1)立位腹部冲击法
对于意识清醒的儿童,救护者应站在患儿身后,用两双臂紧环绕婴儿腰腹部,一手握空心拳,拳眼顶在胸部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另一手紧握此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压后放松,反复操作。儿童应低头张口,以便异物排出。
2)仰卧位腹部冲击法
对于无知觉的患儿,应让其仰卧,救护者一只手的掌跟置于患儿腹部正中线、脐上方两横指处,不要触及剑突。另一只手放在第一只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放在上腹部,快速向内、向上有节奏地冲击性按压,连续5次,重复操作若干次。检查口腔,若异物被冲出,应迅速用手将异物取出。检查呼吸心跳,若无,则应立即采取CPR方法进行施救。
5.外耳道异物
常见的外耳道异物有小石块、纽扣、豆类、草棍等,多见于儿童玩耍时放入。虫类异物多在学前儿童睡眠时进入外耳道。
外耳道异物常引起耳鸣、耳痛。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后,可继发感染而引起外耳道炎。昆虫性异物在外耳道内爬动,可引起剧痛。较大的异物可引起听力障碍及反射性咳嗽。
处理方法:
(1)小异物入耳
可嘱学前儿童头偏向异物侧,单脚跳。
(2)昆虫入耳
可用灯光对着外耳道口或吹入香烟的烟雾,诱使昆虫爬出。
(3)切不可用小棍捅、镊子夹
当上述方法未奏效时,应速送医院急救。
(三)出血
1.血管出血
(1)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从伤口渗出,量少,色红。
处理方法:一般不必包扎,用常规消毒棉球压迫即可。
(2)静脉出血
血液持续不断地缓慢流出,色暗红。
处理方法:可抬高出血肢体以减少流血,然后对出血部位消毒并盖上几层纱布包扎。
(3)动脉出血
血流速度快且量多,呈节律性喷出,色鲜红。
处理方法:
1)指压止血法作为临时的止血措施。其方法是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压闭血管,阻断血流。①面部出血:压迫两侧下颌角。②前臂出血:压迫肘窝处的肱动脉。③手掌、手背出血:压迫桡动脉(手腕处)。④手指出血:将手指屈入掌内,形成握拳状。⑤大腿出血:屈起伤者大腿,压迫腹股沟中点处的股动脉。⑥脚出血:压迫足背动脉跳动处。
2)加压包扎止血法小动脉出血,伤口不大,用消毒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并放在伤口上,以增加压力,再紧紧绷扎以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出血严重时,可将止血带扎在伤口的上端,扎前应先垫上毛巾或布片,然后每隔半小时必须放松1次,绑扎时间总共不得超过2h,以免肢体缺血坏死。做初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2.鼻出血
学前儿童鼻出血原因很多,如外伤、鼻黏膜干燥、挖鼻孔、用力擤鼻涕、鼻内异物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处理方法:
(1)安慰儿童不要紧张,应安静地坐着,张口呼吸,头略向前低,防止血液逆流入口腔、咽喉。
(2)取消毒棉球擦净血液,用手指直接压住出血一侧的鼻翼或捏住两侧鼻翼5~10min,同时用湿毛巾冷敷鼻根部和前额,数分钟后多数可止血。
(3)若不能止血,可用纱布卷、脱脂棉等塞鼻。
(4)止血后,2~3h内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再出血。
(5)如经常反复鼻出血或经处理出血不止,且皮肤上常有出血的瘀斑,应去医院做全面检查,进一步查明出血原因并做相应处理。
(四)惊厥
惊厥俗称“抽风”,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不清、两眼上翻、全身或局部(四肢或颜面肌肉)不自主抽动,部分学前儿童大小便失禁。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至仅数秒瞬息即止,长至数分钟。学前儿童高热惊厥的发病率较高,低钙、癫痫发作时也可引起惊厥。
处理方法:
1.让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头转向一侧,防止吸入呕吐物,松开衣领、腰带。
2.掐人中穴,即唇沟的上1/3处。
3.将毛巾拧成麻花状放在上牙、下牙之间,以免患儿咬破舌头。但如果患儿牙关紧闭,则不可硬撬。
4.随时擦去痰涕。
5.不要紧搂患儿,可轻轻按住抽动的上肢、下肢,以免肢体抽动过猛而受伤。
6.高热惊厥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措施。
(五)晕厥
晕厥是由于短时间的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突然晕倒在地。其常见于空气闷热、疼痛、精神紧张、站立时间过久等原因。与惊厥不同的是,晕厥没有肌肉抽搐的表现。
处理方法:
1.让儿童平躺,松开衣服、腰带,双腿抬高20~30cm以增加头部的血液供应。
2.若持续数分钟没有反应或抬高双腿后仍没有恢复神智,应通知120急救中心。
(六)头部摔伤
学前儿童玩耍时摔伤头部,不少见,有时出血,有时不出血。
处理方法:
1.出血时,马上用一块清洁的纱布轻轻按压伤口,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并及时送医院。
2.摔伤后未见出血,成人要对学前儿童进行24h的密切观察。如果有嗜睡、恶心、呕吐、头痛、哭闹,眼、耳、鼻周围有出血症状等情况时应立即送往医院。
3.教育学前儿童在摔伤头部后务必要告诉成人。学前儿童在头部摔伤后要立即通知其家人。
(七)烧烫伤
在学前儿童烧烫伤中,因开水、热粥、热汤等烫伤者居首位,火焰烧伤者次之,化学烧伤、电器击伤者也时有发生。
Ⅰ度烧(烫)伤:表皮红、肿、痛,但不起水疱。Ⅱ度烧(烫)伤:在皮肤浅层可有水疱、疼痛。烧伤达真皮层为深度烧伤,痛觉迟钝。Ⅲ度烧(烫)伤:烧伤达真皮深层、皮下组织,神经、血管、肌肉及骨骼等均受到破坏,并伴有全身症状。
处理方法:
1.脱离烧(烫)伤源,立即用冷水浸冲至少15min,局部降温,然后脱掉被热源浸透的衣服(若衣服粘在皮肤上,则不可强脱,应送医院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以防污染。
2.Ⅰ度烧(烫)伤 可在局部涂獾油或烧伤膏。
3.Ⅱ度或Ⅲ度烧(烫)伤 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床单、保鲜膜等覆盖创面,不要挑破水疱,不可涂抹烧伤药膏,防止局部感染,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4.强酸、强碱灼伤 应先以清洁冷开水或1∶2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后,送医院处理。
(八)冻伤
学前儿童冻伤多为轻度冻伤,多见于耳朵、面颊、手、足等处,仅伤及表面,局部红肿,有痛和痒的感觉。
处理方法:可用白酒、辣椒水轻轻涂擦冻伤部位,然后涂上冻疮药膏。局部冻伤时忌用热水烫、火烤,也不要用冰雪揉擦。
由于受冻处常易复发、不易根治,因此,平时学前儿童应注意不要穿过小的鞋子,洗手后应将手仔细擦干,脚爱出汗的学前儿童应及时换掉汗湿的鞋垫或袜子,并注意经常按摩手、脚、耳、鼻等处。
(九)中暑
日光长时间照射学前儿童头部,可使学前儿童中暑,患儿会感到头晕、头疼、耳鸣、眼花、口渴、无力、恶心、脉搏加快甚至昏迷。
处理方法:
1.迅速将患儿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解开衣扣。
2.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扇子扇风,帮助患儿散热。
3.给予清凉饮料,也可口服人丹、十滴水等。
4.中暑严重致患儿昏迷时,除冷敷降温外,应速送医院。
(十)脱臼
脱臼是因牵拉学前儿童四肢时用力过猛而引起,多发生于肩关节、肘关节及桡骨头半脱位。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变形及功能障碍。如肩关节脱臼,表现为肩部外形失去膨胀的凸起而变得平坦了;肘关节脱臼表现为鹰嘴突向后凸出;桡骨头半脱位时,表现为肘关节囊屈、伸功能正常,但不能向后旋,可引起剧痛。
处理方法:应送医院,请医生给予复位。
(十一)骨折
学前儿童时期,骨折是较常见的意外伤害。骨折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表面未损伤,与外界不相通;开放性骨折为骨折处皮肤损伤,与外界相通。骨折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骨折的愈合。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肢体严重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1.原因
学前儿童骨折大多是由于游戏玩耍、体育活动、交通事故等原因所致。如玩弄门窗、伸手触摸电扇时可致手指骨折;嬉弄动物时被踢伤、抵伤;跌伤、车祸、被弹簧门夹伤手脚等;睡在小床上的乳儿,把腿伸出栏杆外时会因小腿被扭旋而发生骨折;学前儿童被带在自行车上,把脚伸进转动的车轮时,可使足部骨折。
2.症状
骨折常伴有剧烈疼痛,骨折处肿胀、畸形,骨折的肢体失去功能等。学前儿童发生“青枝骨折”后疼痛不明显,伤肢仍能活动,故此类骨折易被忽视而未送医院治疗,骨折自愈后易致畸形。
处理方法:
(1)骨折急救的原则是先临时固定伤肢并限制伤肢活动。因此,患儿受伤后未经急救包扎前不要轻易搬动肢体,特别是在颈部、腰椎骨折时。
(2)固定骨折
闭合性骨折时可用木板固定,木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各一关节。在伤肢上垫上棉花或软布,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把木板固定在伤肢上。检查和包扎时动作轻柔。若找不到合适的板或棍,可将下肢患肢与健肢固定在一起,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对开放性骨折可在伤口处覆盖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止血后再固定并送往医院。
(3)对于骨折后的固定,要注意不能捆绑过紧,如有手指、脚趾苍白、发凉,要立刻放松绷带,重新固定。
(十二)咬伤、蜇伤
1.狗咬伤
被狗咬伤的伤口深浅不一,轻者有牙痕,严重时可撕裂皮肉,主要是并发狂犬病。通常人们认为只有疯狗才带狂犬病毒,其实15%~30%的健康狗处于带病毒状态,即使是注射过疫苗的狗也不例外。狂犬病的病程十分险恶,治愈率低,一旦发病,则死亡率极高。
处理方法:学前儿童被狗咬伤后,应对咬伤的伤口立即挤血,而不是忙于止血。较小的伤口,可用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然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应特别注意对伤口深处的清洗。用纱布擦干后涂上碘伏,包扎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为了预防狂犬病,必须注射狂犬疫苗。应在被咬当日就注射第1针,然后分别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注射1针,共5针。
2.猫、鼠咬伤
猫、鼠口中存在一种螺旋杆菌,因此,除了局部伤口会出现红肿和疼痛外,还会引起淋巴管、淋巴结炎症。
处理方法:伤口清洁后应送医院使用抗生素治疗。
3.虫蜇(咬)伤
一般蚊虫咬伤时可涂清凉油或局部涂擦3%的氨水进行处理。当被蜂和洋刺子刺伤时,可先用胶布将刺粘出来,然后挤压被蜇伤处,再在伤口涂弱碱性液体,如肥皂水、碱水或3%氨水。若是黄蜂蜇伤,则应在伤口涂弱酸性液体(黄蜂毒液呈碱性),如食醋等。还可对伤口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如果患儿伤口红肿严重或出现昏迷现象,则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十三)中毒
中毒多发生在学前儿童至学龄前期,学前儿童期常为误服药物而中毒、学龄前期常为有毒物质中毒,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煤气中毒。
1.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含有毒素的动、植物性食物。如毒蕈、发芽的马铃薯、未烧熟透的四季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潜伏期短,可集体发病,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高热、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处理方法:可用压舌板或筷子、勺轻轻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呕吐,然后将患儿送往医院。
2.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室内用煤炉取暖,如室内通风不良、烟囱阻塞或漏气、风倒灌等常可发生煤气中毒。中毒轻者感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四肢无力。中毒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处理方法:立即将患儿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衣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患儿的保暖,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中毒严重者,做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急救。
3.药物中毒
多因药品保管不善或儿童服药时查对不仔细而误服,引起中毒。
处理方法:
(1)误服腐蚀性很强的药物,对食管和胃黏膜刺激很大,应立即喝生蛋清、牛奶、稠米汤或豆浆之类,它可以附着在食管和胃黏膜上,起保护作用。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
(2)误服非腐蚀性药物时应立即催吐,用压舌板刺激咽部,使其呕吐后再送往医院处理。
(3)送患儿去医院时,要把误服药的药瓶带上,供医生抢救时应用。
(十四)溺水
无监护状态下儿童在河边游泳、玩水,是造成溺水的最主要原因。儿童溺水后,应立即将其救出水面,尽快清除口、鼻内的泥沙、污物,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和裤带;将幼儿匍匐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按压腹部,将儿童体内的水倒出来;检查呼吸、脉搏,若儿童已没有意识,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术。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急救。
(十五)触电急救方法
儿童一旦触电,应立即采取各种措施切断和脱离电源,如立即关闭电源或用干木棒等非导电物将触电者肢体与电源接触处分开。切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救护人员自身也要采取相应的绝缘措施。
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儿童是否有意识,若没有意识,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术。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急救。
学前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各种事物都充满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摸摸、尝尝、动动,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故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保教人员应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对潜在伤害的预见性,关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每一细小环节,一旦发生意外伤害,要依据发生意外的原因、伤者的情况判断意外伤害程度。同时,还要掌握意外伤害发生后的急救原则和处理方法,以便进行快速而正确的处理。
实训练习
1.幼儿外伤、头部摔伤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2.幼儿发生鼻出血时应怎样处理?
3.烧烫伤、冻伤、中暑时应如何处理?
4.咬伤、蜇伤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5.鼻腔、气管异物应如何处理?
6.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7.怎样对5岁儿童实施心肺复苏术?
8.按下表格式调查幼儿园意外伤害。
幼儿园意外伤害调查
思考练习
1.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急救原则有哪些?
2.幼儿园对幼儿应进行哪些安全常识教育,应采取哪些必要的安全措施?
3.对学前儿童应进行哪些安全自护教育?
4.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有哪些?
5.怎样判断意外伤害的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