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谈谈学习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的体会
按语:本文原为笔者在甘肃省卫生厅1992年5月至7月举办的全省第二期中医院主治医师提高班的结业试题答题论述,后被发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1992年(总第11卷)2期:封3.
本人作为“西学中”的临床医生有幸参加了全省中医院主治医师提高班的学习,通过聆听以先师裴正学“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为围绕重点的课堂学习和临床实习,结合各位老师的讲解带教,自己感到有集众精华于一体的深刻感受,今试述点滴于下:
一、中西医结合方针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由于中医、西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及方法的不同,导致了中医以整体观念为主,西医则以局部微观侧重;中医以相对反应性为主,而西医以病原体的致病性侧重。这种在结合时客观呈现的鸿沟,若不用客观世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必然认为这种结合是不可能的。客观现实是:西医的医学模式经过机械生物型-细胞生物型的发展研究,已感到不能适应人类保健生存发展的需要,进而向生物社会型模式发展,这就是现代西方医学所谓“人类回归自然”的热门学说,这实际上是同中医整体观念契合的同一性。在这次临床看到的诸如肝硬化腹水、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萎缩性胃炎等很多病人往往单用西药治疗,临床医生最后束手无策,转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损其有余”或“补其不足”使病情有了可喜的转机。这种中西医的有机结合正是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因而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充实和发展了中医望诊内涵
临床实习中看到一肿瘤术后病人,带教老师望其舌体胖大色淡白,即指出此病人血浆白蛋白降低,是中医虚证的表现,西医为免疫功能下降。即经病历证实,不仅白蛋白明显降低,蛋白电泳——球蛋白升高,且免疫球蛋白(Ig)明显低下。此病人在化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扶正,收效满意,验证了舌体望诊的新内涵,使自己增长了知识,开拓了思路。结合自己在基层临床工作中,曾遇到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其巩膜色泽有晦滞性改变的启示,后经与健康人对照后的体会,由老师启迪,自己感到要在这方面进一步钻研和进取。
三、有利于提高中医辨证质量和临床疗效
自己感到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前提下,中医辨证是十六字方针的实质。聆听裴正学老师说的:传统中医辨证犹如大海内捞鱼,如能明确西医诊断,就如在鱼网中捞鱼,“触”手可及,深有体会。这不仅有感于本次学习班在指导医院各临床科的诊断原则及每个具体病人的诊治中。同时我们每可看到,如急黄肝病人早期往往为“感冒”的表现,他医每以“感冒”治疗,辄不收效,且屡用解热药而误诊误治,反使病情加剧。若能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以肝胆湿热论治,则可收到断源截流之效。
总之感到:以“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这种中西医药有机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发展方向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我们这一代要为其尽心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