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向运用龙胆泻肝汤的经验
韩师在临床上辨证精当,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藏象相关学说,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得心应手,颇具特色。现举例如下:
一、白塞病
案例 万某,女,22岁,1992年5月10初诊。
主诉:3个月前发现口腔黏膜反复发作性溃疡,几个月后又见下身溃疡,灼热疼痛,小腿上段有皮下结节,口唇边有两处黄豆大小溃疡,眼结膜充血。伴神疲乏力,口干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滑。诊为白塞病。经西医诊治,不见好转。后就诊于韩师。
诊断:中医诊为湿热流注肝经。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处方:芪柏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g,山栀、黄芩、柴胡、泽泻、车前草、黄柏、苍术各10g,生地、土茯苓各20g,土牛膝、生黄芪、赤小豆、猪苓、茯苓各15g。5剂。药后患者神疲乏力症状减轻,下身溃疡及小腿皮下结节基本消失。方既有效,继服5剂,结膜充血、口腔溃疡痊愈。原方去山栀、土牛膝,加当归、赤芍活血解毒,继服20剂,以资巩固。
【按】 白塞病是一种多发于口腔黏膜、肛门生殖器、眼睛等处,以疱疹和溃疡为特征的皮肤黏膜综合征。疾病发生与肝经关系尤为密切。湿热蕴结肝经,循脉上蒸则口舌生疮、目赤,流注下身则阴蚀溃烂,蕴蒸肌肤则皮下结节。龙胆泻肝汤清利肝经湿热,配赤小豆、苍术、猪苓、茯苓、牛膝、黄柏利湿解毒,入黄芪补气升阳,托毒外出,病岂有不愈之理。
二、支气管扩张
案例 王某,男,37岁,1986年10月15日入院。
主诉:既有支气管扩张病史5年,持续咳血1周,近3日加重,血色鲜红,伴有胸闷、咳嗽诸症。入院后给予安咯血、云南白药、抗血纤溶芳酸、黛蛤散、泻白散治疗,效果不显。伴胸闷胸痛,易激动,每次发作与情绪有关,纳呆,口干苦,尿黄便干,口唇绯红,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劲。
诊断:中医辨证为肝经湿热犯肺,灼伤血络。
治则:清肝利湿泻肺,佐以凉血止血。
处方:青丹龙胆泻肝汤。龙胆草、山栀、柴胡、黄芩、生地、青黛、丹皮各10g,泽泻、藕节、茅根各12g,三七粉6g。连进3剂,咯血渐止,黄苔渐化,唯口干便硬,时有咳嗽,原方加大黄10g,麦冬、贝母各6g,又进7剂,诸症缓解,后以原方调治月余而出院。
【按】 患者肺络受伤,咯血不止,此时急则治其标,止血为先。急性出血,火势炎上,非苦寒之剂不能直折。方用龙胆草、山栀、黄芩、泽泻泻肝经湿热之火,加丹皮、青黛、茅根、三七、藕节凉血止血,入大黄釜底抽薪以清泻肺热,合麦冬、贝母、生地养阴润肺。合用之,使火清肺安,液补津生,血止脉和,自可向愈也。但本文对血证治验,是针对肝经实火或湿热证而设,非对一切出血证而言,临证须辨证精当,不能顾此失彼,偏执一端。
三、病毒性脑炎
案例 张某,男,60岁,1985年4月10日入院。
主诉:患者白日发作性抽筋,昏睡,意识丧失,夜间则狂躁妄动,言语错乱,声大喜叫,心烦胸闷,头胀痛,口干便秘,腹胀,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数。体检:克氏征(+),布氏征(+)。
诊断:请神经科会诊后,诊为病毒性脑炎。中医辨证为肝火炽盛,痰蒙心窍。
治则:清肝泻火,镇静安神。
处方:菖蒲龙胆泻肝汤。炒山栀、黄芩、柴胡、生地、甘草、龙胆草、石菖蒲、当归各10g,珍珠母、龙骨、牡蛎各20g,大黄6g,萆薢、泽泻各12g。5剂后,症状减轻,神志清楚,夜间安睡,后以原方加味调治月余而愈。
【按】 患者狂躁妄动,心神不宁,病在肝经,迁涉及心。方用龙胆汤泻肝经之热,菖蒲、萆薢、泽泻利湿化痰开窍,入龙骨、牡蛎、珍珠母镇静定志,配以大黄通腑泻热。有研究表明,龙胆草有镇静作用,栀子、当归、柴胡、黄芩等也有镇静和抗惊或镇痛作用。本例病为龙胆泻肝汤治疗此类病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顽固性失眠
案例 黄某,男,65岁,香港某轮船公司船长。
主诉:有失眠病史10多年,长期服用国内外多种镇静催眠药,效果不显,经查有肝脏损害,谷丙转氨酶(GPT)200U以上,血糖13.32mmol/L。近1周常心烦不安,狂躁易怒,彻夜不眠,忧心忡忡,并伴有胸胁胀闷,口干渴,溲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不寐,证为肝胆湿热,上扰心神。
治法:清肝泻火,镇静安神。
处方:茵陈龙胆泻肝汤。茵陈、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生地、当归各10g,珍珠母20g,琥珀粉6g,大黄6g。5剂后,夜间能安卧,诸症减轻,再5剂失眠症状控制,复查肝功能GPT降至80U,血糖降至9.99mmol/L,原方减量,继服善后,随访至今未发。
【按】 患者虽以失眠为主要症状,但其病机仍为肝胆湿热,上扰心神。方中龙胆泻肝汤清肝火,琥珀粉定惊安神,配以大黄泻火安神,珍珠母平肝潜阳,合用使火清木平,心静神安,既使多年顽疾治愈,又有保肝利胆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方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和肝组织坏死,茵陈、龙胆草、栀子、黄芩尚有利胆作用,提示该方对肝损害者尤为合适。
五、狂躁型精神病
案例 王某,女,30岁,1984年6月15日初诊。
主诉:有精神分裂症病史多年,曾住精神病院治疗不见好转,近1周病情越发严重,狂躁妄动,言语错乱,烦扰哭叫,日夜不休,随意骂人打人,小便黄,大便硬,面红目赤,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诊断:中医诊为癫狂,证属痰火蒙蔽清窍。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醒脑。
处方:菖茹龙胆泻肝汤。炒山栀、黄芩、柴胡、生地、甘草、龙胆草、当归各10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菖蒲、广甘松、郁金、竹茹各10g。5剂。服药后狂躁症状减轻,神志清楚,夜间安卧,唯觉大便干燥,原方加大黄6g,玄参、石斛各10g。调治月余,病情平稳。
【按】 本例患者呈明显的肝火上炎,神明蒙蔽之象,方中龙胆汤清肝泻火,配以生龙牡潜阳敛肝,大黄荡涤肠胃之热,入菖蒲、竹茹、甘松、郁金清热宁心,祛痰醒神,合玄参、石斛以养阴增液,方证合拍,疗效显著。
六、心律失常
案例 徐某,男,50岁,1992年1月12日初诊。
主诉:自诉1年来心悸时作时休,胸闷气短,倦怠乏力,口干口苦,性情急躁,嗜酒,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诊断:心悸,证属肝胆有热,心火妄动。
治法:清心凉肝,镇静安神。
处方:参丹龙胆泻肝汤。龙胆草、炒山栀、黄芩、柴胡、生地、甘草、当归、麦冬、太子参各10g,苦参、丹参、珍珠母各20g。5剂。药后患者胸部舒畅,心悸缓解,口干、口苦减轻,复查心电图,期前收缩消失。予原方加减治疗数月,病情好转,随访至今,未再发。
【按】 本例患者平素喜饮酒,嗜膏粱厚味,致湿热内蕴,且兼气虚症状,属虚实夹杂之证。方用龙胆汤加苦参清利湿热,以治其标,配太子参、丹参、麦冬益气养阴活血,兼治其本。珍珠母镇惊定悸,共奏清化湿热,益气活血,宁心安神之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