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
总体说来,我们的脑是直接通过12对脑神经和间接通过31对脊神经实现对身体内外联络的。这就是说,通往神经中枢的信息高速公路总共有43对(86条)。相对于我们小小的人体来说,如此发达的通讯网络恐怕要算得上世界之最了。那就让我们首先从12对脑神经说起吧。
由大脑半球中发出第Ⅰ对脑神经,叫做嗅神经。它的纤维通向鼻腔黏膜,管理嗅觉活动。
从间脑中发出第Ⅱ对脑神经,它的纤维通向两眼的视网膜,可以把眼睛看到的光信息传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因此叫做视神经。在每一侧视神经中,就有100多万根的神经纤维。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黑油油、亮晶晶,不仅可以看东西,而且可以传神,沟通人际之间的思想感情,是人们心灵的窗户。直接管理每一只眼的感觉和运动的脑神经就多达6条。如此精细灵巧的活动有赖于脑神经对它们的精密控制。在12对脑神经中,直接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有3对,即有控制眼睑活动的第Ⅲ对脑神经——动眼神经(由中脑发出),有专门控制眼球向外下方转动的第Ⅳ对脑神经——滑车神经(由中脑发出),还有从脑桥发出的、专门使眼球转向外侧的第Ⅵ对脑神经——外展神经。看了脑神经对眼球的支配管理,你会对中枢神经控制身体活动的精密细致程度可见一斑了。
由脑桥发出的第Ⅴ对脑神经,因为从脑中枢发出来以后,它又分了三个叉头,分别通向我们整个面部,管理皮肤感觉,所以叫做三叉神经。另外,我们吃东西时咀嚼肌的收缩活动也是由三叉神经来管理的。
许多动物都有皮肌,使得它们的皮肤可以自由的抖动。人的皮肌大多退化了,只有在面部保留着一小部分,这就是我们的表情肌。人的表情肌是为了专门传达人内心喜怒哀乐感情的骨骼肌。第Ⅶ对脑神经就是从脑桥发出来,通向面部表情肌的,因此这对脑神经叫做面神经。面神经同时还兼管人口腔唾液和眼泪腺的分泌活动以及舌头前部2/3的味觉。
第Ⅷ对脑神经是专门通向内耳的,既主管内耳的听觉活动,也管理身体的位置平衡感觉,因此叫做位听神经。有的人晕车、晕船,其原因就是内耳的平衡器官或通向它的神经发生异常,对车船的颠簸刺激过于敏感、机体反应过于强烈所致。
第Ⅸ对脑神经叫做舌咽神经,是由延髓发出来的,它主要通向我们舌咽部,管理这里的感觉和运动,管理腮腺的分泌活动。
第Ⅹ对脑神经是从延髓发出来的最粗大的神经,它主要管理我们身体胸、腹腔中的许多内脏器官活动。所以,它发出的神经主干从我们的颈部一直向下行走,沿途逐渐分支,越分越细,遍布于我们的心脏、气管和支气管、消化器官胃肠道、肾脏等广大部位。由于它的分支太纤细了,使得人们最初根本就搞不清楚它到底都分布到哪里去了。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称,叫它迷走神经,意思是说它最后走失了、迷失方向了。这是由于过去的研究手段主要依靠眼睛直接观察,对极为纤细的神经纤维看不见所致。其实,迷走神经自己并没有走失,从来也没有走失过。
从延髓发出的第Ⅺ对脑神经叫做副神经。它主要通向我们的颈部和肩上部,管理我们的头颈部转向活动和提肩活动。
最后一对是第Ⅻ对脑神经,也是从延髓发出来的,叫做舌下神经。通向舌头并管理舌的自由活动,参与咀嚼和发音。
由上可见,脑神经主要通向我们身体的头、面、颈部,也有一部分延伸到达胸腔和腹腔的内脏器官中。可以说它们也很懂得就近支配管理,这样,一方面使中枢神经管理我们的身体有序而不乱,也使中枢神经对各器官的管理更直接有效。
脑的延髓下端与脊髓的上端相连续,也可以看作是脊髓向脑的延续,这就是延髓名字的来历。脊髓分为31节,每一节都从脊柱的椎间孔左右各发出一对脊神经,所以脊神经也有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就像是由脊髓中枢发出的信息高速公路,通往躯干、四肢和内脏器官,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
脊神经从椎间孔发出以后,邻近几个节段的脊神经纤维常常混合在一起编织成神经丛。脑神经和脊神经作为信息的高速公路,将脑中枢与全身各个角落相沟通,实现了它对整个身体的支配控制。
脊髓与脊神经
每一对脊神经都是由从脊髓前侧发出的前根和进入脊髓后侧的后根在椎间孔处相会合成一束的。脊神经中既有感觉传入纤维,又有运动传出纤维,人们称它们混合性神经。
后根是专门传入脊髓的感觉纤维,前根是专门传出脊髓的运动纤维,这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上下道,使它们在传递信息时各行其道。科学家们在发现前根和后根分别传送运动和感觉信息这个问题上,还有一段有趣的争执呢,你不妨听一听。
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马根迪在狗身上研究发现,如果将狗一侧腰骶部的脊神经后根切断以后,狗的同侧下肢虽然还能够运动,但是感觉就完全丧失了。如果将腰骶部一侧的前、后根全部切断,就会使同侧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全部丧失。马根迪认为,脊神经前、后根的功能似乎是不同的,后根似乎管理感觉功能,前根似乎与运动功能有关。在1822年6月,马根迪将他的研究结果写成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关于脊神经根研究的实验》,并公开发表了。
文章的发表立即引起了争论。英国的学者约翰·肖宣称,早在13年前他的老师查理·贝尔就获得了这个结果,并有文字记载,只是没有公开发表出来。在贝尔的记载中提到,当切断脊神经的后根时,动物背部的肌肉并不出现抽动;但是如果用刀尖触动脊神经的前根,动物背部的肌肉可立即出现抽动。应该说,贝尔的工作很接近于发现脊神经前、后根的功能了。
这样,法国的科学家们坚持马根迪是脊神经前、后根机能的第一发现者,而英国的科学家们则认为贝尔是脊神经前、后根机能的第一发现者。双方争执了多年,互不相让,为发现脊神经前、后根机能的优先权而争吵不休。
历史总是公平的,对任何人迟早都会给予一个公正的结论的。马根迪发现脊神经的后根具有感觉功能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在马根迪之前,贝尔首先发现刺激脊神经的前根引起肌肉抽缩运动,这也是实际情况。尽管双方的支持者们各持己见,终未取得统一的意见,但是在争论了100多年以后,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毕竟客观冷静多了。在近代,人们倾向于这个重大的发现者是贝尔和马根迪两个人,把这一发现称做“贝尔马根迪法则”。这虽然是一种折中的结论,但这是在承认事实的基础上,对他们两个人各自贡献的共同承认,对他们研究成果的不偏不倚的公正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