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 常用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支气管哮喘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疾病知识】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一种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常见诱发或加重哮喘的刺激因素有过敏源,如吸入花粉、尘螨,摄入鱼、虾、蛋类食品,接触染料、油漆、某些药物,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寒冷空气、运动、焦虑紧张等。
【心理指导】
当情绪激动、紧张、恐惧时,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肺内迷走神经兴奋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管腔变窄而引起哮喘或重症哮喘,因此,要避免情绪激动、紧张、恐惧,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免诱发和加重病情,告知患者通过治疗,哮喘是可以控制的,应树立信心。
【饮食指导】
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多饮水,饮水量每日在2 500~3 000 mL以上,勿食冷、硬、油炸食物及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如鱼类、蛋类、虾、牛奶等。
【用药指导】
1.应根据医嘱选择药物及用药方法。
2.应用平喘药物如舒喘灵、博利康尼、喘乐宁等。主要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兴奋纤毛运动,作用强,起效快,久用可产生耐药性,停药后1~2周可恢复敏感性。舒喘灵药效可维持12 h以上,对夜间发作较适用。主要副作用有心悸、手指震颤、头痛、头晕等,停药或坚持一段时间后症状可消失。
3.在发作或缓解期,禁用心得安、心得宁等药物,因此类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诱发或加重哮喘。
4.茶碱类药物是中效支气管扩张剂,其主要副作用有焦虑、恶心、呕吐,腹泻、多尿、心律失常和癫痫样发作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服用茶碱控释片时,必须整片吞服。
5.使用气雾剂时应先用支气管扩张剂,如舒喘宁、喘乐宁,后用抗炎气雾剂如必可酮,关键步骤是吸药前应先轻轻地呼气,直至不再有空气可以从肺内呼出,然后立即将喷口放入口内,双唇含住喷口,经口缓慢吸气。在深吸气过程中按压驱动装置,继续吸气,然后屏住气5~10 s,使较小的雾粒在更远的外周气道沉降,然后再缓慢呼气。如果需要再次吸入,应等至少1 min后再按照上述方法吸入药液。间隔一定的时间,是为了第一“喷”吸入的药物扩张狭窄的气道后,再次吸入的药物更容易达到远端受累的支气管,一般3~5 min吸入2喷为宜。另外应随身携带气雾剂,一旦出现哮喘发作先兆时,立即吸入,以迅速控制症状。
6.慎用或禁用镇静剂。
【重症哮喘急救指导】
1.保持安静。
2.吸入支气管舒张气雾剂,有效吸氧。
3.应用激素治疗。
4.及时补液,纠正失水,以防止痰液黏稠阻塞小支气管。
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出院指导】
1.应用“哮喘长期管理的阶梯式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得随意增减吸入的药量,应按时随诊。
2.消除病因: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避免与已知过敏源接触,如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的吸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寒、着凉。
3.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戒烟、酒。
4.痰多者应尽量将痰液咯出,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5.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御寒能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6.注意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7.当感到胸闷、喉头发紧时,应全身放松、安静休息,可有效地防止发作。
【效果评价】
1.患者掌握疾病知识。
2.接受教育后的行为发生改变。
脑积水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疾病介绍】
1.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之间失去平衡所致的脑室系统和(或)蛛网膜下隙扩大而积聚大量脑脊液,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成人脑积水常因外伤、炎症和出血而引起。
2.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是头大脸小,头皮静脉怒张,眼球下移呈落日状,下肢运动减少,继而视力减退,双下肢痉挛性瘫痪,晚期出现脑萎缩、瘫痪及痴呆。
3.急性脑积水最快者可在数小时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双侧额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较易出现意识障碍。
4.CT检查可立即确诊,还可知道阻塞部位及阻塞原因、脑室扩大的程度及皮质厚度。
5.利尿、脱水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主要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方法是将设有活瓣分流装置的脑室管插入侧脑室枕角或额角,带有活瓣的腹腔管的插入借助于隧道套管探针,经头皮切口皮下由头、颈、胸,最后到达腹部的皮下隧道,将导管末端置于腹腔的直肠膀胱陷凹内。
【心理指导】
1.虽然对于脑积水的防治尚无良策,但是作为患儿的家长首先要正视现实,明确孩子有先天缺陷并非家长的责任,因此不必自责。
2.反复劝告家长,和其他孩子一样,患儿需要疼爱和关怀,需要管教以及有意地给他们尝试新事物的学习机会。
【饮食指导】
1.加强营养,进食易消化的饮食如豆制品、鸡蛋、牛奶等,多食水果、蔬菜。
2.宜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
3.禁食烟酒、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禁饮浓茶、咖啡等兴奋大脑的饮料。
【出院指导】
1.脑积水的患儿必须随时注意头部的良好支持,以防颈部扭伤。
2.分流术后早期应注意分流泵张力的大小以估计分流管的流量是否适度。
3.经常按压耳后的压力泵,防止引流管堵塞。
4.一旦出现管道堵塞和感染的征兆,如头痛加剧、呕吐、体温升高、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等请及时就诊。
5.请及时进行饮食调整并训练患儿定时排便以控制大小便失禁。
6.请按时进行各种康复训练,以防肌肉萎缩。
外科护理——颅脑损伤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疾病知识】
颅脑损伤是指头皮、颅骨及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通常在暴力作用下颅骨变形,颅腔内容物扭曲、挤压、延伸乃至撕裂。
【心理指导】
颅脑损伤多为意外发生,病情急、伤势严重、威胁生命,患者或其家属易产生恐惧心理,以致影响抢救和治疗。因此,应向家属讲明稳定情绪、争取时间、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支持。病情稳定后,须长时间进行精心的护理和康复锻炼,此时患者及其家属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应指导家属务必让患者时刻感到被关怀、理解和支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术前指导】
1.体位: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保持头部与躯干的中枢处于同一直线上,以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
2.饮食指导:伤后清醒无手术指征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有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全麻手术者,术前10~12 h禁食,6~8 h禁水,以防术中误吸。
3.防止坠床,加床档及留专人看护。
4.腰椎穿刺是确诊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应取得家属的支持。
5.病情发生变化,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喷射状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向家属解释。
6.出现脑脊液鼻漏、耳漏时,说明有颅底骨折,神志清醒者给予半坐卧位,昏迷者抬高床头15°~30°,患侧卧位。以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脑膜裂缝处,有助于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
7.严禁做鼻、耳道冲洗、滴药和填塞,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感染,嘱患者勿挖耳、抠鼻,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以免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的空气被压入或吸入颅内,导致气颅或感染。
8.向其家属介绍大致手术过程及时间,取得配合。
【术后指导】
1.体位: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幕上开颅手术应卧向健侧,以免切口受压;幕下开颅手术,须侧卧或取俯卧位;吞咽功能障碍者应侧卧,以免口咽分泌物引起误吸,应使头部与脊柱的中枢在同一直线上,避免影响呼吸及颈静脉回流。
2.饮食:全麻清醒后6 h,无吞咽困难者可进少量流食,逐渐改为软食,术后48 h持续昏迷,吞咽功能障碍者给予鼻饲饮食,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时,避免摄入牛奶、糖类食物以免引起肠胀气,有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出血停止后方可试验进食。
3.各种引流管护理方法:
(1)引流管的开口须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 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 mL。
(3)引流袋内口低于引流管出口位置,以免逆行感染。
(4)防止引流管扭曲、脱出,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4.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咳嗽、咯痰,并及时吸出呼吸道痰液;严格无菌操作。
5.卧床时保持肢体功能位,术后早期进行肢体被动功能锻炼、按摩等,恢复期鼓励患者坐起主动锻炼,当患者能站起时,指导患者离床活动,并给予协助,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6.进行语言训练,从单字、单词教起或借助图画训练,不可操之过急。
【出院指导】
1.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有意识障碍及偏瘫者应注意安全。床上翻身活动、行走时须有人陪伴,防止发生意外。
3.向患者讲解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持之以恒,通过再学习可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
4.有继发癫痫者,须坚持服药。
5.随诊。
【效果评价】
1.患者家属了解颅脑损伤后机体各种反应的发生原因。
2.患者及家属能配合各种护理计划的实施。
3.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疾病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液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或持久的缺血而发生坏死。
主要表现有胸骨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烦躁不安等,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该病的常见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酗酒、饱餐及血液黏稠度增加、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感冒、吸烟、寒冷、药物影响等。
【心理指导】
由于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胸闷等不适,常使患者产生濒死感。此外监护、抢救等也可使患者紧张不安,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应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经济条件、家庭情况及本次发病的诱因给予有目的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疾病恢复期要防止过度兴奋,保持情绪稳定,防止病情反复。
【饮食指导】
入量不少于10~20 g。如合并高血压或心力衰竭,须限钠盐,每日低于5 g。急性期过后可给予冠心病饮食,即低脂、高糖、高纤维素饮食。脂肪占总热量的20%~25%以下,蛋白质和糖类分别占摄入量的12%和60%。
【用药指导】
1.硝酸甘油是扩张血管、缓解心绞痛的首选药,心绞痛发作时可用1~2片舌下含化,通过唾液溶解吸收,1~2 min即开始起作用,约30 min作用消失,如药物不易溶解,可轻轻嚼碎或继续含化。
2.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血管,出现头晕、头部胀痛、头部血管搏动感,面红心悸,通常于继续用药数日后自行消失。为避免发生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引起晕厥,患者服药后应平卧片刻,必要时吸氧。
3.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氨酰心安、倍他乐克时,应嘱患者不能突然停药或随意漏服,否则会引起心绞痛加剧或心肌梗死发生,为防止此类药物延缓吸收,应在饭前服,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等。
4.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若有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血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出院指导】
1.避免过度劳累,冬天避免寒冷的刺激。
2.肥胖者需要限制饮食热量及适当体力活动以减轻体重。
3.防止各种能加重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甲亢等,特别要控制高血压,使之维持在正常水平。
4.心绞痛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急用。药物应储存在棕褐色的密闭玻璃瓶中避光保存,防止受热、受潮。使用时注意有效期,如含服药物时无舌尖麻刺灼烧感,说明药物已失效,不宜再使用。服用后注意不要站立过久,避免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导致的眩晕或晕厥。
5.如出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感染性疾病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实验室检查宣教】
1.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患者于晚上12时开始禁食水,次晨6~7时由护士抽取静脉血送检。
2.尿常规:患者于晨起第一次排尿,留取中段尿(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内暂不做尿常规,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粪便常规:患者晨起排便后,将大便放入便器盒,放到科室指定地点,由化验室统一收集送检。
4.影像学检查:由外勤护士陪送患者做检查。肝胆B超须禁食水8 h。
猩红热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呼吸道传染病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散性鲜红色皮疹,恢复期成片状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及心、肾、关节并发症。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
咽拭子涂片:可发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咽分泌物培养:可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咽拭子涂片或培养,是从咽部及扁桃体采集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或细菌培养。
【饮食宣教】
高热时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多食水果,避免进食海产品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皮疹。
【用药指导】
对症治疗:高热者可酌情给予退热药,如肌内注射安痛定。
抗菌治疗:A族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较敏感,常首选青霉素治疗,疗程7~10 d,有过敏史者可用其他药物。
【隔离和预防知识指导】
1.一旦发现猩红热患者或可疑者应立即隔离,应用青霉素治疗7~10 d或经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时,方可解除隔离。
2.本病经呼吸道传染,患儿发病前24 h至发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故接触患儿时要戴口罩。
3.隔离期间避免与儿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接触。
4.本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儿童聚会或到公共场所。
5.必要时家庭可用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6.出现皮疹瘙痒时,嘱其不要抓挠,以免皮肤破损,引起感染。每日可用温水擦浴,以减轻皮肤瘙痒,要穿纯棉内衣,并保持清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出院指导】
鼓励患儿增加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流行性腮腺炎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病毒通过患者的唾液、鼻咽分泌物等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腮腺肿胀等,儿童易并发脑膜脑炎,成人易并发睾丸炎等。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增高,90%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
【饮食指导】
发热时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腮腺肿胀、张口困难时,可进半流质和软食,避免进食酸性、粗糙、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腮腺分泌,加重腮腺肿胀。严禁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腮腺炎发生。
【用药指导】
对症治疗:头痛或腮腺肿痛明显者可予口服镇痛片,高热者可予安痛定肌内注射。
抗病毒治疗:常用抗病毒利巴韦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副作用为偶尔有血清胆红素升高及致畸作用,孕妇忌用。
【隔离知识指导】
1.隔离期限为自发病之日起至第10天,如果症状未消失,隔离时间应适当延长。
2.患者用过的毛巾、餐具等,可用开水煮沸消毒,被褥和其他不能煮沸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曝晒。
3.学校和托儿所如有接触过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儿童,应进行检疫,检疫期为3周。
4.患过流行性腮腺炎或受过隐性感染的人,可以获得终生免疫。
【出院指导】
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霍乱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消化道疾病、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以夏秋季多见,患者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病因为霍乱弧菌寄生于小肠,产生大量毒素致病。临床表现为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样排泄物、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属甲类传染病,它可以引起流行、暴发,危害极大,故对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必须上报防疫管理部门。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尿素氮、肌酐升高,而碳酸氢根离子下降。
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镜检有少许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粪便常规:可见黏液和少许红白细胞。
血清学检查:抗凝集素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
【饮食指导】
有剧烈吐泻者应禁食。轻度吐泻者可给流食,但不宜食用豆类、奶类等不易消化,易致腹胀的食物。恢复期给半流质饮食,须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药疗指导】
1.补液疗法:
(1)静脉补液:输液的量和速度,视病情轻重、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尿量及血浆比重等来决定。成人开始以生理盐水做快速静脉滴注,待血压回升后可改用541液(每升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 g、氯化钾1 g,另加50%葡萄糖20 mL)或3∶2∶1液(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等渗溶液1份)。24 h补液量依轻、中、重型分别为3 000~4 000 mL、 4 000~8 000 mL、8 000~12 000 mL。儿童入院后24 h的总补液量依轻、中、重型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00~150 mL、150~200 mL、200~250 mL计算。在脱水纠正且有排尿时,可给予氯化钾注射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滴注,剂量按每千克体重0.1~0.3 g计算,浓度不超过0.3%。大剂量输液时,应给予保暖。
(2)口服补液:对轻、中型患者可给予口服补液,重症患者经过静脉补液情况改善、血压回升、呕吐停止后,也可改用口服补液。口服补液配方为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 g、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目的:保证液体及电解质的摄入。
2.常用抗菌药物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可任选其中一种,以防止合并其他肠道细菌感染。其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静脉输液对血管有刺激性。
【隔离和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大便培养隔天1次,连续3次阴性。
2.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饮水食物要消毒。
3.接触霍乱患者的人应检疫5 d。
4.管理水源,加强饮食消毒及灭蝇工作。
【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加强营养,食量要逐渐增加,勿暴饮、暴食,使胃肠功能逐渐恢复。
流行性感冒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呼吸道疾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速度快,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高热、明显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婴儿、老年人和一些慢性病患者易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可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甲型极易变异,可引起反复流行或大流行。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少数可增多,但中性粒细胞不增多。病毒分离、血清学检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多不做常规检查。
胸部X射线检查:肺炎型两肺可见散在的絮状或结节状阴影,由肺门向四周扩散。
【药疗指导】
1.对症治疗:高热者、头痛者给予阿司匹林,咳痰甚少或无痰者可予咳必清,痰多者给予必嗽平。
2.抗病毒治疗:可给予利巴韦林或奥司他韦。
【饮食指导】
1.患者宜卧床休息,多饮水,并注意口腔卫生。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如粥、面条、蛋羹等。
【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流行期间应加强个人防护,少在流行区或公共场所逗留,必要时戴口罩。
2.室内应经常通风透光,必要时空气消毒,乳酸或食醋3~4 mL/m3熏蒸消毒。
3.药物预防:流行期间可酌情服用抗病毒药或中药预防。
4.免疫预防:接种流感疫苗。
【出院指导】
1.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应遮住口鼻。
水痘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呼吸道和接触性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该病全年散发,冬春较多,患者及带毒者是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血液和疱疹液中,通过飞沫与皮肤损伤处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多见,病后免疫力持久,第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
疱疹刮片:刮去新鲜疱疹液送检。
【饮食指导】
食营养、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出疹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药疗指导】
对症治疗:避免搔抓疱疹处以免继发感染,皮肤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疱疹破裂后可涂甲紫或抗生素软膏。
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有一定疗效,如出疹24 h内应用,能控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
【护理与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2.呼吸道隔离治疗至全部疱疹结痂。
3.物品和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消毒。
4.减少疫源接触,提倡疫苗接种。
【出院指导】
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细菌性痢疾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肠道疾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常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传播等方式,经口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无持久免疫。志贺氏菌主要侵犯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可轻至中度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患者可有贫血表现。
大便常规:镜检可见白细胞、成堆脓细胞、红细胞。
大便培养: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可以确诊。
注意事项:注意采集新鲜标本取脓血部分送检。
【饮食指导】
急性期给予低脂流食,如果汁、藕粉、脱脂奶等,少量多餐。呕吐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病情好转后改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辅以少量青菜。粪便正常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禁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便后清洗臀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大便频繁者,肛周涂以凡士林,防止糜烂。
【药疗指导】
1.对症治疗:电解质丢失者口服补液盐溶液,失水严重者静脉补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发热患者酌情用退热剂,如肌内注射安痛定。腹痛者可给予颠茄片。
2.抗菌治疗:口服黄连素或氟哌酸,也可静脉滴注喹诺酮类药,如环丙沙星等,易刺激血管,须缓慢静滴。还可遵医嘱使用其他类抗生素。
【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消化道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的管理,消灭苍蝇。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变质食物。
【出院指导】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
病毒性肝炎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消化道和接触性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肝炎病毒。各型肝炎病毒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现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增高,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下降。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肝功能检查。
尿常规: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甲胎蛋白(AFP):检测AFP含量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常规方法。
影像学检查:彩超有助于鉴别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及肝内占位性病变。做彩超前须禁饮水8 h。
【药疗指导】
护肝药:维生素C,维生素B,肝泰乐。
免疫调节类:胸腺素或转移因子等,通常会出现发热反应,属正常反应,不做处理,体温过高时可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治疗中应检查生化指标、血常规、病毒学标志等。
【饮食指导】
合理营养:进高蛋白、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量的饮食。
(1)肥胖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限制热能,控制饮食。
(2)血氨增高、有肝性脑病倾向或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严重肝性脑病时严格限制蛋白摄入。
(3)要多给予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全奶、奶油、黄油及各种植物油等。黄疸期给予低脂肪食物,少量多餐。
(4)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食物越杂越好,注意选择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多吃鱼、虾、牛奶、黄豆、玉米、小红枣等支链氨基酸含量丰富的食物,少吃猪肉、羊肉、牛肉等含芳香族氨基酸多的食物,多吃菜花、圆白菜等可以补充体内维生素K。
【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注意个人隔离。
2.甲型和戊型肝炎注意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餐具消毒等工作。乙、丙、丁型肝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血制品管理,HBV标志阳性者不宜从事饮食业及服务业。
3.提倡疫苗接种。
【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加强营养。
2、避免损害肝脏的药物和食物,戒烟酒。
麻疹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最多。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其鼻、咽和眼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在潜伏期末及1~3 d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人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以儿童多发。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一般不作常规检查。
【药疗指导】
对症治疗:高热可酌情用小剂量解热药物如苯巴比妥肌内注射。咳嗽可予咳必清止咳,皮疹痒者可予炉甘石洗剂涂擦。
【饮食指导】
多饮白开水,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不宜过食油腻及燥热食品。
【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隔离治疗至出疹前后各5 d,有并发症者隔离至出疹后10 d。
2.病室要温暖,空气流通,但避免冷风直吹。
3.注意皮肤、口腔、鼻、眼、耳的清洁。
4.流行期间避免疫区接触。
5.提倡疫苗接种。
【出院指导】
增强营养,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手足口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介绍便民措施,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萨奇A16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当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病原体侵入机体导致该病而出现症状。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A组柯萨奇病毒(CoxA)、艾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无明显地域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范围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重症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脑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
【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影像学检查:胸部X射线片或CT有肺炎征象,心肌酶水平可有增高。护士向家属讲解检查的重要性,使患儿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检查。
【心理指导】
由于手、足、口疱疹的疼痛刺激,使患儿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不能安静地接受治疗。因此医护人员态度要亲切、热情、和蔼,要以自己的言行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紧张心理。做治疗时采取鼓励表扬法,使患儿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饮食指导】
使患儿保持情绪稳定,宜进营养丰富、刺激性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要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清淡、可口,少吃零食,忌食肥甘、油腻、冰冷、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因口腔疼痛,咀嚼吞咽困难,唾液经常流出,引起消化液流失,要嘱患儿咽下唾液。
【隔离知识指导】
隔离室内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每日紫外线照射1~2 h,患儿的粪便、剩余食品、玩具等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 h后处置;衣服、被褥暴晒6 h;接触过患儿的医护人员,手用肥皂清洗后再用“84”消毒液泡。隔离时间为症状消失后约2周。
【用药指导】
普通病例
1.对症治疗:发热患者可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每次10~15 mg/kg,一日3次,或尼美舒利每日5 mg/kg,分2次口服。
2.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每日10~15 mg/kg,分3次口服;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贫血、乏力等,停药后即消失。也可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
【护理方法指导】
1.皮肤 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单、被褥要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肤;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甲紫或抗菌药软膏。
2.发热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须特殊处理,对于体温在37.5~38.5℃的患儿,可给予多喝温水,如体温超过38.5℃,可行物理降温或服用小儿退热药。
【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2.暴发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3.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4.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
【出院指导】
进食易消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多喝白开水,注意个人卫生。
(曹心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