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针灸处方的选穴法

针灸处方的选穴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络穴具有主治表里两经有关病症的作用。募为阴,均分布在胸腹部,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每一脏腑均有各自的俞穴和募穴。当某一脏腑有病时,可取其所属的俞穴和募穴进行治疗。均为治疗精神病的有效穴,如治疗癫狂病症。

第一章 针灸治则

第一节 针灸治疗原则

一、治病求本

针灸治则有理论,治疗疾病求其本,

寻找病因明机理,治病求本先辨证。

二、调整阴阳

用针之要调阴阳,精气形神内外彰,

阴平阳秘精神至,定其气血守其乡。

三、扶正祛邪

疾病虚实常转归,扶正祛邪相互为,

邪气盛则精气夺,正气胜则病邪退。

四、标本缓急

急则治标很重要,缓则治本要记牢,

标本同治适危重,辨别主次显疗效。

五、三因制宜

性别不同体质异,气候环境辨清晰,

人与天地四时应,因时因地因人宜。

六、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有总纲,八纲统领阴和阳,

表里寒热和虚实,治疗配穴明方向。

第二节 针灸处方的组成

一、针灸处方的组成依据

处方主穴加辅助,先针后针辨清楚,

究其病因明机理,病情缓急有次主。

二、针灸处方的选穴法

上病下取下病上,以痛为腧中病旁,

远道局邻灵活取,病随经在循经彰[1]

三、针灸处方的配穴法

远近前后上下配,左右同源表里配,

俞募脏腑胸腹配,原络子母特定配[2]

四、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一)五输穴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穴分布在肘膝以下“井、荥、输、原、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这类腧穴,每经5穴,十二经共有60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因此五输穴是十二经脉气出入之所,具有主治五脏六腑经脉病变的作用。

1.五输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曲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举,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2.十二井穴[3]

手太阴肺井少商,商阳阳明井大肠;

足阳明胃井厉兑,太阴脾经隐白忙;

手少阴心井少冲,少泽手太阳小肠;

太阳膀胱足至阴,少阴肾经涌泉藏;

厥阴心包手中冲,少阳三焦关冲良;

少阳胆经足窍阴,大敦厥阴肝经帮。

3.五输穴与脏腑阴阳、五行的分配

4.子母补泻取穴表

补母泻子取穴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法于“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临床应用以子母穴作为基础,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

(1)本经取穴法:病在某经,就在本经选取子母穴。如肺(经)五行属金,经渠五行属金故为其本穴,太渊五行属土而为其母穴,尺泽五行属水则为其子穴,故肺的虚证则取肺经的母穴太渊(土穴)用补法,肺的实证则取肺经的子穴尺泽(水穴)用泻法;各经病变可依此类推。

(2)异经取穴法:病在某经,就在其母经或子经上取穴。如肺的虚证宜补足太阴脾经太白(母经本穴属土),肺的实证应泻足少阴肾经的阴谷(子经本穴属水);依此类推。

(二)原穴与络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原穴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络穴具有主治表里两经有关病症的作用。

1.十二原穴歌

手太阴肺原太渊,阳明大肠合谷牵;

足阳明胃原冲阳,太阴脾经太白衔;

手少阴心神门原,太阳小肠腕骨连;

太阳膀胱原京骨,足少阴肾太溪编;

厥阴心包大陵原,少阳三焦阳池现;

足少阳胆原丘墟,厥阴肝经太冲变。

2.十五络穴歌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

心包三焦内外关,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

脾有大络名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3.十二经原穴络穴表

续表

(三)俞穴和募穴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募”穴是五脏六腑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俞为阳,均分布在背部的膀胱经内,是阴病行阳的重要位置。募为阴,均分布在胸腹部,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每一脏腑均有各自的俞穴和募穴。当某一脏腑有病时,可取其所属的俞穴和募穴进行治疗。

1.十二俞穴歌

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2.十二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中脘合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心包之募属膻中,气所结聚十二穴。

3.十二脏腑俞募配穴表

续表

(四)郄穴

郄穴是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腧穴,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处,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共计有十六郄穴。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多用于治疗各经的急性病症。

1.十六郄穴歌

孔最温溜肺大肠,水泉金门肾膀胱,

中都外丘肝与胆,阴郄养老心小肠,

郄门会宗心包焦,地机梁丘脾胃相,

交信跗阳阴阳蹻,筑宾阳交维阴阳。

2.十六郄穴表

(五)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合治内腑”,就是按照六腑不同病症,取其所属的下合穴治疗。

1.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巨虚下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2.手足三阳经下合穴表

(六)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人体气、血、筋、骨、髓、脉、脏、腑等精气聚会处的八个腧穴,分布于躯干部和四肢部。凡是属于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病变,都可取与此有关的会穴。

1.八会穴歌

脏会章门骨大杼,腑会中脘气膻中,

筋会阳陵血膈俞,脉会太渊髓悬钟。

2.八会穴表

(七)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分布于腕踝关节的上下。这八个腧穴具有主治奇经病症的作用。

1.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下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2.八脉交会配穴主治表

(八)交会穴

交会穴是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处的腧穴,多分布于躯干部。这类腧穴多治疗所交经脉之病症。

经脉交会腧穴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五、常用腧穴歌诀

(一)十三鬼穴[4]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

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间使鬼路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明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猖狂恶鬼走无踪。

(二)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四)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1.三里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痠。

伤寒羸瘦损,气蛊疾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2.内庭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

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3.曲池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

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

偏身风癣癞,针著即时瘳。

4.合谷

合谷在虎口,两指岐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热还寒。

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

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5.委中

委中曲瞅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

痠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

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6.承山

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

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痠。

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7.太冲

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治惊痫风。

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

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

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8.昆仑

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

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

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9.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

腿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

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10.阳陵泉

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

举足不能起,坐床似衰翁。

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11.通里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懊及怔忡。

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

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

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12.列缺

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

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

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拏。

(五)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戊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

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

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

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

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

丙午时受三焦火,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

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选,

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

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

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

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

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已然谷何须忖,

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

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本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

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

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

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

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注释】

[1]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以痛为腧,远道取穴,局邻取穴,循经取穴。

[2]远近配穴,前后配穴,上下配穴,左右配穴,表里配穴,俞募配穴,脏腑配穴,原络配穴,子母配穴。

[3]十二井穴指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隐白、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涌泉十二经脉的“井”穴。

[4]十三鬼穴 指水沟、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海泉十三个腧穴。《千金方》谓:扁鹊曰百邪为病者,针有十三鬼穴,分别为鬼宫(人中)、鬼信(少商)、鬼垒(隐白)、鬼心(大陵)、鬼路(申脉)、鬼枕(风府)、鬼床(颊车)、鬼市(承浆)、鬼窟(劳宫)、鬼堂(上星)、鬼脏(男子阴下缝、女子玉门头)、鬼腿(曲池)、鬼封(舌下中锋)等。均为治疗精神病的有效穴,如治疗癫狂病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