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证浅探
肺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肺主一身之气”“诸气者,皆属于肺”;《中藏经》也指出“肺者,生气之源”,可见肺与气的关系尤为密切。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本文就肺气虚的病机、病证及肺气虚证的分度进行初步探讨。
一、肺气虚的基本病机
肺气是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综合表现,可概括为主皮毛而司卫外;主气而司呼吸;主治节而助心行血,通调水道,调畅气机。肺气的生理功能减退或障碍,临床上可表现为肺气虚的多种病机和证候。
1.卫外功能减退 皮毛为人体之藩篱,能抵御外邪,固护肌表。肺气虚不能宣发卫气达于体表,卫外之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招外邪侵袭,则反复感冒,经久不愈;肌表疏松,腠理不固,则恶寒、怕冷,动则自汗;气不布津于体表,则可致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甚至脱落。同时可伴有神疲、乏力、气短、舌淡、脉濡等气虚证的一般表现。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既可以单独出现于肺气虚证的早期,还可与肺的呼吸及治节功能障碍并见于肺气虚证的中晚期。因此,卫外功能减退贯穿于肺气虚证的全过程,是肺气虚证的常见表现。
2.呼吸功能失常 肺气受损,气无所主,失其宣发,则出现呼吸不畅,胸闷,咳喘,鼻塞,多嚏,喉痒或卫气郁闭,腠理闭塞而无汗;失于肃降,则见咳逆上气,痰多喘满,呼吸短促等。若肺病及脾,脾胃受损,气津不化,聚湿生痰,又上犯于肺,阻碍气道则可见咳嗽气憋痰多,胸脘满闷,食少倦怠,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滑。病久肺气不足,肾气难充,以致摄纳无权而虚气上逆,咳嗽喘促,畏寒肢冷,腰膝酸痛,小便清长,动则气喘加重等。呼吸失常,见于肺气虚证的中期,并与治节功能障碍并见而出现于肺气虚证的晚期,是肺气虚证的主要表现之一。
3.治节功能障碍 肺朝百脉。肺气虚时运血无力,血脉瘀阻,故见心悸,胸闷,喘促气急,舌唇青紫,舌质紫暗,肢冷,指甲青紫,颈部青筋暴露,舌下脉络瘀阻等。肺为水之上源,主肃降而通调水道。肺气虚衰,宣肃失职,气不化水则致水道壅塞,水湿横溢,或淫溢肌肤,或停于胸腹,出现全身水肿,以腹部及下肢尤甚,按之凹陷没指,倦怠,腹胀脘闷,口腻不渴或口干不欲饮,小便短少,便溏。肺气虚衰,则水液不能运化、转输以致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畅,出现肺脾气虚的癃闭。若肺气虚弱,虚陷于下,致膀胱失约,小便失禁,则出现气虚不运的症状,如遗尿等。肺具有宣发、肃降之功能,能协调人体的气机升降。肺气虚则气机升降失常,清气下陷则见头目晕眩,身倦乏力,气短懒言,甚或久泻久痢,内脏下垂;浊气上逆则腹部胀满,干哕嗳气,纳少呕恶;甚至扰动心神,蒙蔽清窍,表现为心烦易怒,神昏谵语等。治节功能障碍主要见于肺气虚证的晚期。
总之,肺气虚证是肺气多种生理功能减退或障碍的一种表现。根据临床观察,它具有渐进性、阶段性、全身多脏器性变化的特征,即肺气虚症状逐渐加重,病情逐渐发展,进而累及心、脾、肾的功能障碍。
二、肺气虚证的诊断及分度
关于肺气虚证的诊断标准,1979年广州会议首次提出:以咳嗽为主症,咳声清朗,多为单咳或间咳,白天多于夜晚,痰量不多;次症为易汗出,恶风,易感冒,舌质正常或稍淡,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缓细等。其后,齐幼龄等提出的肺气虚的诊断标准,以咳喘无力或咳后气促,久咳,呼吸短促为主症;兼症为倦怠、乏力、恶风、自汗、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为必备体征,并将呼吸短促程度分为轻、中、重度。1984年林求诚诊断肺气虚的标准以易感冒,咳而气短为主症;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为次症。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郑州会议对1982年广州会议标准进行了修订,突出了综合诊断标准,其中肺虚证的诊断标准为:久咳,痰白,气短喘促,易感冒。具备两项即可。气虚证的诊断标准为:神疲乏力,少气或懒言,自汗,舌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弱、软、濡)。具备三项即可。同时具有肺虚及气虚的表现,方可诊断为肺气虚证。
以上诊断标准,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肺气虚证的部分特征,为全面、客观地认识肺气虚证,逐步完善肺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奠定了基础。但现有的诊断标准并不能完全反映肺气虚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不能反映肺气虚证渐进性、阶段性的特征,不能反映肺气虚证量的变化。因此,我们以中医对肺气及肺气虚证的理论认识为指导,通过对大量临床患者的调查和分析,根据肺气虚证临床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将肺气虚证分为轻、中、重度。
(1)轻度:其基本病机是肺的卫外功能或部分主气功能的减退。其临床特征为反复感冒或久咳痰白,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恶风或自汗,舌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
(2)中度:其基本病机是肺的卫外功能及主气功能障碍。其临床特征为轻度肺气虚一系列表现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程度均加重,并必表现有气短喘促,动则尤甚。
(3)重度:肺的卫外、主气及治节功能全面减退或紊乱为其基本病机,以致在中度肺气虚的基础上出现上不能助心行血、下不能通调水道,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其临床表现为在中度肺气虚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出现心悸、唇青、舌紫、颈部青筋暴露、尿少、水肿、腹部膨胀;甚至可见神昏谵语、抽搐、吐衄等。
肺气虚证轻、中、重度之间既有病机、病证上的不同,又有发生、发展、演变之相互联系。我们认为,这样分度比较符合临床实际情况,有利于把握肺气虚证的变化而指导临床治疗。但是,对肺气虚证的认识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充实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