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求刺激的大白鼠

寻求刺激的大白鼠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尔兹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大白鼠被放进实验笼子里以后,当然“不知道”在笼子里是可以受到电刺激的。在一次“不经意”的活动中,它偶然地用前肢趴到了木板上,刺激电源接通了,大白鼠的下丘脑受到了一次“意外”的电刺激!这时候,大白鼠开始积极寻找得到电刺激的“开关”。奥尔兹认为,大白鼠反复自我刺激下丘脑的这个部位,就是大白鼠情绪的“愉快中枢”。科学家们称下丘脑的这个神经中枢为“惩罚中枢”。

寻求刺激的大白鼠

任何动物,天生就具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这是能够使动物生存下来的一种重要机制。比如说,如果我们把一只小白鼠放到一条数米长的狭窄长廊中,假如让长廊的一端温度是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越是远离这一端,长廊的温度越是降低,而到达另一端时,温度则降到了水能结冰的零摄氏度以下。我们会发现,这只小白鼠最初要在这条长廊中来回走动,不久,它就会停在长廊中间的某个部位而不再来回活动,这里也就是最适合它生活的温度。在温度高的一端,小白鼠会感到热得十分难受;而到了水结冰的一端,小白鼠又会感到非常寒冷难耐。这样的温度环境都不适合小白鼠的生存,都会使它感到对自己的身体不利。于是小白鼠就通过来回的活动,直到寻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的温度环境为止。

任何动物都知道自己的身体受到什么样的刺激而感到舒服愉快,知道受到什么样的刺激感到痛苦难忍。也就是说,动物的神经中枢内,存在着一个受到刺激感到舒服愉快的中枢,也存在着一个受到刺激感到不舒服、痛苦难耐的中枢。

这样一个影响情绪的神经中枢到底在哪里呢?

1956年,美国一位叫做奥尔兹的女科学家,在利用大白鼠进行实验时,寻找到了这个产生情绪的神经中枢部位。她发现这个中枢部位就在间脑的前下方,这就是下丘脑。

奥尔兹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她使用一根非常纤细的刺激电极,将它插入到大白鼠下丘脑的某一个部位,等大白鼠手术的伤口完全愈合以后,她将大白鼠放到一个特殊制作的实验笼子里,将大白鼠头上的刺激电极用金属线接通,连接到实验笼子里面的一块木板上。只要大白鼠的前肢一趴到木板上,电源就会被接通,大白鼠的下丘脑就会被刺激电极施加一次电刺激。

大白鼠被放进实验笼子里以后,当然“不知道”在笼子里是可以受到电刺激的。刚开始到这个实验笼子里时,它感到这个环境很新奇,于是到处奔跑、到处攀缘。在一次“不经意”的活动中,它偶然地用前肢趴到了木板上,刺激电源接通了,大白鼠的下丘脑受到了一次“意外”的电刺激!它似乎对这个电刺激感到非常舒服愉快,但是却不知道这个电刺激是怎么得到的。

实验笼子的空间是不大的,大白鼠在里面活跃地活动着,很快,它又第二次用前肢趴到了木板上。于是,大白鼠又一次受到了电刺激,又一次体验到了舒服愉快的电刺激感觉。这时候,大白鼠开始积极寻找得到电刺激的“开关”。不久它就发现,受到愉快的电刺激原来是由于自己的前肢趴到木板上的原因所致。大白鼠发现这个美妙的“开关”以后,就绝不再到处乱跑动、乱活动了,而是站在木板前面,用前肢反反复复地趴压木板,使自己的下丘脑反反复复地得到舒服愉快的刺激。自我刺激,乐此不疲,每小时竟然自我刺激数千次!这时候,如果把好吃的食物和甜水饮料放进实验笼子里,它也不再理睬,而是一直自我刺激到精疲力竭不能再动为止。

奥尔兹认为,大白鼠反复自我刺激下丘脑的这个部位,就是大白鼠情绪的“愉快中枢”。人的情绪要比动物复杂高级得多。后来,科学家们也在人的下丘脑发现了可使人产生欣慰感的“愉快中枢”。

img12

大白鼠也会自我刺激而寻找快乐

科学家们认为,下丘脑中既然有“愉快中枢”,那一定也有“不愉快中枢”。果然,后来当把刺激电极插入到大白鼠下丘脑的另外一个部位时,发现大白鼠第一次用前肢趴压木板受到电刺激以后,产生了一种极为痛苦的感觉,它表现出了一种恐惧害怕的神态。只要大白鼠受到一两次这样的电刺激,它就再也不去趴压木板了。这时的大白鼠一旦受到这样的刺激,就好像是受到了一次极为痛苦的惩罚。科学家们称下丘脑的这个神经中枢为“惩罚中枢”。

其实,在外观上,整个下丘脑不大,但是它的功能却是极为复杂的。现在人们已经知道,下丘脑不仅是产生情绪的神经中枢,同时也是调节机体水盐代谢的中枢、调节体温恒定的中枢、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调节机体内分泌活动的重要枢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