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的生活制度

学前儿童的生活制度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托幼园所是对学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托幼园所的保育和教育任务的完成,有赖于托幼园所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为婴幼儿和家长服务的,所以,托幼园所在制定生活制度时,既要满足婴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婴幼儿家长工作的实际情况,方便家长工作与接送孩子,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托幼园所是对学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托幼园所的保育和教育任务的完成,有赖于托幼园所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因此,充分认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根据卫生学的原理和原则,制定和安排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特点的生活制度及和各项活动,是提高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及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生活制度就是在时间上和顺序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婴幼儿的每日生活。科学合理地安排婴幼儿每日活动的内容,有利于婴幼儿生活丰富多彩、有规律,防止神经系统的疲劳,提高每日活动的效率;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托幼机构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因此,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是组织婴幼儿每日生活的基础,是保教人员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

1.符合婴幼儿年龄和体质特点

安排婴幼儿每日活动,应充分考虑到婴幼儿年龄和体质特点。例如,婴幼儿年龄越小,教学时间应相对较短、内容较浅,睡眠的时间则应相对较长。同时还应兼顾个别体弱儿的特殊性。

因此,各年龄班应有不同的日程安排,如果同一个班的婴幼儿月龄差异较大,可按月龄组安排活动。

2.符合婴幼儿生理活动特点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神经细胞比较脆弱,易疲劳。因此,托幼园所的每日活动内容既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又要做到劳逸结合、动静交替。例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可以安排婴幼儿自由的游戏活动;在室内较安静的活动之后,可以让婴幼儿到户外进行体育活动等。

3.符合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托幼园所每日生活制度要适合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婴幼儿活泼、好动、好奇,且模仿力强,大脑皮层易兴奋、易疲劳。因此,在安排婴幼儿每日活动内容时,应注意活动的趣味性、新颖性和动态性,以满足婴幼儿的心理需要,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4.考虑地区和季节变化特点

制定托幼园所的每日生活制度时还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里,托幼园所每日生活制度应有所不同。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或秋冬季节,可适当减少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延长睡眠;在天气炎热的地区或夏季,可安排婴幼儿提早起床,增加午睡时间。各园所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地理特征及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5.方便婴幼儿家长,为社会服务

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为婴幼儿和家长服务的,所以,托幼园所在制定生活制度时,既要满足婴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婴幼儿家长工作的实际情况,方便家长工作与接送孩子,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例如,托幼园所上下班的时间,可以根据家长工作的需要适当地提前或推迟。每日早晚应留有值班人员,确保婴幼儿来园、离园的顺利,让家长安心工作。

托幼园所应与婴幼儿所在家庭经常联系,尽可能在生活安排上做到家、园同步,保证托幼园所生活制度的正常进行。

(一)组织新生入园

做好新生入园工作,使婴幼儿能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保护和增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

为了减少新入园婴幼儿的不适应性,缩短其不适应的时间,教师和保育员应提前了解和熟悉新入园的婴幼儿,查看每个婴幼儿的身心发育和健康状况资料,了解其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特殊需要;通过家访,与家长交谈,与婴幼儿接触,消除陌生感;通过邀请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参观、参加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提早认识和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利用幼儿园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发婴幼儿入园的愿望,减少婴幼儿的心理陌生感和恐惧感。另外,教师应在孩子入园以前,提醒家长培养和训练孩子如厕、洗手、进餐、饮水等基本能力,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前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为他们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组织和安排婴幼儿入园时,应提前组织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园的每日生活活动,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生活,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和游戏,安定情绪,使婴幼儿逐步脱离对家长的依赖性,适应园所的生活。对于部分适应能力差的婴幼儿,应允许他们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如在新入园的最初阶段,可允许他们先来半天,以后逐步过渡到全天。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与关心,以稳定他们的情绪。对于适应较快的婴幼儿,教师更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避免婴幼儿之间不良情绪的相互影响。

(二)入园后的家、园联系

托幼园所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或用“告家长书”的形式,宣传托幼园所的作息制度,宣传科学、合理、健康的育儿方法,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并建立合理的家庭作息时间,以保证婴幼儿在家中有充足的休息和自由活动时间,消除在园活动中所产生的疲劳。教师应说服家长,不应利用双休日安排孩子参加各种类型的辅导班,以免加重孩子负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家访是教师向家长介绍婴幼儿的在园表现及了解婴幼儿在家生活状况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家访工作,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切勿冷落了小朋友,因为家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日后的师生情感。许多教师在家访时,只顾与家长交谈,而忽略了小朋友,以致多数幼儿觉得与己无关,自己玩耍去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我们幼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家访技巧:

首先,教师敲开门后应亲切地问:“这是×××小朋友家吗?”使幼儿从心理上感受到老师是来看望他的,拉近老师与孩子的心理距离。然后像朋友似地与幼儿聊聊天,并与幼儿一起看图书、玩玩具,向幼儿了解其家庭成员,放学后常在家做什么,喜欢什么电视节目、什么样的玩具,喜欢看什么样的图书等。接着将幼儿抱于怀中,告诉家长其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很多本领,会画画、唱歌、讲故事、跳舞等,和幼儿一起将新学的知识讲给家长听。根据孩子的表现,向家长表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取得家长的赞赏。同时,再三表示自己与孩子是好朋友,很喜欢这个孩子,增加幼儿和家长的亲切感、信任感。

其次,在家访中教师不妨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中做客,同时,告诉他当小客人应有的礼貌,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个别缺点进行纠正、教育。幼儿不但乐意接受,而且常常立即施以实际行动表现给老师看。家访便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顺利地进行了。通过家访,会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喜欢主动和老师交谈家中的事情和个人感受,会使老师与小朋友的距离拉得更近,园内活动的气氛也会变得更自然、轻松、活泼、融洽。

幼儿园各班生活制度实例如表4-1、表4-2所示。

表4-1 整日制幼儿园幼儿生活制度 (4月1日—10月1日)

表4-2 寄宿制幼儿园幼儿生活制度 (4月1日—10月1日)

搞好保育活动的卫生,是托幼园所全面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每日生活活动的主要环节有:来园与离园、进餐与饮水、睡眠与起床、盥洗与如厕等。

来园与离园是托幼园所与家长联系的重要环节。保教人员要充分利用这一时刻,与家长互通信息,交流孩子的生活情况,提出一致的要求和保教措施。保教人员在幼儿来园之前应做好活动室的通风和清洁工作。冬季生炉火的园所每日要提前生火,晨间室温不应低于10℃。天暖时尽量在室外接待婴幼儿,并组织活动。家长应亲自把孩子交给本班教师,婴幼儿来园后,大班的幼儿应将自己的外衣、帽子、围巾等叠放在固定的地方,中班由老师指导,小班、托班由老师帮助。

托幼园所应设有专职保健医生,婴幼儿来园后应首先接受“晨检”,并形成制度。保健医生要向家长询问婴幼儿在家的健康状况,家长带来的药品上应标明婴幼儿的姓名、班级、用法。保健医生要按时给婴幼儿服药,确保“看服到口”。还要掌握全园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婴幼儿患病后要及早诊治,必要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通知其家长。

晚饭前,教师应把婴幼儿的衣、帽等准备好,放在婴幼儿能拿到的地方。婴幼儿吃饭时,家长回避,以免影响婴幼儿进餐。餐后保教人员应指导大班的幼儿将椅子、玩具收放好,离园前保教人员应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衣服穿戴和卫生等,并组织轻松愉快的游戏等待家长,教师应把婴幼儿直接交给家长。若婴幼儿当日或当周有身体不适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向其家长说明并提出针对性的家教指导。等幼儿全部接走后,教师应把活动室收拾整齐,清扫干净。锁门前应到厕所、卧室等处巡视,确保没有幼儿留下之后,关闭电源、门窗,再锁门。个别晚接的婴幼儿,本班老师应亲自交给值班人员并签名,不得让婴幼儿自己去找值班老师,以保证婴幼儿的安全。托幼园所应建立接送卡制度。

【案例分享】

一天下午6点多钟,我到幼儿园带实习生返校,看到一位值班老师正在给一位小朋友讲故事。我走上前去打招呼:“天快黑了,该下班了。”这位老师笑着说:“小朋友的家长工作忙,等着吧。”此时,只见孩子的家长匆匆地赶到老师面前,非常感激地说:“谢谢老师,耽误你下班了”,“没关系,这是我们的责任。”多么和谐的家园理解呀!

晨间锻炼有助于婴幼儿大脑皮层尽快地进入兴奋状态,精力充沛地开始一天的生活。晨间锻炼要注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激发每位婴幼儿参与锻炼的兴趣。但要注意活动量要适度,不宜过小或过大,过小时会使婴幼儿感到乏味没兴趣;过大时则会使婴幼儿很快产生疲劳,影响一天的正常活动。

例如,老师应为婴幼儿安排丰富多彩的晨间活动,并和小朋友一起做操、散步、做游戏,为下一个环节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所有的晨间锻炼都应以“快乐”“有趣”“适宜”为特征,幼儿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参与活动的乐趣。

根据婴幼儿消化功能差、胃容积小的特点,婴幼儿两餐间隔的时间一般为3小时为宜。因此,每天安排三餐一点或三餐两点比较适宜。应为婴幼儿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温热的、不油腻的食物。进餐前半小时不做剧烈活动,为进餐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进餐前可组织婴幼儿进行轻松愉快的游戏,也可对当日的菜肴进行简要介绍,激发婴幼儿的食欲。进餐前最好先喝两口汤,但不宜多喝。

进餐的气氛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在进餐的整个过程中不要处理婴幼儿行为上的问题,有条件的幼儿园可播放轻快的乐曲,教师可以与婴幼儿共同进餐,也可与婴幼儿小声亲切地交谈,为婴幼儿营造一种温馨、愉悦的进餐氛围。

教师应掌握好每名婴幼儿的进食量和进食的速度以区别对待。严禁催促婴幼儿快吃或边吃边打扫卫生。

就餐室必须符合卫生要求,餐具专用消毒。食物应有专用的器皿盛放,不要直接放在桌子上。教会婴幼儿正确地使用餐具,如托班、小班用勺,中班、大班用筷子。

教师应培养婴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以及保持桌面、地面、衣服清洁卫生的好习惯;教育婴幼儿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吃汤泡饭、不暴饮暴食、不用手抓饭、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说笑打闹以防食物进入气管;教育婴幼儿不偏食、不挑食、不剩饭菜、餐前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教育婴幼儿吃完饭后,把碗筷放在指定的地方,把椅子放好。中班、大班幼儿可轮流值日,担任进餐环节的值日工作。

婴幼儿进餐时,保教人员应密切观察婴幼儿的进餐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恰当地处理。整个进餐过程要灵活,不必苛求一致。如先吃完饭的幼儿,可以自己看图书、摆积木或做一些区域性的轻松活动,不必等待。

饮水是婴幼儿的生理需要,应提醒和鼓励婴幼儿喝水,多次少量,要为婴幼儿准备卫生、温热的开水。

托幼园所可采用多种进餐形式,提高幼儿进餐的兴趣。如全园开放式自助餐,就是让幼儿打破班界和级界,在开放、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结伴,自选餐具、自选食物,自由选择座位进餐;也可每月一次让家长带饭到园所集体进餐,让孩子享受和评价家长烹调的技术。在进餐时,幼儿可以小声交谈,共享进餐的快乐。在整个进餐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提醒幼儿在自选食品时做到主副食搭配、干稀搭配、荤素搭配、甜咸搭配,根据自己的食量选择,以达到营养均衡。这种进餐形式,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大地提高了幼儿进餐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食欲。

【案例分享】

午餐时,王阿姨在给小朋友分汤,分到其其时,王阿姨对我说:“这个其其呀,太胖了,像个小皮球,还爱吃肉。”我注意到小其其端着碗愣了一下,就默不作声地走开了。我吃完午饭刚到活动室,就有小朋友前来“告状”:其其剩饭了。我走近一看,其其基本上什么也没吃,泪水在眼中滚动,我轻轻地把他抱在怀里,柔声细语地问:“其其,你不高兴了?”他一下子哭了,大声说:“其其不是小胖子,不是小皮球。”

点评:在孩子看似快乐单纯的表面,隐藏着敏感易受伤的心。特别是在幼儿园这个类似于家庭的生活氛围浓郁的环境中,孩子在情感上对教师的依赖是绝对的。因此,身为教师,更需要慎言慎行,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盥洗不仅是为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健康,也是向婴幼儿进行讲文明、卫生教育的过程,要认真有序地组织。

应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全班婴幼儿的盥洗可视人员的多少分组进行。要教会婴幼儿正确的洗手、洗脸、刷牙、漱口的方法。同时,教育婴幼儿节约用水。对于托班的孩子,保教人员可帮助他们洗;小班、中班的幼儿应在老师的示范下逐步学会自己洗。大班自己洗,要求他们认真洗,洗干净。冬天盥洗后要擦护肤油。婴幼儿盥洗的毛巾应分开挂放,定期消毒。

要培养婴幼儿按时排便的好习惯,但不能强制他们集体排队大便、小便,以免造成婴幼儿精神上的过分紧张。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应教会他们正确使用手纸,这样有利于培养婴幼儿的自理能力。

要培养婴幼儿不随地大小便、白天不尿裤、夜间不尿床的好习惯。保教人员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排便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托幼园所的厕所和便盆要经常清洗,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干燥、清洁。

附 洗脸、洗手的方法

(一)洗脸

要用流动水洗脸。先把手洗净后捧水或用干净的湿毛巾洗脸。其顺序:洗眼、嘴、耳、鼻,再一起把脸洗净擦干。用流动水洗。若有鼻涕,应先擤干净再洗。在冬季洗后应涂护肤油。

(二)洗手

洗手前,应先教会幼儿卷衣袖,小班、托班由老师帮助卷,中班学着卷或互相帮助,大班自己卷。先接水把手打湿,抹洗手液,两手反复搓洗手指、手心、手背,直至搓出泡沫后接水冲洗干净。把手在水池内轻甩几下,再用毛巾擦干。在冬季要擦护肤油。

睡眠是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应保证婴幼儿有充足的睡眠。

为了保证婴幼儿的睡眠时间和质量,睡前卧室应通风,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夏季可开窗睡眠。使用空调时,应注意房间换气。睡前不喝刺激性饮料,不看惊险故事片,教师应提醒婴幼儿排便。教师与婴幼儿应轻轻地进入卧室,共同营造温馨的安静的睡眠环境。

婴幼儿一昼夜总的睡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年龄,托班12~13h;小班和中班11~12h;大班11h。年小体弱儿的睡眠应先睡后起。

注意培养婴幼儿养成按时入睡的好习惯,教会婴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不蒙头、不张口、不睁眼睡觉。

婴幼儿睡眠时,保教人员应认真巡视,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后应及时处理。严禁值班教师干任何私事,以确保婴幼儿睡眠的安全。

起床后,大班幼儿应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和穿衣服,中班由老师指导,小班、托班由保教人员帮助整理。

应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随时更换被褥。被褥要常洗、晒。

【案例分享】

郑州市教工幼儿园的老师爱岗敬业,关爱每一个孩子。在午睡时,发现一位幼儿翻来翻去睡不着,保教人员轻轻地走到这位幼儿的床前,用自己的脸贴着幼儿的脸,用手摸着她的小脚丫,轻声地说:“睡吧,老师陪着你睡。”多么和谐的保育啊!这位幼儿每天要求爸妈送她上幼儿园,还要和其他小朋友比赛全勤呢!

【案例分享】

文文小朋友在刚入园时不肯午睡,以前每天一看见小朋友进卧室时就哭闹不休,嚷着要回家、要妈妈。每当这时,我就像妈妈一样,轻轻地把她抱在怀里,小声地讲故事,直到她慢慢地睡着了。一天,两天,一个月后,文文愿意午睡了。直到现在,文文已经进入大班了,她还经常说:“晓艳老师最喜欢我了,我最喜欢晓艳老师了。”其实教师点点滴滴爱的举动,都会因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积极的师生情感交融的效果。这也说明:幼儿的安全感来自于幼儿相信成人对自己有一种爱心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散步和自由活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同时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因此,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应坚持饭后户外散步。散步时,不要让婴幼儿剧烈地奔跑,应确保安全。对患病的和体弱、伤残婴幼儿要特别照顾。

在现代保育的过程中,保教人员应更新保育观念,要从传统单一的生理保育模式中走出来,既要在生理上给予婴幼儿适宜的保育,还要在心理上给予婴幼儿温馨的保育,以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托幼园所的教育活动是为所有婴幼儿健康成长服务的,包括对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需求,教育活动应有学年工作、学期工作和每周工作及每日工作的计划安排,同时还应该有临时工作安排和近期工作安排。在每学年开始之际,一般要着重做好新生的入托、入园工作,稳定婴幼儿的情绪,缩短婴幼儿的焦虑期,让婴幼儿尽快适应托幼园所的集体生活。这样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家长安心工作。

托幼园所每日教育活动的内容有:教育教学活动、游戏、劳动、大型活动等。

教育教学活动是托幼园所对婴幼儿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教学活动既应该重视活动全过程的教育要求,也应该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卫生要求。

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应浅显易懂,适合婴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如果要求过高,他们难以理解与接受,则会造成大脑皮层过度紧张,产生厌倦情绪;如果要求过低,他们不但学得乏味,而且会影响对婴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

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应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婴幼儿的第二信号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其思维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性,模仿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婴幼儿的注意力又是和其兴趣紧密联系着的,因此,教学活动的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能激发婴幼儿的学习兴趣。要结合教具,运用直观教学法,同时还要反复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但教学时间不宜过长,不同年龄班应有区别。教师应从多方面培养学前儿童的兴趣,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使婴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教师应成为婴幼儿学习活动的帮助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婴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婴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营造一种温馨的师幼互动的学习氛围。

托幼园所应为婴幼儿安排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婴幼儿的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婴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位婴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学习活动的时间应安排在每天精力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一般在上午9时开始为宜。由于各班幼儿的年龄不同,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的差异,每日教学活动的时间、内容、节数也不同。一般小班:1节/d,10~15min/节;中班:2节/d,20~25min/节;大班:2节/d,25~30min/节,大班下学期可适当延长5分钟左右,为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活动时,环境应清洁,室内应通风,光线要充足。进行体育或音乐舞蹈活动前,应用潮湿墩布擦地板或场地洒水,以免尘土飞扬。桌椅的放置应根据活动内容而定,要让全班婴幼儿都能看清教具和教师的活动。当进行语言活动时,一般可摆成半圆形,使婴幼儿离教师近些;进行音乐活动时,则应沿屋子的四周坐,使活动的地方大些;进行体育活动时,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下尽量在户外进行,根据活动的内容而定队形。

应培养婴幼儿正确的读、写、画姿势,防止用眼过度和脊柱弯曲。唱歌能促进婴幼儿的声带和肺部的发育,但要注意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尤其应避免大声喊叫;否则,很容易造成呼吸道充血肿胀。舞蹈和体操活动时,应让婴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不提倡学习高难动作,不提倡办特长班。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及训练,防止影响婴幼儿的日常生活秩序。

同时,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汲取幼教前沿信息,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模式。可以采取不以固定时间为限和不事前预定教学内容的形式,组织适宜的活动。教师应该多为幼儿设计知识背景,提供充分的自由探索、活动的空间,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参与活动内容的商讨,规划设计过程。利用教师所提供的丰富多彩、具有一定刺激性和挑战性的背景进行自发、自主的生成性学习,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育活动中获得经验和技能。同时,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婴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幼儿园规程》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h,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h,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h,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每天也不得少于1 h。”活动内容的安排要顾及幼儿生理、心理和社会化发展诸方面,结合教学目标与地区民俗文化特点,以提高户外活动效果。

户外活动时要选择空气清爽、地面平坦、清洁宽敞的场地,最好是草坪地、沙地、塑胶地。玩具、器械都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游戏是婴幼儿的基本活动,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因为游戏能满足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能给婴幼儿以快乐。

游戏是对婴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和户外活动要有机结合。游戏活动尽量在户外。游戏活动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应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由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游戏活动的开展要尊重婴幼儿的意愿,鼓励婴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教师应根据婴幼儿的兴趣和经验,适当安排一些探险性游戏活动,因为,适度的挑战性活动能帮助婴幼儿的成长。婴幼儿也需要自由探索,需要成人的鼓励,需要成人参与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成人帮助他们获得安全感、进行探索以及自我认同。所以,在组织婴幼儿进行探险性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给予适时、适当地指导、参与和鼓励。

游戏活动要注意动静交替,避免因过度兴奋而疲劳。

组织婴幼儿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感兴趣的劳动,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都是很有益的。但要注意,组织婴幼儿劳动的场所必须是安全的;劳动的时间不要过长,要劳逸结合;劳动量的大小、使用的劳动工具,都要适合于婴幼儿的体力。在劳动的过程中,要对婴幼儿进行劳动技能、品德和安全教育。

例如,老师可以让幼儿当值日生,帮助分发碗筷,倒一些很轻的纸屑垃圾,叠自己的被子和衣服等象征性的劳动;家长可以利用周末和孩子一起劳动,让孩子叠自己的衣服或收拾自己的房间等,和孩子一起欣赏劳动成果。这样可以强化孩子对劳动的快乐体验,使孩子感到自己真得很能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逐步提高要求,并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培养孩子对家里环境卫生整洁的责任感。真正使孩子体验到做成一件事的快乐,感受到劳动能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喜悦。

托幼园所的大型活动是园所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托幼园所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有益身心的教育形式,是托幼园所对外宣传以提高园所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是园长管理园所工作中重要的项目之一,也是检验教师专业水平和园所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托幼园所组织大型活动,如六一联欢会、元旦联欢会、运动会、春游、参观、节日庆典等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此类活动每年不宜频繁举办,次数要少;每次参加的人数不宜过多,提倡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分散进行;活动的时间要短,内容要少而精;地点最好选择在园所附近,避免婴幼儿在途中过于劳累;要为婴幼儿准备安全、充足的玩具;所有活动都要认真组织,确保每个婴幼儿的安全。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禁止举行任何大型活动。另外,在组织大型活动时,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孩子、老师共同娱乐,以培养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并培养其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适宜的锻炼可以促进幼婴儿骨骼的生长、肌肉的发育,更有利于大脑皮层的发育。尤其是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培养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热情、谦逊的品质。同时,经常利用日光、空气和水进行“三浴锻炼”将会使婴幼儿的身体更加健康。

例如,某些国家,孩子们从上午8:30入园一直可以活动到10:15(10:30有一次全班性的集体活动)。在这段时间里,每个幼儿都可以充分自主地活动,体力、脑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幼儿园的体育设备较多,条件较好,而教师仍注意利用园内的自然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如他们在两棵树的树干上架一根较粗的木头,在木头上系着两根粗绳,绳上打着几个结,幼儿坐在绳末端的结子上,双手拉住绳,前后晃荡,犹如荡秋千。他们还在沙坑两边的树干上,分别在上下系两根粗绳,让年龄稍大的幼儿双手拉着上面的绳子,双脚踩着下面的绳子,从一端一步步地走向另一端。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平衡力和灵活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

在组织婴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年龄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与休息的适当交替,在锻炼前、后必须做好准备与整理活动,注意个体差异。

婴幼儿体育活动所用的器械,在材料性质、内部构造及大小比例等方面,都应符合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安全卫生要求。

卫生学中的“特殊儿童”是指盲、聋哑、智力低下和肢体残障等各类残疾儿童的总称(天才儿童除外)。根据1987年抽样调查结果,我国残疾儿童总数约为800万人,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000万人。为了让这些特殊儿童能和正常儿童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特殊教育,尤其是托幼园所更应该接纳、关爱特殊儿童,配特教教师,做好对特殊儿童的保教工作。

由于各类特殊儿童在体格、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缺陷,而且,他们又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潜力,因此,为了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提高特殊教育的水平,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从而及早采取有力的教育策略。

(一)盲童

视觉受损,严重地影响了盲童心理的发展,其往往表现出自卑、孤僻、敏感、畏惧等不良心理行为,并且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盲童因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故骨骼肌发育差、体质弱、患病率高。如果盲童在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潜力能得以发挥,那么他们也能较为顺利地度过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

(二)聋哑儿童

真正耳聋口哑的儿童是少数,临床上发现大多数聋哑儿童的发音器官是正常的,他们往往是因为耳聋而导致发音障碍。在心理上表现为:孤僻、自卑、急躁、主观片面、猜疑心强、自私等。由于缺少交流,不少先天性聋儿还伴有其他体格缺陷,如斜颈、胸廓畸形等。聋哑儿童由于无法与常人进行言语交流,故内心十分压抑,同时又非常固执任性、冲动、倔强,往往以敌意的态度对待他人,反社会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尽可能地帮助其恢复和发展聋哑儿童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

(三)肢体残障儿童

由于体格方面的缺陷,使儿童的正常学习变得困难,导致许多人不能完成学业。有些残疾人对外界刺激敏感,加上经常遭受挫折、取笑和不当的怜悯,容易产生自卑感,而内心深处又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常常表现为苦闷、焦虑。由于肢残的限制,体格发育迟缓,生理功能水平较低,体质较弱。肢体残障儿童往往表现出自卑、退缩、任性、自私等性格弱点。

(四)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的病因有很多,如产程时间过长、脑瘫、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疾病、外伤等。其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其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智力的平均水平)、言语不清、反应迟钝等。从智力落后的程度看:轻度最多,轻度和重度的比例为1.7∶1。

(一)特殊儿童的生活制度卫生

由于特殊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比较弱,因而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比较困难。根据这一特点,为特殊儿童制定的生活作息制度就不宜随意更改,而应严格执行。

由于特殊儿童的体质较弱,故需要更多的休息,尤其是每天的智力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应根据各种残疾儿童的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

对于特殊儿童的营养,应科学合理,按时进餐,进餐时间可比同龄正常儿童长1~2倍。要训练他们尽量自己进餐。增强其自信,培养其自理能力。

体育锻炼对特殊儿童具有特别的意义,也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应帮助他们每天坚持1~2 h的适合自身特点的锻炼,积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力。促进其更好的康复。

减轻负担、合理营养、充足睡眠、科学锻炼、矫正身体缺陷是制定和执行特殊儿童生活制度的关键。

(二)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

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其身心特点,既要尽力弥补其先天不足,又要注意发展其正常器官的代偿能力,提高对人体器官固有补偿功能的认识,这对于克服自卑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体现新世纪特殊教育发展要求的一种先进教育手段,其主导思想是:残疾儿童长大后要进入社会,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让他们与社会正常人接触,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为进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对其进行不正确地评价、比较,是消除自卑感的重要前提。教育活动的过程要在轻松、愉快、温馨的气氛中进行。很多研究证明,在一个有特殊幼儿的班中,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之间的交流,会使他们的社会能力以及参与高水平游戏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他们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比完全由特殊幼儿组成的班级要快。而另一方面,正常幼儿在这样的班级中会变得更接受与他们不同的人,并与特殊幼儿坦然交往。融合班对特殊幼儿有诸多好处,因为正常幼儿为他们提供了各种技能的模型。不正常的幼儿会模仿比他们技能高的幼儿,同样可以与他们建立友谊,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1.视觉障碍儿童

由于缺乏视觉形象,认知范围受到极大限制,故应通过点字盲文的学习,强化概念与实物的联系;熟悉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技能,促进言语交流,发展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对视觉障碍儿童干预得越早、越有力,其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接近正常同龄儿童。因此,保教人员和家长都应尽早利用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触觉、嗅觉、方位知觉等方面的代偿力,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听觉的发展,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动作协调能力。

例如,吴昊先天性双目失明,在他母亲的关爱下,根据他的爱好,因势利导,通过科学训练,发展他的听力、语言表达能力、触觉能力等,最终把他培养成为一名足球解说员。

2.听力问题儿童

应借助助听器进行各种听力训练,逐步训练发音、说话、手势、看图、读写的能力,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听力问题儿童视觉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以发挥其视觉和触觉的代偿作用。要注重培养听力问题儿童的看口形能力、言语手势,采用直观教学法,创造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同时要注意克服其疲劳。由于听力问题儿童交往受阻,故成人应多为他们创造交往条件,如多组织集体活动,让他们多与正常的成人或儿童交流。

3.肢体残障儿童

这类儿童大多无智力障碍,学习中虽然因肢体残疾而遇到的困难多于正常儿童,但若有坚强的意志,往往能够取得与正常儿童一样的成绩,故应积极鼓励他们身残志坚,培养其生活和学习的毅力。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其体质,更有利于磨炼其意志。因此,我们应为发展肢体残障儿童正常器官的代偿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4.智力障碍儿童

作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要把他们当做一个正常儿童对待,同时也要注意开发他们发展的特殊性(即迟滞性),采取特殊的方法,补偿缺陷,开发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要充分认识到智力问题儿童有补偿和康复的可能性。研究表明,经过适宜的教育和训练,智力问题儿童的各项能力都有很大的改善,这对于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分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教育和训练是开发智力问题儿童发展的关键。对智力问题儿童给予适宜的、科学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和干预,是可以有效地改善其智力落后状态,激活其潜能,发展其各方面的能力,对此,我们成人要有信心、耐心和毅力。

例如,一位因疾病导致脑瘫的患儿,父母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按照医生的医嘱数年如一日的康复训练,不但对其身体进行训练,而且对其进行心理康复,最终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

在生活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特殊儿童应有极大的耐心和关怀,要及时安抚他们经常出现的不良情绪,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和同伴,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自尊和自信。我们要用极大的爱心和热诚去关爱弱势群体,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发展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文明做出我们的贡献。

思考与实践

1.托幼园所为什么要制定生活制度?

2.制定生活制度的原则有哪些?

3.托幼园所每日生活活动中有哪些主要环节?

4.托幼园所每日教育活动中有哪些主要环节?

5.现代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活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请谈谈你的看法。

6.教学活动、睡眠、进餐的卫生要求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