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足口病,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

手足口病,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足口病是近年来发现的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并且逐渐成为常见的多发传染病。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手足口病病人在发病前数天即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多数人感染了引起手足口病的相关病毒后不发病。怀疑得了手足口病,应当尽快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三)手足口病,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发现的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并且逐渐成为常见的多发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9年手足口病被命名。

手足口病多侵犯儿童,大多数病人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病人大多为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1969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在美国被首次确认。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症状较重。

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手足口病开始在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4~8月,马来西亚有2628例发病,有29例死亡。

1981年,我国在上海首次发现手足口病,以后北京、天津、河北、福建、吉林、湖北、青海、广东、山东、浙江和安徽等多数省市先后有手足口病发病的报道。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发生手足口病流行,从3月下旬至5月2日,已经发生手足口病病例3736例,其中,死亡22例。最多时一天内新增病例近500例。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手足口病是怎样引起的?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肠道病毒。其中以EV71及柯萨奇病毒16型最为常见。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较重,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引起死亡。2008年在安徽省阜阳市发生的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引起。

肠道病毒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甲酚皂溶液不能使它们失去活力,但它们不能耐受紫外线及干燥。各种氧化剂(例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迅速将它们杀灭。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环境和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但是这些病毒不耐热,当温度达到50℃时,便迅速失去活力。

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手足口病病人在发病前数天即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病人疱疹液中病毒含量大,破溃时病毒即溢出;病人咽部分泌物的排毒时间可持续1~2周,粪便排毒时间3~5周。在分娩前期受感染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动物传播手足口病的报道,所以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间传播。

4.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病人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5.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低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1~2天后,病人口腔黏膜可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可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少量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1周内消退。愈合后不留痕迹。斑丘疹或疱疹不一定在手、足、口部都出现。有的病人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有的患儿不出现发热,也可出现皮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等症状,并发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因此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6.手足口病对健康危害严重吗?

多数人感染了引起手足口病的相关病毒后不发病。发病者中,大多数症状很轻,甚至不经过治疗也能够痊愈。需要治疗的病人中,手脚上的皮疹一般会在3~4天消退,同时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可持续4周左右。不会留下后遗症。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并发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死亡。

7.感染了手足口病以后多长时间发病?

一般感染后2~7天开始发病。

8.哪些人容易得手足口病?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最易得手足口病。在所有的病人中,5岁以下儿童占90%以上,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其他人也可能得手足口病。

9.为什么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容易得手足口病?

因为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防御疾病的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全,对手足口病的抵抗力弱,而且他们的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较差,例如喜欢到处乱摸,喜欢吃手指等,所以容易得手足口病。另外,多数成年人不仅抵抗疾病的免疫功能已经发育完善,而且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曾经感染过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虽然没有发病,但是对手足口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不容易得手足口病。

10.哪些场所容易发生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通常散在发生。但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儿童聚集的地方,可以因为儿童相互传播引起流行。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11.什么季节容易发生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4~8月份。

12.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怀疑得了手足口病,应当尽快到医院请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或者发热伴精神差,或者患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人,要尽快送县医院或者县级以上医院诊治。如果被医生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建议住院治疗,就应当积极做好住院治疗的配合工作。同时,用肥皂或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彻底清洁家居物件以及病人的玩具、用具等;病人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病人的粪便及其他排泄物等也要消毒处理;病人的衣物应当放置在阳光下曝晒;病人居住过的室内要通风换气,防止病毒传播。如果手足口病病情较轻,医生建议回家治疗,也应当做好以上消毒工作,同时要防止病人把疾病传播给他人。

由于目前村卫生室没有治疗手足口病的条件,村卫生室的医生也没有治疗手足口病的经验,所以,怀疑得了手足口病应当到县医院或者县治疗手足口病的定点医院诊治。

13.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病人应当隔离治疗。目前没有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治疗手足口病主要是针对病人的症状选用药物治疗,同时加强病人的饮食调理,让病人适当休息、注意口腔和皮肤卫生,使病人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对重症病人,由医生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方案治疗。

14.怎样护理手足口病病人?

手足口病病人多为儿童。护理手足口病患儿要注意以下几点。

(1)消毒隔离。病人要与其他人隔离开,直到发热、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病人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人住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

(3)休息及饮食。病人发病1周内应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病人因发热、口腔疱疹等原因胃口较差,所以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口腔护理。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5)皮疹的护理。病人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病人指甲,必要时包裹病人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6)重症病人需要专业护士护理。

15.手足口病病人的粪便和污染物怎样处理?

对手足口病病人的污染物要认真处理,防止他人接触后感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的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病人用过的餐具、茶具、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可以用84消毒液浸泡或者擦拭消毒,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病人用过的衣服、被单,可以放在阳光下曝晒或煮沸20分钟。

16.在手足口病流行时,怎样做好消毒工作?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勤晒衣被,保持衣被干燥;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灰尘飞扬。如果怀疑物品被污染,可以使用84消毒液或者漂白粉消毒。

17.手足口病可以治好吗?

手足口病是能够治疗的。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情一般都不会发展到危重的程度,能够治愈。

18.手足口病病人病好了以后还会再得手足口病吗?

会。手足口病病人患病后会获得较长时间的手足口病免疫力,但不是终身免疫。而且,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止一种,得过手足口病的病人还可以感染其他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而再次得手足口病。

19.手足口病可以预防吗?

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手足口病疫苗。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同时搞好环境卫生、居室卫生和饮食卫生。

20.为什么要勤洗手?怎样洗手才能达到预防手足口病的效果?

手在玩耍、劳动及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容易沾上病菌、病毒、寄生虫。不洗手就吃东西、摸眼睛、摸鼻孔,就很容易传染上疾病。勤洗手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能预防手足口病,还能预防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不仅儿童要经常洗手,大人也要经常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钱币后等情况下更应当洗手。

洗手时,最好用清洁的流水,例如在自来水龙头下洗或用瓢舀水冲,并且要打肥皂。如果在盆里洗手,应当一人一盆水。为了保持手的清洁,一定还要勤剪指甲,避免指甲里藏有灰尘、病菌、病毒和寄生虫。一般至少每周剪一次指甲。剪指甲时要尽量剪短,但要注意不要伤害甲床。

21.为什么要吃熟食?

所有的病原体都怕热。吃熟食,可以避免通过食物感染手足口病。在手足口病流行时,一定要吃熟食。我省少数地方,大人在喂婴幼儿吃饭时,往往先把食物嚼软再喂孩子。这种方法很不好,容易把传染病通过喂饭传播给孩子。

22.为什么要喝开水?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除了吃饭时吃进体内的水以外,成年人每天都应当再喝1000~2000毫升水。需要喝水时最好喝开水,不能喝生水。开水不仅安全卫生,而且有利于人体吸收。喝生水很容易生病。看起来很干净的生水里也可能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卵或有毒化学物质。在农村,有个别不法商贩,用色素、香精配置成颜色鲜艳的“三精水”,或制作冰水、刨冰、棒棒冰等,这些水、冰往往是用生水制作,都不能喝(吃)。

23.为什么要多通风?

勤开窗通风是促使室内空气清新所不可缺少的。通风不好的屋子,人们呼出的污浊空气排不出室外,在室内活动扬起的灰尘也会在空气中累积,时间长了,不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浓度降低,还会增加病菌、病毒在室内传播的机会。长时间呼吸这样的空气,就容易被传染上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疾病,还会降低抵抗力,降低健康水平,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勤开窗通风,保持屋里空气流通,就可以避免呼吸污浊、有毒的空气,维护健康。

24.为什么要勤晒衣被?

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等多种细菌病毒。勤晒被褥、衣物,让太阳光帮助杀菌、消毒,有利于预防多种疾病。经常打开门窗,让阳光照射进屋内,促使室内保持干燥,会有利于预防多种疾病。

25.为什么要搞好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对健康有很大影响。环境卫生状况不好时,空气中会飘散着灰尘。这些灰尘飘落到家具、衣物上,不仅使人感到脏,不舒服,还带来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人吸进附着有病菌、病毒的灰尘微粒,就会生病。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和大多数肠道传染病病菌、病毒都能借助灰尘在空气中飘散,伺机进入人体。许多寄生虫虫卵也可以借助灰尘在空气中传播。在环境卫生状况不好的地方,很容易得呼吸道、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灰尘中的一些微粒,还会引起鼻炎、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灰尘还是一些虫卵、螨虫藏身过冬的地方。如果居住环境不仅有灰尘,还有污水、杂草,甚至有禽畜粪便,对健康的危害就更大。为了维护健康,一定要勤打扫环境卫生,做到清理粪便和垃圾、清除杂草和污泥、厕所消毒灭蚊蝇、家禽家畜要圈养。无论从人感到舒适的角度,还是从时间就是金钱的角度,打扫卫生所作的投资,对于维护健康所得到的效益,都是很高的,都是值得的。

26.怎样搞好环境卫生?

预防手足口病,环境卫生要做到清理粪便和垃圾、清除杂草和污泥、厕所消毒灭蚊蝇、家禽家畜要圈养、水井周围不能有污水。

27.怎样清除生活垃圾?

住宅室内和院子的卫生要每天打扫一次。如果用扫帚打扫,应当防止在扫地时扬起灰尘。如果住宅室内是泥土地面,应当先洒水后扫地。家具应当每天用抹布擦一次。每逢农闲或过年过节,都应当进行一次大扫除,把住宅里里外外全都打扫干净。

住宅以外的公共场所的卫生,也要勤打扫。公共场所不卫生,不仅不文明,而且公共场所飘散的灰尘,会飘散到住宅,影响住宅卫生;不仅影响在公共场所的人们的健康,也影响家里人的健康。每个人都要认真遵守公共场所卫生制度,积极参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工作,爱护公共场所卫生。

28.怎样管好家禽家畜粪便?

保持环境卫生,管好家禽家畜粪便,城市要禁养或者限养家禽家畜,农村居民饲养家禽、家畜应当圈养,防止禽畜粪便污染环境、传染疾病,防止粪肥丢失。禽畜圈一定要远离住房。不能让家禽、家畜和人住同一所住宅里。家禽、家畜圈既要能通风,又要能在冬季保暖。禽畜圈的地面应当用水泥铺设,以便于打扫。圈内地面的高度略高于院子的地面,以保持圈内干燥。禽畜圈应当每天打扫一次以上。如果在圈内铺有垫草,应当每天更换,防止蚊蝇孳生。禽畜粪便要妥善处理。最好设置三格化粪池,把每天打扫的禽畜粪便冲入化粪池内,使禽畜粪便在化粪池里密封发酵,杀死粪便里的病菌、病毒、寄生虫卵,提高粪便的肥效。家禽家畜吃剩下的食物要及时清理,防止腐败变质,污染环境,影响禽畜健康。在必要时,应当对禽畜圈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消毒。消毒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人畜中毒。

29.发生手足口病流行怎么办?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阳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单位应做好晨间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疑似病人。

30.发现有人得了手足口病应当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手足口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人或者疑似手足口病病人时,要敦促病人或者可疑病人去医院就诊,同时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1.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怎样做好预防工作?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等容易发生手足口病流行的单位要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2)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天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习惯和正确的洗手方法。

(6)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学生要及时送诊;对确诊病人用过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并且要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

32.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医疗机构怎样做好预防工作?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医疗机构要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病人,引导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病人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发现手足口病病人和出现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