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托幼园所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及预防

托幼园所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及预防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因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的儿童死亡,已占我国儿童死亡数的26.1%,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托幼园所的电灯宜采用拉线开关或密闭开关,电器安装应在学前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托幼园所应有专人、专柜保管药品,内服药、外用药、消毒剂等要分开放置,并贴上标签,用完药品后放回原处。

学前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学前儿童年小幼稚、天真、好奇,好动,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摸摸、尝尝、动动,然而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家长和托幼园所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保教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和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还要掌握基本的常用急救技术,以便对发生的意外伤害进行快速而科学的处理。

据统计,因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的儿童死亡,已占我国儿童死亡数的26.1%,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我国儿童每年因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与残疾的人数,分别高达9万和75万人。仅1999年至2002年6月,就有9.7万多人次的儿童因意外伤害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其中,车祸和坠落4200例,烫伤1827例,药物中毒32例,溺水15例。

专家指出:绝大多数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有资料表明,儿童意外事故52%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2%发生在学校及幼儿园。世界健康基金会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向社会发出倡议:从身边每个细节做起,创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一)提高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应加强对全体保教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检查督促,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房舍、设备的要求

1.房屋建筑应符合安全要求

为了便于防火和疏散,主体建筑走廊净宽度不应小于生活用房;双面布房,走廊宽度不小于1.8m;单面布房或外走廊的宽度不小于2m。设置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活动室、音体室的窗台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1m。所有窗台应设护栏,距地面1.5m,室内不应设平开窗。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度不应小于1.5m,相邻栏杆的间距不应大于0.12m。

学前儿童经常接触的室外墙面1.3m以下的部分不应太粗糙,室内墙面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墙角、窗台、暖气罩、窗户边等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

活动室、寝室等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大于1.4m,在距地0.6~1.2m高度内,不应安装易碎的玻璃门;门的双面平滑、无棱角;不应设置门槛和弹簧门。在所有疏散通道处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2.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

玩具不要有尖锐的边角;木制、金属玩具应注意检修;自制的布玩具,里面的填充物要选用无毒、质软的物;不要用口吹玩具。有的塑料袋与小儿头部的大小相近,不应让幼儿玩,以免发生危险。

托幼园所的电灯宜采用拉线开关或密闭开关,电器安装应在学前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家具要牢固,没有尖角和裂缝。活动室的家具宜放在靠墙或角落处。热水瓶、火柴、刀、剪、图钉等应放在婴幼儿触不到的地方,并由专人保管。室外大型运动器械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并注意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不能让婴幼儿自己随意拿动、使用劳动工具。

【案例分享】

某一天,放学时间到了,家长们陆陆续续地接孩子。有的孩子不愿意回家,由家长带着在幼儿园的游乐场玩耍。一位生龙活虎的小男孩爬上了滑梯,高兴地滑向正在下面等候他的妈妈。这时,只听一声惨叫,随着孩子滑向地面,血顺着滑梯流成一行。妈妈急快地抱起孩子跑向园卫生室。医生立即为孩子检查伤口,发现孩子的裤子被木制滑梯露出的1mm的钉尖划破,孩子的臀部、大腿,形成一条整齐的裂口,血流不止。园医、家长及园内教师一同把孩子速送医院,缝了20几针。事后,家长对幼儿园的管理、设备意见很大,园长则认为是家长将孩子接走后发生的事故,与幼儿园无关,双方相持不下。

点评:这起触目惊心的事故,直接的原因是园舍、设备年久失修,存有安全隐患,而幼儿园又未能及时排除隐患。幼儿园继续使用有不安全因素的园舍、设备,违反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二条规定:“幼儿园的教具、玩具应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事故的间接原因则反映出幼儿园管理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园长主要职责之一:“组织管理园舍、设备和经费。”

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园舍、设备管理制度,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这起事故还反映出有些园长、教师没有真正把孩子的安全放在幼儿园工作首位,而好玩好动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对后果是没有预见性的,他们更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所以,幼儿园应负一定的责任。

3.药品管理的安全要求

托幼园所应有专人、专柜保管药品,内服药、外用药、消毒剂等要分开放置,并贴上标签,用完药品后放回原处。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剂要有专人保管,严禁学前儿童接触。

【案例分享】

某园小班的一名幼儿把爷爷常服用的降压药带到班上私下分给几个要好的小朋友,老师发现某幼儿手中拿着药,问其原因才知道是这么回事。接着老师生成一节安全教育课。“药品不能随便吃”这节生动实例的安全教育课,让幼儿知道药是不能随便吃的,会中毒,甚至会死亡的。这样既教育了孩子,也提醒了家长一定要把药物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同时又及时地召开了家长会,希望家长与老师共同注意孩子的安全,达到家园共育。

4.组织学前儿童参加各项活动

尤其是外出活动时,要清点人数,园门应规定开关时间,建立家长接送卡制度,防止学前儿童走失。

保教人员应全面细致地照顾好每一位学前儿童。如学前儿童在小游泳池内玩耍,保教人员应在身边照护,确保其安全。

学前儿童生性活泼好动,缺乏生活经验,更无危险意识,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伤害,因此,保教人员与家长要经常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把成人过多的保护转化为他们的自护。

(一)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

教育学前儿童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如出入各室及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活动、游戏时要遵守规则且有秩序。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品;学前儿童若要离开本班,必须告诉老师,经允许后才能离开。

【案例分享】

某一天,一个陌生人来幼儿园接H,说其父亲被车撞伤了正在医院抢救,想见孩子,老师问H你认识他吗?H答,不认识。紧接着有一位护士打扮的女同志哭着说,他父亲快不行了,赶快让他去医院,不然就见不到他父亲了。老师请示了园长,就把孩子接走了。事后,院长有点不放心,往H家打电话,其父正在家里看报呢!这时园长慌了,老师急了,立即报警,抓住了嫌疑犯。

点评:若园长能在孩子没接走前就给H家打电话,也不至于动用警方。虽然只是虚惊一场,很快解救了孩子,但对我们的托幼园所的安全敲响了警钟。

(二)遵守交通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学前儿童遵守公共交通秩序。例如,过马路时要知道绿灯行走、黄灯等、红灯停;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要在马路上嬉戏、玩耍、打闹、追逐等。

(三)懂得“水”“火”“电”的危险

玩水是学前儿童的天性,但学前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易误入水中而溺水。应教育学前儿童不要单独在离水边较近的地方玩耍。

教育学前儿童不要玩火,不摆弄电器,热水瓶应放在儿童触摸不到的地方。托幼园所及家庭的电器要经常检查维修,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在雷电天气不要站在高墙、大树、电线杆旁,以防被雷电击伤。

(四)教育学前儿童不要拾小物件

教育学前儿童不要拾小物件,更不能将小物件放入口、耳、鼻中,以免发生危险。

托幼园所的一日活动中,保教人员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安全。若发生常见急症、轻微外伤,保教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科学有效地处理伤情,把伤害降到最低甚至是零。

(一)皮肤擦伤

擦破表皮,伤口渗血。

处理方法:应及时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用过氧化氢消毒,再用65%的乙醇消毒,不必包扎。

(二)切割伤

伤口较深,有出血。

处理方法:伤口较深者应先止血,常规消毒,用消毒纱布包扎,送医院处理。

(三)挫伤

皮肤无伤口,但皮肤肿胀,剧烈疼痛,伤处周围青紫。

处理方法:应立即冷敷(勿搓揉)以防止内出血,24h后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患处,改善伤处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四)扭伤

常见从高处跳下,扭伤踝部。

处理方法:首先应在疼痛肿胀部位冷敷(再到医院检查是否骨折、脱臼进行诊治),24h后再热敷,活动关节、推拿患部,可收到舒筋、活血、止痛的效果。

在学前儿童烧(烫)伤中常因开水、热粥、热汤等烫伤者占首位;火焰烧伤次之;化学烧伤,如酸碱、石灰烧伤、电器击伤也时有发生。

(一)烧伤分度

(1)一度烧伤 仅表皮受损。局部皮肤发红,感到灼痛,没有水疱。

(2)二度烧伤 损伤深层及真皮。局部红肿有水疱,疼痛剧烈。

(3)三度烧伤 损伤皮肤全层,累及肌肉和骨骼。

(二)处理

(1)对一度、二度烧、烫伤无疱者,应立即用凉水边冲洗,同时擦去身上物质,或直接浸泡在凉水中。防止热温向皮肤深层渗透而加重伤情。若无感染,一般可在1周左右好转,一般不留瘢痕。

(2)尽快检查烧、烫伤面积和深度,若为深二度及三度烧伤,可用干净的毛巾、床单等用支架覆盖在上面,且无贴近皮肤,更不可在伤面上涂其他药膏,尽量平稳、迅速拨打120将伤者送到医院(途中注意观察伤者呼吸、心跳情况,伤者口渴时,可多次饮用淡盐水、糖水)。

(三)预防

(1)教育学前儿童不要玩火。

(2)热水瓶、热粥、热锅等不要放在学前儿童伸手能摸到的地方。

(3)给孩子洗澡时应先倒凉水,后加入热水,以免烫伤。

出血是创伤后的主要症状之一,一次大量出血若达到全身血量的1/3时,可有生命危险,因此,出血后的立即止血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一)外出血

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时称为外出血,常见于刀割伤、外力的尖锐的工具刺伤等,应进行初步止血处理后,再送医院,防止短时间内出血过多。

1.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从创面四周渗出,出血量少、色红,找不到明显出血点,多能自行凝固止血,危险性小,一般不必包扎,做常规消毒即可。

2.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液不断缓慢地流出,危险性较小。可抬高出血肢体以减少流血,再在出血部位的上端指压止血或用消毒纱布包扎止血。

3.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呈节律性喷出,出血速度快且量多,危险性大,一般首先以指压止血法,在出血动脉的上端(近心端),用拇指或其余手指压在出血处,予以止血。在动脉的走向中,最易压住的部位称为压迫点,救护人员必须熟悉出血血管的压迫点,压紧血管,阻断血流。

指压止血法常用压迫点如下:

(1)面部出血 压迫两侧下颌角。

(2)前臂出血 压迫肘窝处的肱动脉处。

(3)手掌、手背出血 压迫桡动脉(手腕处)。

(4)手指出血 手指向掌心弯曲,形成握拳状。

(5)大腿出血 屈起伤者大腿,压迫腹股沟中点处的股动脉处。

(6)脚背出血 压迫足背动脉跳动处。

除用手指压迫止血法外,还可采用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二)内出血

若皮肤没有伤口,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到组织、脏器或体腔内,则称为内出血,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常见于腹部受伤、肝脾破裂后发生,易发生生命危险,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1.常见原因

(1)鼻部外伤,如碰伤、挖鼻孔损伤鼻黏膜等。

(2)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夏季气温干燥时鼻黏膜充血、水肿,血管脆性增加。擦鼻涕、打喷嚏等亦可增加鼻内血管破裂的概率。

(3)学前儿童偏食,不爱吃蔬菜,缺乏维生素C,易发生鼻腔出血。

(4)鼻内塞入异物等。

2.处理

(1)安慰学前儿童,不要紧张,安静坐下,头略向前倾。

(2)前额、鼻部用湿毛巾冷敷。

(3)捏住鼻翼。一般压住10min左右即可止血。

(4)止血后,2~3h内不做剧烈活动,避免再出血。

(5)学前儿童有频繁的吞咽动作,一定让他把“水”吐出来,若吐出的是鲜血,说明仍在继续出血,应尽快送医院处理。上述情况常发生在鼻腔后部出血。

(6)学前儿童常发生鼻出血,且皮肤常有出血点,小伤口出血时不易凝固,应去医院做全面检查,以诊断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

因外伤破坏了骨的完整性,称为骨折。骨折是学前儿童常见的较严重的外伤,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两种。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未破裂,与外界不相通。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破裂与外界相通。

(一)常见原因

骨折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如跌伤、车祸、被弹簧门夹伤手脚,或嘻弄动物被踢伤、抵伤等是骨折常见原因。睡在小床上的乳儿,把腿伸出栏外,会因小腿被扭旋而发生骨折;小儿被带在自行车上,把脚伸进转动的车轮,可致足部骨折;玩弄门窗、伸手触摸电扇时可致手指骨折。

(二)症状

(1)由于小儿骨成分中有机物较多、无机物较少,最外层的骨膜较厚,故在外力作用下常发生“青枝骨折”,仅一侧的骨膜断裂,另一侧仍连接着。发生这种骨折后,常因疼痛较轻,容易被忽略,而未及时去医院诊治,骨折自愈后形成畸形,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

(2)发生骨折后,若完全断裂,可有下述的共同症状。

1)疼痛 断骨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有剧烈疼痛和局部明显的压痛。因疼痛而发生休克。

2)出现畸形 骨折后,原来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失去平衡,组织肿胀,局部出现畸形。

(三)处理

骨折的现场处理原则:首先临时固定伤肢,尽可能地限制伤肢活动,以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若有出血,应止血、包扎后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临时固定,方法如下。

1.上臂骨折

当肱骨骨折时,可在手臂外侧放一块木板,木板的长度要超过受伤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宽度与上臂粗细大致相等,木板与手臂之间可垫棉花或软布,然后用布带将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固定,用三角巾或毛巾将前臂吊于胸前。

2.前臂骨折

将两块木板分别放在前臂掌侧和背侧,临时夹板的长度应超过肘关节至腕关节之间的距离,垫衬垫和用绷带或布带固定,再用三角巾或布带悬吊,如图8-1所示。

3.大、小腿骨折

将一块长度相当于腿长的木板放于伤肢外侧,在关节和骨凸处用棉花或衣服等加垫,并用布带分段固定,如图8-2所示。

4.颈椎骨折

将软垫垫在颈枕部,保持颈椎的生理屈度;头的两旁再用软垫固定,头部用绷带轻轻固定在担架上,避免头部晃动(不懂医学者千万不要轻易挪动)。

5.胸椎、腰椎骨折

凡伤及胸部、腰部时,严禁让伤者弯腰、走动,不应搀扶,应由数名医务救护者动作一致地托住伤者的头颈、肩胛、腰、臀部和腿脚,将伤者轻轻地搬到硬担架上,伤者俯卧,用宽布带将其身体固定在木版上。

任何腰部的活动(如屈曲、侧弯和扭转),都会加重脊髓的损伤。严重的脊髓损伤会导致截瘫。

图8-1 前臂骨骨折的固定

图8-2 小腿骨骨折的固定

(四)预防

(1)组织学前儿童活动时,保教人员要严格检查大型设备的安全。

(2)加强对学前儿童的自护教育,家庭与幼儿园共同保证孩子的安全。

(一)常见原因

晕厥是由于短时间的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了知觉,突然晕倒在地。常见于疼痛、精神紧张、空气闷热、站立时间过久等原因。

(二)症状

晕厥发生前,有短时间的头晕、恶心、心慌、眼前发黑等症状,摔倒在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出冷汗等。

(三)处理

让其平卧,松开衣领、腰带,头部略低,脚略高,扎人中穴,一般经过短时间休息,脑部血液供应改善后,即可恢复。患儿清醒后,在冬季可喝一些热糖水,在夏季可喝冷饮料等。

休克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严重表现。出血过多、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剧烈疼痛等均可发生休克。由于心输出血量急剧降低,患儿的血压明显下降,脸色苍白,手脚冰凉,不省人事。

晕厥虽然与休克的症状相似,但休克要比晕厥严重得多。

处理:迅速将患儿放平,头部略放低(但头部有外伤时,不能放低),注意保暖,但不宜过热,应迅速送医院。

撞伤头部后,常可导致脑震荡。脑震荡是指颅骨无损伤,只是外力波及颅内,使脑部受到震荡。受伤后可有短时间的意识丧失。若清醒后,有头晕、头痛、呕吐、嗜睡等现象,应送医院诊治。轻微的脑震荡经治疗,不留后遗症。

惊厥是学前儿童较常见的急症,一般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肉呈强直性或痉挛性抽搐,发作时学前儿童大多意识丧失,在3岁以内的婴儿多见。

(一)发生惊厥的主要原因

1.发热惊厥

在冬春季,流行性脑炎;在夏秋季,中毒性菌痢;气候无常时,因上呼吸道感染而高热,可致小儿抽风。

2.不发烧惊厥

(1)婴儿手足抽搐症 多为人工喂养的乳儿。因血钙过低引起抽搐。惊厥后多入睡,醒后活泼如常。

(2)癫痫 多为年长幼儿,反复发生惊厥。惊厥前有先兆,如有幻觉等。惊厥后嗜睡。

(3)低血糖 学前儿童生理性原因,加之活动过度、营养较差等。

(4)中毒

(二)症状

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两眼凝视、呼吸细弱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抽动等。

(三)处理

(1)让患儿侧卧,松开衣领、腰带。

(2)保护患儿不要从床上摔下,但不要紧搂着患儿,可轻轻按住抽动的上肢、下肢,以免肢体抽动过猛而受伤。

(3)把消毒纱布拧成麻花状放在上牙、下牙之间,以免患儿咬破舌头。随时擦去痰、涕,可针刺或重压人中穴以防治惊厥等。

暴力作用于关节,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相互作用位置称为关节脱臼。

(一)常见原因

小儿关节窝较浅,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在外力过重的牵拉,易脱臼。小儿常见脱臼的部位: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幼儿桡骨头较小,当肘部处于伸直位时,若用力牵拉手臂,就可能使桡骨头从关节窝脱出。其表现为:肘部固定于半屈位和旋前位,肘关节不能后旋。

例如上楼梯、跨上人行道台阶时,大人将小孩手臂突然拎起,可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有时在穿脱衣服时,大人过猛地牵拉小儿手臂,亦可发生。

肩关节脱臼:肩关节在全身大关节中运动范围最大,且结构不稳定。常因向上牵拉或受暴力冲击,引起脱臼。其表现为肩部外形由膨隆变为平坦,患侧手不能达到对侧肩峰。

(二)症状

伤处肿胀、疼痛,不能活动。

(三)处理

(1)固定患肢。

(2)若不熟悉脱臼的整理技术,不要贸然试行复位;以免增加伤者痛苦或加重组织损伤。

(3)经医生复位后,仍须注意保护关节,切勿再受暴力牵拉。因为关节受过拉伤之后,关节囊松弛,容易发生继发性脱臼。

(四)预防

(1)防止因跌伤而脱臼。

(2)不可突然用力拎小儿的手臂。

(3)不可用粗暴的动作给小儿穿、脱衣服等。

(一)常见原因

在冬季室内用煤炉取暖,如室内通风不良、烟筒漏气、风倒灌等,常可发生煤气中毒。烧火炕也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

(二)症状

(1)轻者 感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四肢无力。

(2)中毒重者 呼吸困难、陷入昏迷。中毒者的嘴唇、指(趾)甲呈桃红色。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一氧化碳中毒的面容颜色。

(三)处理

(1)立即开窗通风,尽快把中毒者抬离现场,使其呼吸到新鲜空气。

(2)给患者保暖,将中毒严重者送医院急救。

(四)预防

(1)注意室内通风,保持新鲜空气。

(2)生煤火的园所,要注意检查烟囱通风情况。

(一)常见原因

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运动少,小儿皮肤薄嫩,容易发生冻伤。

(二)症状

1.轻度冻伤

多发生在耳郭、手、足等部位。仅皮肤浅层某些部位红肿,自觉灼痒和疼痛。

2.重度冻伤

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均受损伤。皮肤肿胀、水疱或局部皮肤呈紫黑色。

(三)处理

(1)轻度冻伤 可用白酒、辣椒水轻轻涂擦冻伤部位,然后涂上冻疮药膏。伤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2)重度冻伤 要保暖,给伤者热饮料,送医院治疗。冻伤局部不要用热水烫、火烤,也不要用冰雪揉擦,不得捶打伤处或弄破水泡。

(四)预防

(1)在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在冬季盥洗后,立即擦干,涂护肤脂。

(3)在冬季注意保暖,多活动等。

(一)常见原因

在烈日下,由于日光直接曝晒,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二)症状

患儿感到头晕、头痛、无力、口渴、恶心、脉搏加快等。

(三)处理

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解开衣扣,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扇扇子,扎人中穴等应急处理,使其苏醒,给予冷饮料;也可服人丹、十滴水等。

若中暑严重,患儿已昏迷,除用上述方法处理外,应速拨120送医院。

(一)原因

摄入有毒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常见的有毒食品,如未煮熟的豆浆、毒蕈、苦杏仁、发芽的马铃薯、未腌透的雪里蕻、未烧熟透的四季豆等。其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二)症状

潜伏期短,可集体发病,起病突然,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主要症状,严重者可伴有高热、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例如,腌菜中的亚硝酸盐中毒,以口唇、舌、指甲青紫为主要表现;毒蕈中毒时常影响肾脏;杏仁类中毒,因其物质在体内可分解出氢氰酸,从而迅速发生头晕、乏力、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神志昏迷,很快死亡。由于此病来势迅猛,严重威胁生命,故应速送医院抢救。

(三)预防

(1)托幼园所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应采购新鲜无公害的食品,防止食品变质。且生食物、熟食物、刀、板、池,必须分开,避免交叉感染。食物(尤其是肉类食品)应烧熟透,现烧现吃。

(2)购买的熟食品、罐头制品,应加温后再吃。

(一)眯眼

被灰尘、沙粒、小飞虫等眯进眼内而受伤,都要认真处理。

当沙子、谷皮、小飞虫等眯眼后,如粘在下眼睑结膜表面,可用干净的手绢或棉签轻轻地拭去。如嵌有眼结膜、巩膜上,则需要找人翻开眼皮拭去。

处理:翻眼皮的方法,让小儿头向后仰,眼往向下看,示指在眉眼下轻压,拇指向上轻快地翻开,用棉签轻快地取出异物后,点眼药水。若异物嵌在角膜上,不要自行处理,应速到医院处理。

(二)钝挫伤

多因被石块、木棒、弹弓等直接打击眼部所引起,应立即冷敷受伤的眼睛,以减少眼内出血,速送医院。

(三)穿通伤

常因锐物直接刺伤眼球,或被鞭炮炸伤。用消毒的纱布敷盖眼睛,轻轻地包扎(不能挤压眼球,防止眼内组织从伤口挤出),尽快送医院。不应敞着伤口转送,以免加重伤势而增加感染概率。转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和震动。

(四)酸碱、石灰烧伤

(1)酸、碱溅入眼内 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或将眼睛浸入清水盆,睁大眼睛,来回摆动头部。

(2)石灰粒溅入眼内 用干布尽快清除残留在眼内的石灰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

如果不及时冲洗伤眼,只顾送医院,则会失去第一时间的抢救机会(在途中酸、碱等继续腐蚀眼睛而加重伤势)。

(五)眼外伤的预防

眼外伤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意外伤害。眼外伤的后果严重。因为眼睛的结构精细,生理功能复杂,仅轻微外伤时就会影响视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每个人爱护自己的眼睛像爱护生命一样的重要。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学前儿童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

(1)教育学前儿童眯眼后不要揉眼,应轻轻地闭着眼,等待大人处理。

(2)教育学前儿童不要随意玩易引起眼外伤的玩具,如竹签、刀、剪、锥子等锐器。

(3)教育学前儿童不玩弹弓、不放鞭炮、不围观电焊,以免发生电光性眼炎。

(一)异物常发生的部位与处理

1.鼻腔异物

小儿无意中将小物件塞进鼻孔。异物中以纸团、小珠子、豆粒、花生米、果核等为多见。异物可引起鼻塞,日久,可流出很臭的带血的鼻涕。

处理方法:若发现小儿将异物塞进鼻孔,可立即嘱小儿用手按紧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鼻,将异物排出。上法无效时速送医院处理。切勿自用镊子夹圆形异物。

2.外耳道异物

常见的外耳道异物有小豆粒、小圆球、草棍、小飞虫等,多见于小儿玩耍时放入。虫类异物多在小儿睡眠时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异物常引起耳鸣、耳痛。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后,可继发感染而引起外耳道炎。昆虫性异物在外耳道内爬动可引起剧痛。较大的异物可引起听力障碍及反射性咳嗽。

处理方法:小异物入耳后,可嘱小儿头偏向无异物侧再点1~2滴凉水,单脚跳,异物即可能被排出。昆虫入耳,用灯光对着外耳道口照,诱昆虫爬出。对于难于排出的异物,应去医院处理。切勿自行处理,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

3.咽部异物

以鱼刺、骨头碴、枣核等较多见,常扎在咽扁桃体附近,引起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

处理方法:可拍后背帮助患儿用力咳出,切不可让小儿硬噎大块食物,因可能会将异物推向深处,加重损伤,若扎破大血管,则十分危险。对于不易取出的异物,应请医生处理。

4.喉、气管异物

小儿进食或口含小物体时哭闹、嬉笑,就可能将食物或小物体吸入喉部或气管内。异物中以西瓜子、花生米、豆粒等多见。异物进入喉部、气管时,可立即引起呛咳、声撕、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青紫。

处理方法:速将小儿抱起,头往前低弯腰,拍背,经上述处理,有时可使夹在喉部的异物咳出。还可采用海氏手法:救护者从后方抱住小儿的腰部,用一只手的空心拳顶住小儿上腹部的剑突下二横指,另一只手按住空心拳的手,双手用力向里、向上冲击,促使横膈肌压缩肺,产生气流,将进入气管中的异物冲出,应边急救边打120。

(二)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前儿童不要把异物放进口、耳、鼻中,若不慎有异物进入,应立即伸手示意,请大人帮助。组织学前儿童进餐时,应提醒注意安静、切勿大声说笑,以防止气管异物。

1.黄蜂蜇伤

黄蜂毒液呈碱性,在伤口处涂弱酸性液体,如食醋。

2.蜜蜂蜇伤

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在伤口处涂弱碱性液体,如淡碱水、肥皂水等。

3.蚊虫叮伤

小儿被蚊子叮咬后,及时用简易方法:肥皂湿涂叮咬处;用清凉油涂擦。肿胀者用消炎膏局部涂抹。

4.杨辣子刺伤

被杨辣子刺伤时,用氨水、碱水、肥皂水清洗,以中和其酸性毒液,再用胶布将小刺粘出。

5.蝎子蜇伤

蝎子毒液呈酸性,局部涂抹碱水、肥皂洗有一定疗效。

6.疯狗咬伤

(1)原因 被疯狗咬伤,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引起狂犬病。

(2)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0~1.5年,也有潜伏6年甚至更长者。患儿主要表现为烦躁、惶恐不安、抽搐。“恐水”为最突出的症状,听到流水的声音时可引起全身抽搐,故狂犬病又称为“恐水病”。

(3)处理 挤血、清洗,速送医院处理。注射狂犬疫苗进行预防。

(4)预防

1)小儿应远离狗、猫等动物。

2)若被动物抓、咬伤,应立即清洗伤处,送医院处理。

急救是指在短时间内对威胁生命安全的意外伤害所采取的一些紧急措施。通过急救处理,挽救伤者生命以减少其痛苦。

学前儿童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救护者应冷静、沉着、迅速科学地急救,争分夺秒,减少儿童的伤残或死亡,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1.抢救生命

抢救生命是急救的第一原则。抢救生命首先要注意的是受伤儿童的呼吸、心搏是否正常。如果受伤儿童心搏、呼吸不规律,快要停止或刚刚停止,当务之急就是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吸,支持患儿心脏正常功能。在常温下,呼吸、心搏完全停止4min以上,生命就会岌岌可危;超过10min,患儿就很难复苏。因此,当患儿呼吸、心搏发生严重障碍时不及时急救,只等送医院再诊治,则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减少痛苦

在现场抢救中要尽量减少患儿痛苦,改善病情。因为意外伤害往往是严重的,如各种烧烫伤、骨折时疼痛剧烈,患儿若过于紧张,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休克。因此,在抢救时,动作要轻柔,位置要适当,语言要温和,以缓解患儿的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必要时可以给患儿注射或服用镇痛、镇静药物。

3.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

在抢救患儿时,要尽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及可能留下的后遗症。如遇到各类化学烧伤而伤及眼睛、食道、皮肤时,要及时用大量清水或化学药品冲洗,以免组织受到更严重的腐蚀烧伤而导致眼睛失明或食道瘢痕等残疾。如果儿童摔伤或坠落伤,脊背疼痛疑有脊柱骨折,严禁让患儿走动,转运时一定用硬质板类材料作担架进行运送。如果让患儿走动,或用绳索等软担架运送,或抱着、背着转送,都可能因脊椎的活动而损伤脊髓神经,造成截瘫。

4.尽快取得相关部门的帮助

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集体中毒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设法维持好现场的秩序。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伤病员有多少、伤情如何、已做过什么处理等。现场抢救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应迅速急救。

1.呼吸停止的急救

处理呼吸完全停止4min以上就濒临死亡,因此,不管哪种伤害造成呼吸极其微弱或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和仰卧牵臂法。

口对口吹气法是国内外学者一致推荐的一种简单的人工呼吸法,如图8-3~图8-5所示。具体做法是:先清除患儿口鼻中的污泥、痰涕,将患儿头部后仰,颈部垫高,使舌根抬起,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救护者深吸一口气,捏住患儿鼻孔,向患儿口部吹气,使其胸部稍稍抬起为止,然后轻压其胸部,帮助呼气。这样有节奏地进行,每隔3~4s吹气1次。如果患儿牙关紧闭,也可对着鼻孔吹气,方法与口对口吹气法一样。因为儿童肺容量较小,向患儿口中吹气时不要过多或过于用力。如果患儿有微弱的自然呼吸,人工呼吸应与患儿的自然呼吸节律相一致,要持续到患儿呼吸恢复正常或急救车到达为止。

学前儿童胸壁薄,外界稍加压力就可明显地作用于肺部,因此,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使用此法时,将患儿仰卧,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背部垫柔软衣物,使胸部上凸,头后仰。救护者握住其手腕,借伸举患儿双臂使其胸廓得以扩展以形成吸气,屈臂压胸使胸廓缩小以形成呼气,建立被动性呼吸,直至患儿恢复正常呼吸。

2.心搏停止的急救

处理时如果患儿心搏停止,要立即用人为的方法维持患儿的血液循环,使心脏重新搏动。胸外心脏按压术是最有效的心脏复苏方法。

图8-3 掰开嘴

图8-4 提下颌

图8-5 口对口吹气

做胸外心脏按压时,要让患儿仰卧在硬床、台子或坚硬的地面上,把一只手掌放在胸骨中下1/3处,用另一只手交叉重叠放在它上边,加强力量,同时肘部伸直,手腕挺直,救护者慢慢地把体重加上,用力有节奏地向脊柱垂直按压,压迫胸骨使之下沉2~3cm,然后忽然放松减压,但手仍然不离开胸壁。

胸外心脏按压时要根据不同年龄运用不同手法。为学前儿童进行心脏按压,压力约为成人的1/2,频率较大人略快,每分钟90次左右。若是婴儿,可用2个手指压迫,压力为儿童的1/2,每分钟100次左右,如图8-6、图8-7、图8-8所示。

图8-6 胸外心脏按压(1)

图8-7 胸外心脏按压(2)

通常情况下,假如心搏停止,多半呼吸也停止,此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要同时进行。若只有1名救护者,可以先做2次人工呼吸,再做10次左右心脏按压,注意不要打乱心脏按压的频率。当有2个人救护时,可以由一人做一次人工呼吸后,另一人做5次心脏按压,如图8-9所示。做人工呼吸的人,要注意心脏按压者手的动作,在其停止按压的一瞬间,立即吹气。一旦心搏开始,应尽快把患儿送到设备精良的综合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治。

图8-8 指压式胸外心脏按压法

图8-9 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相配合

3.触电的应急处理

(1)急救方法

1)发现孩子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以最快速度切断开关或拔掉插头,使其迅速脱离电源。若暂时无法关闭电源,可用干燥木杆、竹棍。

2)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立即做心肺复苏术。心脏与呼吸的复苏应同时进行。

3)在抢救同时,立即打120急救。在救护车未来之前不要轻易搬动孩子。

(2)预防措施

1)托幼园所和家庭要特别注意电源插头的安全装置。

2)教育学前儿童知道电的危险,如不要玩灯头、电线插头、电器等。

3)雷雨时切勿在大树下、电线杆旁或高层墙角下避雨,以免雷击触电等。

4.溺水施救原则

由于儿童溺水造成死亡的过程很短,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1)现场救护

1)首先应将溺水者以最快的速度救上岸。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口腔,清除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泥、杂草等),并拉舌于口外,防止后坠,使其呼吸道通畅。

3)倒出腹腔内吸入物 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倒水方法: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朝下,按压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图8-10);或者抱住患者双腿,让其腹部趴在术者肩背上,头下垂,促水排出(图8-11)。采取的方法即抱腹法、膝顶法、肩顶法。

4)迅速恢复有效呼吸 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该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法,必要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并一直坚持到专业救护人员到来。

5)救护者 水性好者尽量脱去外衣、裤及鞋袜,迅速游至溺水者附近,从其后方前进,用左手握其右手或拖住头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边,也可从其背部抓住腋窝推出。不会游泳者切忌用手直接拉溺水者,而应在现场找一根竹竿或绳索,让他拽住再拖上岸,否则溺水者会把救护人员拖入水中,未成年人应呼救。

(2)预防 教育幼儿切勿自己单独外出游泳,应有家长陪同。有游泳池的幼儿园,组织幼儿游泳时应教育幼儿注意安全,且全班保教人员都参加,所有的幼儿都应在保教人员的视野里。

图8-10 伏膝倒水法

图8-11 肩背倒水法

思考与实践

1.学前儿童的安全问题,是保教人员的关心问题,请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就安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你介绍几种幼儿鼻出血的止血方法。

3.幼儿眯眼,应如何处理?

4.晕厥的应急处理方法。

5.以下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皮肤烫伤,不能挑破水疱。

(2)晕倒,头要略放低;头部外伤,头要略放高。

(3)肢体骨折,要固定断骨的上、下两个关节。

(4)怀疑颈椎、腰椎骨折时,不能让伤者头部挪动或弯腰。

(5)摄入毒物后,要及时催吐。

(6)沙子眯眼,不能揉眼。

(7)嗓子扎刺,不能硬吞食物。

(8)皮肤沾上生石灰,应先用凉水直接冲洗。

(9)外伤大出血,要立即止血。

(10)施胸外心脏挤压术,救护者不得挤压左胸乳突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