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疫情下大学生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疫情下大学生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集中于东南沿海和大城市,近年来,国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去就业,但这些区域尽管幅员辽阔,但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仍然有限,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
舆情预测和对策建议_2009~2010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四、舆情预测和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的产物,由于我国经济社会正出于转型阶段,经济结构失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等以及高校扩招等多元因素导致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本供给市场结构性过剩和总量性过剩交互发生。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又空前的加剧了这一矛盾,金融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导致就业岗位的市场供给锐减,致使2009年我国高校大学毕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规模庞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正以平均每年67万人的速度递增,而官方统计就业率仅为70%左右(详见表2),因此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金融危机,这种就业压力也迟早会发生,金融危机使得这一空前压力提前到来。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金融危机促使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转变,使得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朝有利的方向发展,金融危机淘汰了一部分传统、落后的行业和企业,国家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政策导向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调整,许多劫后余生的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免疫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未来更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努力和我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拉动下,全球经济复苏迹象日趋明朗,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影指日可待。因此,我们可以预测,金融危机将逐步淡出人们的关注视野,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正发育成为新的社会舆情焦点。

表2 2003年—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情况及就业率统计情况

img48

基于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及对各类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对于如何解决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自主创业促进劳动就业,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快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本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以此为契机,积极调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破行业垄断,让利与民,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使民营企业真正成为吸纳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

第二,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

一要转变教育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使我国的教育、人才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三要适度缩减高校扩招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四要重视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第三,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支持。

在创业融资方面,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放宽、放活最高贷款额度,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按照融资比例发放贷款,降低利率,放宽还款年限,简化信贷担保手续;大学生从事公益性行业创业,政府可提供贴息,水电暖价格优惠、免费提供经营场地等优惠政策;建立专业化就业人才指导队伍,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信息咨询、追踪指导等服务;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在财力允许范围内对部分创业群体予以重点支持。

第四,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就业。

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集中于东南沿海和大城市,近年来,国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去就业,但这些区域尽管幅员辽阔,但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仍然有限,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因此,缩小城乡差距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打破二元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取消户籍限制和统筹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优化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本空间配置、减少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根本出路。

第五,落实国家就业政策法规,完善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要尽快落实《就业促进法》和新《劳动合同法》,相关政府部门要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制定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推动新法有效实施,同时,加大劳动检查执法力度,依法纠正用人单位侵害大学生就业权益的行为;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督促用人单位为大学生办理基本社会保险;其三,针对未就业大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大学毕业生,建立长效救济、帮扶机制。

课题组成员:金 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